零工經濟時代:與其糾結選擇公司,不如保持“零工組合能力”

年後是職場人跳槽的高峰期,每到這個時候,幾乎所有職場人都會被這樣的問題所困惑:

1、我是去大公司當鳳尾呢?還是去小公司當雞頭呢?

2、究竟該去大公司打拼,還是去小公司鍛鍊呢?

3、大公司月薪低,小公司月薪高,我該選哪個呢?

......

我們在思考這樣的問題,很多時候將問題演變成:<strong>我是選擇去重點班當一個差生呢?還是去普通班當一個優等生?這麼想下去,經常陷入糾結之中。

比如,支持去大公司的想法:

零工經濟時代:與其糾結選擇公司,不如保持“零工組合能力”

比如,支持去小公司的想法:

零工經濟時代:與其糾結選擇公司,不如保持“零工組合能力”

“大公司工資高,福利好,安穩有保障;小公司可以快速學習,大公司裡只能做螺絲釘”。好像聽起來都有道理,但是為何就是很糾結呢?今天,我們一起探討這個話題,希望對你的決定有所幫助,我們將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研討:

1、從宏觀和微觀2個角度,理性分析一下“大公司”和“小公司”對我們的影響。

2、從”人“的2個角度,理性分析:首先,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是適合自己、快速成長。其次,職場導師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因素。

3、<strong>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與其糾結選擇公司,保持“零工組合能力”才是關鍵:面對快速變化,保持靈活,方能主動。

零工經濟時代:與其糾結選擇公司,不如保持“零工組合能力”

從宏觀、微觀的角度,理性分析“大公司”與“小公司”

一、分析大公司與小公司的生態戰略

大公司戰略規劃搞長期戰略,小公司要求短期盈利;大公司可以按部就班、穩紮穩打,小公司講究速度時效;大公司玩進攻戰、陣地戰、防守戰,小公司要搞靈活戰、游擊戰、集中優勢兵力於一處;大公司為了長遠發展有實力先虧幾年,小公司必須確保持續盈利以維持生存。

<strong>大公司比較講規章制度,小公司比較講老闆思路

大公司有完整的一套規章制度,它會規定你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責任清楚、層級分明、分工明確,每個人只負責一小塊領域,其他部分不做要求,我們只需要精通這一小塊就可以。

小公司,正因為其小,所以老闆能夠直接管理到幾乎所有方面,看的是老闆做事風格和價值觀。對於核心的業務環節老闆不輕易不放手,一是為了保密,二是減少對手下的依賴性。由於小公司人員構架簡單,職位晉升相比大公司容易得多。靈活自由、學東西快,但壓力更大,面臨的問題多,都需要自己摸索,容易形成過於依賴老闆的職場習慣。

二、分析大公司與小公司能夠給我們帶來的價值

1、大公司我們能得到什麼?

  • 規範化的做事方式和工作習慣

大公司我們是個螺絲釘,各種規矩很嚴格。我曾經和一個國際500強公司合作過,他們公司發郵件的字體、措辭、工作彙報的PPT排版等等都有規定和規則。這些雖然是小事,但一旦形成系統的認真嚴謹的工作流程,我們將在職場上得到長期的收益。

  • 鍍金、平臺背書、優質的人脈

美國的商業哲學家Jim Rohn曾提出理論:“與你親密交往的5個朋友,你的財富和智慧就是他們的平均值。”

圈層決定人脈 ,人脈資源在名企有著天然優勢,大公司相當於鍍金,平臺大周圍牛人多,資源吸附效應好。名企經歷=名校學歷

好公司的獵頭和HR,基本都有名企情結。有了這樣的光環,容易得到用人單位的高看和尊重,工作跳槽也會帶來更多的選擇面,比如有一個BAT出身,我們產生的未來價值可能性,肯定會更讓人信服。

  • 增長見識、拓寬眼界、完善的培訓體系

大公司環境、人員架構、業務流程、業務量、客戶的質量和層次,不是小公司能比的,積累到的經驗也是完全不同。縱觀世界名企,人才流性性小,人員素質較高,這與大公司完善的員工培訓體系是分不開的,一個優秀員工的成長,必定是伴隨著無數次的培訓教育。

常有人說,在大公司容易淪為“螺絲釘”,這種情況肯定有,<strong>但是從總體趨勢,初入職場,我們應該先擁有一塊長板,再去補其他短板。

2、小公司我們能得到什麼?

  • 抗摔打,受挫能力強

馬雲曾在加拿大的演講說::我們招的應屆生不超過10%,應屆生最好去小公司,國內剛畢業的學生應該到中小企業鍛鍊一下,不是每個人進大企業都是好事。

馬雲為何這麼說?原因在於BAT都傾向於北大清華招收優秀的畢業生,意味著大多數畢業就沒有這樣的機會進入龍頭企業。只得二次跳槽,先在中小公司的鍛鍊後,憑藉經驗、能力、價值去跳槽才能有機會。

  • 小公司做工具箱,能力多樣化

去大公司是做螺絲釘,萬年不變的工作內容,小公司通常員工身兼數職,可以很快的鍛鍊自己,培養獨立工作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員工晉升會比較快。一家有發展前途的小公司,能夠生存必然在產品或服務確實有競爭力,往往能夠給新員工更多的發展機會,早日能夠實現獨當一面,帶團隊、做獨立項目有助晉升。並且每塊工作內容老闆都是親力親為,只要你認真對待工作,老闆都會看在眼裡。

  • 引起老闆注意,職業發展更快

小公司工作,與老闆在接觸機會多,表現好容易收到關注,表現的機會多。擁有多樣化的工作量,將有機會充分實現你的價值和潛在能力,進而有更快的職業發展,也能同時獲得很多的獎勵和鼓勵。

三、分析大公司與小公司會讓我們失去/缺少什麼?

1、大公司我們會失去/缺少什麼?

  • 薪資待遇沒有談判空間

大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大,在人才招聘上有先天優勢,並不缺候選人,同一個崗位的競爭異常激烈。尤其是很多畢業生初級職位,作為用人單位,每年幾百萬的畢業生源源不斷,市場的決定權就由買方(僱主)來決定,沒有談判權。

  • 分工過細,難逃“螺絲釘”的命運

大公司組織架構經歷了多年的檢驗相對成熟,對職位分工非常精細,讓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內做到又專又精,以此保證組織運轉的高效。

大公司的成功不依賴於某個個體的成功,不管是一把手不在,公司都還是照常運轉制度。在這裡,個體對組織的影響力變得異常渺小,因此很多基層職位難免會淪為“螺絲釘”的命運。

  • 組織結構複雜,被動站隊有風險

大公司的組織結構錯綜複雜,當我們想做成一件事時,上上下下的關係可能要牽涉到數十人,而且大家還不在一個地域,思維方式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在內部的溝通上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不可否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越多,可能性和複雜性就越多,被動佔隊有風險。

2、小公司我們會失去/缺少什麼?

  • 思維和格局受限

小公司的業務範圍有限,人的數量也有限。很多小公司只是產業鏈上的一個細分環節,長期在小公司,那麼我們的思維和格局,就容易被環境所限制。

  • 工作嚴謹氛圍不夠、隨意性強

俗話說得好,不規矩不成方圓,<strong>工作的緊張和嚴謹,實際上對一個新人是比較重要的。有些小公司,只要老闆家裡有事或者外出不來上班幾天,辦公室的氛圍就比較隨意。

我也有一些朋友,進小公司很多遇到不靠譜的,這些公司往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在這邊做幾個月,說走就走了,員工可能都不知道,第二天便失業。小公司就像一條小船,老闆一看風向不對,隨時可能調頭。

當我們初步對大公司和小公司進行一些理性分析後,我們第二步需要從自己角度出發:<strong>從個人的角度去考慮,哪裡的學習機會比較多?哪裡最適合自己?


零工經濟時代:與其糾結選擇公司,不如保持“零工組合能力”

快速成長、跟對老闆、適合自己的才是好公司

職場案例1:

陽仔研究生畢業進入一家大型企業,他看中的是大公司規範、福利好,有很好的培訓機制,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是很有幫助的。這一呆就是10年,總部工作過,外派過,整個的職業生涯也很完整。最近他感到迷茫,總感覺自己過去好像被束縛了,有很多能量沒有使出來,現在又想要去一個小型公司、創業型公司,挑戰一下自己,只求沒有不遺憾。

職場案例2:

華子剛好相反,畢業後加入了一個創業型公司,剛起步只有幾個人,發展10年還是20個人,呆了4年,除了第一年感覺新鮮、好玩,總覺得公司有很多問題。做這個感覺資源不夠,做那個又不順,很多事情不規範,不會的事情又沒有人教。現在他希望能夠加入到像BAT那樣的大公司去工作,學習大公司的規範,去獲得系統的成長,有助於職業生涯的完善。

這兩個案例一個大公司一個小公司,其實反應的是“一體兩面”的東西:小公司幾乎就是大公司的反面。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學規範,小公司學創業。那能否折中一下?要不然先到大公司工作兩年,再拿在大公司的經驗到小公司裡面去工作?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它不是個真問題,而是一個偽問題,一直迷惑著我們。

<strong>那什麼是真問題?就是能否讓你快速成長、跟對老闆、適合自己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其中跟對好老闆很重要。同時,想讓自己的職業發展得更好,需要跟對領導,這樣你的職業發展才可能起步更快、更遠。

怎麼樣的老闆才算是好的老闆呢?

馬雲在韓國 KBS 電視臺的訪談中說過:“一個人 30 歲之前,追隨一個好老闆,比進入一個好公司更重要。”

這裡的老闆指的是,你直接的彙報對象。一個簡單的判斷就是:<strong>高於這個年紀該有的成就。這個成就可以是胸懷、財富、學識、職級... 如果他比同齡人跑的快,那麼一定會有自己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學習能力強,努力,有同理心等。

1、好老闆會挑戰我們的極限,擴大能力邊界

有一次,喬布斯讓人創作一款叫做《爆發》的遊戲,員工回答需要幾個月,喬布斯毫不妥協,冷冷的說:4天就夠了。員工心想怎麼可有但不敢說,結果做到了。喬布斯總是給員工巨大的壓力,常常令他們感到沮喪、無助,但同時,他也給員工們注入一種持久的熱情,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創造出超越用戶想象、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產品。

好的老闆會幫你克服人性中的弱點,在壓力和鼓舞下,一次次挑戰極限,挖掘潛能,好老闆會幫助你戰勝拖延、敷衍,成為一個不斷擴大自己能力邊界的人。

2、好老闆會發掘我們的優勢,塑造核心競爭力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過:<strong>管理者的任務,無非就是要充分運用每一個人的長處,共同完成任務。糟糕的老闆眼睛常常盯著員工的缺點看,然後希望改變員工,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雙方都會有極度的挫敗感。

好老闆都懂得,極少有人是全才。而且,公司也不需要全才。把員工的優勢發揮出來為公司創造價值,這才是最現實的。而畢業生是非常缺少經驗,對自身能力較模糊,好老闆會用他的經驗挖掘你的優勢,啟發和引導你。

3、好老闆訓練我們的“老闆思維”,開闊眼界和格局。

好老闆會啟發你學會一種“老闆思維”,<strong>培養自己從更加宏觀、更加長遠、更加深入的角度去審視一個局部問題、短期問題、表面問題。這種思維的訓練,其實才是你在職場上真正超越普通打工者的秘密武器。倘若有一天自己打算當老闆,才會發現打工生涯其實已經為自立門戶做好了準備。

4、好老闆懂得放手,助你實現超越財富的個人價值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說過:<strong>一位最佳領導者,是一位知人善任者,而在下屬甘心從事其職守時,懂得放手不插手干涉。

好老闆都有一個共性:特別幹勁十足,是整個公司的發動機,即便公司發展壯大。好老闆不但會把該給你的錢給夠,還會為你提供足夠大的平臺、足夠好的資源,讓你被自己的內驅力所推動,以實現你超越財富的個人價值。

<strong>大公司不會讓你一路躺贏,小公司也不是一無是處。但是:如果我們遇到了一個好老闆,不要輕言放棄。

零工經濟時代:與其糾結選擇公司,不如保持“零工組合能力”

零工經濟時代:與其糾結選擇公司,保持“零工組合能力”才是關鍵

幾乎所有小企業的夢想都是變成大公司。我們能夠遇到好公司、好老闆、心目中的“大”公司是福氣,也是運氣,可遇不可求。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即便我們今天進入了BAT也可能會面臨35歲危機裁員的風險,進入小公司也會遭遇各種坑,其實沒有哪家公司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哪條路都不會一勞永逸。

<strong>與其糾結選擇公司,不如自己去主導自己的發展出路,瞭解當下發展形勢。

零工經濟時代:與其糾結選擇公司,不如保持“零工組合能力”

根據世界銀行發佈的《2019發展報告》,未來勞動力市場將日益變成零工,而不是工作,如何投資人力、提高全球競爭力將成為每個國家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移動互聯網時代,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正在崛起,這就是“零工經濟”。

什麼是零工經濟?

零工經濟是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職業者構成的經濟領域,簡單點說,用時間短、靈活的工作形式,取代傳統的朝九晚五工作形式。它涵蓋範圍比較廣,可以是兼職的副業,也可以是沒有主業,就是做很多零工。

零工經濟已經擴展到中產階層、白領的工作中,並逐漸融入高價值、高透明度的科技初創企業的商業模式裡。

戴安娜·馬爾卡希在《零工經濟》書提到:<strong>從業者要學會識別並找到那些有利於增加機會、提高技能、拓寬圈子的零工,利用現有的技能、經驗和興趣,發展出一個多樣化的“零工組合”。

並且提出<strong>“為提前退出全職工作打好基礎”

互聯網和數字化加劇了行業洗牌,一些公司的壽命變得越來越短,因此,很多員工不時就會陷入就業危機,於是,一些員工會在業餘時間發展第二愛好,以應對失業危機,規避全職工作帶來的不確定性。

一、零工經濟時代,重新定義職業,從業者如何保持競爭力?

1、員工心態轉變為機會心態

擁有機會心態的人將自己視為職業軌跡的積極創造者、建設者和設計師。為了認識到自己內心的成功版本,首先要問自己三個問題,這將有助於確定你的優先事項:

  • 我所期待的成功是什麼樣子的?
  • 我生活中的價值觀和優先事項是什麼?
  • 我如何定義一份好工作、好職業,甚至是美好人生?

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指引你做出自己的財務、職業和個人決策。

2、需要不斷更新迭代,學習力至關重要。

<strong>零工經濟時代,淘汰我們的不是僱主,不是同行,而是學習力。

脫離了傳統企業對人才有計劃的培養環境,個體要想融入零工經濟時代,必須具備優秀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持續學習的習慣。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從業者必須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保持連續學習狀態,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滿足工作的需求。要有意識主動補充自己的社交機會,向工作團隊中其他專業人才學習,向社交圈子裡的同行學習。

3把自己變成資源的能力,具備行業流通價值。

清華大學教授楊述:

零工經濟非常符合個人職業的發展,零工經濟預示著自由、獨立、靈活。零工從業者將過一種類似於U盤的生活,哪裡有工作就插在哪裡,隨插隨取。個人不需要依附於企業,價值和創造力將得到極大的釋放。

在零工經濟時代,資源以個體為單元、以碎片化協作,這就要求每個人都具備與其他資源自組織的能力,商業論證和合同法務能力,充分理解全局計劃的能力,超強的溝通和協作能力,具備行業流通價值,更好的和外部的資源進行交換,這樣才能順利融入零工經濟時代。

4、用內容創造人脈

有些人離開了公司的平臺好像突然就失去了能力,其實他們只是始終把手裡的金鋤頭攥得緊緊的,即使是已經離開了耕地來到了草原,姿勢也一樣。

零工經濟,因適應環境不斷變化,我們總是在尋找新機會、副業或是新的可能,所以人脈和關係是成功的關鍵。而能真正幫助我們的是身邊的弱連結,弱連結是指點頭之交,算不上是好朋友。調查發現不到20%的新機會是來自強連結,而80%的機會是來自弱連結。

具體可以透過內容的吸引來建立弱連接,比如業餘寫作、積極參與社群、演說,我們可以從吸引與經營喜歡自己能力與看法的人開始。

日本暢銷書《休活:下班後的新活法》一書的作者大田正文就是一名普通的職員,在企業裡做銷售,他也是“休活”這一概念的創始人和倡導者,大田正文的休活方式是主持各種各樣的學習會和交流會,與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人打交道。這位原先“沒有朋友”、“公司家庭兩點一線”、“對未來隱約不安”的宅男,利用週六週日的休息時間,培養興趣愛好,拓展人脈關係,3年後變成主持各類學習會的達人。

在書中他自豪地曬成果,他主持過5個學習交流會,舉辦或參加過各類學習活動302次,每年與1000多人溝通交流。

5、斷舍離,用4D做好時間管理

“斷舍離”一詞的起源來自日本的山下英子老師,她生於東京,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顛覆百萬人生活方式的人生整理概念"斷舍離"創始人。以下我要介紹4項策略,被稱為4D能幫助我們清理事情。

  • 捨棄:對於事情,捨棄也是一種結案方式。已經答應的事,你還是可以撤銷或是終止。
  • 減少:減少承諾的頻率與規模,與其花30分鐘開會,外加交通往返時間,不妨安排15分鐘的電話會議。
  • 推遲:不要一次同時處理多件事,把事情延遲到未來,推掉一些承諾,給自己一些喘息的空間,進一步評估工作與進度。
  • 委託:零工經濟藉助科技更容易委託,節省或是善用時間。我們沒有辦法包辦所有事,所以要特別留意併發揮技巧,儘可能把時間優先投入最重要的事。僱用助手等於是購買時間,如果購買時間成本遠低於出售時間收入,就值得采取委託,或是一些耗時、不喜歡的事物也可以考慮外包。
零工經濟時代:與其糾結選擇公司,不如保持“零工組合能力”

結語:

大公司無法讓你躺贏,小公司也毀不掉你,真正能毀掉我們的是那個“不思進取”的自己。

日劇《派遣員的品格》主角大前春子有句臺詞:

“就算不景氣持續一百年,日本所有企業都倒閉,我也沒關係。<strong>只要有生存的技能,就能隨心所欲地生活下去。

各位看官:更多頭條寫作技巧、各類升職加薪乾貨,我也不想藏著掖著了,也想互動性更高一下。歡迎加入我的【財富學習委員會】圈子。

每日分享,但是永遠免費!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