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左右人群,很多人每年买保险支出六七千,保额仅仅十万左右,你觉得合适吗?

薛子华1006



这个很正常,40岁左右购买还很幸运,至少可以购买!

保险至少分为:住院医疗保险、重大疾病补偿保险、身故责任保险,当然还有以外保险,所谓的年金分红类理财保险等等,这是最常见的以人的生命或者健康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重大疾病保险不是医疗险,它属于发生风险后的收入补偿保险。更多的是用于被保险人的身体康复和收入损失,因病失去工作后的财务损失。

如果没有住院医疗保险,光有重大疾病保险,一般可能连住院医疗费都无法负担。


因此,40岁左右的成年人,首先给自己购买一年期住院医疗保险,最好是可以购买保证续保的,即使价格贵,在60岁以前,人生的责任期保证即使发生大额住院医疗,不要因病致贫,因病负债就好了。重疾理赔金更多的是补充你的各种人生责任。比方40岁左右,孩子还没有大学毕业,自己生病了,这笔理赔金可以帮助你完成孩子的教育责任。亦或者说儿子买房,住院医疗保险报销后,重疾理赔金可以给儿子付个结婚的首付。把我们作为父母的责任尽到位就好。


所以,首先购买住院医疗保险,重疾保险可以逐步补充,5万也好,10万也罢,甚至100万也能,对普通人而言,保险可能无法一步到位,那么逐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配置保险才是科学合理的。


我是HI木易子杨,聚焦财经和职场创业领域,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交流分享!


HI木易子杨


从提问中可看出,题主讲的是重疾险,买10万的保额,显然过低,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下面讲讲40岁成年人怎么买保险。

40岁,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不仅是为自己活,还必须为家庭活,因此,40岁成年人的保险不仅要保障自己,还要管身后事。

因此,40岁成年人要买这些险种的组合: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虽然,大家都按照这几个险种组合买,但是预算不同,产品的选择显然不同,下面3个方案可供大家参考:

1、保费预算7270元的经济型方案

保障概况:

重疾保额50万,保至70岁,缺点是70岁后无重疾保障。

大病住院医疗险,保额300万,非常充分,可续保至99岁,且可享受医药费垫付、外购肿瘤特效药等服务,享受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上海质子重离子癌症靶向治疗。

身故保额:意外身故保额100万,疾病身故保额50万。


2、保费预算12530的经济小康型方案

保障概况:

比方案1的优势在,弥补了70岁后无重疾保障的不足,此方案,重疾保障终身,还附加了癌症2次赔。


3、保费预算18520的经济富裕型方案

保障概况:

重疾保额50万,保终身,优势是重疾赔偿50万,如果一辈子未发生重疾理赔,50万的身故保险金作为遗产留给子女,达到财富传承和重疾保障的双重作用。

医疗保障同前两方案。

此方案身故保障比前两方案要好,意外身故赔250万,疾病身故赔150万.


总之,保费预算不同,方案的设计不同,先保生,在管身后事是保险设计的原则,但前提是,保障最好作充分,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三木话险


必须不合适!!!

40岁左右,一年保费六七千,保额仅仅10万左右,这事儿搁谁这也不合适吧?

40岁,正是壮年,家里的顶梁柱儿,但是身状况却是下坡中,十万块左右的保额能做什么? 万一不幸得了大病够用吗?好,看病够用了,那么家里老婆孩子、父母怎么办?


所以题主的这个问题明显就是不合适的!!!


保险也是商品,是给风险兜底的商品,有钱,有土壕的买法;没钱,有划算的买法。


40岁,已经错过了买保险的黄金年龄,但是如果身体健康,每年七八年的保费支出合理的话保额起码翻五倍以上。40岁在自己社保不断的情况下,推荐以下配置:

  1. 首先配置医疗险,百万医疗,不用多说吧,一般医疗报销100万以上,重疾0免赔,市面上公认不错的产品不少,40岁左右一年也就几百块,性价比之王;

  2. 意外险,最常见的险种了吧,一到二类职业,一年二三百就能保50万左右,可以根据情况购买;

  3. 重疾险,考虑到40岁了,终身型的重疾险费用不低了,20年缴费保终身的重疾险20万保额也得保费3000+了,可以考虑定期重疾险或者消费型重疾险,定期重疾险,保至70岁,20年缴费,20万保额一年保费也就3000左右;消费型重疾险更便宜,40岁左右保50万重疾保额一年也就2200左右。

    既然已经错过了终身重疾险的年龄了,那么就把有限保费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吧;

  4. 寿险,说实话寿险看着没用,但它却是解决身后之事的必备险种,依目前市面上性价比不错的大麦为例,40岁保50万至70岁,30年交费,每年1800左右。还是可以的。


所以,根据以上的配置,七八千完全可以把重疾保额加到50万,寿险50万,意外50万,医疗200万左右。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是要比十万的保额合适多了。


同时再参加一下相互宝,和类似互助产品,可以锦上添花。我32岁参加了某付宝的相互宝30万,某宁的互助30万,某滴的互助50万,加一块互助类有110万重疾保障了,一个月分摊还不到一块钱。互助产品虽然不像保险一样那么稳定,但是胜在价格。


我是化险为易,多年银行、保险狗,专业、客观解决保险套路,欢迎关注,相互进步!


化险为易


当然不划算啦,现在什么世道,赔个10万能干嘛?

01,意外险

我觉得真要买保险的话,一定要细心挑选产品,有些公司的产品真的贵得离谱。

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买的普通意外险,大约300块钱左右,一年,10万保额,消费险。

现在我买的普通意外险,400多块钱一年,同样消费险100万保额。

02,医疗险和重疾险

现在有些保险公司,喜欢推荐重疾险,如果预算只有六七千,那就不要买重疾险了,因为可以买的保额太少,建议先买百万医疗,大约几百块钱到1000块钱一年。

万一真的得了重疾,至少大部分医疗费可以报销。

然后剩下来的钱加大寿险,万一没治好,留个百八十万的给家里人。

  • 如果你觉得我的角度还不错,如果你觉得我的论述比较简单容易明白,给我点赞,给我关注。
  • “财说得明白”,致力于用简单的语言,把理财相关的东西说得明白。

  • 关注我,后台菜单可以看到过去发文,选出来的都是大家认可的。


财说得明白


1 你应该是买成储蓄的寿险了可能还加了理财分红,被忽悠了。是不是跟你说免费返还还分红啥的,免费的都是最贵啊。

我来给你拆拆里面的套路。最近刚给一个44岁的大哥配置了一个健康保障方案,基础30万保额,花费5000左右。其实本来可以3000多解决的健康保障,因为他之前被忽悠买了储蓄理财险,只保障20年,不保疾病的那种。一份保单,被塞个3000多的寿险,他真正想要的健康保障重疾被做成了6万保额,带 分红理财,钱贬值不说,分红还可能亏损。基本等于没保障。现在只好在40多岁再补充一个健康保障保险。

2你自己打开看看这种操作方式就是通过严格健康保障的保额,把健康保障保险变附加险,然后塞进去一个寿险分红的成为主险,你每年的缴费大部分是变成存钱分红的了,但是分红是不确定的,没写进合同 ,等于保险公司借你钱投资,却不用给利息,还不用保证收益,分红到时候本金都不一定拿的回来。你这个年龄医疗+意外+重疾,再加个保身故全残的定寿,全部单独配置,不混搭,整体的保费就5000左右,保额可以做到30万基础保额。根本没必要被忽悠买了个分红理财的保险,坑多,保障被阉割。


3保险是买保障,不是投资理财,投资理财是增加风险。保险是转移风险,千万不要听信所谓高收益,玩的都是数字游戏,不写进合同的都是扯淡


路人蚁


多了解了解,买现在新出来的水滴保,或者买花钱少的那种一个月交一百多还是二百多的,连交十年二十年,这样买也不吃力,然后累计到期还能变成养老钱,就买这种或者这类的。千万别花大价钱买如三千五千八千的什么各种名称的重疾险,最后都是坑,开始讲给你的时候讲的是天花乱坠,感觉咱自己如果买了这个保险,一切疾病若是得上都无所谓了,那种心态如一夜暴富了似的。等过后理赔的时候各种不合格或者没如实告知等等。或者等过后人家给你洗脑完毕后,自己慢慢品品算算才觉得太不划算,但是犹豫期过了也就认了,然后就是开始一年交三五千你觉得很轻松,你连交十五年二十年试试,交到两三年的时候你就会力不从心,最后不得不断交,妥!然后保险公司盈利你损失一大块,这是我亲身体验的。


飘雪127363774


很多人都会问我的:

—— 一分价钱一分货,你挑的保险这么便宜?能靠谱吗?

今天公子以一篇长文以蔽之,回答这个问题。

便宜的保险,会不会偷工减料?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来咨询,想为自家不到两岁的孩子买重疾险。

我给她推荐了X黄蜂+X安万元护的组合,一年不到1000块。

隔着屏幕我都感觉到了她的震惊:

——怎么会这么便宜?我们邻居给孩子买保险,都花了七八千。

同时,她也说出她的担忧;

——价格差这么多,别不是保障责任上缺斤少两,关键的时候不赔就完蛋了。

大家已经形成了这种共识:在互联网买保险更便宜,甚至能便宜几倍的价格。

但是同时也都怀有这种隐忧:我又不懂保险,保险公司动了什么手脚我也不知道。便宜是便宜,但是用不上就得不偿失了。

那好,公子就带你比一比,来一场线上产品和线下产品大PK。

为公平起见,我特意挑了两款知名产品,都是大公司的,也都是去年上市的。

一款是某线下产品X安福19,另一款是支付宝上卖的好医保.终身重疾险。

价格放在这里显而易见了,同样的30岁男,保额50万,30年缴费,保终身。

好医保终身重疾险每年是9430元,X安福2019是16573元。

X安福19的价格要比好医保.终身重疾险高80%。

先别急着评判,我们重点要去比较的是它们的保险责任。

为了防止你们说公子拉偏架,我特意把它们的产品责任清单列了出来,并为它们做了编号:

X安福19:

好医保终身重疾险:

1)重疾责任:X安福(A1)≈好医保(B1)

准确说,所有重疾险的重疾责任都差不多。

保监会为了防止保险公司做猫腻,一刀给切了25种,

规定这25种,必须赔,而这实际也占到了重疾险理赔的95%左右。

至于其他的病,都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添多少无所谓。

注意啊,线下保险代理人在这里有一个典型套路。

他们会拿出保险合同来,圈圈画画,然后告诉你圈出来的都是坑。

大概长这样:

不就会画圈吗?我三岁的时候就会画了。

大家一定要注意,保险合同你比我在这条上理赔稍宽松一点,我比你在那条上理赔严一点很正常。

前面说了,最核心的95%保监会已经为你定了,其余的根本起不到决定价格的作用。

别被忽悠了。

2)轻症责任:好医保(B3)>X安福(A2)

这就要说到X安福被广为诟病的一项了,最高发的不典型心肌梗塞、轻微脑中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都不赔,而这三样占到了轻症理赔的近九成。

而好医保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这些高发轻症都赔,毫无疑问的碾压X安福。

3)恶性肿瘤责任:好医保(B2)>X安福(A3)

在癌症多次赔的责任中,好医保.终身重疾险第一次无论得了啥重疾,第二次得了癌症,无论是新发、复发、转移、持续都会赔,间隔期为3年。

比如老王得了心肌梗塞,拿到了一次赔付。三年后很不幸又得了癌症,这种情况好医保.终身重疾险还会赔80%保额。

而X安福不一样了,X安福的要求第一次必须得癌症,第二次癌症的新发、复发、转移、持续才会赔,而且要求间隔期5年。

这也就意味着老王必须第一次得癌症,恶性肿瘤责任才有效,如果得了别的重疾,再得了癌症,老王还得再挺过5年才能拿到赔付。

Emmmmmm.....

Good Luck。

4)豁免责任:好医保(B4)<X安福(A4、A5、A6、A7)

X安福豁免的选项多一点,而且还可以增加投保人豁免,

但是这些服务可不是免费的,想要加投保人豁免,还要在原保费增加2000块,

30岁男,保额50万,30年缴费,保终身,加上投保人豁免就要1万8了。

5)意外责任:好医保无,X安福(A8)坑

好医保是不带意外责任的,但是再看看X安福,这也太坑了。

2500一年,怎么不去抢?

我们说,意外险没必要买长期的。

意外险的健康告知很宽松,不涉及不能续保的风险,一年一买就好,

相比之下,上海人保小蜜蜂意外险,50万保额每年只要125元。

6)身故责任:好医保(B5)=X安福(A9)

两者都可以身故返保费,好医保终身重疾险还可以选择什么都不返和返保费。

人固有一死,作为终身重疾险,返保额意味着一定是能把钱拿回来的。

7)特色保障:好医保、X安福各有千秋

好医保长期重疾险前十年保额奖励、体检保额奖励,X安福轻症理赔保额增加都是很实用的功能,各有千秋。

在这里声明一点,只是为了方便,才选择了这两款保险进行比较。

对于预算有限的家庭,好医保.终身重疾险未必是最合适的选择。

同样,比较起来这么坑的X安福,甚至在线下产品中竟也算过得去。

综合上面的比较我们也能发现,线上便宜的保险不仅不会缺斤少两,甚至比线下保险的保障更好。所谓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再去看价格,就有意思了,

相似的保险,价格能差几倍。

问题就来了,

难不成线下保险的保单是黄金做的?

线下保险贵是不是有它的道理呢?

我们多交的钱又去了哪里呢?

我们多交的保费,落进了谁的口袋?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清楚一份保费的构成,

一份保费,可以拆解为两部分:纯保费和附加保费。

对于纯保费,保险公司玩不出什么花头。

它包括风险保费和储蓄保费

首先是风险保费,它的计算取决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每家保险公司定价依据的又是同一套保监会提供的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并不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

其次是储蓄保费,它主要针对的是返还型保险、两全险、理财险等,将保费拿去进行投资理财,在一定年限后返还一定的保费或者保额。

它会造成返还型和消费型保险的价格不同,但是对于同一类保险,差异并不大。

由此可见,价格差异的关键,落在了附加保费的一边。

说到这里,你应该也隐约嗅到了坑爹的气息。

1.渠道费用:一桩养活了800万人的大生意

一般来说,传统的保险销售渠道包括几个,代理人渠道、银保销售、电话渠道,我们把它们统称做线下销售。

只是近两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才有了线上销售这么一说。

对于线下销售来说,主要依靠的是人。这两年,保险代理人规模不断不断扩大,2017年,保险代理人的数目已经达到800万。

而养活这么多人,核心靠的是佣金。

相矛盾的一点是,用人找人的方式去销售保险,销售难度又极高。

每个人能够接触的人又有限,

常常是费劲口舌,软磨硬泡好几天,好不容易做成一单,效率极低。

17年新华保险的财报显示:

截至2017年底,公司个险营销员人力同比增长6%,达到34.8万人,月均举绩率为47%,月均人均综合产能为5,801元。

这组数据的意思是,每个月只有47%的业务员能开张,卖出一单及以上的保险,而平均下来每月每人能卖5801元。

买得如此之费力,线下代理人还赚不到钱。

销售难度决定了佣金的高度。

想让这群代理人维持起码的生计,就要一笔可观的佣金。

X华保险的财报数据显示,每年的佣金支出,高达总保费的14.7%,

X华保险并不是个例。

在行业里,给代理人的首年佣金+各种奖励的平均成本支出超过首期保费的50%,也就是说,第一年保费的一半钱,都被代理人薅走了。

于此同时,从线下代理人的角度,

好不容易抓住一个想买保险的客户,那不得榨干他的价值。

代理人所推荐的一定是佣金高、性价比低的产品。

保险公司也乐得这一切发生,有意在代理人渠道投放一些"大而全",但是性价比极低的产品。

这样做,底层代理人只要卖出一单,一个月就不用愁了。于此同时,保险公司的利润也能得到保障。

有人要问了,前几年过高的保费用来支付了渠道佣金,那么后来多交的钱去了哪里呢?

而这,就要说到了保险公司的运营费用。

2.运营费用:超高的运营成本"吃掉"了保费

对于经营一家险企来说,无论是营业场所的房租、内勤人员的工资,还是广告费、推广费,这都是要有成本的。

我们还是以X华保险为例,包含运营费用是13%。

于此相对照的,是只在线上渠道销售的X康人寿,它的这个数字是0.6%

而且,X华保险在品牌大公司里,还是属于最「抠门」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运营成本里的广告费用:

2017年,四大上市险企,日均广告费在7407万元,其中,「广告王」中国X安全年宣传费高达200亿元,而当年X安人寿的赔付金额是211亿元。

图片来自X安官方宣传页

广告费都快赶上赔付金额了,

所以,不要再问为什么自己买的X安福为什么这么贵了好嘛。

拿着全球最会打广告的保险公司的保单,心里没点数吗?

另外。保险公司激进的营销策略,往往浪费的是老百姓的保费。

我们继续拿X安举例:

2016年,X安内部觉得保险App市场是一片蓝海,率先投入资金开发App。

但是很快,App满天飞,相比于下载APP占用内存,大家更愿意使用更为轻便的公众号和小程序。

X安的App项目也就不了了之了。

保险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领先不一定会带来经济效益。

相反,慢人一步,节约成本无数。

某些险企口口声声说在搞创新,也不想想在拿谁的钱在搞创新?

3.积重难返的历史,成为某些保险公司的负担

保险公司在定价时,通常会根据当时的投资坏境为保单假设每年的收益率,通俗地说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我们作为用户的回报率,这被称为预定利率。

现在的保险的预定利率,通常在4%以下

可是,你要知道,在1999年之前,那时候保险预定利率在8%甚至更高。

也就意味着对于这些存量保单,保险公司每年要能赚到8%以上的收益,才能不亏钱。

可是随着利率下行,这些保单逐渐成为保险公司的沉重负担。

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009年底,X安的利差损失为800亿。

这也就意味着,每年一开年,什么都没干,先亏损800亿。

类似的情况不只X安一家,

中国人寿成立于1949年

中国平安成立于1988年

太平洋人寿成立于1991年

新华人寿成立于1996年

泰康人寿成立于1996年

这些经历过高利率时代的保险公司,在1999年之前卖出的保单,由于给客户回报过高,超过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使得保险公司出现长期负债。

那保险公司该怎么办?

只能拆新墙补旧墙,用新近保单填补曾经犯下的错。在新保单上多赚点钱弥补旧的亏空。

所以,现在购买保险的消费者,某种程度上也在为某些保险公司曾经的错买单!

综合上面几点我们可以看到,保险卖得太贵,最主要是渠道、运营、历史三方面造成的,

你花钱买保险,很可能买到的不是货真价实的保障。

不是便宜的保险太天真,而是贵的保险套路深

保险,本来就很便宜

清楚我们多交的钱,最后落到了谁的口袋里,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保险产品的价格差别这么大了。

对于保险公司,想把保险卖得便宜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有些保险,管理比较牛逼,销售模式比较科学,运营成本控制的比较好;

有些保险,为了战略和竞争的需要,最大限度的让利给客户;

有些保险,没有历史负担,而且有更灵活的定价模型。

总结起来,

想把保险卖的便宜的方法有千千万万种,而保险卖得贵原因只有一条:

坑!!!

每年保险公司都会开发很多保险产品,去针对不同销售渠道的需求。

你要说这些产品的差异有多大吗?只不过是你比我核保宽松了一条,我比你在某个疾病的理赔门槛低一点点,只在细枝末节上有差别,但是价格却能差出几倍。

说到底,保险公司赚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钱。

咱们老百姓,可能清楚大米多少钱一斤,馒头多少钱一个。

但让你说严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值多少保费?埃博拉病毒值多少保费?

咱去哪里知道?

之前信息闭塞,保险代理人咣咣咣敲门,岂不是任他说啥是啥。

自己被坑了,买贵了,到最后还得感谢人家。

现在线上渠道的保险,便宜不说,更重要的是公开透明。

价格透明,责任透明,条款透明,任你比较。

好产品,就是市场公认的,谁要是信口胡说,分分钟就会被打脸。

所以,觉得买保险一定要买贵的,便宜没好货,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是被无良的保险代理人坑了太久,被迫适应了过高的价格和恶劣的保险生态,反而忘记了

保险,原来也可以很便宜。

通过文章前面的内容,我们简单做个梳理:

保险卖得便宜,并不是因为保障差。

反而保险卖得贵是有问题的,本质是由于它们的附加保费太高,具体来说来自于渠道、运营、历史三方面。

而保险贵的钱,对我们老百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咱们买的是保险,又不是这些七七八八的零碎,别让信息不对称坑了你。

这也让我们学习到了3点教训:

1)远离高佣金的产品,代表是返还型保险、"大而全"的保险。

2)保险公司名气大,不一定是件好事情。

3)保险公司的历史并不能作为参考,历史长甚至是减分项。

总结下来,记住一句话:

遇到保险产品同质不同价,该怎么办?

放心买便宜的。

Over。


公子曰


如果仅凭借分析题目,这份保险肯定不划算。每年买保险只出六七千元,保额仅仅10万元,出事的概率高达1/16吗?这保险保的是什么呢?

其实通过题目,根据我们的经验,首先这一种保险应当是重疾险。根据国家卫健委的专家表示,人这一生得重疾的概率高达72.18%。因此,有一份重疾保险看起来是一份非常划算的事。

但是,每年人们得大病的概率并不高,40多岁得重疾的概率一般都不足1%。如果我们从40岁左右开始分20年缴纳,一年四五千元的保费是有可能的。

但是一般要限定于一些条件。

第一,参加的是终身型重疾保险。保险的保障时间越长,收费越高。

第二,参保年龄越小,保费越高。这是非常明白的,毕竟人们的预期寿命是固定的,保障时间越长,收费越高。

第三,一般是男性收费高。女性的预期寿命长,反而说明他们得病的概率会低一些参与,男性得重疾的概率比女性要高。


第四,选择的是保费返还或者保额返还。很多参保人实际上是不想吃亏的,因此希望参保以后,万一去世至少不亏本。

总体来看,商业保险重的是保障,而不是划算不划算。如果要比划算的话,实际上我们去投资理财更好一些。可是,商业保险公司要承担的是概率问题,如果我们投保第1年就得了重疾的话,这可是要全额支付保险费的,而自己投资理财就只有所谓的几千元而已。



所以,从风险概率角度讲,参保很划算;但是从投资理财角度讲,参保不划算。不管怎样,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我选择。


暖心人社


首先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意见,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花钱了,买那么少保额的保险,为啥合适???

40岁怎么啦,40岁不是人? 为啥保额这么少?

你说你都这年龄了,非得去买那些,费率老贵的保险,能买到高保额嘛??

那我该买点啥??

医疗险

40岁,保额200-300万的,住院报销的,1万免赔额的。保险费才1000元不到,干嘛不买?

重疾险

买点定期重疾到70岁的,保额40万,妥妥的才花4000-5000左右,20年缴费,不亏。

意外险

这一年期的意外险,从来就不看年龄下菜碟,基本上行65岁前都一样,50万保额,带社保外医疗报销的,有伤残赔付的,有意外津贴的。只需要750,你买不?

我就想要终身的保障呢?

对不起 ,便宜的真没有,请你多花点钱吧!!

10万保额,真没太大作用,40-50万保额起吧,终身保障1万保费,每年,不能再低了

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lillian海豚有海


40岁左右的保险一年7000多,保额10来万,做到最好也就是20来万。20年缴。合不合算另讲,40来岁的人是什么人?上有老下有小,确定能躺得起吗?如果躺不起就不要问合算还是不合算,毕竟有10多20万的保障。每年7000来块钱你的杠杆就是这么多。在头条和抖音都有非常多的保险专家指导这指导那,在我看来,全是她妈的误导。有人讲,不要寿险只要重疾就可以了,我就问一下,现在猝死算重疾吗?猝死是不是高发?那么如果发生猝死,重疾险是不是缴了白缴。还有人的倡导买一年期意外,我在想,你真的搞懂保险公司的意外险了吗?!绝大部分短期意外险最高投保年龄不超过60岁,而且短期险种的保费会随着年龄增加保费相对提高,等于到60岁意外高发了,你大爷的,不保了,前面缴了几十年白缴了,而有些长期意外险到期后返本的,年龄70岁到75岁不等。我都不知道这类所谓的专家怎么想的。貌似不提点不雷人语录体现不出专家两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