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生存,這是一個大問題!原創 民間金融研究院


寫這篇文章有點不合時宜,因為打開朋友圈都是這幾類信息在主宰大家的視線和情緒:疫情通報,醫學知識普及,激情昂揚的口誅筆伐,還有口罩買賣。疫情撕開了表面光鮮的企業形象,疫情之後,無數企業家,老闆們對“現金為王”四個字才有了刻骨銘心的感受。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段時間,疫情替代了春風,口罩替代梨花。那些投資機構,房地產和娛樂行業的老闆們一夜之間都轉型為口罩的經銷商了。出口轉內銷,層層的信息分包,朋友圈信息疊加和支付的強大功能,買賣口罩的生意迅速成為投資熱點。

如果只收款,不發貨甚至少發貨的沉澱資金的操作手段活生生地把普通商品——口罩搞成了金融品種,據說:中國人已經把全世界的口罩都買斷了。這有點像是用口罩發行貨幣的機制,在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這樣的生死之地,硬通貨不再是人民幣而是口罩,口罩!口罩就像是民國時期大上海的盤林西林,比金條還要貴重。

另外,在網絡上買賣口罩成為了不少人的主營業務。一夜之間,傳統的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好像是多了一個口罩就是硬通貨的新行業。

口罩之下,是人們的嘴巴。我曾經問過一些朋友,知不知道這個世界上什麼東西和黑洞一樣厲害?眾說紛紜,但答案當然是嘴巴。嘴巴的偉大之處是可以吃掉數不清道不明白的、形形色色的食物,包括這一次引火燒身的蝙蝠;還可以口誅筆伐,眾口鑠金。網絡上,漫天飛舞的真真假假信息可以證明嘴巴的厲害,當然,這次,疫情失控,罪不在嘴巴,而在於某一些嘴巴說出“不會人傳人,最多的是有限度的人傳人”的胡話;或者,守口如瓶,對疫情一言不發,不對老百姓預警。這一次,秋後算賬那是必須的,對失職涉嫌犯罪的官員,對胡說八道唯恐天下不亂的自媒體都是如此。

我也好像是得了強迫症,一天不刷屏疫情的最新消息就不能夠證明自己還活著;每時每刻,不去轉發一些關於疫情的文章,那就不會心安理得。冷靜下來,才知道免疫力是戰勝冠狀病毒的唯一法寶。

獨立自主的思維能力是做人的基本素質。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到,只要每一個人,每一家人,每一個小區的人們都潔身自好,聽從政府在家自保,冠狀病毒就真的會因為無法傳染更多的人而被“餓死”!最好的抗疫之戰,不僅僅是寫歌曲,不僅僅是捐款和罵人,而是就像鍾南山說的那樣:待在家裡!這才是對社會最大的付出和貢獻。

現在的群聊死氣沉沉,僅有的話題也是圍繞疫情而展開,充滿口罩的味道。朋友圈裡的雞湯文章少了,業務信息沒了,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不談疫情那是掩耳盜鈴,但如果人生除了疫情和追看肥皂劇之外,其他什麼都不去想,什麼都不去做,豈不是荒廢,豈不是娛樂至死?

商業活動難以開展,因為人與人見不了面,聊不了天,沒有談判沒有表演慾,只剩下你還有多少口罩的問候,那我們的事業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生活還要不要繼續?答案那是不言而喻。

當然,如果你是地主,並且還有吃不完的餘糧,不需要工作,那又是另當別論。

現實不一定殘酷,但一定會和我們較真。

你有錢買米,才可以做飯吃,互聯網上的信息可以當真但不可以當飯吃。你有錢支付房租,房東才不會趕你出門,因為房東也是和你一模一樣的窮人,還有銀行按揭在等待他們。

記得我們拍攝的《錢囧》電影裡面有一個鏡頭,就是生活落魄的男演員在吃宵夜的廣場裡,大聲叫服務員:“老闆,來一碗蛋炒飯,不要蛋!”

這個場景對我內心的震撼是永遠的,因為我們精緻的中產階級的生活,已經支撐不下去,可以吃麵條那就不要吃宴席,可以走路或騎單車那就不要開車。有時候,夜半三更,我會回憶起小時候的童謠:“一二一,爸爸不買米,餓死你!”我是60後,嚐到過物質極度匱乏的苦,知道生存大於生活的道理。

物價上漲那是小事,但我們不恢復生產,不積極災後重建,那麼,國家的困難會延續,個人的生活會一塌糊塗,不少公司會煙消雲散,你家裡老婆兒子的飯碗可能也會空空蕩蕩。這就不是那個炒股失敗,只敢吃白米飯的男演員的戲說那麼戲劇化了。

醒醒,我們在關注疫情,適度恐懼的時刻,更重要的是迴歸自己的職業和專業。無論老闆做生意賺錢,還是打工仔上班或公務員履行職責,這些人都必須克服恐懼,負重前行,因為恐懼不能當成飯吃。這個已經高度商業化的社會就是一張關於價值和交換的天羅地網,我們不自強,沒有人會來養你。

疫情撕開了溫情脈脈的面紗,有多少人被殘酷的生存當頭棒喝?記住:電視劇裡說的故事,尤其是商戰故事大多數都是憑空杜撰的,那些看起來高深莫測的10萬+的流行文章,不見得適合你去學習和模仿其中的言行舉止。

我們要知道,你的客戶消失的速度和誕生的速度相比較是你的企業的生死時速。這是市場經濟主宰的世界,市場就是一切價值交流和交換的時空,沒有價值的東西包括了空洞的口號和毫無意義的發牢騷,就連愛國主義也不是廉價的轉發雄文,也不是輕易的點贊和留言附和,愛國主義也需要科學家那樣克己復禮地用實力展現。

“活下去,站起來!”

以後,這句話將成為任何個人和公司的主營業務,這與你具體做房地產還是餐飲業無關,本質上它們都是在求生存。

要腳踏實地去幹,而不僅僅是喊口號和發牢騷。儘管,就在不久之前,我們的主營業務還是做大做強,不服氣!

大家賣完了口罩,賣完了焦慮,還能夠賣什麼呢?許量老師說過:放下虧損,才配賺錢。其實,放下恐懼,理智面對才會得到真正的安全。

假如這次疫情如同澳洲野火燒過山林之後,突然天降大雨,火情戛然而止,誰在裸泳?就是那些躺在疫情上,一味恐懼,不思進取的人們。

經歷過2008年“5.12”大地震的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不管是速勝,持久戰還是慘勝,完勝,真正能夠從中走出來的人都是強者。這些話,並非洗地,不用反感,問題的核心就是要活下去。

傷口會癒合,一切都會過去,還是老話好用:機遇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抱怨和恐懼無法帶來現金流,迴歸自己的生存基礎,做好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每一個人面對災難的姿勢和行動力,決定了你未來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