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河南-----古都安陽(三)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部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認定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東漢大墓為魏武王曹操高陵,並於次年1月1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正式公開對西高穴大墓的考察結果報告,維持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組結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同時也引來了一片質疑的聲音。

我簡要的照本宣科說下當時被認定為曹操墓的幾點原因:

一,墓的年代為東漢晚期,與曹操去世時的年代相符。

二,墓的規格屬於王侯級的,符合曹操的身份。

三,墓葬地面情況符合曹操《終制》。

四,與文獻資料記載高陵位置相符合。

五,魯潛墓誌上詳細記載曹操墓所在的地理位置作為旁證。

六,曹操去世時諡號魏武王,出土七塊石牌銘文刻有“魏武王”三個字。

七,遺骨。確實發現了三塊人頭骨,兩塊女性的,一塊男性的,男性頭骨在60歲左右,上有腦疾,符合曹操去世時的年齡和病症。

八,出土文物不豐富也不精美,與曹操《遺令》要求薄葬相符。(有學者及民間至今有不同意見,認為墓主人候選人有曹奐、夏侯淳、冉閔、于禁、姚襄等。)

那麼民間為何有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說法呢?《三國演義》上曾說:曹操生性狡詐,生前在鄴城西太行丘陵上建“七十二冢”,死後葬其中,令人難以分辨,無法盜墓。經羅貫中渲染,曹操設七十二疑冢的事便廣為流傳了。

明清兩代,甚至演變成繪聲繪色的志怪故事(見清朝書《堅瓠集》,蒲松齡《聊齋志異》)這些“曹操墓”分佈於臨漳三臺村以西八里的講武城至磁縣之間,一座座如山丘佈列,多少年人們信以為真。北宋名相王安石曾遊銅雀臺並作《疑冢》詩說:青山如浪入漳州,銅雀臺西八九丘。螻蟻往還空壟畝,麒麟埋沒幾春秋。

宋代文人俞應符更直接:生前欺天絕漢統,死後欺人設疑冢。盡發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屍。其實這些墳冢考古證實,實為北朝時東魏、北齊的貴族墓葬,包括一部分北朝皇陵。現在河北磁縣北朝墓群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十二疑冢之謎至此解開。

曹操死後第二天,世子曹丕繼魏王位,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十月,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次年,黃初二年,曹丕遷都洛陽,同時將鄴作北都,與長安、洛陽、許、譙(今安徽亳縣、曹氏故鄉)並列為五都。曹魏政權從曹丕開始傳位三世五帝,到265年晉王司馬炎效曹丕代漢,於洛陽南郊設壇受禪,將魏元帝曹奐趕下臺,自立為皇帝,歷46年。

文化河南-----古都安陽(三)


文化河南-----古都安陽(三)


文化河南-----古都安陽(三)


文化河南-----古都安陽(三)


文化河南-----古都安陽(三)


文化河南-----古都安陽(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