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永嘉花坦的廊下村,心儀已久,初夏的一個雙休假日,與一班朋友一起終於成行。

汽車從市區出發,經東甌三橋,沿省道往巖頭方向,在珍溪口大橋右轉,一直前行,臨近一處彎道,車頭右前方的路邊赫然出現了一座卵石壘成的古寨門和一段寨牆,停車一問,得知廊下村便在眼前。


雄霸一隅的古寨門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走進古寨門,其實就走進了廊下村。

古寨門呈半橢圓形,用光溜溜的卵石一圈圈圍砌而成,形似一棵古樹的年輪,那厚厚的寨牆足有2米多寬,寨牆之上建著寨樓和瞭望孔,牆內壁築成三級梯形,上級每隔3米設著一個炮眼,原寨牆繞村宅三面包圍。寨樓之上視野廣闊,一眼能望見前方數里,這種獨特的自然地貌,使廊下古村落應運而生。根據當地的《朱氏宗譜》記載,幼主趙昺南逃,元兵進入溫州時,廊下人朱猛善率族人憑籍山川之險營構自己的生存空間,把高山深谷裝扮成山寨奇觀。依託寨樓抵禦外來侵犯與掠奪。

這寨門,這寨牆,這寨樓,眼前這陣勢,果然是天造地設,雄霸一隅。

你若要問,古往今來,廊下人何以生存?古寨門、古寨牆的存在,便是最好的回答。


令人稱奇的“王墳”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沿著正對古寨門的村道進村,陽光下的廊下村,顯出一派寧靜和祥和。不遠處,一座高大的石制牌坊展現在眼前。牌坊下立著石獅、石羊、石將軍等,個個栩栩如生。這就是廊下有名的“王墳”,“王墳”實是“宋太師朱直清墓”。朱直清,初名諒,字寅之,登宋紹定二年(1229)迸士第,歷四縣尉,除敷文閣學士,積朝請大夫。“王墳”不僅墓道口有石牌坊、石羊、石將軍等,墓前祭臺左右還對稱排列石俑、石馬。石俑分文、武兩式,武將戴盔、頭髮、雙耳露於盔外,甲冑靴足,雙手按劍,勇猛威武。文官頭戴朝冠,寬袖朝服,繫帶執笏。石馬軀體健壯,前後腿間鏤空,長尾曳地。馬鞍和首、臀披戴裝飾物,雕刻精緻,造型優美,線條流暢,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為什麼叫王墳?熱心的村民告訴我們,據說宋理宗趙昀微服出遊七天,朱直清曾代理皇帝處理國事七天,故朱病歿後,其墳人稱“王墳”。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王墳歷經過幾百年的風風雨雨竟能保存完好至今,真是令我稱奇。

我想,看到這麼有氣勢的王墳,你能不對廊下先人深懷敬意麼?


清偉高雅的“鳳南宮”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通往王墳的臺階路,路的盡頭是一座寺廟,王墳和寺廟並排而立。這就是鳳南宮。鳳南宮位於飛鳳山南側,緣此得名,約建於明朝年間,清偉高雅,清新秀麗。(2004年3月,被審定為縣級文保單位)宮內首位尊神為至孝成神之盧氏娘娘,每逢農曆二月十五日,鳳南宮皆要上演三日大戲,並點放焰火。鄰地之婦孺老少、親朋戚友紛紛趕來觀戲,或做小生意。此時,鑼鼓喧天、樂聲悠揚,人群熙攘。叫賣甘蔗、糯米糖、燈盞糕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據現版《永嘉縣誌》載:明時“布衣狀元”朱墨癯曾於此創辦“鳳南書院”,培育過榜眼王瓚、進士朱諫等。

朱墨癯出身於花坦村人。他絕意功名,歸隱林下,創辦了這所鳳南書院,學生王瓚在鳳南書院三年,明弘治八年乙卯(1495),考中舉人。翌年春,中進士第,試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後又擢升為國子祭酒,官至禮部侍郎,病逝後追贈禮部尚書。繼王瓚之後,朱墨癯又收納了朱諫、唐納等,也都相繼成名。明孝宗御筆賜封朱墨癯“溪山第一”匾額。朱墨癯逝世後,其得意門生吉安知府朱諫曾過鐘山下先生舊廬,祭拜神主,並賦詩云:“蕙帳風情桂子秋,鐘山月落草堂幽。鶴聲半入青冥去,舊日門生已白頭。”

至今,花坦鳳南書院的遺址猶存,似乎在向人們傾訴著古代濃郁的耕讀文化與朱墨癯這一代巨儒名賢生前身後的趣事軼聞。


香菸繚繞的“太尉廟”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下山後,我們漫步村中,不經意間走入了太尉廟。只見廟中香菸繚繞,神龕之前張燈結綵,數位村民齊坐桌前,上香敬酒,周圍幾位道士,口中吟唱,行雲遊走,操辦著法事,好不熱鬧。向圍觀的村民一打聽,才知曉,廊下村的朱氏族人,為本族一世祖建造了這一神廟,稱為太尉廟;村民逢年過節,或是遇上大事,必先來到祖先面前祭祀一番,祈求平安,祈求先人的保佑。

站在太尉廟前,我們也默默地祈禱著:願廊下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層樓,願天下的百姓生活水平一天更比一天好!

明代建築的“孝思祠”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在廊下村還有一處名勝古蹟是“孝思祠”。

孝思祠是當地朱氏小宗祠,宗祠前方除正門外,還有兩處邊門,正門一般不開,我們從左邊門而入,碰巧遇到當地的一班老人在祠裡乘涼,老人們自告奮勇地向我們介紹,孝思祠始建於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佔地1200平方米,是宗族進行重大活動和聚會的地方。我們邊聽邊看邊拍照,忙得不可開交。山門、西廂、戲臺、正廳......都一一定格在照相機的鏡頭裡。特別使我們感到值得一看的是位於祠堂正前方當中的戲臺,每逢宗族內舉行重大活動時,戲臺中間有一塊活動的木板即刻卸下,然後人們從大門可一直往裡走。戲臺中最有觀賞性的地方是頂棚,頂棚設八角五重拱覆鬥藻井,棚板繪戲曲、花鳥彩畫30餘幅,披簷的瓦床上有鳳凰彩繪,顯得富麗堂皇。戲臺兩旁的臺柱上題書楹聯:“此曲只應天上有,新人莫道世間無。”是的,天上有的,世間也有,這就是人間天堂啊!


永嘉有個廊下古村,人文遺蹟豐富,鄉愁依舊


孝思祠規模宏大,製作精細,為當地明代典型建築,1997年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欣賞完“孝思祠”後,我們從廊下村出來,浮躁的心沉靜了。廊下先民憑險自立的遙遠歷史,用獨特的地理環境保存著廊下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們。

  此刻,我們站在廊下村村頭,望著斜掛在半山腰的晚霞餘暉,久久不願離去……

文:陳安生;圖:溫州旅遊體驗師林鴻麟,網名零碎伯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