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口永康花園 下好防疫“一盤棋”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永康花園西北面的大門口,有一個綠色垃圾桶。

這個看似普通的垃圾桶1月27號被安放在固定位置後,每天都有四五波人圍繞著它做工作。

2月8日8時,永康花園廢棄口罩管理專員、永康社區工作人員楊柳如往常一樣來到垃圾桶前,仔細查看口罩處理情況。

大武口永康花园 下好防疫“一盘棋”
大武口永康花园 下好防疫“一盘棋”

桶裡空空如也。“垃圾桶是專門用來投放丟棄口罩的,這說明轄區衛生站已經用專車將昨天的口罩拉走了。”按照規程,楊柳趕到小區物業公司,請物業公司負責人員田建新對桶進行徹底消殺。

12時30分左右,垃圾桶多出一些廢棄物。“按照平時的廢棄量來看,有些居民還沒把上午用過的口罩扔過來。”楊柳撥通電話,不一會,一支由黨員、業主代表組成的巡查宣傳隊集結在門口卡點處。

“請居民上班時,順手將帶過的口罩丟大門口綠垃圾桶裡。”“領令”後,志願者周楠等人拿起喇叭隨“大部隊”進入小區宣傳。

21時,已經在卡點守了9個小時的楊柳在臨時黨小組成員和保安的協助下將垃圾桶運到小區值班室監控視頻下:“這麼做為了防止晚上有人乘機拿走廢棄口罩。明天凌晨,轄區衛生站依然會派專車來運走桶裡垃圾。”

大武口永康花园 下好防疫“一盘棋”
大武口永康花园 下好防疫“一盘棋”

一天時間裡,統籌聯動,群防群控,齊心協力。從口罩的處置,能看出永康花園疫情防控工作的“無縫化銜接”。

楊柳道出了“工作閉環”形成的基礎:“石嘴山市組織66個市直部門單位的黨員領導幹部和部分黨員志願者到115個社區報到,三縣區共安排1480名科級領導幹部和800名幹部職工充實到全市115個社區和195個村。在此前提下,大武口區朝陽街道、永康社區及轄區派出所整合市、區、街道、社區四級下派幹部力量,推動‘四級聯動’機制,運用‘四包一’工作方式使永康花園小區疫情防控形成合力。”

所謂“四級聯動”,是指永康社區及時成立臨時黨支部,組建永康花園小區卡口臨時黨小組,由永康社區書記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和臨時黨小組組長,統籌指揮調配市、區下派防疫幫扶幹部及社區居幹、網格員、物業人員39人。“其中永康花園小區卡口12人,各抽調人員實行‘三定’即定人、定崗、定職責,排好值班表,實行三班倒。每個班次設組長一名,工作人員3人,分別開展勸導、登記、測溫工作,一律佩戴袖章牌證上崗。”

大武口永康花园 下好防疫“一盘棋”

所謂“四包一”,是指對於小區裡的15戶居家隔離觀察戶等重點人員,實行由一名黨政領導、一名基層黨員、一名醫護人員、一名社區幹部組成專班負責管控的工作方式。

1月11日從武漢回家過春節、已居家隔離近1個月的永康花園住戶小劉,是“四包一”關注對象。

2月9日9時,包抓醫護人員張瑞麗準時來到小劉家門口,打開手機視頻,指導小劉測量體溫。

溫度計顯示,36.5攝氏度,屬於正常體溫範疇。噓寒問暖後,張瑞麗把手機鏡頭轉向同行的包抓領導薛忠寧、包抓黨員劉偉、包抓社區幹部邢豔紅三人。

大武口永康花园 下好防疫“一盘棋”大武口永康花园 下好防疫“一盘棋”

“還有什麼需要嗎?吃的?喝的?日用品還夠嗎?”包抓黨員劉偉問。“和你一波居家隔離的小蘇、小馬列了單子,一會我們就置辦去,有需要就言語。”包抓社區幹部邢豔紅補充道。

“沒有了。”小劉在鏡頭那邊向大家招手,顯得輕鬆自然。

“一開始是包抓人員入戶為小劉測體溫,為了防止交叉感染,改為視頻實時測溫。不過,我們還是堅持上門看一看。”張瑞麗說,“按照規定,居家隔離14天即可。雖然小劉體溫從始至終都保持正常,但她主動要求延長隔離時間。她說,絕不給社區添亂。”

薛忠寧表示:“除了確保隔離戶不出門、密切關注其身心健康狀況之外,我們每天都會問其所需及時提供米麵油、飲用水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代購服務。如果隔離戶若出現不適症狀,我們將嚴格按照基層預檢分診相關技術要求轉診至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處理。”

大武口永康花园 下好防疫“一盘棋”

據介紹,永康花園小區現有居民2602戶7867人,是大武口區人流車流量大、物業管理不規範的小區之一。疫情防控阻擊戰剛打響時,因小區設卡防堵現場較亂、工作流程不夠規範、車輛人員管控不到位等,曾被石嘴山防疫指揮部督查暗訪的領導點名批評。隨後街道、社區按照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領導要求,深刻反思,從強化組織領導、狠抓排摸管控、嚴格卡口設置、規範工作流程等方面多管齊下,努力補齊短板,築牢守護居民防疫安全第一道防線。

“查漏補缺後,黨員群眾同頻共振,切實做到疫情防控統籌一盤棋、聯動一股勁、幹群一條心、防控一張網。”大武口區朝陽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佟春寧說,2月5日起,大武口區進一步壓實領導責任和鄉村社區責任,申請石嘴山市新增派400名市直部門領導幹部,每網格動員組織2名黨員,共700人,在原有“四包一”小組的基礎上增加多個新小組,對重點人群、重點區域提級管控、嚴防死守,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寧夏日報記者 朱立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