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武汉,这对夫妻相隔千里却能“并肩作战”

  “看着远去的身影,万分不舍,瞬间泪崩……等你回家”

从上海到武汉,这对夫妻相隔千里却能“并肩作战”

  这是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民警董秋红发布的一条朋友圈信息。1月24日除夕夜,她的丈夫孙玉明乘坐军用飞机奔赴武汉,成为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卫士中的一员。

  疫情和病毒的到来让这个春节少了些热闹,让留在家里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而这对夫妻,却挺身而出成为了“逆行者”。

  作为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麻醉科的副主任,丈夫孙玉明说:“时刻准备着。”

  身为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指挥处的民警,妻子董秋红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阵地。”

  从上海到武汉,这对相隔千里的“警医”夫妻坚守在不同的战场上,以“并肩作战”诠释着共同的使命与担当。

  穿上这身衣服就意味着责无旁贷

  在董秋红眼里,人民警察这个职业,过节就是过关,越到节假日,公安部门越需要向一线布置更多警力。从警16年,她习惯了凡是春节都坚守在岗,从儿子记事开始,一家人从没能一起吃顿年夜饭。今年,董秋红的班排在了大年初一,一家四口终于可以在除夕夜团聚在一起,可因为疫情的到来,这顿团圆饭又被延期了。

  那天凌晨5点,电话突然响起,董秋红知道是丈夫的“任务”来了。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让她早有心理准备。不容忽视的疫情,急需支援的武汉,同时肩负医生与军人使命的丈夫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董秋红比任何人都清楚。

从上海到武汉,这对夫妻相隔千里却能“并肩作战”

  可作为妻子,她不可能没有担忧。在成为警察之前,她是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麻醉科的护士,作为曾经的医护人员,她清楚丈夫的任务意味着怎样的风险。但董秋红说,“担心害怕也要支持他去。他觉得他应该去,我也觉得他应该去,换成是我,也是要去的。”一句“你去吧,家里有我!”是来自妻子的全力支持,也是这对夫妻间不需多言的默契。

  疫情当前,医生“逆行”,警察不退。丈夫奔赴武汉,身为警察的董秋红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是个特殊的春节,为了确保警力充足,董秋红不仅要照常做好分局指挥处常规的事务性工作,还肩负起了社区增援巡控的任务。排查走访、检查消毒措施、督促保安履职、防控社会治安……在抗击疫情的“主阵地”,她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力完善每个细节,确保这座城市平安。

从上海到武汉,这对夫妻相隔千里却能“并肩作战”

  但除此之外,她还想再多做一些。为了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拥有10年医疗一线临床经验的董秋红又主动请缨,加入杨浦公安医卫志愿者服务队,走街串巷为居民宣传防疫知识,又竭尽所能为同在一线的“战友”们提供防控建议,疏导心理压力。在董秋红看来,民警也是普通人,面对疫情当然会感受到压力,奔波于抗“疫”一线更需要各方面的支撑。而这些简单的提醒,能让他们更好的保护自己、守护他人。

  丈夫远赴武汉,妻子守护上海,在董秋红看来,这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阵地”,“穿上这身衣服就决定你该怎样做。”

  “一切都好”是他们传递牵挂特有的信号

从上海到武汉,这对夫妻相隔千里却能“并肩作战”

  孙玉明所在医疗队增援的汉口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4.5公里。深夜11点多抵达武汉后,大家稍事休息,大年初一经过培训后便各自分配工作。孙玉明先是进入了重症监护病房,随着各地增援医疗团队的陆续到达,两天后,他的岗位又调整到了呼吸科。

  1个科室40名确诊病人,10名医生分成5组24小时轮流值班。当班医生要穿戴好护目镜、口罩、防护服……进去一待便是7、8个小时。医院物资紧张,隔离服穿脱一次便会浪费一套,为了节约有限的医疗物资,避免上厕所,孙玉明常常进病房前两小时便不再吃喝。一整天高强度工作后,出病房的他精疲力尽,一句话都不想讲。

  刚到武汉的前两天,丈夫基本处于“失联”状态,一整天下来也没个消息。董秋红虽然担心,但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忍着不问,一直等丈夫从病房出来后主动联系她。而联系上了,彼此嘱咐最多的也只是“放心吧,我这里都好,你不用担心。”

  和家人联系时,孙玉明不太讲工作的辛苦,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我挺好的,你们要少出门,勤洗手。你巡逻时更要做好防护,注意安全。”董秋红知道,丈夫不提工作,是因为怕家里人担心。而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

  2008年,孙玉明在汶川进行抗震救灾的医疗增援,乘坐的车子刚开过,身后便塌方了,车子险些被压。后来,他又因为天气炎热在帐篷里中暑,过了很久才被发现。这些事,孙玉明从未与家人提起过,而从丈夫同事那儿了解到实情的董秋红也就十多年佯装不知。在她看来,自己不知道,丈夫才能安心一点。

  “我们一家人都这样。我们想传递给他的信号是,家里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想要告诉我们的也是,他没事,不用担心。”董秋红笑着说,“而且,我相信他,我相信肯定是没事的。”

  有了信心,什么都会好起来的

  在儿子孙乐的心里,勇敢“逆行”的父母是他的榜样,而穿上白大褂救死扶伤是他给自己立下的未来目标。这个18岁的孩子在视频通话时不断嘱咐爸爸:“救人的时候一定要安抚好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情绪很关键,恐慌会影响人。最重要的是信心,有了信心什么都会好起来。”董秋红觉得,儿子的话既是嘱咐爸爸,也是讲给妈妈听的。

  疫情当前,丈夫远在武汉,自己的工作也比平日里繁重,家里还有八十岁的婆婆和即将高考的孩子,董秋红肩上的担子更重,心头的压力也更大了。但她说,“情况已经是这样,再大的压力再多的担心都应该自己想办法调节好。”

  对于偶有的不良情绪,董秋红有自己的消解方法。觉得辛苦的时候,她就工作之余抽空去跑步机上跑一跑,或是写一写“平安归来、玉明加油、等你回家……”。董秋红很认同儿子的话:“情绪很关键,信心最重要。我有信心,一切都会好起来。”

  在夫妻共同战“疫”的半个月里,董秋红也时常被来自领导和同事朋友的温暖所包围,常有朋友买好一堆菜放在她家门口,一声不响就走掉了。来自四面八方一点一滴的关心,让董秋红特别感动,也让她对胜利更有信心。全国一盘棋,大家一条心,在这场抗“疫”中没有人是旁观者,所有人风雨同心。

从上海到武汉,这对夫妻相隔千里却能“并肩作战”

  2月2日,她的丈夫孙玉明已前往火神山医院,开始新一轮的“战斗”。

  昨天是元宵节,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为武汉亮灯。“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是所有人的心声。

  董秋红的心里也藏有一份期待,“等疫情过去了,我想和他一起在我们新江湾城的生态公园里,晒晒太阳,就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什么话也不用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