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超13亿,面积却不到中国的31%,为何不流行高楼大厦?

董宏阳


印度领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的1/3,人口超过13亿,比我们少一点,但为何不流行高楼大厦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宜居面积多。我们知道,我们国家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但西部地区是沙漠,而且山地面积多,人口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区要么是沙漠地带,要么是高海拔缺氧地区,不太适宜人口居住。而印度不同,绝大多数地区都适宜人类居住,没有必要拥入同一地区,人口密度不大。

第二,地区发展均衡。印度经济虽然落后,但各地区发展较为均衡,城镇化率较低,只有孟买、新德里等几个大城市发展程度较高,人口并不拥挤,没有建筑高楼大厦的必要。

第三,城市居住成本很高。印度是富人的天堂,富人占1%左右,却掌握70%左右的财富,40%人口属于普通生活水平,且有5亿左右人口的贫困户,住在城市生活成本很高,根本承担不起。


因此,印度人口向大城市移动的很少,所以高楼大厦不多。


小甜嘟爸爸


印度人口众多,这几年经济发展也挺快的,但好像除了孟买外,其他城市很少见到高楼大厦。那印度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如下。
①印度虽然人口众多,但作为南亚最大的国家,其29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里,平原占总面积的40%,山地占25%,高原占1/3,也就是说印度可利用国土面积远远超过200万平方公里以上。这就说明印度次大陆良好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印度人口和地土的矛盾不是很大,据联合国预估印度国土可承载人口最大限度在25亿左右。正因为印度的生存条件远优于我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没必要造那么多高楼大厦。


②虽然这几年印度经济发展很快,但由于人口基数太大,GDP平均下来人均就没有多少了。很显然如果印度也大搞房地产开发,那么明显印度人是买不起房子的。不然印度城市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贫民窟了。
③印度虽然是个民主国家,但贫富差距是很大的,印度的有些富豪就有财富造一栋大厦给自己当住宅,也就是说印度的有钱人,是绝不会去买什么商品房的,他们有别墅住,肯定不会去挤鸽子笼。而印度的中产又是那么的弱小,所以高楼大厦在印度是没有市场的。

④就是印度土地的属性。因为我们的土地都是国家的,我们老百姓只有承包权,使用权,没有拥有权。所以当我们的政府开启城市化后,土地就成了国家的财富,很明显楼造的越高越多,国家的土地财富就会增值。而印度是个联邦制国家,地方权力是可以制衡中央的,自然私有制土地也是受保护的。所以印度土地属性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印度的城市发展。
总的来讲,印度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印度经济发展基础差,城市化发展过程缓慢造成的。如果那一天,印度经济真正腾飞了,相信以印度的人口基数,在城市里大造高楼大厦是绝对避免不了的。


冯明凯


印度人口数量高达13.2亿,略低于中国,中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印度只有298万平方公里,中国是印度的三倍,但是印度很少有高楼,反而是中国建设了大量高楼大厦。


印度为什么不建设高楼大厦,简单来说两点原因,一是不需要,二是住不起,高楼大厦对于现今的印度来说反而是一种浪费。

印度不需要高楼大厦:印度领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其中光平原就占整个面积的40%,因此印度的自然条件适宜居住,反观中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因此人们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所以更加需要楼房。

印度各个地区均衡发展,除孟买等个别大城市发展程度较高,其余地区差别不大,印度经济也没有突飞猛进快速增长,大多数印度人生活在农村,因此印度人不会一涌而入前往大城市,各个城市能够容纳现有居民,不需要高楼。



印度人住不起高楼大厦:印度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而且财富过于集中,一方面可以看到印度富人花天酒地,豪车游艇,印度前1%的富人掌握了70%的财富,一位富豪因为网络不好,影响了与远在美国的女儿视频聊天,于是投入巨资升整个国家的网络系统。


另一方面,印度穷人衣食无着,尤其是低种姓的首陀罗和更低等的贱民,他们不仅社会地位低下,只有很少的财产,而且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只能从事最低级的工作,比如贱民只能清理垃圾和下水道。

印度穷人住不起高楼大厦,而且由于底层民众不掌握工作技能,因此即使来到大城市也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很难生存下去,所以穷人多数集中在农村。


如果印度能够快速发展,印度人也会向大城市集中,高楼大厦也会随着需求而越建越多。想要发展经济,印度的种姓制度、教育水平等都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印度政府任重道远。


视野新观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表现在人口上,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达到了13亿多,反映在国土面积上,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不及中国的1/3,却也规模可观。

印度这几年发展很快,2018年GDP总量排名全球第七,高达2.71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中日德英法六国,但即便如此,印度全国各地却很少高楼大厦,这是何故呢?

这应该与印度的生活习性、体制结构以及购买力有关。

印度早年独立运动不彻底,虽然后来建立联邦制共和国,但是很多地方没有移风易俗,千年不变的生活习惯依然根深蒂固,随意性较大,对于高楼大厦根本不适应,却对低矮老旧的房屋情有独钟,这样谁愿意去投资呢?

印度由多个邦组成,就像美国的各个州,地方权力有时候比联邦政府的权力还要大,这样一来,在房屋拆迁、土地征用上就要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约,难以对城市进行有力规划,没有土地可供开发,自然楼层较少。

诚然,印度自1991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众的生活相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人均GDP很低,导致社会购买力有限,并且印度除了IT产业、影视业较为发达外,其他多为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老百姓手头鲜有富余闲钱,这样就算开发商大张旗鼓地进行房地产开发,但最终卖给谁呢?

鉴于此,印度少有高楼大厦也就不足为怪。莫迪要想实现“印度世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高楼大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程度,莫迪必须带领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以巨大的经济实力去改变这个国家的面貌。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江淮圣手


印度境内的高楼大厦还是有不少的,但多集中在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等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区,大部分印度二三线城市的确显得寒酸,没什么特别现代化的高层建筑。

首先,这种现象是印度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决定的。

印度的工业化程度有限,制造业不发达,导致城镇化率比较低,没有大规模规划高层建筑的必要。

自莫迪任上后,“印度制造”已经被作为国策,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但几年下来,效果却不尽人意。

(上图这个”印度制造“,为什么是“make”,而不是“made”?属于习惯用法,还是想表达什么特殊的含义呢?希望懂行的在评论里指点一下)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印度人口巨多,都快赶上咱们中国了,为什么一直发展不起来“人力密集型”的制造业?

客观看,印度主打的“人力资源优势”,实际上,叫做“人口负担”还差不多。

虽然印度人口量大,还年轻化,并不完全等同于能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源”,光凭借着量大,质跟不上去,那就是于巨大负担。

印度的主打的廉价劳动力们,大多集中在文化程度低、生产技术低、自制能力低的“三低”人群,所谓的“人口红利”,含金量非常低。

这里举个生动的例子。本世纪初,印度与俄罗斯签订了引进苏-30MKI生产线的合同。合同规定,由印度自己来进行苏-30MK的本土组装,零部件也是进口和自产混合使用,并争取在合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国产化比率。

然而,事实却非常打脸。原本进口一架苏-30只要4000万美元,而印度自产的开始要6000万美元,之后,随着零件国产化率的不断提升,成本越来越高。据估计,当资产率达到8成时,一架苏-30MKI的出厂价可能会涨到8500万美元,都跟作为五代机的F-35价格差不多了。

很显然,在不合格的劳动力与差劲的质量管控体系的“合作”下,印度自产的各种零部件“良品率”非常低,费大劲,在一堆次品里面只能选出零星的高质量可用,其余全部报废。这种生产模式,成本能不高吗?

同理,印度自产的各色军备,诸如阿琼坦克、光辉战机等,被强行装备部队后,事故频发,竟然遭到了军方的极力抵制。

最能体现一国工业水平的军工行业尚且如此,何况其他的普通制造业。以至于印度制造往往被讽刺——“做个米口袋都能从经纬缝中漏米”。

因此,制造业不发达直接限制了印度城市化的发展,自然没有那么多摩天大楼的需求。

其次,就是印度的土地私有化和英国爸爸留下的民主制度,让印度的城市建设阻力重重。

跟咱们从小被教育一切无条件服从国家不同。印度是个土地私有制的“民主”国家。政府明文规定,公共建设项目的用地审批,需要土地所有者七成以上的人表决同意,加上印度政府和民间严重的“拖延症”传统,要想取得一致意见,既耗时,又费力。

比如下面这张照片,就非常“印度”,高楼大厦和低矮,污水垃圾横流的贫民窟相安无事的共处,大家都习以为常,没觉得多不妥。这要放咱们这儿,如此城市规划,用不了多久,这些窝棚都的给“平”了,三瓜俩枣的打发一下居民,再不从的“钉子户”,也有的是办法。

加之,即便排除困难,建成一片高楼大厦和中心商务区,以现在印度地方城市的能力,对于高层建筑的其他配套基础设施,比如,水电、排污管道、消费设施等方面的维护,也很成问题。

印度的基础设施差,国际上都相当出名。在印度,只有四分之一的家庭有厕所(并非现代化的卫生间,仅仅是厕所),仅有20%的女性用得起卫生巾。因此,对印度,大家经常讥讽,有钱买军备,没钱修厕所。

此外,印度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理念跟咱们也有挺大区别。

印度跟中国一样,是典型的金字塔收入结构,但比咱们“更金字塔”。绝大部分中低种姓的国民构成了庞大的底座。塔尖上那些富裕阶层可以自己买地盖楼,众多“底座”位置的贫困阶层也不讲究,拿塑料布随便搭个窝棚就算是自己的家了。

这要放在东亚大陆的气候下,绝对撑不过一冬天的,但人家那个自然环境,只要扛过了雨季,就能安生的过一年,然后活一年算一年。按印度教的理念,这辈子不理想,那是上辈子基础没打好,没准来世就能大富大贵了。在宗教的力量下,看得开,心态好。

而咱们这边呢,在农耕文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市场经济的刺激下,某种程度上,房子早已不再是单纯用来“住”的了.....

总之,那些摩天大楼,各种现代化公寓,属于中产阶级生活、办公的领域。很显然,在制造业欠发达、基础设施不理想、人口等级观念强的印度,中产阶级远不是个大众群体。因此,大规模普及高楼大厦,其实并不适合当今印度的国情和社会发展水平。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印度高楼大厦稀少,与国情及经济有着直接关联。目前印度的人口达十几亿,据统计,人口密度已逼近我国,人多地少,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缓慢,穷富悬殊。

按国情来看,印度的科技,工业及经济发展,比起我国有着一段的距离。一个国家城市的高楼大厦,国民雅观的居所,也显示了一个国家雄厚的经济实力。

随着高科技产业发展势头,每一个国家在经济领域充裕的条件下,改善国民居住环境。相信,印度也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发展经济,有待改善国民居住环境。




xie圭璧佬松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24年印度人口将会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但是奇怪的是,尽管印度是人口大国,国土面积也比中国小的多,但是在印度却不流行建造高楼大厦,城市居民高楼都比较少见,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印度有限的领土上真的能够容纳如此庞大的人口吗?

在印度之所以不流行建造高楼大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尽管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298万平方公里,大约是我国的1/3,但是因为我国以山地,丘陵,荒漠居多,而印度大多数地区都是平原,从耕地面积上来说,印度的耕地面积高居亚洲第一,按照人均可耕种面积来看,印度本土可以容纳超过23亿人口,人地矛盾并不是很突出,所以也就没有建高楼的必要了。

其次,印度国内的贫富差距非常大,根据推算,印度国内的基尼指数可能高达0.6~0.7,贫富差距相当悬殊,因此在印度,有钱人很多,但是穷人也很多。在印度孟买,富人区和贫民窟往往就是一墙之隔。对于穷人来说,即便建了高层居民楼,他们也没有钱去购买,还不如住在贫民窟实在,而对于富人来说,他们有钱可以住别墅,对一般的居民楼直接就不屑一顾了。

从经济上来看,印度的经济相对中国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存在大量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人口的支撑,一个城市没有多少人的话,建那么多的高楼大厦又卖给谁呢?

与中国这个“基建狂魔”相比,印度的基建实力则要弱很多,建造高楼大厦是一个配套的工程,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等都要跟上,而印度在这些方面明显处于弱势。在印度很多地区24小时供电都没有实现,自来水的供给在有些城市也存在问题,而对于住在高楼的人来说,如果供水供电出了问题,这日子是没法过了。

最后一点,印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印度的土地大多数都是在个人或部落的手里,政府手上拥有的地很少,而要建造高楼大厦,就必须征地。在中国,由于土地都是属于国家,个人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因此征地就比较容易,一般来说规划哪块区域为商业或住宅用地之后,就可以通过土地征收的方式将土地征收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一般会按照规定给与土地使用者一定的补偿,被征收的土地然后通过拍卖的方式拍卖给开发商。而在印度这套方法根本就行不通,由于印度政府手上的地少得可怜,开发商要获得土地只能和土地所有者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拥有土地的个人或部落往往会狮子大开口,对于开发商来说,即便能够拿到土地,往往也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尽管印度人口超过13亿,但是在印度并不流行建造高楼大厦。印度可耕种面积位居亚洲第一,人地矛盾并不冲突,印度的经济和城市基建方面与中国相比差距很大,高楼大厦所需要的配套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同时由于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化,开发商征地困难重重,这些都是印度不流行建造高楼大厦的原因


国闻杂谈


一个国家要高楼林立,要么就是工业体系极为强大,国力实力雄厚,例如中国、美国。要么就是国家极为富有,可以大肆购买高楼,例阿拉伯产油国。

高楼林立一方面需要极强的工业能力丶城市管理能力丶丰厚的财力。

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人口稠密的地区才是商业价值大的地区,一个国家城市人口多,高楼林立,必定商业价值大,国家实力也强大。

印度总人口13亿,而印度并不高楼林立,这是因为:

1,印度的工业体系不健全、不强大。因为巨型楼盘的建设,涉及钢铁丶水泥丶电力、机械制造等几十个行业,而印度没有支撑大规模城市群的楼盘建设的工业体系。也没有阿联酋那样的经济实力。

2,高楼的使用与维护,耗费巨大,对电力等基础设施需求很大。印度在电力设备制造,还是电力技术的科研上,都很落后,连国内最基本的民生需求都保障不了,更别提什么为城市群的高楼提供电力保障了。

因此印度不会象中国一样的高楼林立。并非印度不想,而是不能。

国人十之八九都痛恨房地产,痛恨高房价对普罗大众的残酷压榨,这是切肤之痛,大家应该要理解!

凡事有利就有害,高楼林立,高房价,坑苦了我等打工仔。但是高楼建设涉及几十个工业部门,也提供了上千万个工作机会,如果算上物业、家政、快递等服务业提供的工作机会,那就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了。

大都市的出现也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使很多行业受益。中印两国人口相差无几,而市场规模、市场购买力相差巨大,两国的经济也不在一个档次上,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此。

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拉动很多关联产业的发展,引发巨大的社会财富,使得工业技术和科研的潜在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从而大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这条路西方走过丶我国走过丶越南也正在走,而且都取得了成效。估计印度也迟早要走这条路,印度高楼林立的那一天,迟早也会来。


鬼影147951010


中国高楼林立,是因为人多地少,被迫向空中发展,满足人民的住房需要。

中国虽然国土面积比印度大三倍,但西部地区并不适合人居,例如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总面积达525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54%,总人口却只有8072万,仅占中国总人口6%。所以,中国中东部地区供地紧张,发展高层建筑是不二选择。

印度不建设高楼拓宽人居工作和生活空间,是因为印度不富裕,没钱建,或来不及建。

印度缺钱,而政府又将有限的钱用于了发展太空科技,电子软件、国防核军备等大国面子工程。导致印度的城市、交通、环境、卫生、住房等基础、基本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多数人生活在恶劣环境中。

但奇怪的是;印度人生存环境虽然不佳,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强烈要求政府改善住房条件、修建厕所、提供清洁用水等基本民生福利的欲望。他们仍然安于现状,且幸福指数颇高。这大概与印度教徒清心寡欲、瑜伽文化拒绝诱惑、低种姓(贫贱)阶层不敢有物质奢望有关系。

贫民窟是印度的现代奇观之一,不要见笑,在改革开放前的“一穷二白”年代,我们也曾生活在哪样简陋、拥挤、杂乱的生活环境里。

请看下面的印度照片,若你是老一辈人,你一定觉得不陌生。




再看下面的印度照片,你一定会有感觉,类似中国的旧城改造,随印度经济快速发展,他们也正在进步中。

中国高楼林立,是中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反映,印度当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用一组权威数据来说明;世卫组织发布的2016年数据,印度人均寿命为68.3岁,而中国人为76.1岁。:谁敢说,这与居住环境的优劣没有关系?

谌人


印度人口超13亿,面积却不到中国的31%,为何不流行高楼大厦。印度不流行高楼大厦最重要的原因是印度人不炒房,印度人没有炒房的习惯。印度制造业不发达,再加上印度的普通老百姓都信仰佛教,信仰佛教的普通老百姓对生活的要求不高。

印度的财富是集中在少数富豪手中,普通老百姓很穷,大量的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子,只能居住在条件简单的小平房里。我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炒房炒地的基础上的,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通过参与炒房炒地获得财富,地方的招商引资都是通过土地交换招来商家。印度因为制造业太落后,各地的产业没有基础,就没有炒地的条件。

印度发达的软件,软件产业的发展不需要大规模的工厂,需要的是高级人才,对土地的要求非常低。我国各行各业都有大小的工厂,大小工厂对土地的依赖较高。而印度没有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印度的农村是农村,城市是城市,城乡之间联系不密切。我国是从城市到乡镇到农村盖满了房子,用盖满房子将城乡融为一体。印度是城市里的软件产业高级人才很富有,农村非常贫穷,贫穷的农村人以信仰佛教为精神依托,在印度这样一个贫富分化严重的国家,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没有能力改变自已的居住条件,高楼大厦就没有那么多。当然更重要的是印度的基础设施太差,偏远的地方没有盖高楼大厦的条件,偏远地方水电没有通,盖高楼没有意义。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投资或融资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p.s.有很多人问加头条圈子和不加入圈子有哪些待遇不同?怎么加入圈子?

答:我现在只在圈子里回答粉丝的提问,加入皓脉投融资联盟,

为你解决投资难题和融资难题。为个人解决投资赚钱的问题,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资本运作和产业升级问题,建立企业融资平台。

加入圈子的方法:直接点击这篇文章的下方“所属圈子”即可加入。或者首先点击到我的首页,在导航条中最后一个是:圈子,点击加入即可。加入后,你每天可以在“我的书架“查看更新,有问题可以及时提问,我都将免费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