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寫下的讀書筆記,如今再看看會有什麼感覺?

中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我以前記了很多讀書筆記,現在再看,會覺得“哇,這是什麼鬼”,根本想不起來讀過這本書

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以前讀書沒有方法,看到喜歡的句子、段落就抄下來,全是碎片化的知識,再看自然就想不起來了。

二是沒有定期複習,時間間隔太久了。

所以,我現在寫讀書筆記, 都很少摘抄大段的文字,一般是這樣做

1.第一行:書名、出版社、作者。

2.本書要表達的觀點。

3.這本書給我的啟示。

4.最後一步才是整理好的㐇段落。


慢文案


當年寫了很多的讀書筆記,心情日記,只可惜保留下來的已是不多。每年春節回家都要把自己的那些筆記和相冊拿出來一個人偷偷的回味著,也不知道是什麼滋味!苦苦的,酸酸的,甜蜜的……

或許人若上了一定的年紀,就會常常的愛回憶曾經的那些事情。每當翻開那些筆記,心中滿滿的都是回憶,一切都是那樣的親切,真想回到那個純真美好的年代。

在小學五六年極就開始了寫筆記的習慣,剛開始是老師的督促,後來漸漸的成了生活的一種習慣,再後來就成了自己的一種享受。總是喜歡每天功課學習之後,拿出筆記本,寫下一天的感受心得,把心裡的所有的不能說的,不能告訴別人的都寫出來,把自己的愛和恨寫出來,想什麼就寫什麼,漸漸的養成了每天都要寫一些文字,如果不寫就像有很多的事情還沒做,就連睡覺都無法睡著。很喜歡那種感受:夜深人靜,一個人在燈下,思緒像野馬一樣在狂野中飛馳,自由奔放,一個人的世界,又是整個世界。

後來,不念書了,還是保持著這種習慣。走向了社會,那些的心酸苦辣,那些無奈,都點點滴滴的寫進筆記,把白天的那些不容易和快樂都會在晚上變成文字寫在筆記裡,漸漸的筆記成了無奈生活的發洩口。夜靜更深,把人生的所有不容易都丟在了筆記裡,會感到了輕鬆了許多。

還有一段日子,出於對文字無比熱愛,竟然想走寫作的路子,自己的水平低文化基礎差不說,就是這時間也是不允許了。為了生活四處奔波,四處打工,白天上班累的要死不說,到晚上幾十人住的工棚裡哪有你的地方寫字,那個年代不像現在,有個手機就可以寫東西,那時你要有紙筆,還得有坐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到晚上還要有燈光才好寫字。人家晚上睡覺,你點燈寫字,那怎麼可以,人家也不會讓你那麼幹,所以後來就漸漸的不在寫了,一點點的就把當年的那個習慣也扔到了一邊。

一個人在外很多年了,有時候在晚上孤單寂寞的時候,也會找個筆記本寫寫心情日記。只是今天寫完,下次就不知多長時間了。

當年在家裡留著很多本日記,一有時間就會翻一翻日記。有一次忘記了為什麼,心情特別的不好,簡直是生無可戀,一個人在家裡把那些日記找出來一本一本的都燒了。到後來沒燒完家裡來人了就沒燒。現在還剩了為數不多的幾本日記了。

很喜歡文字,也喜歡寫筆記,更喜歡夜深人靜時寫筆記時的那種感覺。翻開曾經的日記回憶過去和所有的往事,是一種其他事物都無法替代的快樂!


陌上紅塵XS


我的讀書筆記第一種是學習用的課堂筆記本,記錄每一科的重點,用來考前複習;第二種則是記錄學生生活,苦悶時抄下自己喜歡的歌詞或佳句在筆記本上,和閨蜜同學交換心事,情懷總是詩的我也會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言情小說。

我寫的不是筆記 是回憶

我的課堂筆記主要是我以前讀書的時候,只要老師說很重要,我就馬上畫線作筆記,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每個字我都照單全收、一字不漏地抄寫,當時連身邊的同學只要考試之前都跟我借筆記去影印,但現在回頭看自己的讀書筆記時,完全看不到重點在哪,完全沒有抓到真正筆記方法,因為照抄「別人的話」,所以我的讀書筆記只不過是數據整理,是為了考試而存在的。

還有一本的筆記是屬於我的學生生活,一看我的回憶就猶如海浪般襲來勾起無數青春回憶,筆記本中有夾著我和同學在課堂上傳的紙條,現在看來其實幼稚的覺得好笑但是又感動得要泛淚;還有許多在課堂上發呆無聊時寫下的言情小說,大概是學生時期看了太多少女漫畫和言情小說,滿滿的少女情懷抒發成詩集和小說。

還有大學的筆記本內容記滿了課表、迎新舞會、回家的日子、班聚、與室友出遊、個人報告、團體報告、畢業論文填滿了字段,而這麼混亂又充實的日子,當然也少不了轟轟烈烈的感情。

曾經一段來得很快去得很快的戀愛,在男女宿舍分開的那時候還有宿舍門禁時間,所以能夠單獨相處的時間實在少得可貴,於是很仔細的在日期上劃圈,從認識第一天開始數起,就像累積財富一般,愈數愈滿足。

跟喜歡的對象約會時,每一張發票,每一次電影票根,都小心翼翼黏上筆記本,深怕哪天什麼都沒有時,還能握著這一片片蛛絲馬跡,很不爭氣的說服自己我曾經擁有...

筆記不只是記錄學習的歷程而已,那裡面還有著許多情感、疑問和生活點滴,而那些也遠比已經被記下的還要多得多。

當數位學習已全面籠罩時,我深深懷念起以前的筆記時代。為何人們如此著迷寫筆記呢?我想答案就在於:多年後拿出那本筆記本,看見當時的文字和筆跡,就像看著自己生命的軌跡,原來那些早已遺忘的,還保留在筆記裡。這正是數字無法取代的感動。


言葉語


回想起自己以前的從學經歷,我覺得自己沒有好好讀書、記筆記。倒不是不看、不記筆記,而是沒有習慣。一節課上完,也沒留下什麼深刻印象。即使有時下定決心,帶著筆看書寫字、認真聽課。書是漂亮了,寫得滿滿,但腦袋缺空空。盡是些沒用的筆記,再想寫些什麼,也不能了。為了寫而去寫,有點急功近利的意思,效果反倒比不上從前。於是拋開了那些筆記,再回頭啃了一遍,翻出了一些線索,我找到了一個詞——青春。

再次翻開沉重的筆記,想起了上學時代,一排排課桌,可愛的同學們,敬重的老師,漆黑的黑板,叮噹響的鈴聲,這些都是青春的回憶。

懷著一種美好的願望,應當作為我們的時代情結。也許我們現在改變不了什麼,但懷著一種願望,這個社會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無論是教育還是社會的任何一面。這不是無奈的妥協,而是為了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埋下種子,等待生根,發芽!






楊大窩窩頭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特意翻了一下自己之前的讀書筆記。結果還是很有趣的。


很慚愧,在我上學期間,讀書都是從來沒有筆記的,看完就完事了,所以時間長了也沒記住啥。後來畢業了才發現讀書筆記的重要性。要是早幾年寫讀書筆記,那我現在回答這個問題的底氣得老足了。


我嘗試過很多種類型得讀書筆記,直接寫得,摘錄的,表格的。正是嘗試過這麼多種的模式,最後才發現最適合自己的其實是用“思維導圖”來做筆記。之前很多東西即使做了筆記,我也記不住,或者記得的時間不夠長。直到我有一次嘗試了思維導圖,之後每次我回憶這本書時,我就會想起我的“思維導圖筆記”,這本書的脈絡就會在我腦中以思維導圖的形式一層層分支開,十分清晰,不僅記得清,還記得牢。


現在再看之前寫的各式各樣的不同的筆記,雖然很多我都忘掉了,但是它們是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的路上,不可缺少的“嘗試”,正是由於這些”嘗試“讓我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所以看起來這些筆記沒有什麼用了,但是我要感謝這些筆記做出的貢獻。


最適合每個人方法應該是不同的,但我相信找到這個方法的路,不會有太大差別。


所以不要擔心自己的讀書筆記有什麼問題,寫就完事兒了,寫著寫著,你就會發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kaze陽一


既親切又陌生,就像現在翻看初中的日記一樣,懷疑是不是自己寫的,那時候為什麼是這麼想的,那個時間點我在哪裡在幹嘛,就像酒一樣,放的久有濃濃的醇香。

密密麻麻的筆記也讓人有股青春的餘味,一路走來,留下的就那點回憶,能保留下來的很少很珍貴。


臨汾大鵬


那時候寫的筆記真多 然後字真醜 還有一些是同桌幫忙寫的 其實那些東西留著挺有意義的 我就是偶爾會拿出來看看 懷念一下那時候的我們 那麼單純 快樂也是那麼的簡單 挺美好的回憶


八月的Serena


這是我1970年10月24日起用的筆記本。這裡記錄著我那時的天真幼稚,和學習毛主席語錄的心得體會。望著那密密麻麻的歪歪扭扭的字跡,使我又想起了那個紅色年代。

往事如煙。歲月鉤沉。正是那時的純真至誠使我在今後的生活,工作的道路上,認真工作誠懇待人。





知鷗手機圖文攝影


我自己確實有閱讀以前的日記或者筆記的經歷,感覺有點特別。最早的筆記都是高中時候看電影,讀書之後寫的摘錄,讀後感。由於時間太久沒打開過,紙張都有些泛黃了。閱讀這些歷史資料一樣的東西,而且是曾經自己親手寫出來的,感覺如下。

首先你會有些恍惚,會問自己,這些真的是自己寫的嗎?有些句子你自己會覺得陌生,不記得。這種感覺會很神奇,而且有些文字你會覺得很不錯,然後再次質疑是自己寫的嗎?蔡志忠說,他從來不會感覺自己二十歲的時候畫的東西不好,反而是現在畫不出以前那樣的畫了。文字這種憑藉感覺發揮出來的東西,實在是不能過早的否定自己。多年之後的自己回過頭重新打量自己,才發現並不是一無是處。

然後筆記裡有一些句子,你會發現自己依然記的很清楚,就像昨天一樣歷歷在目。只是筆跡褪色,又舊又幼稚。這時候你會發現,很多道理,別人早就說過,被自己記錄在冊。自己十年二十年的辛酸苦辣,歷盡紅塵磨鍊,只不過是在驗證那種正確或者錯誤的感覺。你還會發現那時的我們雖然懵懂,心裡有種東西反而比當下堅定。幼稚的是動作,是拿筆的姿勢。心只是單純。

最後自己讀著自己多年以前寫得東西,回憶如潮水襲來,猶如大屏幕一樣放映著自己曾經的經歷。如果沒有這些筆記,大部分的細節早已被時光淹沒,消失不見。你會感嘆,自己會是多麼的健忘。那些文字就像加過粗,劃過線一樣,把本來應該毫無印象的平淡日子標出了重點,從而變得與眾不同。

放下老舊的筆記本,你會因為沒有堅持寫日記而自責,把半日浮生過成了渾渾噩噩。


太尉讀書


以前寫下的讀書筆記,如今再去翻看,真的是一件很愉快很有趣的事情。

它能勾起很多往事,給你帶來很多美好的回憶,間或還很佩服自己的毅力,或很自豪的驚訝於自己的文筆,能夠留下那麼精彩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