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遇见书》:见小荷萌生,是最美的存在


日本儿童文学著名学者鸟越信曾经说,

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如果不能持续地被儿童阅读25年以上,就不能说是好书。

根据这个标准,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川李枝子的绘本,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全世界幼儿文学界的名著。

由中川李枝子在1963年创作的“古利和古拉”绘本系列出版以来,至今已拥有老、中、青三代读者,日文版发行总量超过2000万册,并被译为中、韩、英、法等九国字。

而她的第一本童话《不不园》,被称为“给儿童文学界带来了革命性的震惊”,并且为了赢得了厚生大臣奖、NHK儿童文学奖励奖、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等多项大奖。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是这样评价《古利和古拉》的:

每一页、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家的温暖和快乐。这是从爱中诞生的绘本。

如果说中国孩子的童年记忆,是有着孙悟空、葫芦娃和黑猫警长的共同回忆。那么,日本孩子的香甜梦乡里,则一定会有小老鼠古利和古拉、小青蛙埃尔特在其中嬉笑玩耍。中川李枝子,就是这些经典形象的创造者。

与一般童话作家的出身专业科班不同,她有着17年主任保育员经历。所以她的文字和绘画,都是以母亲、保育员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复合身份,结合自己对儿童教育的感悟来呈现的。

《当孩子遇见书》这本集合了育儿、绘本、读书的随笔,就却蕴含了中川对孩子的无比热爱,闪耀着她的赤子之心。


《当孩子遇见书》:见小荷萌生,是最美的存在


一、缘起:为何爱上阅读与绘画,以及立志当保育员的初心

中川李枝子和家人一起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战争时期。孩子们想要的东西完全买不到,所以中村和兄弟姐妹只能轮流读绘本、玩玩具。绘本已破损,所以母亲会经常用纸、剪刀等工具“修缮”它们。物质的匮乏,并不能阻挡孩子们对阅读的喜爱,只要有机会,中村就会如饥似渴地阅读童书,甚至是有插画的大人书。

在札幌老家时,中川经常和姐姐偷偷读阁楼上的旧书,母亲小时候的生活记录、古旧的《世界童谣集》,都是她们爱不释手的对象。中川没有姐姐长辈宠爱,但因为有书相伴,心里也充满了明媚和力量。

回到东京和家人团聚的中川,重新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又对画画产生了兴趣。她不断按照朋友的“订单”作画,乐在其中。父亲给予了中川极大的支持,并积极鼓励她朝着成为漫画家的梦想迈进。

中川的母亲虽然生了5个孩子,但并不是见识粗浅的家庭妇女,相反是家中地位最高的人。

母亲爱读书,也鼓励孩子读书,对孩子阅读的书籍种类也会加以限制,不让他们接触矫揉造作的书。父母和孩子,经常会就最近阅读的书进行讨论。孩子觉得有趣的书,父母也乐意去阅读和了解。

幸福的家庭,会让家人感受到相互体贴的人际关系,然后才会把爱传递出去。《小妇人》、《漫长的冬季》、《秘密花园》这些经典作品里的独立女性,也让中川从小有了独立、自尊、有爱的超前女性意识。

阅读经典儿童作品的中川,会仔仔细细地“吃进去”每一个字,连后记、版权页都不放过,她也总是会被形形色色的主人公所吸引。被战争年代笼罩的灰色阴影,也因为书中包含力量的话语所驱散。

“人们的生活越是幸福和平,越是会在战争中收到重创,痛苦也会更多。”

在她看来,书中小主人公似乎就是身边的朋友,他们也都为目标而努力奋斗,虽然过程中会经历挫折。因为对儿童文学的热爱,中川对“孩子”这个群体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她以后成为保育员奠定了条件。

中川为孩子挑选绘本的原则,是必须自己先喜欢,这样才能不辜负孩子的期待。

“幼儿看起来非常可爱的时候,就是全身心都非常满足的时刻。”

“通过绘本和故事一起感受到的快乐、细阅,能将玩耍的质量提高,使其变得更为丰富。而玩耍,就是幼儿的能量源。”

“我真心希望能把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所爱的孩子们。孩子们生来便感性敏锐,喜欢的都是真正的好东西。”


《当孩子遇见书》:见小荷萌生,是最美的存在


二、保育员的点滴人生、如何走上创作之路

少女时的中川,就是个“不安分”的人,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少年文库的经典作品,一直是中川了解孩子的最佳路径,她也不断给孩子们阅读其中的精华书籍。

在担任保育员期间,中川感受到了幼儿们旺盛的生命力,永不枯竭的创造力、勇敢和丰富的感情。对于任何事,孩子们都是先用感性的心去接受,之后才用理性去理解。

在中川看来,教育的本质,是在满足孩子需求的基础上,在让他们朝着正确方向成长的思考。我们大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呵护孩子们的生命力而存在,为了让他们在玩耍中成长。

孩子们的特点更有不同,但从不掩饰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但又和别人相互连接,互相接纳。

需要负起养育孩子的最大责任,是在家庭。与其让孩子去学提高智商的英才班,不如保持和睦的夫妻关系,更来得重要。因为父母的不安、焦虑,都会反射到孩子身上。

在面对教养焦虑时,父母要学会不被外在噪音所干扰,要用心和头脑去对待孩子。

父母要想加强与孩子的情感羁绊,亲子共读绝对是最好的方法,没有之一。爸爸或妈妈,把孩子搂在胸前,共同分享一个故事的瞬间,是世上其他任何巅峰时刻,都无法取代的。

中川所在的幼儿园,也会有专门的阅读时间。孩子们要求中川一遍又一边地读《小黑人桑泊》,看孩子们玩小黑人的游戏,学着大老虎地步态。感谢这些丰富的经历,中川创作出了小老鼠为主人公的绘本《古利和古拉》。

那些可怕的女巫、食人魔的恐怖故事,也是孩子们的最爱,但是之后一定要搭配温暖的故事做结尾,才算整个流程结束。

为了满足孩子“老师”的兴趣,中川必须不停寻找一切有可能喜欢的绘本。“老师”们很严格,不会迁就听不喜欢的;他们也很专一,会反复听那些中意的绘本。

中川发现,比起故事,孩子们更喜欢故事带来的画面感,这也促使中川把对幼儿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出来,与妹妹一起创作了《不不园》。

对于儿童文学作家这份职业,中川李枝子曾说过:

“我的工作就是让孩子成为有名的“玩耍大王”,为此需要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当孩子遇见书》:见小荷萌生,是最美的存在


三、那些孩子教给我们的事

1.“吵架”也会让感情加深

孩子们的脸,说翻就翻。但是等到中川调解时,女孩们反而嘲笑老师,然后手拉手回家了。


《当孩子遇见书》:见小荷萌生,是最美的存在


2.必须有幽默感地和孩子相处

面对心灵若软、自由孩子们,我们要放弃成人世界的规矩,用宽容的心和他们相处。

3.孩子们希望“被看见”

幼儿园召开母亲会,让妈妈们更加了解孩子的平日生活。带着搜集的情报与孩子相处,会让小家伙们感到被重视的快乐,自信也会自然而生。

如若不然,孩子们就会感到失落。

4.相信自己的母性直觉

在教养海子时,我们因为缺乏经验,会依赖书本和专家的话,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表现。自己孩子脾气秉性,只有自己清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

5.父母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时,不要妄自菲薄

有好多家长认为自己不够专业,不敢指导孩子阅读绘本,其实大可不必。

在婴儿期,要和他们多聊天,多介绍周围的环境、事物,同时用身体接触唤醒宝宝的钱潜能,“贯注”母爱。

到孩子大一点了,妈妈们就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讲述孩子爱听的故事,并积极回应他们的问题。

“绘本是为了谁而存在?其实是为了眼前的这个孩子而存在。”

亲子共读时,父母也不要太过于注意绘本的建议年龄,而是要从孩子的喜好出发,“请相信这份母性感觉,并继续磨练。”


《当孩子遇见书》:见小荷萌生,是最美的存在


四、当孩子遇见书,是最美的存在

在当今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了解了亲子共读的价值和意义,并且不遗余力地在实践。

我只想说,关于亲子共读的价值,如果仅仅用功利性地角度来形容,那未免会玷污很多家长的初心。

耶鲁大学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曾经对孩子读书有着精辟的评价:

“从最实用的角度来说,阅读好书可以让他们长成对自己对他人而言都更有趣的人。只有通过变成一个对自己对他人而言都更有趣的人,一个人才能真正发展出独立和独特的自我。所以,一个孩子若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体,看电视、玩游戏、听摇滚,是办不到的;只有在书的陪伴下,在威廉·布莱克或者A.E.豪斯曼的诗的陪伴下,在北欧神话的陪伴下,在《柳林风声》的陪伴下,他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

从世界上第一本

《彼得兔》诞生至今,已经有了140多年的岁月吹拂,为孩子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上已经有了许多新的创新。但是经典童书、绘本对孩子的影响,仍是巨大的、无可估量的。

有好书,不孤独。


《当孩子遇见书》:见小荷萌生,是最美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