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嗎?注意什麼?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現在出門戴口罩已成規矩,覆蓋人口有多少,總不止一億人吧,中國日產口罩多少,二千萬只,就按一天一人一隻,夠嗎?所以就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對於情況不是很嚴重的地區,每天僅是出門時戴一下,回來涼在通風處,日光照射一會,是完全可以反覆使用的,只要保持乾淨沒有異味就行.把緊缺的資源多留一些給災區的群眾。這樣既節省了資源,也減少了汙染,現在廢口𦋐也要用車運了。


段王爺8962


在沒有一次性口罩😷之前,醫護人員用的就是普通多層的沙布口罩。

在記憶之中,那些口罩在使用後經過清洗和其他醫服用品一起放到高壓蒸汽鍋爐裡高壓消毒重複使用。

我小時候就親眼目睹醫院專職清潔人員每天都這樣清理操作過。

今天,普遍使用一次性口罩。什麼是一次性?就是用一次就扔掉,不消毒循環使用。

可是,在現時這個非常時期,在一罩難求的情況下,對於一次性口罩,我們廣大平民已經在可望而不可有狀態下了,有一個普通的口罩😷已是很幸運的了。

對於這種可貴的口罩,也只能循環使用。否則,去買個菜都會被人問你為什麼不帶口罩。

要循環,就必須做好消毒工作。

我也只有這種口罩。初四那天搶到的留給孩子上班用。

我的消毒工作是這樣的:使用後先用熱風機熱風吹5分鐘,再洗,然後放到鍋裡蒸煮10分鐘,又熱風吹,晾乾再用。

醫院等人流較大的地方免去,儘量留在家中。


和蓮歌


要想知道口罩能不能重複使用,就要從口罩的分類和使用用途上來說。下面我就來具體的介紹一下。

第一類,棉布口罩

棉布口罩的主要功能在於防寒保暖,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呼吸道。棉布口罩透氣性好,但是棉布口罩的防塵防菌效果一般。

第二類,一次性醫用無紡布口罩

醫用無紡布口罩可以有效的防菌,僅限於防止那種噴射造成的病菌感染,例如可以防止打噴嚏造成的病菌傳播。

第三類,活性炭口罩

活性炭口罩就是在夾層內加入活性炭,利用活性炭強大的吸附能力,能夠有效的防菌防塵,但是這種口罩透氣性不好,長時間使用會容易缺氧。

第四類,N95及以上型號口罩

n95是防顆粒物口罩的一種,N表示不適合油性的顆粒,數字表示效能,即過濾率達到95%。該口罩常用於職業性呼吸防護,包括某些微生物顆粒。

由以上各類口罩的分類和用途可以知道,一次性無紡布口罩,由於是一次性使用,安全可靠,無二次感染的危險,所以不能重複使用。而活性炭口罩和N95口罩,雖然在有超強的防護效果,有殺菌、滅菌的功效。但也不易重複使用,因為重複使用,口罩的殺菌作用就會降低,起不到應有的防護功效。紗布口罩,主要作用是一般防護類型的口罩,應用比較廣泛,日常使用中幾乎不存在有害病菌,它又是純棉材質,所以可以清洗乾淨後重復使用。

由於新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目前口罩比較緊張,只能用延長口罩壽命的方法以解燃眉之急,下面就介紹三种放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把使用過的口罩放在鍋裡隔水蒸3分鐘以上,然後放在潔淨的容器裡晾乾即可。(切記不能煮!)

第二,用75%的醫用酒精噴灑口罩兩面,晾乾即可。

第三,無人情況下,用家用的紫外線燈照射10分鐘即可。

不建議採用:把口罩放在消毒櫃裡消毒。用奶瓶消毒器對口罩進行消毒。不能用高度白酒噴口罩消毒,只能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

口罩如何使用更合理?希望大家為戰勝疫情獻計獻策。


幸福指路人


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嗎?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對於“低風險類別暴露人員”來說,口罩完全可以“反覆多次使用”;當然使用口罩要注意細節,佩戴口罩之前要嚴格完全洗手,佩戴口罩的過程中請不要接觸到口罩的內外表面;當口罩已經出現明顯的髒汙。或者口罩出現損壞或變形,以及口罩已經有明顯異味的時候,請及時更換口罩,降低感染風險。

有些“特殊情況下”,應該立即更換口罩:

  1. 對於“醫用標準的防護口罩”,都有嚴格意義上的“使用期限”;口罩有它的專屬性,應該專人專用,不得交叉佩戴。

  2. 對於“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房、留觀室以及ICU病房中工作的所有人員”,皆屬於“高風險人群”,這部分人群應該嚴格佩戴“醫用防護口罩”,在這些人結束工作後、上廁所以及中途飲水進餐脫下“防護裝備”後,再次進入時必須重新更換。

  3. 假如口罩已經沾染上患者的鼻腔分泌物或者呼吸道分泌物、患者的血液以及其他體液時,請立即更換您的口罩。

  4. 在接觸到有咳嗽、發熱等症狀的人群后,請立即更換口罩並妥善處理口罩。

對於“再次使用的口罩”,請靠譜處理:

對於那些需要再次使用的口罩,請您各位將其懸掛在乾淨衛生且乾燥的通風處;如果不方便,也可以將使用完的口罩放入清潔且密閉的密封袋中;單獨存放,避免交叉汙染,建議最多使用同一個口罩的次數不超過5次。

對於“口罩”,不建議二次清洗:

網上有很多人傳言“口罩可以清洗”,這完全是一則“謠言”。

對於常見的醫用防護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最關鍵的是“面部貼合度”和“過濾效率”;清洗或者消毒本身會損害到口罩的材質,導致口罩出現變形、變鬆以及部件老化等問題,因此就會影響到口罩的過濾效率,損害過濾層,影響口罩的“使用效果”。

口罩,防護疫情的“重要物品”,人人皆該佩戴;出門科學佩戴口罩,安全更換口罩,希望您不因為“口罩”而增加患病的風險。特殊時期,特殊對待,希望疫情快點結束,願人人安康幸福。


王思露營養師


(醫患家特約回答: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張醫生)


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來襲,口罩成了非常緊缺的物資,不僅僅是各個醫院緊缺,普通老百姓家也“一罩難求”。面對口罩的緊缺問題,很多網友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紛紛曬出了用各種果皮、紙巾、尿不溼等製作的各種奇葩“口罩”,也有的打起了“一次性口罩”重複利用的主意。那麼,很多人都有疑問,這種一次性口罩重複使用到底可不可行呢?


對於我們在普通環境下使用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或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是否可以經過蒸汽、紫外線或者酒精消毒後重復使用呢?原則上是不可以的。

首先,我們佩戴的口罩,都寫著“一次性”,也就是說,我們用完之後,就要丟棄了,是不能重複使用的;


第二,我們使用的口罩,最注重的是口罩本身的“過濾效果”和“面部貼合度”,我們不管是採用蒸汽消毒、紫外線消毒還是酒精消毒,都會對口罩的材質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可能會使得口罩的過濾層受損,過濾效果下降,或者口罩變形,與面部貼合不嚴密,都會影響口罩對我們的保護作用;


第三,我們使用各種消毒方法的過程中,極有可能使得口罩外層沾染的病毒、細菌等微生物汙染我們周圍的環境和設備(如微波爐,蒸鍋)等等,給自己置身於潛在汙染的環境中,從而汙染我們自己。因此,對於一次性的口罩,使用後不建議自行“消毒”後重復使用。


對於N95口罩,有研究表明,在口罩緊缺情況下,是可以考慮多次使用和延長使用時間的。當然,這個延長使用,主要是針對出門接觸人不多或者短時間出門的情況下,具體佩戴時間,沒有統一的標準,有研究表明,佩戴2天后,過濾效果扔可達95%,而重複使用的次數,一般建議不超過5次。但如果發現口罩有破損、汙染或者呼吸阻力變大時,這種情況下,即使是N95口罩,也不建議重複使用了。當然,對於在醫院的隔離病區或者發熱門診使用的醫用N95口罩,因為所處的環境是汙染區,建議最好還是使用後立即丟棄,不建議重複使用。


總之,對於一次性醫用口罩或者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不建議重複使用;對於N95口罩,可以在適當條件下重複使用。


但是在目前口罩緊缺、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普通人群(從事相關疫情相關工作、警察、保安、以及快遞人員等除外)外出時(不包括前往發熱門診)使用的一次性醫用口罩或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如果口罩沒有明顯的汙染、變形,且無破損的情況下,取下後可懸掛於乾燥通風處,適當重複使用一下還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條件允許,還是不建議重複使用這種一次性口罩的。在目前疫情狀況下,如果不是不得已必須出門的情況下(如上班),建議最好還是“宅”在家裡更為安全。


佩戴口罩,有些需要注意的事情:佩戴之前一定先洗手;尤其是二次佩戴口罩,儘量少接觸口罩外表面,且口罩無明顯汙染、變形、破損;對於可重複利用的N95口罩,取下來後,儘量不要觸碰口罩的內外兩面,取下後懸掛於乾燥通風處,或放入乾淨的透氣的容器(如一次性乾淨紙袋)中即可,以備下次使用。


醫患家


防疫關鍵時刻你必須知道的口罩這些事

1.最大的口罩生產國仍“一罩難求”

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2020年第1號公告》,經國務院批准,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從此,口罩成了預防新冠肺炎的首選防護用品,全國居民瘋搶口罩,不少地區“一罩難求”。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2月11日表示,目前口罩面臨比較大的缺口,將千方百計解決口罩供需矛盾,呼籲口罩生產做到“人休息機器不休息”。

要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產國,日產2000萬個口罩。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口罩供不應求,多地斷貨,連廣西車企“柳州五菱神車”、比亞迪以及富士康、雅戈爾等企業都開始轉產口罩;與此同時,我國也打開所有口罩進口渠道,僅在1月24日至1月30日七天就進口了5622.8萬個口罩。

  儘管如此,口罩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一些城市不得不限購,有的甚至像搖號分配車牌照一樣搖號購買口罩。例如,廈門從1月31日開始搖號購買口罩,而且只能是廈門戶籍人口或在廈門繳納社保人員方可登記搖號,中籤後要在規定的時間攜帶身份證原件及短信通知到銷售網點購買。

  不僅中國口罩缺貨,外國也鬧“口罩荒”,口罩生產商加足馬力生產。

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中國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後,世界不少國家和中國一樣,口罩成了搶手貨。例如,日本不少連鎖藥妝店的口罩賣斷貨,居民便網上訂購口罩,亞馬遜網上平時每盒(20個)賣600日元的日本產口罩,現在價格飆升到4萬日元,漲了66倍。捷克口罩生產商Pardam收到來自亞洲和歐洲的訂單大幅增加,4天時間裡訂貨量增加了570倍。

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政府免費為居民提供口罩,例如,新加坡在1月30日緊急動員了1500名軍人包裝口罩,並向全國居民免費發放。

毫無疑問,口罩對新冠肺炎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本文就談談市面上常見口罩的一些常識,希望讀者從中得到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正確選擇和佩戴口罩,防止被感染上新冠肺炎,並早日阻斷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

2.2000年前的古羅馬就有口罩,達·芬奇還發明過防毒口罩

  國人凡事總喜歡說是誰發明的。最近有媒體報道稱,中國第一個口罩是留學英國學醫回來的台山人伍連德1911年發明的。這種說法並不準確。發明是指創造出世界上沒有的東西,而根據確鑿的史料記載,口罩在大約2000年前就有了。所以說,伍連德在英國學醫期間認識了口罩,他回國後倡導使用口罩,但並非是“發明口罩”。

  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公元23年-公元79年)的著作裡就有關於口罩的描述,當時人們把動物膀胱囊做成口罩,避免吸入採礦場裡的有毒塵埃。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科學家、發明家、工程師和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年-1519年)也設計出一種口罩,這種口罩由細布摺疊幾層製成,配發給軍隊,士兵把口罩在水中浸溼後戴上,可防止吸入火炮產生的硝煙。

3.外科口罩是法國人發明的,不是保護自己而是保護病人

  我們現在用的最普遍的還是外科口罩,外科口罩是法國外科醫生保羅·貝爾熱(1845年-1908年)發明的,他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戴口罩的醫生。

  貝爾熱是巴黎特農醫院的外科醫生,並在巴黎醫學院教授臨床外科和病理學。貝爾熱的名氣很大,除了是因為他發明了外科口罩外,還因為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做高位截肢手術的外科醫生。

  貝爾熱發現,儘管在無菌環境下做手術,但還是有病人傷口感染化膿的情況。他判斷,之所以病人發生感染,是因為做手術時他與助手說話時有唾液噴出來,唾液顆粒落到了開放的手術創面上,而當時德國人卡爾·弗拉基已通過研究證實人的呼吸道飛沫含有病原菌。於是,貝爾熱就想到了做手術時把自己的嘴巴和鼻子遮擋住,避免讓呼吸道飛沫落到手術創面上。

  1897年10月,在巴黎的一次外科手術時,貝爾熱第一次戴上了口罩。口罩是矩形的,用紗布摺疊6層,下邊沿與消過毒的圍裙縫在一起,上邊沿遮蓋到鼻根處,用兩條帶子繞到後脖頸打結固定。

  如此這般,貝爾熱醫生在接下來的15個月裡都戴口罩做手術,發現手術感染率大幅下降。1899年2月22日,他在巴黎外科協會會議上宣讀了自己的論文《口罩在手術中的應用》,呼籲外科醫生做手術時戴口罩。這就是外科口罩的來歷。

  由此可見,發明外科口罩的初衷並不是保護醫生,而是保護病人,防止外科醫生從口腔和鼻孔排出的飛沫落到病人的手術創面上,造成感染化膿。

4.外科口罩佩戴有講究,別忘按壓金屬條

  上文已述,外科口罩起初並不是保護戴口罩的醫生的,而是保護病人的。但現在外科口罩的使用範圍很廣泛了,醫生也用它來保護自己免被病人傳染,普通百姓也用它來預防傳染病。東南亞一些國家也有不少居民外出佩戴外科口罩防霧霾。還有的人擔心公共場所的監控攝像頭提取自己的面部生物信息,洩露個人隱私,也用外科口罩把面部遮蓋起來。

  今天的外科口罩不再是保羅·貝爾熱時期那樣用紗布製作,而是用紙製作,因為紗布對微生物的過濾性能不如紙好。

  當然,現在的紙也不是木漿紙,而是合成纖維紙,纖維直徑在500到10000納米之間,這種有獨特毛細結構的纖維具有很好的過濾性、屏蔽性、絕熱性和吸油性。最早使用這種材料製造口罩的是美國3M公司,該公司從1967年開始就生產無紡織物防塵口罩。

  外科口罩通常3層,顏色較深的是外層,是口罩的第一道防線,用於阻擋較大的顆粒物;中間層是口罩的關鍵層,用於過濾較小的顆粒物;顏色較淺的是裡層,可以阻擋呼吸排出的霧氣,當我們摘下口罩後,裡面會有一層水珠。為了更好地覆蓋嘴巴和鼻子,外科口罩中間有三個褶,佩戴時可伸展開。口罩上端還有一條用金屬絲做成的鼻夾。

  佩戴外科口罩前要將手洗乾淨,不能用手觸摸口罩裡層,防止手上的病毒病菌汙染口罩。一定要弄清外層和裡層,讓裡層貼著臉部,鼻夾在上面。將口罩輕輕展開後,適當調整口罩位置,把嘴巴和鼻子完全包裹住,上端以不遮擋視線為合適,將兩端的彈性耳掛套在耳朵上。一定不要忘記用手指輕輕按壓一下鼻夾,以便讓口罩與面部完全吻合貼緊,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起到防護作用。

  一般而言,外科口罩允許直徑300納米的顆粒物透過率不得超過18.3%。當然,各國都有自己的規範標準,不盡相同。

  需要說明的是,外科口罩是一次性的,用過一次後就要丟掉。摘下口罩後,放入塑料袋後再投入口罩回收箱或垃圾箱,然後用肥皂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

5.N95口罩是美國標準,預防傳染要選無呼氣閥的

  市面上還有一種口罩也比較常見,那就是N95口罩,N95口罩屬於防塵(防顆粒物)口罩系列。

  N95口罩按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NIOSH)的規範標準,“N”表示不能阻擋油液,“95”表示能阻擋直徑300納米的顆粒物在95%以上。數據告訴我們,N95口罩比外科口罩更密,能阻擋更小的顆粒物,防護效果比外科口罩好。美國勞工部就推薦醫護人員使用N95口罩預防流感、結核等微生物空氣傳播性疾病。

  N95口罩也分兩個系列,一個是無呼氣閥系列,一是有呼氣閥系列。無呼氣閥N95口罩功能與外科口罩大同小異,就是更厚實,對臉部密封更好,阻擋顆粒物的效率更高。有呼氣閥N95口罩就是在口罩前面開一個閥門,該閥門吸氣時關閉,以確保空氣完全從無紡織物透過,把顆粒物阻擋住;但呼氣時閥門打開,為了讓呼出的氣體順暢排出,並讓呼出的熱量儘快散發掉,避免在口罩裡層形成水珠,保持口罩乾燥,增加佩戴呼吸的舒適感。

  從構造可知,無呼氣閥N95口罩和外科口罩一樣,既可保護戴口罩的人,也可以保護別人,因為呼出的氣體也要經過過濾層過濾才能排出,這就阻止了病原體排放到公共空間。

  但有呼氣閥N95則不同,由於它在呼氣時氣閥打開,佩戴者呼出的氣體未經過過濾層直接排放到公共空間,如果戴口罩的人自己是病菌病毒攜帶者,就把病原體毫無阻擋地排放出去了,這和不戴口罩沒多大區別,所以說,有呼氣閥N95只能保護自己,不能保護別人。

  人呼吸、說話、打噴嚏、咳嗽都會產生大量呼吸道飛沫,如打個噴嚏會產生多達4萬個直徑在500納米到12000納米之間的飛沫,這些飛沫裡可能有大量病菌、病毒,所以,出於預防傳染病的目的還是選用無呼氣閥的N95。如果出於防霧霾的目的,建議選用有呼氣閥的N95,這樣能讓呼吸更順暢,保持口罩乾燥也更衛生。

  需要說明的是,N95口罩的包裝上如果沒有註明“僅可單次使用”可以重複使用,但重複使用的防護效果肯定不如第一次好,因為口罩使用的時間越長,被病菌、病毒汙染的風險就越大。

  如果口罩重複使用,一定要注意摘下後放置在通風、防塵的地方,儘量避免觸摸口罩內部,防止手上病菌、病毒汙染口罩。再有,任何口罩都要確保一人一罩,不可與人混用。

  口罩都有保質期,超過保質期的口罩儘量不用,除非買不到新的臨時湊合著用。因為口罩材料大都是合成纖維,放置時間長了就會老化降解,過濾塵埃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老化降解也會讓口罩纖維脫落下碎屑,這些微小顆粒物很容易被人吸入,戴過期口罩不但起不到防護作用,反而讓口罩本身損害了身體健康。

6.如何避免買到假冒N95口罩?

  上文已述,N95口罩是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的規範標準。其實,NIOSH口罩規範很多,2011年版N系列口罩除了N95外,還有N99和N100,前者能阻擋99%以上的顆粒物,後者能阻擋99.97以上的顆粒物,這兩種口罩級別太高,價格也更貴,一般公眾沒必要選用。

  其實,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企業都可以生產N95口罩,但必須得到NIOSH的認證方可生產,才能標註“N95”。但也有一些口罩生產商並沒有得到NIOSH的認證,私自標註“N95” 誤導消費者,這樣的口罩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防護效果並不可靠。所以,讀者在購買N95口罩時一定要認真查看包裝說明,是否獲得NIOSH的認證。

  在這裡順便說一下,讀者也可能會買到歐盟EN149標準的口罩,這個標準的口罩分三級,FFP1指空氣中的顆粒物通過率低於22%,FFP2指空氣中顆粒物通過率低於8%,FFP3指空氣中顆粒物通過率低於2%。

  另外,韓國的KF94口罩指對直徑400納米的顆粒物阻擋率大於94%,比N95口罩防護效果稍微差些。

7.戴口罩就能預防傳染病嗎?

  不少人認為,戴了口罩就可以預防傳染病,就安全了,從而忽視了其他預防措施,毫無顧忌地到處活動。

  《國際傳染病雜誌》2008年一篇文章介紹,在使用正確的情況下,口罩可以有效預防病毒的擴散。如果家裡有患流感的兒童,如果能正確使用口罩,家人被診斷出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可降低80%。

  但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口罩要正確使用!我們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正確選擇和佩戴口罩,也不能保證口罩都是合格產品,如果不能正確使用口罩,或買到假冒偽劣口罩,那口罩的防護作用就大打折扣了。所以說,不要認為戴上口罩就萬事大吉了,從而忽視的其他防護措施。不少專業研究人員也多次警告,單獨使用口罩,卻不經常用肥皂洗手,並不會降低傳染病感染風險。

  2016年4月26日,《科克倫系統評價》雜誌發文稱,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外科口罩可以降低被傳染疾病的風險。不少專家建議,公眾預防傳染病絕對不能只依靠口罩,必須把戴口罩與其他預防措施結合起來,如避免近距離接觸,勤用肥皂洗手等。

8.口罩級別越高越好嗎?

  也有不少人有種誤解,認為口罩級別越高預防傳染病的效果越好,從而花大價錢購買級別高的口罩防護。

  國外專家不斷髮文建議,要根據疾病傳播類型和暴露風險等級選擇合適級別的口罩,不要過高也不要過低。

  口罩等級過低肯定不行,因為口罩不能阻擋更小的顆粒物,戴口罩的人就把很多攜帶病菌、病毒的顆粒物吸入呼吸道了。

  但也不是口罩級別越高越好,如果級別過高,口罩的透氣性就差,呼吸時的阻力就大,增加了呼吸負擔,減少了外部新鮮空氣的吸入,每次吸氣會把自己呼出的氣體重新吸入一部分,導致缺氧,從而發生頭昏等身體不適的感覺。

  這次新冠肺炎一線高風險暴露醫護人員就大多佩戴醫用N95口罩,這個標準的口罩除了上文講的普通N95口罩所具有的功能外,還可以阻擋血液、體液。但這種口罩價格較高,而且氣密性太高,如果不是高風險暴露人員沒必要選用。

作為普通百姓,佩戴外科口罩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這種口罩便宜,而且是一次性使用,減少了對口罩護理的麻煩,也減少了口罩被汙染的機會,最重要的是,這種口罩是雙向保護,既保護戴口罩的人,也保護周圍的人。

筆者在本文即將完稿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發佈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口罩選擇與使用技術指引》,該《指引》用的是國內口罩標準規範,讀者可能不太熟悉。《指引》對高風險暴露人群推薦使用醫用防護口罩(GB19083),顆粒物阻擋率95%以上,並能阻擋血液,相當於醫用N95;較高風險暴露人群推薦使用顆粒物防護口罩(GB2626),顆粒物阻擋率95%以上,相當於N95標準;中等風險暴露人群推薦使用醫用外科口罩(YY0469),就是外科口罩標準;較低風險暴露人群推薦使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YY/T0969),是比外科口罩標準低些的口罩;低風險暴露者推薦使用普通口罩或不戴口罩。


鐵塔-劉植榮


口罩分好幾種,有的是日常人們經常佩戴的口罩,醫用口罩,還有一次性口罩,我就知道,一次性口罩就用一次,向n95的口罩戴過後超過一定的時間就不能再戴了,我們經常戴的日用口罩可以洗後再戴,因為,日用口罩是多層防塵布料做的,防塵效果很好,用完之後,再洗一下,晾好之後可以重複使用。向n95口罩是這次疫情防病毒最好的口罩之一,這種口罩,戴過一次,超過一定的時間,就要換掉,不能再戴。醫用的口罩使用時間短,要經常輪換,這樣就保持衛生,防病毒侵襲。


豐碩的緣野


自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初次被發現,疫情迅速發展。宅在家裡不出門,出門一定戴口罩,這是防範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也因此,口罩嚴重供應短缺。很多人都很難買到口罩。口罩對於我們來說,變得格外珍貴。如此也就有很多人關心,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嗎?

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嗎?注意什麼?

專家指出,戴口罩是預防傳染病最重要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可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戴口罩既是保護自己不被別人感染,也是保護身邊人的有效措施。目前,專家推薦的有效口罩主要包括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以及N95口罩,棉布口罩和海綿口罩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對於一次性口罩,顧名思義就是隻能一次性使用的口罩。它主要包括三層,外層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飛沫進入口罩裡面;中層有過濾作用,口罩的過濾效率應不小於95%;近口鼻的內層用以吸溼。佩戴時應該是淺色面貼著口鼻,深色面朝外。有金屬條的部分在口罩上方。

一般而言,一次性口罩連續佩戴4小時,就會有汙染或潮溼,應該立即更換。口罩之所以能起到防護作用,主要是因為過濾層。而長時間佩戴口罩後,會致過濾層被分泌物弄溼或弄髒,防護作用隨之下降。因此,不建議口罩重複使用。不過,對於多數人來說,如果口罩沒有汙染或破損,也沒必要四個小時換一次,正常來說一天一個就可以。如果口罩確實緊缺,自然晾乾後可重複使用,但是不能清洗,也不能用酒精消毒。

對於N95口罩,目前來說更為緊缺,而且價格更高。專家建議,普通人只需一次性醫用口罩即可滿足防護建議,沒必要非要選擇N95口罩,應該留給有迫切需求的醫護人員,以及接觸疑似或確診病例的高危人群。同樣的,N95醫用口罩,也屬於一次性口罩,連續佩戴4小時也建議應該及時更換,尤其是在汙染或潮溼後,防護作用減弱,需要更換。對於醫護人員而言,絕對不能重複使用,對於普通人群而言,可延長使用時間,但是不能清洗或是消毒後再使用。

總之,對於口罩的正常使用,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需知這是切斷病毒感染途徑,預防新冠病毒肺炎的唯一有效手段。大家要注意的是,口罩不能重複使用,佩戴方式要正確。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口罩再利用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最近這段時間口罩是一個特別熱門的話題,而且很多人為了購買口罩,也可能出現過上當受騙的情況。可能在以前的時候,大多數人沒有佩戴口罩的習慣,而如今在這個特殊時期,為了避免新冠病毒感染,我們選擇了口罩。在佩戴口罩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口罩能不能重複使用?



市面上的口罩種類比較多,比較熱門的N95口罩,可能說現在購買已經難度比較大。而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並不像醫護人員需要時刻與患者相接觸,可以說是沒有必要佩戴n95口罩。N95口罩相對而言比較緊缺,更適合於醫護人員。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我們可以購買n90口罩或者是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口罩,相對而言它的消耗量比較大,有的時候我們出門一趟,回來的時候就可能把這個一次性口罩直接作為廢棄品扔掉了。而現在口罩如此緊缺,我們去口罩能不能重複利用呢?

答案並不是肯定的,因為有的時候口罩可能使用的時間比較長,口罩已經出現有溼潤的感覺,這樣的口罩就不能再重複利用了。如果說您佩戴的口罩時間比較短,僅僅是下樓一趟,可能十幾分鍾之後又回來了,那麼這個時候口罩使用的時間相對而言比較短,也沒有出現溼潤的感覺,您把口罩放在通風處晾乾就可以再次使用。但是也不建議您一次性口罩佩戴多次,儘量控制在4次之內。對於已經變形的口罩,或者已經出現了明顯有異味的口罩,這樣的口罩就不建議您再繼續佩戴,它所起到的防護作用已經非常低,會增加病毒的感染風險。

每天只要我們出門,我們就需要佩戴口罩,而在中心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復工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出門更要做好防護準備,在佩戴口罩的同時,也應該隨身攜帶備用口罩,方便及時更換口罩,減少病毒侵害身體的風險。


也有人會說,現在口罩這麼緊張,買一個普通的一次性口罩已經是3四塊錢,這個時候我們想把口罩重複利用,能不能把口罩消毒或者是採用清洗的方式,來增加口罩的壽命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口罩在清洗的過程當中會影響口罩的質量,同時口罩也不宜使用微波爐進行消毒,不建議你用酒精噴灑的方式來對口罩進行消毒處理。因為這樣做的方式可能會對口罩的質量造成影響,同時酒精消毒對於口罩來說可能會造成病毒殘留在口罩上。

現在很多城市,在做防禦工作的時候會採取把小區進行封閉的方式進行管理,在這個時候我們還是建議大家儘量少出門,出門一定要做好防護準備。


王桂真營養師


有朋友問我:“現在口罩的供應那麼緊張,儘量都留給醫務人員用吧,我們普通人,自己戴的口罩能不能消消毒,一個口罩多戴幾次?”

這個朋友的想法是挺好的。那麼,口罩真的可以重複使用嗎?

一、預防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需要用什麼口罩?

這個問題大家可能在各個平臺、各個公眾號裡都看到過答案了,對於能有效阻擋帶有病毒的空氣飛沫傳播,主要還是兩種口罩最有效。一種是醫用或外科口罩,一種是N95口罩。

二、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的比較

外科口罩 N95口罩

外形 有褶皺 圓拱形

層數 2-3層 4-5層

有無靜電層 無 有

阻擋病毒機制 機械阻隔 (過濾) 機械阻隔(過濾)➕靜電吸附

病毒阻擋效率 80%以上 95%以上

佩戴方式 耳戴式,不可調節 耳戴式或頭戴式,一般可調節

三、兩種口罩防病毒的原理

外科口罩一般由最外的防水層、中間的過濾層和內面的親膚層構成,主要靠防水和過濾阻隔大部分的感染性微生物。如果可疑接觸了感染物,應立即更換。

N95口罩,除有過濾層外,一般中間還有一個靜電吸附層,可以吸附更微小的顆粒,避免進入我們的呼吸道。

四、這兩種口罩可以反覆使用嗎?

不管外科口罩還是N95口罩,如果口罩有可能接觸到感染源應當更換,如果口罩在使用後變溼、沾染汙物、有破損,也應該更換,因為此時已經已經起不到過濾效果了!

如果確定N95口罩沒有接觸到任何汙染物,可以在乾燥後再次使用。但如果口罩已經有異味或者呼吸時已經感覺到阻力,則不應該使用了,此時說明口罩的過濾層已經吸附了太多顆粒物了!而外科口罩,如果只使用了極短的時間,比如說不超過半小時,在確定沒有接觸到任何汙染物的情況下,也是可以乾燥後再次使用的。一次使用達到4小時建議更換,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五、這兩種口罩可以消毒後重新使用嗎?

這個是有的粉絲朋友問的,“為了節省口罩,我自己戴過的口罩能否消消毒再用?”。就像上面說的,如果確定沒有汙染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重複使用的。注意摘口罩時一定不要觸碰口罩的內表面,不使用時最好把內表面相對摺疊,避免口罩內表面繼續接觸到外部空間造成不必要的汙染。

口罩是可以消毒的,在醫用口罩出廠前,都是要經過環氧乙烷滅菌的,這種方法能殺滅口罩上的病毒;但是普通家庭是不具備這種消毒條件的;紫外線也是可以消滅口罩上的病毒的,但是需要足夠但劑量和時間,普通的陽光照射是達不到消毒目的的,所以不建議懷疑有汙染的情況下自己在家消毒重複使用。

六、使用口罩的其他注意事項

1.注意口罩一定要貼合面部,有的人臉比較小,如果戴不能調節的口罩,口罩邊緣不能與面部貼合,還是會減弱防護效果的;

2.戴口罩前應清洗乾淨雙手;

3.摘口罩時都不要接觸口罩的內外表面,避免用手造成二次汙染;

4.如可疑沾染病毒細菌,應及時更換,汙染的口罩不要隨意丟棄,應妥善處置;

5.如不近距離接觸感染病人,洗手比戴口罩防護流感或冠狀病毒更有效;

6.呼吸有困難、有憋氣的人是否適合戴口罩要根據自身情況決定。

七、感染或可疑感染的病人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更重要

尤其要注意,這類病人的口罩不應該有呼吸閥。研究發現,普通外科口罩對病毒的防護效果在80%以上,如果病人和健康人都佩戴口罩,則可以防護到95-99%。

八、本次疫情下,幾種不需要佩戴口罩的場景

1.在自己家中,並且家人沒有病人也沒有接觸病人或可疑病例,在家不用佩戴口罩;

2.在自駕車中,車輛不曾接觸過病例或可疑比例,同行人員也確定不是感染者或可疑感染源;

3.到空曠的空間,幾乎沒有他人的場所;

4.到開放空間,與他人的距離可以保持在2米以上。

如果喜歡李博士的問答,歡迎點贊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