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溶膠傳播?

用戶3329695580317


前幾天發了個飛沫傳播的帖子,現在能夠證實的新冠病毒傳播還主要是飛沫傳播,因此佩戴口罩是最主要的預防措施。

飛沫傳播距離較短,一般在2米以內。

而氣溶膠傳播則是指一些很細的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剩下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這種飛沫核以氣溶膠的形式可以漂浮很遠,實現遠距離傳播。

也就是說,飛沫更大一些,傳播距離更近;而氣溶膠更小,傳播距離更遠。而且由於病毒可在適宜的溫度空氣中存活數天,這樣就大大加大了傳播範圍和危害程度。

氣溶膠的產生是人在說話、大笑、唱歌、打噴嚏等過程中,從口鼻排除的液滴。這種小顆粒直徑一般在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體後很快就會蒸發,蒸發時間一般在幾十毫秒到1秒之間,但會留下一個粒徑幾個微米的飛沫核,隨著空氣懸浮和飄蕩,甚至隨風遠揚,傳播距離可達數百米甚至更遠,因此大大增加了無接觸傳播的風險。

冠狀病毒有氣溶膠傳播的先例,但並不是每種冠狀病毒都有氣溶膠傳播能力。

2003年中國發生的非典就是一種冠狀病毒,又稱SARS,就已經證實其傳播途徑有:“人-人”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手接觸傳播;“動物-人”果子狸/蝙蝠-人(可能) 。

這其中就有氣溶膠傳播。

但2012年在沙特流行,同為冠狀病毒導致的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則證實其主要傳播途徑為:“動物-人”單峰駱駝-人(可能)“人-人”密切接觸(有限) 。

這裡面沒有氣溶膠傳播。

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的病毒或細菌類疾病的還有肺鼠疫菌、埃博拉病毒、水痘病毒、流感病毒等等。

從以往的一些病毒病菌傳播疫病來看,並不是所有病毒都能夠通過氣溶膠這種傳播形式擴散。

但目前一些專家認為,新冠狀病毒也有通過氣溶膠方式傳播的可能性,但還沒有得到確切的證據支持。

因此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文章認為,目前尚沒有證據證明新冠病毒會通過氣溶膠傳播。

雖然如此,我們還是要引起高度重視。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居家隔離,出門一定戴口罩,儘量避免前往人口密集的地方,更不要聚會聚餐,回家脫外衣洗手洗臉。

如果真的確定了新冠病毒有氣溶膠傳播的證據,也不必驚慌和恐懼,2013年的SARS證實了可以通過氣溶膠傳佈,不也是被我們戰勝了嗎?

如果真的出現氣溶膠傳播的方式,我們除了按照上述要求做好防護,還應該加強以下幾點:

居家隔離充分通風,每天增加開窗透氣次數,讓房間汙濁空氣被吹走;

到人員多的地方佩戴口罩更嚴格,提升口罩等級,達到N95以上為好;

還要注意眼睛防護,在人員密集的地方最好佩戴護目鏡;

出門回來、飯前便後按要求洗手洗臉,洗手最好用流水沖洗。

我想只要大家都注意這些,疫情是能夠很快得到控制,最終被消滅的。

我們一起加油共勉。

謝謝閱讀。


時空通訊


氣溶膠傳播,即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是直接傳播、接觸傳播後確認的第三種病毒主要傳播方式。氣溶膠傳染與飛沫傳染途徑的不同之處在於傳播距離。飛沫和接觸傳染,都是在近距離範圍內發生,而氣溶膠的傳播距離遠,增加了無接觸感染的風險。


煤文化


通過氣溶膠傳播什麼意思?

1.本質上大概就是空氣傳播、和飛沫傳播是兩個意思了。飛沫傳播的時候、病原裹在微小的水珠子裡面飛不遠、因為重力大、地球母親把它們來回來。如果是空氣傳播、本質上不同了、變成麻疹、水痘、肺結核這樣隨風上下飛舞飄散出去一傳可達幾十米遠的高R0疾患了。

2.這的確很厲害很刺激眼球特別適合網絡傳播、但這明顯並不符合全世界對於冠狀病毒性疾患包括SARS、MERS在內的普遍共識。這本身作為一種特別的claim、照理應該需要特別的evidence。

3.而且措辭非常奇怪——氣溶膠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有基本邏輯的人都不需要任何背景知識就知道這樣的表達是有多怪多滑稽。氣溶膠是氣溶膠飛沫是飛沫、飛沫被空氣裹住變成氣溶膠、這是如何奇特的飛沫?難道普通的飛沫是在真空中飛行嗎?其實按照嚴謹講法、空氣傳染是指被蒸發了水分的飛沫核心的病原體有能力在空氣中存活、漂浮、並且依然保持致病性、依然有能力引發感染的狀態。現在這樣的表達完全看不懂、好似在寫小說一樣、所以我完全看不懂這些媒體所寫的氣溶膠到底是想要表達什麼狀態、甚至都不知道他們所謂的氣溶膠和普通的氣溶膠是否一個詞彙、以及是否在接觸傳播、飛沫傳播和空氣傳播之外還有一種新的基於其間的傳播形式?我不理解。不是說完全不存在氣溶膠、而是對於新冠肺炎氣溶膠本來應該是實驗室裡防止Biohazard、醫院裡在進行可能發生氣溶膠操作等等非常特殊場景裡討論的話題。

4.總之、這是一種很新潮的稱謂。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接下來首先第一步新冠肺炎的R0是需要大幅度修改了、有興趣的拭目以待吧。當然我已經不想再多說什麼、因為可能很煞風景而且槓精們會乘坐磁懸浮四面八方飛馳而來槓:萬一呢!萬一呢!萬一呢?!你絕對招架不住的。另一方面在現在這樣的氛圍之下、你往危險裡說是天然正確、永坐山頂、永遠不錯、大家也更加喜聞樂見願意接受、覺得好負責好給力、人擔心的時候被他人說得更加擔心、有時候會產生莫名感動。至於是否科學?在這個時間點上還追問的人、屬於KY了。


力哥視頻


由於最近疫情比較嚴重,這個話題就被提起了,下面就給大家解釋一下!ִִ

氣溶膠傳播和空氣傳播一樣,都主要依靠飛沫核。但就傳播範圍而言,飛沫核可以長時間飄浮在空氣中,可能會傳得比較遠。但是人是具有抵抗力的,病毒需要達到一定劑量才能致病。隨著擴散距離增加,飛沫核的密度也會被稀釋,其感染風險隨著擴散距離增加而降低。

氣溶膠傳播沒有那麼可怕,所謂“到處飄著病毒”是不嚴謹的,除非你家正好就在一個重要的汙染源附近。普通市民還是繼續按照以前的防範措施,勤通風、勤洗手、戴口罩,照著做就行了。

就在今天上午,國家衛健委新公佈了《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修正版)》。其中顯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前一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佈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表示:“衛生防疫專家告訴我們,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這一說法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那麼,什麼是氣溶膠?病毒是如何通過氣溶膠渠道傳播的?我們又該如何進行防控?新京報記者專訪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中國環境學會室內環境與健康分會副主任委員錢華。錢華此前已經主持或主持完成國家及省部級關於室內環境及生物氣溶膠項目十餘項,參與編寫世界衛生組織的醫院內自然通風控制傳染疾病指南,有著豐富的氣溶膠相關研究經驗。

什麼是氣溶膠?

氣溶膠是指固體或液體微粒穩定地懸浮於氣體介質中形成的分散體系。通俗而言,氣溶膠就是懸浮於空氣中的液態或者固態的物質,比如霧霾就是同時包含著液體和固體物質的氣溶膠。

病毒是如何經由氣溶膠而傳播的?

從病毒傳播的角度而言,病人噴嚏、咳嗽、講話、呼吸等活動會呼出帶病毒的飛沫。其中大的飛沫會很快沉降到地面,小的飛沫中的水分會在幾秒內蒸發幹形成飛沫核。小飛沫與飛沫核可以合稱為氣溶膠。

所謂飛沫核,就是飛沫水分蒸發幹之後殘留的類似灰塵的物質,其直徑通常小於5微米,可以長時間飄浮在空氣中。如果病毒在飛沫蒸發乾的過程中沒有死,還具有活性的話,那麼病毒就會吸附在飛沫核上面進行傳播。

另外,如果病人的大便中帶有病毒,沖廁所時也會形成帶病毒的生物氣溶膠。這些帶病毒的飛沫,及蒸發幹後形成的飛沫核被易感人吸入,或者接觸到眼結膜、鼻黏膜、口黏膜,就有可能形成感染。     ִִ


網店運營那點事兒


氣溶膠的真面目是懸浮在空氣中的液體或者固體顆粒,其尺寸是微米級。越小的顆粒,在空氣中的沉降速度越慢,而且氣溶膠可以隨著空氣流動而流動,其移動能力很強。這確實解釋了一小部分“莫名其妙”的新冠感染病例,但目前各省市的感染病例,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感染源,也就是說,氣溶膠傳播並非主流,新冠病毒傳播的主流依然是密切接觸,也就是這些天我們已經很熟悉的另外一個途徑——飛沫傳播。


肺癌小醫生


氣溶膠布朗運動特性是長時間漂浮在空中,其流行病學意義在於,易感染者可以在未與患病者見面的情況下,有可能因為吸入了懸浮在空氣中含有病毒的氣溶膠微粒而被感染。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公園無人,空氣好,也不能去的理由!!!因空氣雖好,但疫情未控,傳染源還在,空氣中氣溶膠仍在長時間漂浮。所以出門必須戴口罩,宅在家裡最安全!


事界看事件


我們先來弄清楚什麼是氣溶膠。

氣溶膠是固體或液體分散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

一般來說液體氣溶膠通常是霧。固體氣溶膠通常稱之為霧煙,一般指塵埃、燃料未燃盡的形成的煙 、採石或食品加工產生的固體粉塵等。

新京報發報稱,氣溶膠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確定,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

因此,不必太過驚慌。

日常中還是要戴口罩,注意消毒,從室外回家要先用香皂洗手,避免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商場,注重自我防護。


愛看視頻愛分享


飛沫顆粒溶解氣體



行翼雲


簡單理解就是唾沫、氣霧等細小水珠,由此可見此次病毒傳播能力極強。


高琅琊


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漂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目前尚沒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