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下和將來農村的發展?

新大風歌


每一個農村人都希望農村可以發展的更加美好!那麼農村發展的到底怎麼樣呢?每個人對自己家鄉的發展都有一定的發言權,因為了解,下面我結合自己家鄉的發展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發展上的不平衡問題。這個不平衡不僅僅體現在東西部農村的發展差距上,就是同一個地區的農村也存在發展不均衡問題,比如深度貧困村、貧困村、非貧困村這三種類型的行政村在一些政策上的優待是不一樣的,還有山區農村和平原農村也存在差異,這個可以通過基礎設施上得到直觀的瞭解。

其次是產業發展不成規模。農村的發展必須要有產業來支撐,可很多農村地區就沒有什麼像樣的產業,要麼就是一些零星的產業,產業效益不高,農民增收困難,很多農民不得已選擇進城務工。此外,農業產業發展面臨的市場風險、自然災害風險都比較大。經常性聽到那裡的水果滯銷了,那裡的蔬菜滯銷了,這都制約著農村產業的發展,這種制約有沒有一種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呢?比如訂單農業模式。還有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現在也有一些農作物開始流行購買農業保險,開始在大棚內種植,這些也是抵禦和減少損失的方法。

再次,土地資源整合不到位。土地承包到戶後,很多農村地區分到每戶的土地面積是幾畝的樣子,幾畝土地用來發展什麼產業都很難形成比較大的效益,而想要大面積耕種、機械化耕種,其實很多農村地區有沒有這個條件,首先是土地條件有限,大面積的土地資源整合存在困難。

最後,農村勞動力外流的問題。農村要發展,人是關鍵,現在的農村是否能夠留得住青年是考驗未來農村是否可以發展好的關鍵。在一些農村,勞動力大量外流,進入城市務工,那麼這樣的話就給農村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當然這個也是因為農村在自身發展基礎上存在問題導致的。

總之,我感覺農村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產業興旺、農民幸福、機制健全、民主法治等等都是未來農村發展的目標,我相信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下,未來的農村會發展的更加美好。


洞察三農萬象


我還是非常看好我國農業的。雖然農村土地產權問題仍然是一種禁忌,但是,畢竟政府鼓勵土地流程和破除戶口籬笆以及增加農民的福利,都是對農村的利好消息。

我們也看到一批批有知識、有視野、有情懷的新農人開始來到農村。他們不同於傳統的農民,他們有專業知識,有全球化視野,有權利意識,能夠獲取更多的社會資源。相信他們會成為一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生力軍。

總體來說,農民人數繼續減少,一些農村將消失;新農人開始成為一支生力軍趨勢;小型、中型農場的湧現;農業補貼會持續增加;城市近郊休閒農業興起;綠色、有機農業被更加重視;農產品邁向品牌化;互聯網農業開始接地氣;出口農業持續向好。

更多有特色的農業新模式出現比如做田園生活互聯網服務平臺的花兒農場、做二維碼溯源的溯農、做農場智能化管理服務平臺的奧科美、做農業大數據的佳格、做農業物聯網的科百科技、做特色農產品電商的清原天豐農業、做高端牛肉的草原和牛等,這些公司都是近兩年湧現出來的行業新銳,都代表著一種對新模式的探索。未來幾年,更多新農人的進入,必然會探索更多的模式。





時間年華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從家庭的發展可以看見社會的改變,而我爸記家庭事件帳本剛好是社會逐漸發展的見證。

1982年,趕在國家分田到戶前結婚,分家,分得房子兩間,水田一畝二分,,旱地3分,山地一畝二分,分得300塊家庭債務,結婚擺酒十桌,共花187塊,其中買豬肉50斤,共35元(賒賬),鴨蛋20斤,共10元。


1984年,大兒子出生,半夜冒著大暴雨去叫的接生婆來家裡接生,母子平安,初為人父卻喜憂參半,由於妻子營養不良,奶水不夠,不得不以每百斤2元的價格,賣掉兩年的存糧,去購買便宜的奶粉。

1986年,通過岳父四弟的介紹,去市裡拖拉機廠打工,月薪240元。年底回家還清以前所有欠款。當年9月,女兒出生。

1988年,大兒子4歲上紅育班,上學期七元,下學期8元,在家門前挑河沙賣給修房子的人家,每噸3元。肉價已漲到一塊五,只有逢年過節才能買得起,不過水稻價格已漲到20元每一百斤,每年能賣一百多塊,小兒子意外來臨,家庭開支又開始捉襟見肘。

1990年,計劃生育運動在我們家鄉轟轟烈烈開展,由於小兒子是超生,家裡被罰500,還是到處託關係才沒有被進一步拉走傢俱。幸虧紅磚房在農村興起,河沙已漲到4塊一噸,平均每天能賣一解放牌車了。水稻已漲到25一百斤,肉價3塊5了,但偶爾也能買點。

1995年,門前的幾十年的公路變成了柏油馬路,運輸更加快捷方便。紅磚房在當地遍地開花,對河沙的需求急劇增加,用上全部實當,與四個人合夥買了臺柴油抽沙機,每天可抽沙上百噸,河沙也漲到了5元每噸,年底投入的本錢全部收回。家裡這一年也添置了風扇,黑白電視機,電飯煲等家電。雖然肉價這時已漲到5元每斤,但家裡隔三差五就會買些,蘋果,梨等水果也常常見與桌面。


1998年,村裡外出打工的賺錢回來,幾乎家家都已經蓋了紅磚房。家裡三個孩子已經長大,原來的兩間房已經不夠用了,這幾年賣沙也剛好存了點錢,於是把後面的一間房拆了,再加上後面的空地,蓋上了倆層的紅磚房,每層110平方米。總共花了近十萬。

2000年,大兒子以660的總分考上高中,(總分730),算是給我爭了口氣,隊裡之前的人都是考中專,因為那時候成績好讀中專不僅不要錢,還包分配,侄子就是以裸分全縣第一的成績考上長沙的一所中專。但時過幾年,中專就不分配工作,都得自己找,讀高中又在當地興起來。兒子學校管吃管住,每週給他三十元的零用錢幾乎都還有剩,他告訴我最喜歡吃學校食堂一塊錢的肉沫粉和三塊錢一份的青椒炒肉絲。當時的肉價已經漲到7元了,但家裡隨時都可以吃上肉了,稻穀雖然到了80一百斤,但種水稻已經不能算上家裡的主要經濟來源了。

2007年,大兒子打電話回來,說找了女朋友,年底準備帶回家,看著家裡前半間不是土磚房有點不合時宜,咬咬牙又把這一間拆掉,蓋起了兩層小樓房,面積只有後面的一半都不到,但花費卻差不多。而前面河裡這幾年不到兩百米就有一個挖沙船,之前舊的柴油機已經落後了,於是賣掉了這個抽沙船,改行跟村上人一起幫別人修房子,工價也能達到每天100元。年底兒子帶女朋友回來,雖然她父母開明不要彩禮,但還是按當地一般標準給了女方家8888元。

2017年,別墅已在農村興起,兒子又把前後的房子統一拆掉,建起了三層的大房子,每層足有160平,包括裝修總共花了60多萬,冰箱,洗衣機,彩電,空氣能熱水器,煤氣灶抽菸機一應俱全。門前的公路早已由柏油路面變成了水泥路,村裡的馬路也修好,通到每家門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車代步。大家由原來雞鴨魚肉又轉變吃野菜和粗糧,也都慢慢注重養生。晚上無聊時也會聚集到村委廣場跳舞唱歌。


生活還在向前,父親的記事本也還將繼續記錄。


薇香拂軒


鑑於我國人多地少,小農經濟的國情,為了逐步促進農業勞動力與土地耕種面積相適應,逐步促成土地連片,逐步實施高度機械化,達到科學種田,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打下良好基礎。國家為農民提供了兩大發展措施。一是放開城市戶口,讓願意進城奮鬥的安心落戶,二是願意留在農村的,開展以合村並鎮的新農村建設。

我國人多地少,全國耕地只有22億畝,紅線18億畝。改革開放前有9億農民,人均土地只有2畝。按照發達國家經驗,農民只佔總人口的2%至7%左右。改革開放四十年,己有3億農民進城。農業人口還有5.72億。按照土地與農業勞動力的一般比例,我國有2億農業人口就足夠了。因此,大力減少農業人口,鼓勵農民進城發展落戶,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留在農村的農業人口,要進行新農村建設,縮小城鄉差別,提高農民生活條件。同時進行改變小農經濟,逐步改變土地碎片化,對土地資源重新配置,逐步達到勞動力與土地面積相適應,達到土地連片,高度機械化,科學種田,提高農業效益,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這就是當前農業以及今後幾十年的三農改革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困難很多很大。用我的話說,其困難不亞於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但這條路必須走,不走就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只有完成這一場農業革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實現。


琿春徐飛768


我把農村分為兩類。一類是目前破敗不堪但將來會興盛的農村,另一類是已經靠本地資源致富或搭上城市快車的新農村。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是呈現凋敝現象的造成此類現象的原因我覺得有許多,例如農村水等各種資源匱乏,交通不便利,收入少,醫療教育等條件相比於城市,是落後的等等.造成人主觀上的認識偏差,概括起來就是“城市的誘惑”。

此類農村目前大多由一些生產力較低的人和農村既得利益者兩類人守護,老人,留守兒童,智力缺失或者殘疾的人,他們把種植和放牧作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我認為,必將進行緩慢的資源整合,所謂資源整合,就是充分的調配農村資源,能夠脫離農村的年輕一代已經成為了市民,而由於一些特殊原因無法離開農村的人將會留在人煙稀少的農村,融合外來技術,實行資源開發。

一、收入問題

收入問題直接關乎到生活質量,農村經濟收入主要就是兩種傳統產業:種植業和養殖業。

種植業事關中國的糧食安全,近年來,中國糧食產量不斷增加,已經連續六年增產。但是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格越來越低,導致農民收入沒有大的增加,維持在溫飽狀態,農民種糧熱情度持續降低。農產品滯銷問題屢見不鮮,雖然有農產品期貨炒作導致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情況發生,不過更多是農產品中間商和幕後炒家盈利。雖然有農業補貼,不過化肥、農藥等農產品價格不斷上漲,農民種植業成本隨之。

二、人口流失問題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迅速,城鎮化速度顯著加快。1949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只有10.64%。1980年時,中國的城鎮化率增加到19.39%。到了2017年,中國的城鎮化率達到58.52%。這也是證明中國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科學技術大幅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

當前中國正在農業轉型期,由於青壯年一般都會去城市務工,現在的農村地區普遍是老人居多,暮氣沉沉。大部分農村家庭,很難只靠傳統農業收入生活,許多農村逐漸開始空心化。

三、婚姻問題

農村青年的婚姻問題也在顯著放大,由於經濟發展和男女比例失衡,農村青年要承擔更大的婚姻負擔。如網上的段子,爺爺奶奶結婚三大件是自行車、手錶和縫紉機;爸爸媽媽結婚三大件是冰箱、彩電、洗衣機;現在結婚三大件是房子、車子、票子。農村青年結婚掏空一個農村家庭的收入已是正常不過,甚至很多農村家庭因為結婚而揹負高額債務。

四、養老問題

我國養老體制正在逐步健全,不過目前養老更多是靠自己和兒女。重大疾病是養老的第一大問題,無病無災,一切都好,但是如果生了大病,很多家庭將承受巨大的壓力。而且很多老人子女都居住在城市或者在外務工,這也使得農村出現許多老人生活孤寂和無奈。

我國現在面臨著老齡化問題和壓力,農村老齡化更是尤為突出,疾病、生活保障、生活孤寂等問題尤為突出。老齡化問題已經得到政府重視,農村合作醫療以及大病救助制度很大的改善了農村養老問題,也希望有農村父母的人,給父母更多的關心。

五、傳統習俗崩解

現代文明制度以及城鄉一體化的推進,使得原有鄉土體系出現崩解。農村地區由於左領右舍,居住緊密,宗族關係為紐帶,農業勞作合作密切等原因,農村地區人際關係更加密切、融合、和善和溫暖,不過隨著向金錢看齊、西方文化侵蝕、部分網絡粗俗文化傳播等原因,農村地區開始逐漸變得冷漠、疏遠、傳統文化侵蝕。


奧利給灬冷風灬


現在農村發展從整體來講還是好的,時代在變化,農村也在進步。首先,在農村有自己的自然資源。我們常說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農村裡有廣闊的綠水青山,這些就是我們農村的金山銀山!只要肯幹,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在農村可以發展種養殖業。這也是當下許多的青年人又回到農村來的原因。現在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面對天價般的房租,即使幹了十幾二十年生意的老手,都搖頭嘆息,打道回農村搞發展,尋求致富門路。不關是種養殖,現在在農村還有很多的生意可做的。比如說,現在國家提倡新農村建設。在建設新農村這方面就有生意可做了,有人買了貨車給人拉建材,有人在做鋁合金門窗,有人在搞鋼筋加工。而我也是在做鋼筋加工,已有七,八年之久了。等等的這些,在農村還是有機會的,就看你想做不想做了。




湘村小石


中國現在農村的情況是中年人、青年人外出打工或創業,在工作的城市置業安居或在外地打工在老家的城鎮買房,基本不會在農村居住。農村現在大多是六十歲以上留守老人和十五歲以下留守學生兒童,農村勞動力缺失,平原地區大田地塊的耕種機械化程度高,農機合作社承擔了主要的田間作業。山區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人力還是主要的農作主力。隨著物價成本的增長,人力成本也不斷增長,但農作物種植的投入和產出效益很低,農民收入不高,制約了農民對土地投入的積極性,使得農村在低投入低收入低效率的循環中運行,這是目前農村普遍的情況。

國家提倡的土地流轉、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出臺的相關政策,出發點和目的是正確的,在個別地區也起到了示範作用,但在廣大農村還沒真正形成規模,部分地區因為單純要爭取國家的補助政策跟風而上的合作社,在流轉土地後,還是重複以前的耕種模式,種植傳統的作物,不但沒有增加收益,反而因為成本更高造成虧損無法經營下去。

但我們也很高興的看到,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網絡經濟的延伸,隨著物流網絡的覆蓋,農村淘寶以及一村一品,鄉村旅遊,農家樂等農村潛力的不斷挖掘,農村根據自己的地域區位優勢以及當地歷史人文或種植農作物等特色來轉變成資源優勢,做出差別,做成特色,廣大農村,大有可為!


真誠回關



夢中晴雨


關於如何看待農村發展問題,下面我發表下我個人的看法。

全國各地農村發展迅速,信息時代,各鄉村信息建設措施越來越完善,像我們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都安裝有發射塔。4g信號網速特快,村裡基本都安裝了寬帶,所以老人在家都是看網絡電視,想看什麼看什麼,很快捷方便。

信息時代加速了互聯網的發展,所以現在是網絡的時代,網絡遍佈整個農村,現在農村的男女老少都跟上時代的發展,都在用互聯網。

互聯網在農村的迅速發展,另外一個很大的感觸是,以前我們基本接收不到外界的信息,或者要很長時間才能知道外面的動態。現在就不一樣了,只要有一部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國事、新聞、社會動態等信息,立刻就可以知道。

所以,這一點是近十年來農村很大的改變。政府大力推動農村發展,農民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方便。





農村二霍


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目睹了農村從包產到戶一直到現在幾十年的發展歷程。

剛開始農民種地積極性很高,男女老少齊上陣,八十年代初,農民收入確實不錯,之後隨著物價上漲,農產品及糧價持續徘徊不漲,農民種地積極性逐步減弱,九十年代,外出務工農民逐漸增加,2000年之後,一家一戶單打獨鬥的種地模式,弊端已大大顯露,收入逐漸下滑,生產資料如種子肥料等是每年漲價,種地已經不能作為農民生存的主業了。外出打工,就業成了唯一出路,大批的青壯年進入大城市,融入城市生活,那裡有先進的教育,醫療條件,發達的文化生活,農村逐步只剩老弱病殘,留守婦女兒童,支撐著還步空心化的農村。未來怎麼樣?我很迷茫,一個經濟,文化,教育,醫療,養老都落後的農村將走向何方?切盼國家能出臺一整套振興農業,農村,農民的新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