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抗疫在行動|東南大學研發“石墨烯基口罩”送抵武漢

高校科技抗疫在行動|東南大學研發“石墨烯基口罩”送抵武漢

疫情速報

據國家衛健委官方發佈信息:

2月8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656例(湖北2147例),新增重症病例87例(湖北52例),新增死亡病例89例(湖北81例,河南2例,河北、黑龍江、安徽、山東、湖南、廣西各1例),新增疑似病例3916例(湖北2067例)。當日新增治癒出院600例(湖北324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31124人。

截至2月8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3738例(其中重症病例6188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2649例(黑龍江核減1例),累計死亡病例811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37198例(山西、黑龍江、河南、海南各核減1例),現有疑似病例28942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371905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88183人。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53例:香港特別行政區26例(死亡1例),澳門特別行政區10例(治癒出院1例),臺灣地區17例(治癒出院1例)。

高校科技抗疫在行動

2月7日,在東南大學孫立濤教授的建議下,其研發的“石墨烯基KN95口罩”聯合合作單位近日將40萬隻以最快的速度直接發往武漢。

高校科技抗疫在行動|東南大學研發“石墨烯基口罩”送抵武漢

圖 | 石墨烯基KN95口罩

這款石墨烯基KN95口罩由孫立濤教授研發。2016年,經第三方測試,這種口罩對PM2.5的去除率高達97.1%。

據介紹,這款口罩將石墨烯複合物溶液噴塗於過濾網上,能夠有效去除(幹、溼)空氣中的粉塵及PM2.5。目前市場上多數口罩是通過靜電吸附微小顆粒物,但呼吸的水汽會讓靜電消失,配戴一個小時吸附效果就會顯著下降而致吸附失效。石墨烯基口罩藉助石墨烯超大的比表面積優勢可實現對微小顆粒物的直接吸附,不存在遇水汽失效問題,可以長時間保持高效吸附率,其防護效果級別達到了2016年新標準規定的最高級別:A級。

高校科技抗疫在行動|東南大學研發“石墨烯基口罩”送抵武漢

圖 | 孫立濤教授介紹石墨烯的結構特性(鳳凰網)

談及為何會想到把口罩寄到武漢,孫立濤說:“說實話,當時真沒怎麼想,就是第一反應感覺我們可能會幫上些忙,而武漢可能是最需要的。我們做了多年的科研,若有些成果能夠直接服務於社會也是對我們成果的最大認可。”

據孫立濤介紹,因為<strong>此次肺炎疫情中的病毒主要通過飛沫或在空氣中形成氣凝膠傳播,與通常的霧霾顆粒類似,所以石墨烯基口罩的防病毒功能很好。

年前,得知武漢急需口罩,孫立濤第一時間致電合作廠家,在口罩普遍漲價的大背景下,與他們共同商議好將庫存的口罩全都以平時最低批發價的7折發往武漢。同時,他們婉拒了數家公司加價購買的請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