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沒效果,說了多次都沒改,多半是家長陷入了“超限效應”

孩子做事總是磨磨蹭蹭,家長們就喜歡不斷的催促、嘮叨,從孩子早上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家長們就化身為嘮叨的唐僧了,“怎麼還不起啊?”“起的那麼慢,馬上就上課了。”“怎麼還在廁所裡,遲到了,知不知道?”“吃個飯,真是撒的米粒哪都是。”諸如此類的話,基本上每個中國家長都在自己家中的每一天,重複上演著。

由於家長的這種擔心孩子遲到,不斷的催促,導致孩子出現了逆反心理,這種現象就是超限反應。


批評孩子沒效果,說了多次都沒改,多半是家長陷入了“超限效應”


什麼是超限反應?

超限反應是個心理學名詞,指的是一個人受到某些特定的刺激過多、過強或者持續時間非常的久,就會導致這個人對這類事件極其不耐煩,最後產生逆反的心理。

生活中的超限反應處處可見,比如有的高中孩子比較喜歡吃泡麵,若是天天都在宿舍裡面吃泡麵,過不了多久,孩子再看到泡麵就會非常反胃。


批評孩子沒效果,說了多次都沒改,多半是家長陷入了“超限效應”


1、內容的重複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講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經歷,也是與超限反應有關。他說,自己有一天去教堂參加崇拜,剛開始覺得牧師講的很有意思,就打算奉獻,可是,一個小時以後,牧師還沒有講完,他就開始有些不耐煩了,就想著奉獻一些零錢就行;哪知道,又過了半個小時,牧師還在講,馬克吐溫不但分文未曾奉獻,還從收奉獻的盤子裡偷了兩塊錢。

這就是因為重複的內容過量,同一種話題反覆的陳述,在人的心理上造成不耐煩,就會出現逆反心,不但不願意照著講述人的心願達成,還想著怎麼打亂你的計劃。


批評孩子沒效果,說了多次都沒改,多半是家長陷入了“超限效應”


2、時間的持續、拖沓

在孩子上學的課堂上也會出現這種超限反應的現象。比如一個老師的授課方式非常靈活,一開始,同學們都比較喜歡上這個老師的課。但是,這個老師就是喜歡拖堂,很快就引起了同學們的反感。超限反應不但在內容上會引起聽者的不適,還表現在時間的持續性上,過於長的講論方式,就會導致接受者極其的反感,無論講者再強調什麼,聽的人已經不願意接受,從心裡開始出現牴觸情緒了。


批評孩子沒效果,說了多次都沒改,多半是家長陷入了“超限效應”


3、過強的刺激

曾經有個新聞報道出這樣令人唏噓不已的事情,說的是一個三線城市,一位初一的男生,因為沒有完成假期作業,而第二天就要開學了。家長非常的生氣,於是開始對孩子劈頭蓋臉的批評,從孩子每天不早早起床說起,到在學校裡面的糟糕表現,又說到孩子在家裡的不聽話的事情,全都一股腦的說出來,家長越罵越氣,孩子即便困的不得了,還是要聽著家長的責備。一直到凌晨的一點鐘,孩子實在是受不了了,從家裡的窗戶直接跳下去,而他們家是住在樓房的第二十三層,孩子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從上面的一些介紹可以知道,家長們在任何的情況下,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一個尺度,不要過於激烈,導致孩子無法承受,出現比較惡劣的結果。


批評孩子沒效果,說了多次都沒改,多半是家長陷入了“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下的教育,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1、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成人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往往因為發怒,就只顧及自己情緒的發洩,忽略了此時站在家長對面的孩子的心理反應,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對立情緒。

在某一期親子節目中,一個寶媽覺得自己生活的非常糟糕,孩子非常的不聽話,丈夫對孩子的教育又完全不上心,於是,她只能靠自己一個人死撐著孩子的教育,過的非常的辛苦,最近孩子越來越願意一個人待著,她不知道為什麼。於是,她請一些心理學專家幫忙拍攝她一天的生活,希望找到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所在。

一大早,寶媽就開始扯著嗓子喊孩子起床,孩子若是稍一遲緩,遭受到的就是寶媽的一頓吼叫,孩子對著鏡頭作出無奈的表情,但是,穿衣服的動作似乎也並沒有因此加快。吃早飯的時候,寶媽不停的抱怨著孩子的父親不懂得為自己分擔絲毫的家庭重擔,導致孩子嚇的不敢說話,在這樣的氛圍中吃完了早飯。

這樣的視頻給寶媽看過之後,她大驚失色,因為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現是如此的猙獰,她也是留著淚對專家說,本來自己的孩子是活潑開朗的,但是現在卻變得越來越少言寡語,少了很多笑容,對家庭和學校很多活動已經越來越沒有興趣,整天都窩在自己的小房子裡,也沒有什麼朋友。

專家建議寶媽說,在家長的嚴厲指責下,孩子的自尊心被家長破壞的一塌糊塗,原本可能繼續下去的學業,也可能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孩子更是會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要忘記,孩子雖然小,卻有著個人完整的情感訴求和個人尊嚴。


批評孩子沒效果,說了多次都沒改,多半是家長陷入了“超限效應”


2、影響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從小就有幻想的天性以及心靈的自由,往往因為這種基礎,使得孩子的創造力得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和發揮。如果一個孩子經常處在負面的情緒之下,以及家長的負面評價,就會對孩子的內心進行負面能力的設限,導致孩子對自己的創造力出現懷疑,甚至沒有任何的興趣。家長培養孩子的目的,本是讓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果孩子出現創造力的流逝,就會導致孩子越來越默守陳規,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稍微原地踏地,並不會取得卓越的發展。

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洛克說,父母越不宣揚孩子的過錯,孩子就會對自己的名譽看的極為珍貴,因而會非常小心的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積極建立自己的能力。

家長批評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在對的事情上充滿創造力,而不是讓孩子什麼都不願做、不敢做。


批評孩子沒效果,說了多次都沒改,多半是家長陷入了“超限效應”


如何做到遠離超限效應?

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若是想要遠離超限效應,達到有效的教育孩子,可以遵循下面這些建議。

1、選擇合適的時間段

批評孩子最忌諱的就是在早晨、吃飯時和睡覺前,在早晨批評孩子,會使得孩子一整天都沒有好心情,吃飯的時候批評孩子,有醫生提出科學證據,表明很多孩子因為在吃飯的時候受氣,導致腸胃功能出現問題;在睡覺前批評孩子,是會影響孩子睡眠質量。

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應該儘量避開這些時間段。


批評孩子沒效果,說了多次都沒改,多半是家長陷入了“超限效應”


2、選擇合適的內容

家長批評孩子,切忌切忌,不要做自我情緒的宣洩。批評孩子是為了教育好孩子,使得孩子能夠改正從前錯誤的行為,往積極主動正確的方面發展,若是過於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就成為了無辜的受害者。批評孩子的時候,要確認孩子的錯事是有可懲罰性的,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批評他,陳述一下孩子當前犯下的錯誤事實,並且把孩子的犯錯的事情的來龍去脈講述清楚,這是批評孩子的前提,千萬不要把過去的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一股腦的傾倒出來,導致孩子根本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就被清算了一遍。

批評孩子沒效果,說了多次都沒改,多半是家長陷入了“超限效應”


總之,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超限效應”這個心理學問題,很多孩子對家長的批評,之所以左耳進右耳出,很大程度都是因為超限效應,無論是時間上的持續,內容上的重複還是刺激的程度過於激烈,都會導致孩子出現超限效應,家長要學會的就是,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確認孩子的錯事是有可懲罰性的,讓孩子在合理的時間段,以及採用合理的內容指明孩子做的錯事,這才會使得批評更加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