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梅毒”的老年人:揭開糾纏老年人的梅毒“假陽性”面紗

在日常醫療工作中,經常會碰到一些需要手術的老年人,術前傳染病四項結果回報為梅毒(+)。眾所周知,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性病,是生活不檢點的代名詞。絕大多數人是比較忌諱的。

“被梅毒”的老年人:揭開糾纏老年人的梅毒“假陽性”面紗


醫生本想關照一下老人,安排第一臺手術,無奈梅毒陽性,只能放在最後一臺了。跟家屬溝通的時候,那是滿臉懷疑和憤怒。第一反應是:“不可能,你們一定是弄錯了,我家老人一輩子安分守己,不可能得這種病。”還有家屬會想:“老人家不會有什麼事瞞著我們吧?”總之在家屬中會引起不小的困惑與不安。

確實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平時生活樸素謹慎,潔身自好,也無不良生活習慣的老年人梅毒化驗出現陽性結果,這往往是假陽性,並是不真的梅毒感染。但這給一些不懂醫學的老年人及家人的心裡蒙上了一層陰影、增加了心理負擔。檢驗醫學網

為什麼會出現假陽性呢?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由於有血液傳播的可能,常常作為輸血和術前檢查項目。在臨床中經常發現梅毒有不同的檢測方法,報告結果時陰時陽,患者常常疑問到底應該相信哪一個?

人體感染梅毒後,會產生兩類抗體,一類是直接針對梅毒螺旋體的抗體,另一類則是針對類脂質的抗體。針對類脂質的抗體因不直接針對梅毒螺旋體,因此無特異性,除感染梅毒外,患另外一些疾病以及生理狀況的改變,體內也可能產生低滴度的抗類脂質抗體。診斷梅毒時,所做的梅毒血清學檢查即檢測這兩類抗體。針對梅毒的特異性抗體檢測的實驗有TPAB(血清梅毒抗體檢測),TPPA(梅毒明膠顆粒凝集實驗),非特異性抗體實驗有TRUST(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實驗)和RPR實驗。

造成非特異性梅毒抗體陽性試驗除梅毒外,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活動性肺結核、風溼性心臟病、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傳染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腎炎、鉤端螺旋體病、麻風、瘧疾、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海洛因成癮等,都可導致RPR或者TRUST陽性;造成TPHA假陽性的疾病有:結腸癌、淋巴肉瘤、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紅斑狼瘡、丙型肝炎、肝硬化、AIDS、海洛因成癮、生殖器皰疹、麻風甚至妊娠等。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梅毒血清學檢查的假陽性率較正常人群高,一般在1%-2%,有報道可達2%。因為許多老年人患內科疾病,特別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白血病的年齡在7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RPR和TPHA同時出現假陽性的情況時有發生。據報道稱某收治的5例63-80歲老年內科疾病患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白血病患者,住院期間均出現過RPR和TPHA陽性。

哪些疾病可以出現陽性?

除梅毒外,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活動性肺結核、風溼性心臟病、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傳染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腎炎、鉤端螺旋體病、麻風、瘧疾、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海洛因成癮、腫瘤等,都可出現陽性結果。甚至有的人沒有任何內科疾病也可以出現陽性。有人解釋為這些老人出生於解放前,當時衛生條件差,可能接觸過梅毒病原體,但自已也不知道。類似於很多成年人結核菌素試驗陽性一樣。很多人沒接種過疫苗也沒得過結核病,但結核菌素試驗仍然陽性。檢驗醫學網

因此對老年人檢測血清梅毒抗體報告為陽性時做出以下建議。

應如何正確處理?

1、血清梅毒抗體檢測為篩查實驗,有假陽性可能,讓患者理解,減輕患者及家人焦慮;

2、陽性者加做TPPA和TRUST,前者用於確診,後者用於確診後的治療指標,如結果為TPPA+,TRUST-則下一步要詢問梅毒病史,如既往曾正規治療,則該結果提示結果為治癒,無需特殊處理;如既往病史不明且未治療,則隨訪TRUST;若TPPA+,TRUST+建議到專科規範治療;如TPPA-,TRUST-往往是由於患者有其他抗體存在造成的篩查實驗假陽性結果;TPPA-,TRUST+是臨床不常見的假陽性模式,常和患者體內存在類脂性抗體(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有關。

3、即使TPPA+,TRUST+,也需要詢問感染史和認真的體格檢查,掌握患者的個人生活史及體查,綜合分析梅毒化驗結果,才能得到正確的診斷。如存在以上有干擾可能的疾病,不宜直接下結論。

4、梅毒感染一般無高熱,如無明顯心臟及中樞累及,手術依然可以進行,但需要加強血、體液隔離,注意操作防止發生感染。日常接觸不會造成感染,故帶孫子沒有問題。

儘管老年人梅毒化驗假陽性率較高,但也有部分老年人確實為梅毒螺旋體感染者,不能因為實驗室檢測結果存在較高的假陽性,而忽略了老年人梅毒感染的檢查,應該進一步進行確診實驗來進行核查。醫患雙方才能都放心。當然患者及家屬沒必要有什麼心理負擔,畢竟很多都是假陽性。

“被梅毒”的老年人:揭開糾纏老年人的梅毒“假陽性”面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