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論綜合能力誰在前十位?

此生不悔入中華


論綜合素質,則像郭嘉那樣只能出謀劃策,不能領兵打仗的就不算了。

第一、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奠定了曹魏政權。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第二、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因其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受到了海內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謙、劉表等放棄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基業,而是選擇將自己的領地徐州、荊州讓給劉備統領。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第三、孫權(182-252),東吳太祖大皇帝,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他任賢用能、挽救了江東危局,保住了父兄基業。建安十三年,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孫權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章武二年孫權稱吳王,建興七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第四、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未出茅廬,三分天下。

第五、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第六、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第七、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呂布趁曹操攻徐州之際,攻取兗州,荀彧和程昱在曹操不在的情況下能夠設計死守,具有一定的野戰能力。

曹操:此吾之子房也。

第八、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三國裡最懂得統一戰線的人。

第九、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

第十、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諸葛亮死後,姜維九伐中原。









閒自怡悅


第一位 曹操

理由:文韜武略,性格毅力沒有短板。其他主公問謀士意見時,基本都是沒什麼主意的時候,而曹操詢問謀士意見,只是為了印證自己謀略的正確性,為自己決策下定決心。

第二位 司馬懿

理由:文韜武略,性格毅力的綜合能力與曹操不相上下,更是為晉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基礎。位列第二,是因為晉朝基業的基礎是曹操打下的,曹操才是純粹的創業者。

第三位 孫策

理由:江東小霸王基本屬於白手起家,借兵開創江東基業,而且,孫策靠的是自身的軍事能力、謀略和韜略。如果僅僅是一個出色的武將,不可能成就一方霸業。就是活的時間比較短,很多帝王術沒來得及發揮。

第四位 劉備

理由:情商高,有做出正確決策的判斷能力,白手起家建立蜀漢,具備一個領袖應有的能力。能做開國君主的沒有等閒之輩。

第五位 陸遜

理由:文韜武略沒有短板,戰績輝煌。只是作為臣子,沒有機會施展帝王術。若綜合能力不考慮帝王心術在內,可排第三。

第六位 孫權

理由:文武雙全的守成之君。能在複雜的形勢下做出正確的判斷,帶領江東集團守住基業,能力自然非凡。只是作為君主,鮮有機會展示文韜武略。

第七位 諸葛亮

理由:文韜武略沒有短板,但缺乏帝王氣質。並且,能把自己累死的管理者,管理能力確實有些欠缺。

第八位 周瑜

理由:文韜武略沒有短板,只是缺少些王佐之才銳意進取、成就霸業的精神。

第九位 鄧艾

理由:文武雙全,但性格有缺陷,鬥爭經驗太差,難逃被殺結局。

第十位 姜維

理由:文武雙全,但是缺少扭轉乾坤的能力。

之所以純粹的武將進不了前十,則借用《資治通鑑》中劉邦的說法予以說明。

漢朝天下大定時,劉邦封賞有功之臣,蕭何排位第一。將領們都出來反對,認為自己征戰沙場、風餐露宿,卻比不過沒上過戰場的蕭何,屬於封賞不公。劉邦就舉了個例子,說一群土狗跟狼打架,狗在前面打,但是需要人在後面指揮。在前線打架的將領,就像土狗一樣,蕭何才是在後面指揮的人。所以各個將領叫”功狗“,蕭何才是”功人“。蕭何當然位居第一。


錦弦聊通鑑


第一應該是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魏國的奠基人,軍事家,政治家,詩人等等一系列頭銜
綜合實力第二應該是周瑜



不但智謀無雙,而且還能征慣戰。文藝方面也是曲指一數的人物。有著曲有誤,周郎顧的美稱。任東吳大都督,相當於軍事方最高長官。可謂能文能武。

第三是司馬懿,也是能征慣戰的人物,他成功的阻擋了諸葛亮的幾次北伐,計謀頂尖,善隱忍。最後為西晉奠基了基礎

第四荀彧,被曹操稱為孤之子房。可比張良。可做丞相之才。是三國期的魏國後勤大總管。曹操堅強的後盾。後來一直對漢室死忠,被曹操害死

第五是諸葛亮,軍事家,政治家,發明家。三分天下論,幫劉備打下蜀漢江山。

第六以後就不太好評比了

第六應該是陸遜

第七是魯肅

第八是張遼

第九是法正

第十是賈詡


夢迴往事醉亦逍遙


三國時期有能力的人太多,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不一樣的對這個時期人物的排名,只能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歡迎大家探討。

說到綜合能力,那麼魏、蜀、吳三個勢力的締造者或者奠基人不能不提,能夠在亂世群雄中爭取到一席之地,不是單單的某一方面才能突出就可以做到的。

第一,曹操,這個應該大多數人沒什麼爭議。曹操作為一個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可以說在任何方面都是很出色的。

第二,劉備,漢朝皇叔。能夠從一個很小的勢力發展為割據一方的霸主,他所依靠的不僅僅是運氣。

第三,孫策,子承父業,奠定了江東的基業,在情況萬分危急之下,通過自己的努力,東征西討,為東吳打下一片天地。

再往下面排,就要看這個人對三國時期己方的勢力有多大的貢獻,是不是影響了勢力的發展。

第四,諸葛亮,蜀漢丞相。為劉備制定隆中對策,確定了蜀漢集團聯吳抗曹的大方向,規劃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思想。後期獨掌蜀漢大權多年,為蜀漢勢力立下很大的功勞。


第五,司馬懿,曹魏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此人善謀奇策,抵禦諸葛亮北伐,平定遼東。後發動高平陵事變,奪取了曹魏的實際控制權。

第六,陸遜,出將入相,文武全才。夷陵之戰大破劉備,石亭之戰敗曹休。多次帶兵打退來自蜀漢和曹魏的攻擊。

第七,荀彧,他是曹操統一北方時的頭號功臣。為曹操規劃了軍事戰略方針,在後方處理軍國事務十幾年,是曹操強有力的後勤保障。

第八,周瑜,排在第八,主要是因為他去世太早。以周瑜的個人能力,如果不死,他對東吳的貢獻絕對不會亞於諸葛亮對蜀漢的,甚至可能還要大。


第九,鄧艾,一直治理魏國的西方,出現在三國的中心地帶較晚。若論綜合能力,我覺得在三國中只有曹操可以比他略勝一籌。

這個最後一個確實不好排,姜維、鍾會、魯肅等人能力都很強。思來想去,我把第十的位置給法正。

第十,法正,劉備取得益州和漢中的最大功臣,他是唯一一個劉備在世的時候給諡號的。法正雖然人品方面值得商榷,但他對蜀漢的功勞是毋容置疑的。


隨便聊歷史


答:曹操第一☝️;

諸葛第二;

陳群第三;

華佗第四;

馬鈞第五;

劉徽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劉徽第六;

張仲景第七;

張道陵第八;有點早,不屬於三國時期,影響面的原因。

裴秀第九;

趙雲第十。


中行偃1


不考慮一方諸侯的話。排名如下。

關羽,文武雙全,獨守荊襄九郡。

諸葛亮,除了不會武功,其他全部完美!

司馬懿,跟諸葛亮一樣。

周瑜,文武雙全,助孫策拿下江東,赤壁大捷!

陸遜,東吳的中流砥柱,夷陵之戰大捷。

張遼,文武雙全,逍遙津之戰大捷。

趙雲,最佳保鏢,長坂坡之戰勇冠三軍。

曹仁,得到曹操的精髓,智勇雙全,堪稱三國最強守城大將。

鄧艾,三國後期能媲美周瑜陸遜者。

姜維,諸葛亮唯一徒弟,百折不撓,文武雙全。


吃我一根棒


第一、諸葛亮,全能冠軍。第二、曹操,駕御諸侯。第三、司馬懿,老謀深算。第四陸遜,文武全才。第五,劉備,堅韌不拔。第六、周瑜,見機行事。第七、張遼,曉暢軍事。第八,關羽,傲視群雄。第九、魯肅,顧全大局。第十、趙雲,謹慎忠誠。


劉坤忠120


曹操,真正的文武雙全,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一系列頭銜不是浪得虛名,可能是我這個名單裡唯一毫無爭議的人選。

荀彧,除了不會打仗,內政頂尖,軍略也偶有閃光建議,品德也堪稱君子。

程立,演義中是一個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的毒士,實際上在軍中是擔任武職,一直在帶兵打仗,還做過縣市區的行政一把手,真正出將入相的人物。黃巾之亂的時候組織百姓殺回馬槍奪回城池並代為治理,是他的成名戰,關鍵問題是歲數太大,大器晚成,沒趕上好時候,不然也有可能是一方巨頭。

呂布,劉備一生最怕的兩個男人之一。演義中劉備是個愛哭的常敗將軍形象,實際上劉備打仗還是勝多輸少,劉備一輩子親自出馬打了8場敗仗,4大4小,除了在曹操和陸神手裡吃過大虧,面對五子良將也是壓過一頭,但是唯獨被呂布差點連續兩次弄死。呂布不成功最大的原因不是剛愎自用勇而無謀,而是因為他出生不好,不是門閥世家,是豪強,也就跟許褚張飛差不多,導致沒有幾個真正的讀書人幫他打理家業、制定戰略,也沒有大財團給他風投,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

周瑜陸神,吳國雙子星,都是能文能武,人又長得帥,器量也大,還踏馬多才多藝,主要貢獻雖然軍事上,但是也是讀書人出生。

關羽,演義和正史都很牛逼,後來還被加了武聖的頭銜,荊州一戰,總的來說,非戰之罪。

孫堅,吳國奠基人,出名要趁早的典型,太守將軍都做過,文能治國,武能斬將(華雄),三巨頭裡面出身最差的,起點最低的,家業最薄的(氏族最小),從黃巾之亂開始,算是真正殺出來一片天。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諸葛村夫了,演義有誇大,但實際上,內政沒的說,戰略眼光超前,能在群雄並起諸侯割據的時候看到三足鼎立終歸一統的形勢的,除了他,也就戲志才和魯肅了。治軍治吏也有一套,還愛搞發明創造(不僅有軍械還有民生的),對於用兵,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說他不會打仗就是譁眾取寵了,限於蜀漢後期的家業,只能“用兵唯謹慎”,沒有大勝也沒有大敗,反正沒怎麼吃虧,窮人家的孩子太苦了,


且就洞庭賒月色


第一就是劉備,你看一個賣席賣草鞋家裡能有都少錢,第二是曹操家裡雖然有錢也當過官可是他統一了長江以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