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及時適當降息的選擇將優於LPR等操作


央行及時適當降息的選擇將優於LPR等操作

今年1月1日,人民銀行宣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8000億的長期資金。2月3日和4日,人民銀行又累計開展了1.7萬億的公開市場回購操作,向市場投放了鉅額資金,以應對國內特殊情況,保障市場合理的流動性,積極為市場紓困。



央行表示當前釋放的流動性會在金融市場與市場實際利率中得以反映,我也認同這一觀點,但是個人認為當前的市場實際利率下行依然偏慢,而且流動性的充足並不等於有效緩解企業與個人的實際需求,也難以緩解經濟趨緩帶來的債務壓力,因此當前更重要的是債務問題解壓。

央行認為金融市場、貨幣市場利率變化會影響LPR預期,預期下次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的中標利率和2月20日公佈的LPR也會有較大概率下行。

LPR調整對商業銀行貸款定價具有比較強的影響,有比較強的指導性和方向性。但問題在於LPR預期大概率下行,可是下行的基點預期也有限,在過去LPR的三次調整中,共累積下調15個基點,尚不及央行一次降息的最低幅度,這樣遲緩的實際利率下調幅度對於當前的市場實際情況而言有些脫離,且市場目前需要的是全盤穩定,貸款利率的單向下調會增加銀行的負擔,這為系統性維穩增加了變數,所以當下市場更需要的是存貸款利率的同時下調。

就當前的國內市場情況而言,把貸款利率的調整寄望於2月20日的調整是不是有些遲緩了呢?實際利率小步下調,且調整窗口在2月20日,即便此次下調10個基點,實際利率的下調依然很有限,能給當前的市場帶來的正面作用極其有限,之後還有一個貨幣效應週期,短則不低於三個月,正常則為半年,這樣的貨幣政策恐怕無法為真正需要紓困的企業與個人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個人認為央行當前及時降息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國內的利率雙軌制改革只是在初期階段,利率並軌還存在很多實際困難,如果將市場實際利率的下降始終寄望於LPR等操作是難以滿足市場真正需求的,所以自利率雙軌制改革以來,市場的實際利率回調有限,對緩解市場多方的債務壓力的支持更有限,這就需要央行應根據市場實際情況來降息。

當下不少銀行為小微企業增加了專項的信貸額度,對逾期的利息給予了減免,為小微企業提供了有力的融資支持,這是值得稱道的。而財政部聯合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首次實施了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進行捆綁發力的政策,這個政策的一大特點就是:企業的融資成本顯著降低,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會降至1.6%以下。這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國內目前處於特殊時期,很多公司與企業都紛紛延長了假期或網上辦公,還有娛樂、餐飲、旅遊等行業無法開工,很多沒有工作的人被迫滯留在家中,這就需要政策多方發力予以支持。

原本金融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應大力增強財富分配功能,如A股市場就應增加投資者賬面浮盈鼓勵消費,積極穩定經濟,但是國內的資產市場卻恰恰起到了反作用,股市節後大跌,導致廣大股民再度損失嚴重,加劇了國內經濟增長的被動性,這些具體情況才是當前需要迫切解決的重點問題,才是解決經濟中長期發展的大問題。

雖然國內當前出臺的一系列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是積極有利的,但是有些問題還是要從大處著眼,要高度重視當前的系統性風險防範,很多時候雖然我們也彼此鼓勵稱中國經濟不會受太多的影響,但是在政策制定上還是要高度尊重現實,政策要對機,所以就貨幣政策而言,個人認為央行及時適當降息的選擇將優於LPR等操作,而就資本市場而言,應該積極抓好證券市場的分配功能,讓廣大投資者及時受益,這即可以穩定與刺激消費,同時也會對後期的企業生產經營打下基礎。(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