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時畫的很逼真就等於是畫的好嗎?為什麼?

海雄畫室


畫得逼真,未必一定是好畫。

"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是一切藝術的必然"

藝術家在現實美的基礎上進行選擇,加工,提煉和通過形象思維,審美思維,創造性思維。通過審美認識,審美情感,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實現審美價值。現實美才能轉化為藝術美。

我收藏的奇石,新疆木化石《木化仙人》分享。




貝趣


繪畫時畫得逼真,未必就是好畫,但一定不是差畫。

因為繪畫的流派非常多,創作手法非常豐富,每種流派對繪畫的理解和畫法都不一樣,即使同一種畫派裡,不同的畫家由於個性與氣質不同,他們對繪畫的認識也不一樣,體現在畫法上,就是千人千面。

西方油畫從古典主義、巴洛克風格、洛可可風格、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派,一直到野獸派、表現主義、抽象派、立體主義、超寫實,等等,每種派別的畫法完全不同,它們有的注重造型的刻畫,有的注重色彩和筆觸的渲染,有些迷戀於光影的變化,因此,就很難用逼真與否來概括它們的共性。

<strong>我國繪畫也有寫意、小寫意、工筆之分,工筆是一種在造型和色彩上追求逼真的繪畫種類,非常具有視覺震撼力,能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同,許多人也認為工筆畫是好畫。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工筆畫完全參照“應物象形”的審美原則,以客觀視角來創作,物象本來是什麼樣貌,畫家畫出來就是什麼樣貌。

因為在普通欣賞者眼裡,視覺上的真實,比想象中的真實更可信,對那些寫意的、誇張的、奔放的繪畫圖式不容易理解,因此,這類欣賞者更願意把活靈活現的畫,認為是好畫。

但對具有較高審美水準的欣賞者來說,繪畫不僅僅是欣賞造型的逼真,更應該欣賞畫家的筆墨趣味,造型的線條魅力,整體氣韻,畫面意境,構圖佈局,等等,這些屬於深層的藝術審美。

總體來說,追求形似,造型逼真的繪畫注重通俗性的審美效果,這類畫是刻畫大眾眼中約定俗成的藝術形象,畫什麼就是什麼,任何人欣賞起來沒有什麼困難。而那些不求形似的繪畫,則是刻畫畫家心中的理想形象,畫家會加入感情色彩對其描繪,最為欣賞者來說,必須深入瞭解畫家後,才能欣賞到這些畫的魅力。


鴻鵠迎罡


我理解“逼真”就是畫中表現的人或景象和真的幾乎一模一樣,就是畫得跟真的非常像的意思。畫的很逼真就是畫的好嗎?這個問題因畫而宜,是不大好確定的,也是沒有硬性的標準的。

以中國畫來說,歷來講究的是“寫意”,就是突出畫的意境美,畫面開闊,底蘊深厚,氣象軒然,一幅好畫並非在於“逼真”,更多時候是存乎於“似與不似”“像與不像”之間。



以西方油畫來說,在照像技術產生以前的四五百年裡,古典主義寫實成為西方繪畫的主流,這一時期可以說畫的是否逼真是作為衡量畫的好不好的一條標準來對待的。比如十九世紀寫實油畫大師安格爾一幅著名油畫《大宮女》,塑造的女性形象十分溫婉柔美,纖巧可愛,但有人指出這幅畫女主人腰脊部長出了正常比例,造型不夠精準。為此安格爾在後來創作《泉》時,完全是照著模特的樣貌、身高、臂長、腿長以及三圍畫的,以至《泉》這幅畫放在展廳人們不遠望去,彷彿是一個真人站在那裡,確實達到了惟妙惟肖的境界,《泉》獲得廣泛一致的高度評價。可見,在古典主義寫實油畫中,“逼真”不僅是畫畫得好的標準,而且是一條很重要的標準。



但是,十九世紀後半葉在西方興起的印象主義繪畫,更注重畫家的主觀感受和色彩關係處理,畫的是否“逼真”就不再是評判一幅畫畫得好不好的絕對標準了。比如我們看到的印象派大師除了雷諾阿的畫多少還比較真些外,像莫奈、馬奈、德加、梵高、高更等人的作品大都給人一種朦朦朧朧像又不像的感覺。及至二十世紀風靡一時的抽象立體主義,更是與“逼真”相去甚遠了。但是,我們能說畢加索、達利這些藝術大師畫畫得不好嗎?


再看當今,因循於古典主義寫實受照像技術影響方興未艾的超寫實主義繪畫,畫畫是否“逼真”,又成為評判一幅畫畫得好不好的條件和標準,因為超寫實繪畫的定義就是“超寫實”,不“逼真”怎麼能叫超寫實呢?冷軍為什麼成為中國超寫實繪畫的領軍人物?不正是因為他的畫精準細膩,不僅整體逼真,而且細節逼真,達到纖毫畢現甚至勝過照片的逼真效果嗎?

所以說,畫畫得“逼真”是否就是畫得好不能一概而論,關健要看你畫的是什麼種類派別風格的畫。



燈影書畫


繪畫作品畫得逼真,是畫家深受超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所創作繪畫作品的逼真性,那就是“超寫實”繪畫的再現。繪畫很逼真不等於是畫得好,也不等於畫得差。繪畫的逼真性的好於差之間,不存在畫家的藝術家的技法水平,而在於欣賞者喜歡愛好的審美情趣性。



由於每個人的審美情趣不同,有些人喜歡繪畫作品畫得很逼真,就認為是好畫,有些人不喜歡就認為不是好畫。繪畫作品的逼真是追求人物形象、自然景觀的比真、細微,猶如攝影作品活靈活現。給人們的視覺造成感覺真實的攝影圖片,達到了審美的藝術效果。



繪畫作品的逼真性達到了猶如攝影藝術的審美效果,使大眾的審美視覺感悟到心靈的藝術之美。畫家創作的繪畫作品,如果形象不逼真,而是抽象、誇張、寫意等作品,大眾根本看不懂,更談不上喜歡和是好畫。所以繪畫作品很逼真,大眾很喜愛就認同是好畫。


黃智637


繪畫時畫的很逼真就等於是畫的好嗎?這觀點應該是一分為二來解讀,其最主要原因是繪畫的流派多種,風格多樣,然而每一流派風格的基本要求都不一樣。值得注意了,是“基本要求”,一幅畫作到達了繪畫藝術的“基本要求”就可以了,至少是完整的一幅畫作了,


我們就以油畫藝術來說吧,那什麼是油畫的基本要求呢?油畫是以“色彩、線條”為載體,只要一幅畫作不脫離“色彩、線條”兩大要素,畫作的線條流暢、色彩豐富有秩序,那就是完整的一幅畫作了,至於畫作的表象是否逼真,那就因風格而異了,

人們所理解的繪畫時畫的很逼真,是在傳統審美的角度來理解的,比如人物的五官端正,有精氣神,那這就是一幅很逼真的畫作,這也是“超寫實主義”風格油畫的特點,就像我們常說的和攝影照片簡直就是一模一樣了,所以很肯定的說,對於“超寫實主義”風格來說,畫的很逼真就等於畫的好,(從意境到表象)



當然了,或許有人會這樣認為,那抽象風格的畫作形象一點都不逼真啊,那為什麼也叫畫的好呢?其實從非傳統審美的角度來講,抽象藝術也要求表象逼真,如果畫作的表象都無法逼真,那就是可以亂塗亂畫了,抽象畫作的逼真是線條要流暢,色彩要豐富有秩序,其實這對於任何流派的畫作要求都是一樣的,


綜上所述,不論是哪種流派風格的畫作,繪畫時畫的很逼真就是畫的好,然而畫的好不代表完全就是曠世傑作了、成為名畫了,所謂“畫的逼真”,滿足了人們傳統的審美視覺效果,在非傳統審美的情況下帶給人真實的內心感受,意境感、有神韻,這就是達到逼真的效果。


詩夜城主


什麼畫好,什麼畫不好?

這個問題各說個話。

那到底什麼畫好呢?

這個問題要問小偷,

當年,偷蒙娜麗莎畫的小偷

把蒙娜麗莎偷出了名,

就因為小偷偷了蒙娜麗莎,

不少人就認為蒙娜麗莎太好了,

小偷為什麼不偷別的畫,

就偷蒙娜麗莎呢!

一下子,

蒙娜麗莎成了最好的畫,

世界第一,

放在盧浮宮最顯眼的地方,

每年上億人不顧車馬勞頓去瞻仰,

如此說來,

哪個畫好,

不在於怎麼畫和畫成什麼樣,

不在於專家怎麼說,

在於小偷,

能被小偷看上的畫是最好的畫。

後來小偷被抓起來了,

警察蜀黍問小偷,

為什麼偷這張畫,

小偷說這張畫比較好拿,

有的畫太大,

不好拿。

小偷從業務出發說的是實話,

可大家還是認為小偷是鑑畫大師。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話當然不是這麼說,要不看你看梵高,畢加索的畫也不會那那麼高的價值;而且繪畫和照相機還是有著根本的區別的;且自現代主義以後,所有的藝術門類經歷的是一個“向內轉”的過程,不再要求單一維度的外在形象的逼真,而是同時要求一個內在精神的逼真。這就是印象主義,還有新古典主義產生的基礎。

然而,話說回來;那些連畫 的逼真都做不到的人就更談不上畫的好了;逼真是一個過程,繪畫藝術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從逼真到不必形似;畫界的技巧也必定需要經歷這個過程,從逼真到走出逼真的形象,達到內在的逼真;這就是黑格爾的螺旋上升的理論。

孔夫子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繪畫上來說,藝術家可能一生七十年都在追求技術層面的高度逼真,但是到了七十年後,就可以拋開技藝,直逼內在,從而從心所欲;這就是我國一批大畫家如齊白石,張大千都是在高齡才達到爐火純青的水準。


此時,老和尚先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如今老和尚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說文與物


畫畫時畫得很逼真不等於畫得好。這是因為畫得很逼真只是機械地照相,沒有融入創作者的"意",故沒有意的作品,是客觀的自然的人、物,不能出現作品中的意象,更不會有意境,所以畫得逼真之類的作品,稱不上好,甚至連作品也稱不上。

凡稱得上畫得好的作品,正是似象非象、融入了創作者的意的作品。中西方公認的大油畫家吳冠中老先生早有名言,畫得象的作品不是好作品,真正好的畫作是似與不似的作品。

繪畫同詩歌一樣,以形象有意而成為傑作。關鍵是客觀之人,之物要融入創作者的意、情、思想,有了意、情、思想,客觀的人、物就成了有意之象。

有了有意之象,繪畫就不會和客觀的人、物逼真得象客觀的機械照相。

繪畫以有意為上,有意則有意象,有意象就能構成意境,有意境則自成高格,自有名作。

其實繪畫和文學作品一樣,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而繪畫又源於生活美於生活。

道理很簡單,如果和生活相同相等,也就不需要繪畫創作了。

因而,真正優秀的繪畫作品是比客觀之人、之物更高、更美、更妙。而十分逼真的人、物之作品不是好作品。(認同請關注,誠謝)。





GoodLuck6868


在這個消息如此發達的時代提這樣的問題真是沒有必要,就是前二三十年前這樣的問題也十分可笑,那時候的美術書課本就講啦繪畫的各種風格,也從未說那個畫種最好,如果越逼真越好那根本就不需要繪畫,拍照就可以取代繪畫,繪畫主要表達一種情感,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一種個人感觸,好的繪畫作品也只能讓一部分人喜歡,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喜好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全世界這麼多人給一幅畫公平的打分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就不能確定那一幅畫最好,何況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文化他只能滿足極少人的認可,比如我們這裡人基本上都吃慣了川菜,突然發明了一種全新的菜系,叫大多數人認可,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藝術這種東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下面是我用墨在水面上畫了一副人物,然後拓印在宣紙上,所成現的效果,難度特別大,做了上幾百次的實驗,也只有幾幅,比較滿意。希望能得到網友的點評。



無花居主人


對於普通欣賞者而言,可能畫的很像畫的很逼真就能稱為好畫。而對於具有一定的高水平欣賞水準藝術的欣賞者來說,他們追求的更多是畫的內容,技巧,顏色的使用,和線條的勾勒等等。

從繪畫者的角度來說,真正的好畫並不是畫的很逼真的畫,這只是對超與實的追求。一般學習繪畫剛入行的時候,可能大多數初學者都沉迷在對超與實的追求,也就是畫的很逼真的追求。

而大師作畫,他們不僅僅是對逼真的追求,而是向更高境界的探尋。但是每一個畫家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每一個欣賞者的眼光也不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很多畫家都在探尋,繪畫到底是什麼?我到底在畫什麼?這些都是畫家一生在思索的東西。中國畫派有黃派、徐派、南北宗、北方山水畫派、南方山水畫派、湖州竹派、常州畫派、米派、松江派等。而西方畫派有威尼斯畫派、印象畫派、抽象畫派等等。

即使在中國,依舊有很多畫家對於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中國畫家可能追求的是線條勾勒,畫意,由於中國古代一直追求的是水墨畫,這又跟國外的油畫不同。油畫強調的顏料的遮蓋力和透明性能較充分地表現描繪對象,色彩豐富,立體質感強。油畫也是西方的主要畫種之一。而中國水墨畫是通過水和墨的融合以筆墨運用的枝法基礎畫成墨水畫。線條中鋒筆,側鋒筆,順鋒和逆鋒,點染,擦,破墨,撥墨的枝法。墨於水的變化分為五色。畫成作品,題款,蓋章。最終成畫。

總得來說,逼真的畫通俗易懂,對於普通人而言一目瞭然,不需要很大的理解力。而對於諸如西方抽象畫派代表畫家畢加索所畫的奇特線條構建而成的作品,可能大多數人都覺得彆扭,這也是正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