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如果烏克蘭拼命跟他幹,會有今天嗎?

林哥六沖部落


不會,如果當時的烏克蘭以“抗俄救國”的悲壯不顧一切的與俄羅斯硬抗,那麼格魯吉亞和車臣的悲劇就會重演,到時候不要說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可能連烏克蘭都得“姓俄”。



國際公約中,被認可的全民公投必須符合三項條件:一,根據國家主權原則,主權國家只有在通過明確方式表示同意後,主權方可讓渡。二,全民公投必須是出於自由,真實的本意來決定領土的去留。三,全民公投必須在聯合國的監督,由相關國家的獨立觀察團參加的情況下進行。

如果按照這三項條件,通過“公投”將克里米亞劃歸俄羅斯版圖,沒有絲毫的法理依據。第一,烏克蘭沒有一條國內法規定,領土問題可以通過地方性全民公投解決,當時的烏克蘭政府本身就是俄羅斯扶持的傀儡政府,親俄的領導人梅什科夫本身就主張克里米亞與烏克蘭分立。整個過程中,幾千名俄羅斯駐軍虎視眈眈,烏克蘭政府領導人根本無法親臨現場。第二,公投期間,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遍佈克里米亞“維持秩序”,而實際上是為了阻止反對者“破壞”公投,傀儡政府通過秘密會議強行通過全民公投,所有反對者都被排除在外。公投委員會的構成,選票發放數量均屬於不透明狀態,甚至連必要的辯論環節都沒有。第三,公投期間。觀察員大都是俄羅斯代表團。其他幾個國家的監督也都流於形式。


也就是說,在這場所謂的“公投”中,俄國人本身就是“帶著槍”去實現的,至始至終充滿了“以武促投”的恐怖色彩。還有,俄羅斯在2014年3月17號完成對克里米亞的“公投”之後,隨即派出大批部隊進入分離狀態嚴重的頓巴斯地區,與當地分離武裝聯手對抗前來平叛的烏克蘭國防軍,並實際控制了頓巴斯地區,烏克蘭面臨第二次國土被佔領的危險。

烏克蘭本身就存在“親西”與“親俄”兩種意識形態對立,2014年初,烏克蘭一場“廣場革命”將兩派的鬥爭推向了高潮,全國陷入了“親西”與“親俄”的劇烈鬥爭當中,甚至烏克蘭政府也存在兩種勢力的對抗。也就是說,烏克蘭政府根本就不可能達成“拼命幹他”的共識。

如果當時的烏克蘭真的以武力收回克里米亞,在遭到俄羅斯血洗的時候,將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提供幫助,儘管烏克蘭有加入北約的願望,但“願望”並不能成為北約武力干涉的理由。而且有了“公投”的外衣,至少具有了“程序合法”的色彩,美國和西方不好直接干預。更重要的是,如果西方強行武力介入,一場大戰將無可避免。烏克蘭繼承了前蘇聯龐大的軍武遺產,但沒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也沒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國防計劃,政治家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爭權奪利,而“親俄”與“親西”則是幼稚政客用來拿捏對手的兵器,即使“武力反俄”,其薄弱的決心也終將成為失敗的主因。俄羅斯在“公投”前後的所有表現充分證明,普京是在做好戰爭準備之後才敢於鋌而走險。如果“抗戰”爆發,遍佈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德“小綠人”將在烏克蘭內部點燃烽火,以杜絕俄格戰爭和格羅茲尼巷戰那種血流成河的人肉絞殺。然後會以“大炮兵主義”的無差別打擊推平烏克蘭,而烏克蘭有可能就是今天的車臣。



當時的烏克蘭其實也忌憚與俄羅斯對格魯吉亞和車臣的“血洗”,軍方也沒有一個能夠能打硬仗的強悍將領,或者說根本沒有一股主戰的鷹派勢力。

不過從目前的狀態來看,烏克蘭當時無論是“剋制”還是“認慫”,選擇政治解決都是最好的結果。畢竟務虛的家國情懷不能真正成為保家衛國的實際戰鬥力。“公投”之後的當年,奧巴馬就啟動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從此以後,俄羅斯就一直沒有掙脫制裁的夢魘,截止現在,美國的大部分制裁都與克里米亞有關。俄羅斯在這樣的制裁中半死不活,烏克蘭也在全世界的政治關注和美國的“重點保護”下活到了今天。儘管仍然不能拜託“歐洲第一窮國”的境地,但“失去國土”和“被侵略”的悲壯,也成了烏克蘭被國際社會廣泛同情的政治資本。如今的烏克蘭,可以用腳底下那根管子與俄羅斯討價還價,在平起平坐的談判中,烏克蘭竟然還能讓俄羅斯作出讓步,並得到了29億美元的賠償款,以及低於市場價的天然氣供應。



這已經很好了,如今的克里米亞已經“姓俄”,要想收回來,除非俄羅斯淪為與烏克蘭同等的水平,或者俄羅斯突然良心發現還回來。但這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不過,俄羅斯即使已經吃下了這塊肥肉,但所付出的代價將會持續很久很久。而烏克蘭只要有一位靠譜的領導人,一次格局變化中的機遇,一套獨立自主的政治體系,走向復興只是時間問題。


冷兵器TILLLINDEMANN


歷史不能假設,但是可以擺事實,講道理。從中就能看出最可能出現的情況。

如果2014年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的時候,烏克蘭傾盡全國之力,用武力解決的話,恐怕烏克蘭現在已經處在俄羅斯的控制之下了。

為什麼這麼說?

有三個理由:

第一,克里米亞當初是全民公決加入俄羅斯的。

克里米亞之所以成了俄羅斯一部分,並非是俄羅斯大兵公開佔領的。主要是分兩步走。

1)克里米亞在沒有經過烏克蘭政府同意下舉行了全民公決,決定獨立和併入俄羅斯。

2)俄羅斯用最快的速度批准了克里米亞入俄的請求,從法理上將其收入囊中。

如果烏克蘭軍隊進入克里米亞的話,俄羅斯軍隊一定會打著尊重克里米亞人主權的名義也開進克里米亞,雙方就會兵戎相見。

結果肯定是烏克蘭吃虧。

第二,烏克蘭軍力和俄羅斯差距太大。

這點其實不用多說,烏克蘭如果比俄羅斯強大,早就和俄羅斯硬拼了。

之所以忍氣吞聲這麼多年,就是明知道技不如人,不敢輕舉妄動。

一個例子是,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頓巴斯地區,烏克蘭軍隊和反政府武裝打了5年,都沒分勝負,更別提和俄羅斯正規軍作戰能有多大獲勝的把握了。

因此,烏克蘭當年在克里米亞問題上沒動武,其實是明智的。

真和俄羅斯拼命,俄羅斯軍隊會直接進入首都基輔的。

第三,西方都沒國家派兵支持烏克蘭,烏克蘭自己打,豈不是找倒黴?

烏克蘭要是真和俄羅斯打起來,西方能幫助嗎?

木叔認為很難。

原因是烏克蘭並非是北約國家,也還沒加入歐盟。也就是不符合北約一致對外原則,也不符合歐盟的內部援助原則。

換句話說,如果歐洲不幫忙是歐洲的本分,沒有任何義務幫助烏克蘭動武打俄羅斯。

事實上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中,美國和歐洲確實沒有用武力支持烏克蘭。

在此背景下,烏克蘭敢自己和俄羅斯單挑?顯然後果不堪設想。


木春山談天下


如果把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看做是烏克蘭的悲劇,那麼1994年烏克蘭、美國、俄羅斯和英國簽署的《布達佩斯備忘錄》就己經是悲劇的開始。

《布達佩斯備忘錄》的核心內容是,烏克蘭銷燬所有蘇聯時期遺留下的2000多枚核武器,以及核導彈、戰略洲際導彈和戰略轟炸機,把國家的安全交給了美國、俄羅斯和英國。或許烏克蘭併入蘇聯之後,從來沒有以一個獨立國家的身份應對過國際局勢,並不知道世界風雲變幻、險象環生。而烏克蘭與美俄英簽署關係著國家命運的協議,居然不是國際條約,而是以備忘錄的方式形成,沒有任何法律效力。烏克蘭埋下了20年以後的災難。

烏克蘭簽署備忘錄以後,從軍事上己經沒有任何能力與世界強國甚至中等強國對抗。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不僅僅是軍事實力的一個因素,而是綜合因素疊加而成的。

首先,俄羅斯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關係發生了變化。1994年簽訂《布達佩斯備忘錄》時,俄羅斯也是向西的。但是隨著俄羅斯經濟的恢復和意識形態不可調和的矛盾,北約加快了東擴的步伐以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2012年普京第三次當選總統,為了應對北約的戰略擠壓,於2014年果斷收復克里米亞。

其次,2013年11月烏克蘭爆發了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又稱“橙色革命”。2014年2月,反抗民眾與烏警方在基輔廣場發生了大規模衝突,造成了巨大傷亡。烏克蘭議會罷免了時任親餓的亞努科維奇總統,由議長圖爾奇諾夫代行總統職責並組建臨時政府。臨時政府決定在5月25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俄羅斯於3月收復克里米亞,這個時間點可謂抓住了最佳時機。關鍵是亞努科維奇被罷免後逃到的俄羅斯,在4月2日接受美聯社採訪時眼含熱淚、無不悲傷地說:“他邀請俄羅斯軍隊進入克里米亞是個錯誤,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是一個悲劇,他希望竭力勸說俄羅斯歸還克里米亞”。也就是說,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是亞努科維奇邀請的。當然亞努科維奇的本意是希望靠俄羅斯東山再起,沒有想把克里米亞拱手給了俄羅斯。

再次,俄羅斯兵不血刃地佔領克里米亞後,2014年3月16日舉行公投,96%以上的克里米亞人贊成加入俄羅斯;3月20日在克里米亞的70多支烏克蘭軍隊,包括海軍20多艘輔助船隻與6艘戰艦,升起了俄羅斯國旗;21日普京正式簽署了克里米亞入俄條約,速度之快超乎想像。話又說回來了,克里米亞民眾要求加入俄羅斯,說明對烏克蘭政府失望之極。再說了,克里米亞原本就是俄羅斯領土和經過公投,無論是從歷史依據和法理,俄羅斯都是有理有據,烏克蘭還如何進行軍事反擊?

事實上,儘管烏克蘭當時僅有4萬軍隊,如果真正與俄軍正面開戰,美國和西方肯定在軍事上進行援助,時任國務卿的希拉里就曾主張在武器裝備上援助烏克蘭,這就意味著俄軍不會輕鬆取勝,將有一場血戰。然而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卻體現出了很高超的藝術水平。俄軍定於3月在北極開展空降兵大規模訓練,向那裡出動了大批空中突擊部隊,並大量軍用列車開往烏拉爾。俄羅斯大批調動軍隊徹底迷惑了美國和西方的情報機構。另外,俄羅斯先進的軍事科技干擾了烏克蘭的軍事指揮系統,烏克蘭的部隊在無法決定開不開火時,俄羅斯的突降部隊從天而降,快速佔領了克里米亞全境。

其實,以烏克蘭的軍事實力沒有美國和西方的軍事支持對抗俄羅斯,無疑是以卵擊石。但是俄羅斯巧妙的軍事行動令美國和西方淬不及防,當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迅速進行公投加入俄羅斯之後,烏克蘭、美國和西方己經是無力迴天了。


適情雅趣


不會,因為今天的烏克蘭將不復存在。

發生在2014年3月的克里米亞事件雖然過去了將近6年,但依然讓很多人記憶猶新。

在短短一週的時間裡,克里米亞完成了脫離烏克蘭、自立山頭最後加入俄羅斯的改旗易幟,而俄羅斯也幾乎在第一時間予以響應,關乎烏克蘭黑海地區主動權的克里米亞半島就這樣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從烏克蘭的土地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由於俄羅斯的吃相太過難看,國際社會也幾乎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對俄羅斯進行了譴責和制裁,尤其是北約,大有為烏克蘭兩肋插刀的意思。

但從始至終,烏克蘭都沉默不語,好像克里米亞從來不是自己的事情。

那麼,烏克蘭為何在關乎國家主權的問題上如此“低調”呢?如果烏克蘭在克里米亞事件中雄起一把,那麼今天的克里米亞還會成為俄羅斯的囊中之物嗎?靜夜史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幾大條件的限制,決定了烏克蘭不僅打不贏,甚至連操刀拼命的勇氣都沒有:

1、國力不濟

所謂蘇聯大家庭的“二哥”,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繼承了僅次於俄羅斯的豐厚家當,尤其是超過3000枚核彈頭,使得烏克蘭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三核大國。

但由於斯大林模式的桎梏,烏克蘭長期經濟落後,蘇聯解體後更是無力維持蘇聯遺產的保養維護,再加上美俄等大國以經濟援助的條件利誘,這使得烏克蘭在1994年主動放棄了核武器。

而當沒有了核武器的保護傘,烏克蘭就不得不接受淪為砧板魚肉的悲慘命運。

而沒有了核武器的強行平等,常規武器方面烏克蘭更是難以和俄羅斯相提並論。在沒人沒錢沒縱深的情況下,烏克蘭如果與俄羅斯開戰,那就是真正的以卵擊石。

2、國情無奈

由於在“大俄羅斯”主義的陰影下長期受俄羅斯欺凌,烏克蘭在300多年的俄烏合並史中打上了深深的俄羅斯烙印。

從1654年沙俄同東烏克蘭合併開始,除割走了烏克蘭周邊一大圈的土地,沙俄還在東烏克蘭瘋狂進行民族換血,這使得俄羅斯族逐漸成為東烏克蘭的主要民族。

而作為俄羅斯的一部分,1954年赫魯曉夫也以同化烏克蘭的考量將其贈送給烏克蘭,至此哈爾科夫、盧甘斯克、頓涅茲克、克里米亞以及敖德薩,成為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族區域,他們對俄羅斯的好感,與心向歐洲的西烏克蘭形成了勢同水火的態勢。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同烏克蘭就克里米亞問題進行過談判,俄羅斯最終放棄了對克里米亞的領土聲索。但烏克蘭也無法進行直接統治,雖然留在了烏克蘭版圖內,但高度自治且與俄羅斯眉來眼去的克里米亞,終歸是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炸彈。這種情況下,即便沒有2014年的克里米亞事件,克里米亞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因其他理由與烏克蘭分道揚鑣,只要烏克蘭沒有能力“挽留”。

3、國際無恥

近6年的事實證明,北約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不僅長得猥瑣,內心更是齷齪。

因為曠日持久的顏色革命,西方國家成功勾起了烏克蘭一路向西的願望,烏克蘭寡頭集團也確實與俄羅斯反目成仇了。但因為烏克蘭位置距離西方太遠而離俄羅斯卻很近,這就使得西方國家想要為烏克蘭兩肋插刀時,與俄羅斯有兩個“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時間差。

而問題在於,即便能跑贏臥榻之側的俄羅斯,西方國家也沒有為烏克蘭出頭的意思。因為烏克蘭的地理位置雖然重要,但北約的既定目標卻只是讓烏克蘭雞飛狗跳。在北約看來,只要烏克蘭動盪不安,令俄羅斯殃及池魚且疲於奔命,西方目的就已經達到,至於烏克蘭的生死,實在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而讓烏克蘭更尷尬的是,即便西方國家善心大發,堅持要為烏克蘭的利益前赴後繼,因為1999年北約強迫科索沃公投獨立的齷齪事,直接讓北約各國無地自容。在俄羅斯看來,既然北約能強行讓科索沃公投獨立,那俄羅斯為何不能讓克里米亞公投獨立呢?要知道克里米亞可是正經的公投手續加入俄羅斯的。

所以,在烏克蘭問題上,西方國家既沒有誠意,也不佔道義。再加上烏克蘭一言難盡的尷尬實力,所以在克里米亞問題上,最好的作為就是不作為,沉默是金才是真正的金。

對烏克蘭而言,沒有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優勢,有的只是前人挖坑後人倒黴的無奈。為了東烏克蘭不成為第二個克里米亞,烏克蘭只能打碎門牙和血吞,在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尷尬中乞求西方國家的憐憫。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實際上,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並不是俄羅斯發動武裝戰爭導致,而是克里米亞地區,採用了西方民主式的脫烏公投方式,脫離烏克蘭之後,自主選擇加入了俄羅斯聯邦,從這個角度來看,克里米亞地區的脫烏公投,與此前英國蘇格蘭地區的脫英公投 沒有本質區別;


問題就在於,在烏克蘭看來,克里米亞地區的脫烏公投,並沒有得到烏克蘭當局的批准,因此,烏克蘭將2014年的這次脫烏公投 視為非法,也正因為如此,克里米亞脫烏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之後,美國聯合歐盟,以及所有北約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全方位經濟制裁措施,可是,俄羅斯卻不以為然,因為,對於俄羅斯來講,克里米亞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這裡不僅有,前蘇聯最大的造船廠,也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所在地,因此,俄羅斯即使遭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也不會主動將克里米亞歸還烏克蘭;


至於說,當初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如果烏克蘭拼命跟俄羅斯對幹,會有今天嗎?筆者認為,鑑於克里米亞 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就算烏克蘭當初,舉全國之力 與俄羅斯打一場克里米亞戰爭的話,結局可能比2008年 發動俄格戰爭的格魯吉亞還要慘,烏克蘭不僅會失去對克里米亞的控制,還有可能直接導致烏東部的頓巴斯地區的徹底脫烏入俄;

以烏克蘭的軍事實力,根本無法想象在與俄羅斯作戰當中 取得勝利,因為,俄羅斯本身是全球第二大軍事強國,美國等西方國家,根本不敢冒著與俄羅斯爆發全面戰爭的風險,去幫助烏克蘭,這一點,可以從格魯吉亞戰爭當中就可以看出,美國等西方國家,最多隻會在輿論上向俄羅斯施壓;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算烏克蘭當初拼命的與俄羅斯開戰,也不可能從俄羅斯手中 奪回克里米亞,烏克蘭也可能比今天還要慘;



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當初烏克蘭 拼命與俄羅斯對著幹,也不會造成今天這樣的結局,正是由於烏克蘭 甘願做西方國家的馬前卒,才使得俄羅斯實際控制克里米亞,這也算是俄羅斯給烏克蘭的一個教訓,克里米亞的丟失,本身就是烏克蘭在實力上與俄羅斯的差距,無論烏克蘭當初 是否為了克里米亞與俄羅斯開戰,結局都是克里米亞 被俄羅斯實際控制。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正如魯迅先生提倡“韌”的戰鬥一樣,假如當初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要拼命跟他幹——“這就象許褚的赤膊上前陣,中了箭是活該。”

幸虧烏克蘭沒有這樣幹,目前這樣的局面也不是最壞的局面,給烏克蘭留夠了以後翻盤的空間。

客觀來說,若是當年烏克蘭舉國一戰,只能是國破山河破

關於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有三種說法:一種站在俄羅斯的立場,認為俄羅斯不過是收回了“故土”,是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大家庭的高光時刻;一種是承認國際現狀的弱肉強食森林法則,認為俄羅斯擁有核武,軍力強大,烏克蘭只有認命接受現狀;另外一種就是俄羅斯踐踏了烏克蘭主權,烏克蘭應該抵禦外侮,堅決保護自己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統一。當然這當中也分為“速勝論”和“持久戰”,“速勝論”就是題目中的跟俄羅斯拼命,持久戰就是烏克蘭政府目前這樣的做法。


關於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事件的立場站隊,只能用“屁股決定腦袋”來說。第一種說法無視國際法以及數次聯合國大會的投票表決,更不用提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十多年來的親口承諾,撕毀了自己親手簽訂的有關烏克蘭問題、克里米亞半島歸屬協議。第二種說法是典型的現實主義和機會主義決定論,信奉這個世界還是“拳頭硬”的信條,模糊了基本的原則、法理、道義。

那麼第三種說法的“速勝論”絕對要不得,因為一則烏克蘭國力薄弱,上不足以支撐一場和俄羅斯的全面戰爭。俄格戰爭的前車之鑑就在那擺著,格魯吉亞的城下之盟恥辱歷歷在目。二則烏克蘭兵微將寡,軍備與俄羅斯相比大落下風。三則北約特別是美國也支持烏克蘭,但烏克蘭畢竟不是盟友,人家沒有協同你戰鬥俄羅斯的責任和義務。若是真打,烏克蘭只有國破山河破,落得個生靈塗炭的下場。

實質分析,俄羅斯贏了戰術卻輸了戰略

沒錯,俄羅斯是贏了,贏得了夢寐以求的出海口,讓黑海艦隊不再寄人籬下,居無定所。更重要的是,克里米亞的“迴歸”大大提振了俄羅斯民族的自豪感,讓俄羅斯的大國信心感空前爆棚。然而這只是戰術上的,絕不是戰略上的勝利!


如今放眼看去,俄羅斯周邊的小兄弟們,諸如原東歐國家乃至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還有幾個是自己的小跟班、鐵哥們?烏克蘭本來是和俄羅斯同宗同族的兄弟之國,不管後來烏克蘭政局如何變換,管他什麼亞努科維奇、波羅申科是親俄反俄,但烏克蘭大部分民眾並沒有反俄抗俄。然而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一夜變天:俄羅斯成為了插刀兄弟民族的侵略者,反俄抗俄成了烏克蘭舉國一致的潮流!請看看來自烏克蘭最新的民調,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2月5日,根據烏克蘭政治社會學公司SOCIS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0.5%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聯邦對烏克蘭來說為敵對國家,僅有6%的受訪者持相反意見。據報道該研究的統計誤差不超過2.1%。這項社會調查於2020年1月20日至27日在烏克蘭進行,受訪者為18歲以上的人,人數達2000,涵蓋了烏克蘭的所有地區(不受烏克蘭控制的頓巴斯部分領土除外)。



難怪連俄羅斯的反對派都再說:“得到了一個克里米亞,卻失去了整個烏克蘭。”更要命的是,俄羅斯周邊其他國家如臨大敵,紛紛輸誠美歐,急欲加盟入約。就連一度要和俄羅斯合併成為聯盟國家的白羅斯堅決去了國名“俄”字,合併八字的一撇都不見了,最近更是與美國打得火熱,都捨近求遠考慮要進口美國油氣了。

因為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美歐對俄羅斯的制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俄羅斯的國際環境空前惡化,振興發展就無從談起了。

未來克里米亞歸屬充滿懸念,尚在未定之天


得出這個判斷並不是異想天開,看看克里米亞的前世今生由來變故就知道了:150多年前這裡屬於奧斯曼帝國,是韃靼人的故地,這也是土耳其埃爾多安思茲念茲,至今敢於堅執不退大膽承認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的緣由所在。50多年前的1950年代,又是時任蘇聯領導人的赫魯曉夫大手一揮,這樣克里米亞就成了烏克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多年前的1990年代,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和美國總統克林頓、英國首相梅傑、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共同簽署了《布達佩斯備忘錄》,擔保了烏克蘭的領土和主權統一。後來俄羅斯擔心黑海艦隊駐地沒有著落,又和烏克蘭簽訂了關於塞瓦斯托波爾港的租借合同。



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永遠變化!

俄羅斯要想振興發展就得靠美歐支持的國際環境,要想再和烏克蘭重修舊好成為兄弟,要想真正成為世界性大國,就得首先歸還克里米亞給烏克蘭。除此,別無他途。
烏克蘭眼下正是這樣努力做著工作,一修內政,加快發展,二靠外交,加盟入約,雄關漫道啊,烏克蘭不怕,繼續努力就是了。


今古達觀


當初如果波羅申科為了克里米亞的主權,而率領烏克蘭拼命跟俄羅斯干,烏克蘭當然不會有今天,估計現在已經失去了第聶伯河以東和敖德薩地區,乖乖的繼續做俄羅斯的親兄弟了。但是波羅申科當初就沒這麼幹,是不想還是不敢?是混蛋還是英明?沒必要去評價這個既出賣了克里米亞,又沒失去烏克蘭更多領土的過客了。



克里米亞原本就是俄羅斯領土,是1954年的蘇聯時期,蘇聯中央當局為了支持,作為蘇聯工業大基地的烏克蘭物資流通,以行政命令方式把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管轄,但由於克里米亞地區的民族主體為俄羅斯人,行為習慣思維意識與烏克蘭差別很大,始終無法真正融入烏克蘭的政治體制,一直保持著加盟的自治共和國狀態,遊離於烏克蘭體制的邊緣,處於實際自治的半獨立身份。在烏克蘭獨立過程中,當時的俄羅斯曾經要求其歸還克里米亞,卻受西方壓制未果。



2014年初,鑽營美國顏色革命成功的寡頭政客,波羅申科和亞採紐克在顏色革命勢力支持下,趁親俄總統亞努克維奇外出視察之機,發動議會政變宣佈亞努克維奇叛國罪,打跑了前總統被美國扶上總統職位。隨即就與美國開始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程序運作,圖謀以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作為西方圍困俄羅斯的前沿陣地,理所當然的,遭到這些以俄羅斯人為主體地區的激烈反對,在反對主張被波羅申科當局無視的情況下,這些地區便紛紛宣佈獨立或者鬧獨立。



而克里米亞則毫無懸念的公投獨立後,旋即申請加入俄羅斯,而俄羅斯杜馬僅僅經過一週時間討論,就宣佈同意接納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普京總統隨即下令對克里米亞行使主權,一個俄軍重裝集團軍就立即進入克里米亞,並直接佔領了半島與內陸的狹窄通道——克拉地峽南口,準備好了阻擊烏軍的,武裝鎮壓克里米亞的獨立勢力行動。但波羅申科局對如此嚴重的主權喪失事件,只是簡單幾聲無力的,沒有被國際輿論注意到的抗議,沒有任何其它實際動作和表示。


如果當初當初波羅申科當局下令烏軍,進攻克裡米亞維護主權領土完整統一,毫無疑問會得到國際社會認可,乃至西方強烈支持,但這種支持也僅限於猛烈的嘴炮火力,他們需要烏克蘭的是地緣戰略對俄羅斯的擠壓圍堵,卻從沒想過為了維護烏克蘭的什麼鳥主權,去跟北極熊面對面開撕,為了這個烏克蘭的棋子而受傷太不值。那種情況下憑烏軍一己之力,想通過那麼狹窄的地峽突破俄軍一個重裝集團軍的防禦,得犧牲多少兵力在地峽之內?而且沒有任何希望!




別指望海軍,憑十幾條老舊的破艦艇豈敢俄軍黑海艦隊照面?空軍的幾十架【蘇27】,怎麼面對俄軍的幾百架【蘇30】?烏軍在克里米亞拼命拿雞蛋撞石頭都拚光了,頓巴斯、奧德薩地區獨立了,波羅申科拿什麼去鎮壓?政府無力維護領土完整,第聶伯河以東地區還能不能接受基輔政權轄制?MD這是想讓烏克蘭四分五裂怎地?大菠蘿此時並沒有那麼混蛋,當然他不幹!


鐵嶺鋒


其實烏克蘭與格魯吉亞有點像,當初格魯吉亞跟俄羅斯干了一仗,結果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照樣被俄羅斯控制,目前這兩個地方事實上已經處於獨立地位。烏克蘭當初如果同俄羅斯大戰一場,結局比格魯吉亞好不到哪裡去。

一、烏克蘭和俄羅斯實力不對等,烏克蘭難以阻止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

俄羅斯經濟形勢雖然不好,但是俄羅斯依然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俄羅斯不但擁有龐大的核武器庫,而且常規武器裝備方面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所以俄羅斯在軍事實力上佔有絕對優勢。

烏克蘭這些年經濟發展不好,成為歐洲最為貧窮落後的國家,先進的軍事裝備大部分銷燬,現有的軍事裝備急需升級換代,而且軍人缺乏實戰訓練,戰鬥力與俄羅斯軍隊沒法比。烏克蘭以自己弱小的軍事實力去同俄羅斯作戰,那麼吃虧的只有烏克蘭,烏克蘭無法從軍事上阻止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

二、美國和北約雖然拉攏烏克蘭,但是並不會出兵為烏克蘭而戰。

美國和北約為了對抗俄羅斯,極力拉攏烏克蘭,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烏克蘭2003年發生了顏色革命,然後親西方的政客上臺執政。此後,烏克蘭政壇親俄和親西方兩派政治勢力爭權奪利,導致烏克蘭政局動盪不安。

西方國家介入烏克蘭局勢,主要是出於圍堵俄羅斯的目的,並不會真正地幫助烏克蘭。如果當時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後,烏克蘭派兵同俄羅斯爆發戰爭,那麼美國和北約並不會出兵幫助烏克蘭,格魯吉亞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克里米亞是通過公投入俄,烏克蘭難以採取武力手段干預。

2014年,克里米亞舉行全民公投,以公投的方式宣佈獨立,然後加入俄羅斯聯邦。克里米亞公投是俄羅斯一手操辦的,背後有俄羅斯支持,如果單純地是克里米亞地方脫離烏克蘭,烏克蘭可以出兵維護自己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但是由於是在俄羅斯的支持下進行的獨立公投,烏克蘭難以採取軍事手段干預。


銘蘇先生


福垊認為題主所言的烏克蘭今天是兩個意思,一個是烏克蘭會有今天這麼“悲慘”嗎?一個是烏克蘭會有今天這麼“幸運”嗎?大多答友的意思就是,烏克蘭在克里米亞上“動口不動手”是正確的,才會有今天的“幸運”,要不然烏克蘭會付出更大代價——分裂甚至亡國。因為在很多人的眼中,俄羅斯是戰鬥的民族,而烏克蘭是耕地的民族,拿鋤頭的怎麼是拿槍的對手!烏克蘭為了活著,只能忍痛割肉!

軍人的榮耀是奮勇殺敵的馬革裹屍,是赴湯蹈火的血染疆場;軍人的恥辱是不戰而降的束手就擒,是拱手讓人的棄城而逃。俄國在對克里米亞上對烏克蘭做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戰而得人之地,克里米亞成為了烏克蘭永久的痛。如果你喜歡歷史,你就不會笑烏克蘭。這世上沒有後悔藥,如果烏克蘭就像《夏洛特煩惱》的夏洛一樣,他一定會選擇為保住烏克蘭而拼死作戰的。福垊就為您腦洞大開地分析一下,當年如果烏克蘭誓死力保克里米亞的結果吧。

福垊認為,如果烏克蘭當年拼死力保,那麼烏克蘭的今天一定比現實的烏克蘭的今天好很多,輕則保住克里米亞,最大的可能就是跟烏東的頓巴斯一樣,陷入拉鋸戰之中。自然而然,不會有今天!

烏克蘭如果當時在克里米亞親俄分子搞自立門戶時,就應該立即派兵清理門戶,對叛軍狠狠打擊。如果俄國走到前臺,那烏克蘭只要堅持不放棄、不拋棄,俄國是難以拿下整個克里米亞半島的。從2014年到2020年,俄國的鐵蹄踐踏了頓巴斯地區,可它拿下了烏東地區了嗎?沒有,一直拉鋸戰,一直對峙著,一直膠合著,時打時停,互有勝負。為什麼呢?

同樣地,克里米亞半島也是烏克蘭的,俄國如果公然派大軍壓境,而烏克蘭拼死力戰的話,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都會支持烏克蘭的。原因很明顯,俄國是侵略戰爭,烏克蘭是“正當防衛”,國際上也有“見義勇為”的權力和義務。而俄國在這方面名不正言不順,也只能像支持頓巴斯一樣,更有名分上的主動性,俄國就只能偷偷摸摸,放不開手腳。最終在國際上調停上,克里米亞最後會獲得更大的自主性,最多會像歐洲的印巴衝突——俄烏衝突,各站一部分,都說是自己的。這種結果,比起現在的喪失整個克里米亞好多了。’

如果按照不少答友的想法,烏克蘭就必須親俄,就必須聽俄國的,不然就是活該捱打,活該霸佔的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烏克蘭是一個主權國家,它親誰恨誰是它的自由。烏克蘭雖小,但絕不是柿子。俄國是很強大,也很霸道,但俄國更像是暴秦,以土地換和平,就是典型的以地事秦、抱薪救火,最終落下悲慘下場。就是烏克蘭甘心做俄羅斯的小弟,俄羅斯會放過烏克蘭嗎?不會,處處都聽俄國的,最終也會逐漸被俄國控制的。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說:“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這是福垊的態度,也很符合烏克蘭現狀,故而烏克蘭在頓巴斯地區不會放手,在克里米亞地區上不會鬆口。


福垊


胳膊拗不過大腿,實力懸殊擺在那,如果烏克蘭強行幹,結局或許比今天更糟。

克里米亞問題由來已久,其戰略價值對於俄烏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隨著北約東擴,克里米亞更是成了俄羅斯保障南部安全的一道屏障,所以俄絕對不會放棄對其控制。

雖然克里米亞也關乎烏克蘭的生死存亡,但烏克蘭缺乏與俄直接對抗的條件與資本。儘管歐美此前高調要與烏共進退,但關鍵時刻還是退縮了,誰也沒底氣與毛熊直面扳手腕。

其實操事不擦屁股,是歐美的一貫風格,可能烏克蘭忽視了這一點。早前格魯吉亞就因為坐偏了位置,導致失去了南奧塞梯等地區,烏克蘭並沒有引以為戒。

失去了歐美的硬核支持,憑烏克蘭那點家底,實在沒法去“拼命”。一味蠻幹,可能失去的會更多,如今烏東問題就是引起的連鎖反應。

退一萬步講,即便是歐美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烏克蘭也很難撈到便宜。

首先,烏克蘭內部形勢本來就複雜,親俄派與親歐派一直鬥得不可開交。如果烏俄徹底對立,民眾屁股朝那坐還很難說,這樣進一步分離的風險非常大。

其次,也是最難辦的問題,克里米亞大部分都是俄羅斯族人。即使歐美、烏傾盡全力保住了這一地區,也只會加劇與當地民眾的割裂,失去也只是遲早的問題。

其實從烏克蘭走親歐路線那天起,就註定了今天的結果。歐洲無論是從經濟利益還是能源安全考慮,都不會為了烏與俄撕破臉。


老美就更不用說了,眼裡從來只有自身利益。而所謂的盟友,不過是他纂取利益的工具,它不可能為了烏與俄發生直面衝突。

對於烏克蘭而言,講“拼命”的話題其實是毫無意義的,高中生與幼兒園小朋友打架,誰輸誰贏答案顯而易見。

從現實利益考慮,烏克蘭想擺脫如今的困境,只有走平衡路線這一條路可走。也只有兩邊“討好”,才能掌握更多的籌碼,獲得更多的實惠。

不過就目前形勢而言,烏克蘭貌似一門心思想投入歐美的“懷抱”,這可能不是一個好的徵兆。與俄漸行漸遠,烏未來的路會更難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