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電視劇,有稱呼曹操為:“明公”的。是口誤嗎?

騎蝸牛走高速


歷史劇中稱呼混亂是很常見的事,只是因為歷史距離我們已經遙遠,大多觀眾也不知情,稱呼錯了也就錯了,只要不影響觀影心情,不必過於較真。

不過,三國電視劇中稱呼曹操“明公”,這個倒是絲毫沒錯,“明公”是後漢三國時代對人的尊稱,在《後漢書》《三國志》中都很常見,比如《三國志·武帝紀》記載群臣勸進曹操進位魏公時,就用了很多次“明公”來稱呼曹操。反而是電視劇中文武百官動不動就稱呼諸侯們為“主公”,與歷史事實不符。《三國志》中,“主公”這個稱呼是專屬於劉備的,別的諸侯都沒有被稱呼為主公。

那麼當時各路諸侯部屬們怎麼稱呼他們的君主呢?

最常見的稱呼是“將軍”,比如袁紹、曹操、袁術、劉表、呂布、公孫瓚、孫權等諸侯,都被下屬稱呼“將軍”。此外“明公”、“使君”等稱呼也是通用,張昭給陶謙寫的哀辭中,使君、君侯、將軍三個稱呼連用,分別對應陶謙同時擁有的徐州牧、溧陽侯、安東將軍三個職位或爵位。

值得一提的是,“君侯”這個稱呼,在東漢多用來稱呼有列侯爵位之人,到了漢末三國時代,由於戰爭頻繁,封侯日眾,一列朝班,滿是侯爵,相互稱呼“君侯”就有點混亂了,所以“君侯”逐漸轉為諸侯王的稱呼,只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關羽。關羽在駐守荊州的時候,部屬們依然按照後漢禮制稱呼他為“君侯”,因為他很看重大漢皇帝冊封的“漢壽亭侯”爵位。與此同時,各路軍閥雖然人人都有爵位,但很少使用“君侯”這個稱呼,除了當時封侯日眾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軍閥們的爵位大都是董卓把持的朝廷授予的,他們雖然接受,但內心並不看重,而他們的官職,可以自表自任,更能體現他們的權威。曹魏之後,“君侯”這個稱呼就只見於對諸侯王使用。


攜酒與魚


用明公稱呼阿瞞曹操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是有一定適用範圍的。這是由曹操所在的地位和達到一定的年紀所得到別人的尊稱!關於明公,有兩種解釋:

其一明公,是舊時對有名位者的尊稱,不是專指某一個人的。

其二明公在當時對一些軍閥的尊稱,一些小將領對比自己等級高的人的一種稱呼,可以理解為賢能的主公,也可以理解為尊敬的主公。








流著水的光陰


明公

表示我在你手下做事,但不是賣身給你,我仍然是皇帝的臣子。想走隨時可以走的自由身。

主公

表示我完全認可你,在你手底下做事,是你的家臣。

這樣一來,曹老闆建立諸侯國魏,那麼他就是魏王,家臣門統統是魏臣。而在他手底下做事的漢臣或者漢人,可以叫他魏王。不在他手底下幹活,也不怕死的,可以直接叫曹老闆的名字。

就像荀彧,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曹老闆的家臣。稱呼曹老闆為“明公”。聽說荀彧自殺,就是因為曹老闆有點不好的行為欺負了漢皇帝,以此來公然表示反對。


乘風好破浪螳臂難擋車


那麼問題來了,請問以下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國時期的人。

A:劉備

B:孫權

C:曹操

D:諸葛亮



姜姜船長


《三國演義》是以漢未時期為背景而寫的白話文章回小説。作者羅貫中,明代山西人。他多次在原著當中以他人口吻稱“明公”二字。為什麼如此稱乎?漢代延襲了戰國至秦時口語,秦漢時是奴隷主轉封建社會時期!有主僕之份。跟曹操幹事之人,以曹為主人!稱“主公”。而稱曹為“明公”者,多為客人。這是尊稱!其意為“英明的三公”!因為漢時朝廷最大權力者為三公!即太尉,司徒,大司馬!而羅寫小説是以晉陳夀《三國志》為母本而寫,所以必是史書之正確稱乎!電視劇編劇是尊重原作者!對廣大觀眾以厡貌展現,是正確的!


隴山隱者


不是口誤,而是尊稱,


老兵64559


趙子曰的《三國之最風流》裡面對三國時期官職說得比較清楚,可惜沒有寫完。


青雲益墜


“明公”在古代是對有名位者的尊稱,並非指某一人。如《三國演義》小說第一回中,幽州校尉對幽州太守說道“賊兵眾,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軍應敵。”

受《三國演義》小說或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認為曹操在歷史上就是一個“反派”人物,不配稱為“明公”,其中最為熟悉的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但是研究其正史,曹操不得不說是一個具有雄才偉略的人物,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讓我們看看陳壽在《三國志》中是如何評價曹操的:“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翻譯來說就是“漢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並起,而袁紹佔據四洲,勢力非常強大.只有曹操,運籌帷幄,征討四方,廣納賢士,擅用人才,施行仁政於民,建立霸業於國,以大局為重,不計較私人仇恨.最後,終於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因為他的胸才偉略最為出眾的原因.所以,他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是當世出類拔萃的英雄啊。”

在政治上,曹操在世時實行了一系列政策來恢復經濟,穩定局面。從曹操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表現來看如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制度,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經濟的整頓起了積極作用。在文化上,曹操對文學、書法、音樂等都有深湛的修養。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首耳熟能詳的詩句正是出自曹操的《觀滄海》。

為什麼很多人眼中曹操成了反派?《三國演義》電視劇是根據小說改編的,作者羅貫中是正統儒家學說教育出來的封建文人,認為劉備才是漢室正統,尊劉抑曹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其次是曹操的一些做法不符合儒家學說的首先標準。儒家講究仁義道德,講究中庸之道,講究君臣之禮,而曹操卻蔑視這些規則,將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現在看來,曹操的做法未必是錯誤的,如果完全按照儒家思想,講求忠君,很難想象他的下場。

謝謝!請採納


淡淡的君


細讀《演義》明公就是個尊稱,當年劉備創業期,到處打工當客工,對陶謙、袁紹、曹操都稱呼過明公。


老夥計162720415


不是口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