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电视剧,有称呼曹操为:“明公”的。是口误吗?

骑蜗牛走高速


历史剧中称呼混乱是很常见的事,只是因为历史距离我们已经遥远,大多观众也不知情,称呼错了也就错了,只要不影响观影心情,不必过于较真。

不过,三国电视剧中称呼曹操“明公”,这个倒是丝毫没错,“明公”是后汉三国时代对人的尊称,在《后汉书》《三国志》中都很常见,比如《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群臣劝进曹操进位魏公时,就用了很多次“明公”来称呼曹操。反而是电视剧中文武百官动不动就称呼诸侯们为“主公”,与历史事实不符。《三国志》中,“主公”这个称呼是专属于刘备的,别的诸侯都没有被称呼为主公。

那么当时各路诸侯部属们怎么称呼他们的君主呢?

最常见的称呼是“将军”,比如袁绍、曹操、袁术、刘表、吕布、公孙瓒、孙权等诸侯,都被下属称呼“将军”。此外“明公”、“使君”等称呼也是通用,张昭给陶谦写的哀辞中,使君、君侯、将军三个称呼连用,分别对应陶谦同时拥有的徐州牧、溧阳侯、安东将军三个职位或爵位。

值得一提的是,“君侯”这个称呼,在东汉多用来称呼有列侯爵位之人,到了汉末三国时代,由于战争频繁,封侯日众,一列朝班,满是侯爵,相互称呼“君侯”就有点混乱了,所以“君侯”逐渐转为诸侯王的称呼,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关羽。关羽在驻守荆州的时候,部属们依然按照后汉礼制称呼他为“君侯”,因为他很看重大汉皇帝册封的“汉寿亭侯”爵位。与此同时,各路军阀虽然人人都有爵位,但很少使用“君侯”这个称呼,除了当时封侯日众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军阀们的爵位大都是董卓把持的朝廷授予的,他们虽然接受,但内心并不看重,而他们的官职,可以自表自任,更能体现他们的权威。曹魏之后,“君侯”这个称呼就只见于对诸侯王使用。


携酒与鱼


用明公称呼阿瞒曹操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这是由曹操所在的地位和达到一定的年纪所得到别人的尊称!关于明公,有两种解释:

其一明公,是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不是专指某一个人的。

其二明公在当时对一些军阀的尊称,一些小将领对比自己等级高的人的一种称呼,可以理解为贤能的主公,也可以理解为尊敬的主公。








流着水的光阴


明公

表示我在你手下做事,但不是卖身给你,我仍然是皇帝的臣子。想走随时可以走的自由身。

主公

表示我完全认可你,在你手底下做事,是你的家臣。

这样一来,曹老板建立诸侯国魏,那么他就是魏王,家臣门统统是魏臣。而在他手底下做事的汉臣或者汉人,可以叫他魏王。不在他手底下干活,也不怕死的,可以直接叫曹老板的名字。

就像荀彧,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曹老板的家臣。称呼曹老板为“明公”。听说荀彧自杀,就是因为曹老板有点不好的行为欺负了汉皇帝,以此来公然表示反对。


乘风好破浪螳臂难挡车


那么问题来了,请问以下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姜姜船长


《三国演義》是以漢未時期為背景而寫的白話文章回小説。作者羅貫中,明代山西人。他多次在原著當中以他人口吻稱“明公”二字。為什么如此稱乎?漢代延襲了戰国至秦時口語,秦漢時是奴隷主轉封建社會時期!有主仆之份。跟曹操干事之人,以曹為主人!稱“主公”。而稱曹為“明公”者,多為客人。這是尊稱!其意為“英明的三公”!因為漢時朝廷最大權力者為三公!即太尉,司徒,大司馬!而羅寫小説是以晉陳夀《三国志》為母本而寫,所以必是史書之正确稱乎!電視劇編劇是尊重原作者!對广大觀衆以厡貌展現,是正确的!


隴山隱者


不是口误,而是尊称,


老兵64559


赵子曰的《三国之最风流》里面对三国时期官职说得比较清楚,可惜没有写完。


青云益坠


“明公”在古代是对有名位者的尊称,并非指某一人。如《三国演义》小说第一回中,幽州校尉对幽州太守说道“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

受《三国演义》小说或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认为曹操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反派”人物,不配称为“明公”,其中最为熟悉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是研究其正史,曹操不得不说是一个具有雄才伟略的人物,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让我们看看陈寿在《三国志》中是如何评价曹操的:“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翻译来说就是“汉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而袁绍占据四洲,势力非常强大.只有曹操,运筹帷幄,征讨四方,广纳贤士,擅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建立霸业于国,以大局为重,不计较私人仇恨.最后,终于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因为他的胸才伟略最为出众的原因.所以,他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是当世出类拔萃的英雄啊。”

在政治上,曹操在世时实行了一系列政策来恢复经济,稳定局面。从曹操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如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在文化上,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句正是出自曹操的《观沧海》。

为什么很多人眼中曹操成了反派?《三国演义》电视剧是根据小说改编的,作者罗贯中是正统儒家学说教育出来的封建文人,认为刘备才是汉室正统,尊刘抑曹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其次是曹操的一些做法不符合儒家学说的首先标准。儒家讲究仁义道德,讲究中庸之道,讲究君臣之礼,而曹操却蔑视这些规则,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现在看来,曹操的做法未必是错误的,如果完全按照儒家思想,讲求忠君,很难想象他的下场。

谢谢!请采纳


淡淡的君


细读《演义》明公就是个尊称,当年刘备创业期,到处打工当客工,对陶谦、袁绍、曹操都称呼过明公。


老伙计162720415


不是口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