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歲孩子“抓週”,這種選擇長輩不滿意:不算重來,方向沒放對

文 | 凝媽

孩子到1週歲生日的時候,家人會格外重視。特別講究的家庭會舉行盛大的週歲宴,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吃飯聊天,還要給孩子舉行“抓周”儀式,看看孩子未來的職業傾向。

抓周的傳統由來已久,很多朋友認為,孩子抓周時選擇的物品能夠影響他的一生,所以很多大人在內心裡是這樣想的:孩子啊!你要選書、毛筆、錢。因為這些物品代表未來前途,大人們會心花怒放,不用為孩子的未來發愁了。如果孩子選錯了,難免會失望,還是讓孩子三番五次地重新抓周,直到抓到大人喜歡的物品為止。

一週歲孩子“抓周”,這種選擇長輩不滿意:不算重來,方向沒放對

孩子抓周,長輩說:不算,方向沒放對

社交平臺上一個朋友分享了自己孩子抓周的故事。

孩子過週歲生日,全家都很重視。她從網上買了一套抓周的工具,準備讓孩子當著大家的面抓周。

一週歲孩子“抓周”,這種選擇長輩不滿意:不算重來,方向沒放對

時間到了,她把抓周的物品一一擺在紅布上,有撥浪鼓、錢、毛筆、硯臺、扇子、字畫、笛子、剪刀、錘子、叉子、刀劍、稱等等,花樣很多。

把孩子放地上,讓孩子爬過去抓周,結果孩子第一次抓了一個“撥浪鼓”。長輩們對這個結果不滿意,說“不算不算,方向都沒放對,重新抓一次!”

一週歲孩子“抓周”,這種選擇長輩不滿意:不算重來,方向沒放對

於是,又重新按照長輩的意思擺好物品,讓孩子再爬過去抓周,孩子這次抓了兩個東西,一個是撥浪鼓,一個是秤。

還看到過一個視頻,孫女抓周開始也是抓了撥浪鼓,結果爺爺不滿意,讓孫女抓了4次,直到抓到了毛筆才放過她。

一週歲孩子“抓周”,這種選擇長輩不滿意:不算重來,方向沒放對

二寶抓周的時候,大寶給他放了鉗子、扳手、錘子、電腦、毛筆、字典,二寶去抓毛筆,大寶不同意,非引導他去抓那些工具,直到二寶抓起了工具,大寶才宣佈抓周儀式結束。

一週歲孩子“抓周”,這種選擇長輩不滿意:不算重來,方向沒放對

看來這抓周根本不是一週歲孩子的儀式,而是大人們的遊戲而已,大人們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行使,取悅了自己才算是抓周成功,否則不算,重來!

高興了大人,弄懵了週歲孩子。

抓周的由來

抓周,又稱“試周”、“試兒”、“周晬”等,這種習俗最早在江南一帶流傳,是類似於抓鬮的一種占卜形式,相傳最早來自三國時期。

孫權當上皇帝不久,太子孫登病逝,孫權發愁到底該立哪個兒子為太子。一個叫景養的平民獻計說:除了皇子,還要看皇孫們的品德才學。

於是孫權選了一個吉日,讓皇孫們在一個盛滿珠貝、象牙、犀角、翡翠、簡冊、綬帶等物品的盤子裡隨意抓取,看誰能抓到竹簡、綬帶就立誰為太子。孫和的兒子孫皓一手抓過竹簡與綬帶,孫權就立孫和為太子。最後,經過一些坎坷之後,孫皓最終當上了皇帝。

所以,很多人為從抓周能看到孩子的未來,所以就效仿這種方法來判斷孩子以後是否有出息。 到了唐宋,這個風俗全國流行,到了清代,“抓周”一詞進入大眾視野,流傳到現在。

一週歲孩子“抓周”,這種選擇長輩不滿意:不算重來,方向沒放對

一些物品也被人們賦予了不同的含義,說來也很有意思:

毛筆:將來是文人才子

書:學識淵博,前途無量

算盤:善於理財,必成大器

木尺:有創作天賦,長於設計

銅秤:秤心如意,善於交易

墨盒:學術才子,才華橫溢

竹笛:有音樂天賦,能歌善舞

木槌:一錘定音

撥浪鼓:一生無憂,萬事如意

剪刀:善於料理家務,持家有方

木刀:愛軍尚武、文武雙全

蘋果:平平安安,事事順心

包子:有口福,衣食無憂。

其實抓到哪個物品,都有很好的寓意,所以就更加不需要計較孩子抓到什麼物品了。

一週歲孩子“抓周”,這種選擇長輩不滿意:不算重來,方向沒放對

抓周真的能代表孩子一生嗎

李白抓周抓到了詩經,以後成為了大詩人;錢鍾書抓到了書,以後成為大作家;賈寶玉抓周抓到了脂粉釵環,喜歡和姐妹們玩在一起。

看了這些例子,好像抓周真的能代表孩子一生一樣,其實這並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因為父母比較看中這個抓周結果,影響了對孩子的判斷,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從而改變了孩子一生。

李白的父親認為李白可能會成為有名的詩人,錢鍾書的父親認為錢鍾書會鍾情於書籍,他們都對孩子寄予了美好的期望,也在這方面給予影響和支持,最終成就了他們的未來。

而賈寶玉抓周以後,父親賈政對他非常失望,下結論說:“將來酒色之徒耳!”父親一直對兒子有很深的成見,認為他就是一個不成器的傢伙,難堪大用,所以也無心重點培養他。

一週歲孩子“抓周”,這種選擇長輩不滿意:不算重來,方向沒放對

1966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證明了”抓周“背後的心理學基礎:

羅森塔爾到了一個鄉間小學,給各年級的學生做語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測驗。測完之後他完全沒有看測驗結果,而是隨機選出20%的學生,再煞有介事地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些孩子很有潛力,將來可能比其他學生更有出息。

8個月後,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所學校——他隨機指定的那20%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提高。

主要是因為老師對這些孩子有了好感,寄予了期望。老師對這些“好學生”投入了更多的資源、給予了更多的鼓勵、賦予了更多的能量,孩子們有了學習動力,成績才變得很好。

“抓周”抓到一個好的物品,家長會對孩子有更好的期望,會盡力培養孩子。如果抓到不好的物品,家長會對孩子有負面評價,不想在孩子身上白費力氣。家長的心態決定了以後的育兒方向,也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一週歲孩子“抓周”,這種選擇長輩不滿意:不算重來,方向沒放對

別太把抓周當回事

抓周如同抓鬮,是非常隨機的行為,用抓周來決定孩子的未來走向,是太不科學了。現在來說,抓周實際就是烘托氣氛的遊戲,在慶祝週歲的宴席上,讓大家感到開心快樂。不要太看重抓周的結果,孩子的未來有諸多不確定性。要想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關鍵還是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盡心盡力的培養孩子。

  • 關注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興趣也是貓一陣兒狗一陣兒,並沒有長性。孩子很小的時候喜歡圖書,長大一些可能喜歡工程機械,再大一些又喜歡電子產品了。所以家長一定站在孩子身後,隨時觀察孩子的動向,關注孩子的興趣點,積極引導孩子向好的方面發展。比如孩子喜歡讀書看報、喜歡玩積木,這些都是好興趣,但是孩子迷戀手機遊戲,這樣的興趣就該及時制止了。

一週歲孩子“抓周”,這種選擇長輩不滿意:不算重來,方向沒放對

  • 給孩子提供資源支持

如果讓孩子變得更好,就要不斷給孩子提供資源支持,讓孩子在興趣之路上越走越遠。有的孩子特別喜歡讀書,就給孩子多買一些書,不想買書也可以,可以去書店、圖書館看書,或者看電子書,獲取方式還是非常多的。孩子喜歡積木,就給孩子多準備一些積木以及配套的書籍,甚至是提升能力的興趣班,讓孩子的興趣深入發展,對孩子的未來都是積極的影響。

  • 給孩子提供正向鼓勵

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離不開水。孩子成長過程中離不開鼓勵,我們總會鼓勵孩子好的行為,孩子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比如孩子很喜歡讀書,我們鼓勵他“真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孩子學習成績很好,我們鼓勵他“真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讓孩子聽了心裡美滋滋的,人都喜歡聽好話,孩子聽到這些鼓勵後,為了取得更多鼓勵,會更加努力向好的一面發展。

抓周只是一種形式,我們不要太在意結果,大家一笑而過吧。孩子的成長更需要父母的精心呵護,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努力觀察孩子的興趣,及時給孩子提供資源支持,鼓勵孩子,讓孩子成為真正強大的自己。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