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岁孩子“抓周”,这种选择长辈不满意:不算重来,方向没放对

文 | 凝妈

孩子到1周岁生日的时候,家人会格外重视。特别讲究的家庭会举行盛大的周岁宴,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吃饭聊天,还要给孩子举行“抓周”仪式,看看孩子未来的职业倾向。

抓周的传统由来已久,很多朋友认为,孩子抓周时选择的物品能够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很多大人在内心里是这样想的:孩子啊!你要选书、毛笔、钱。因为这些物品代表未来前途,大人们会心花怒放,不用为孩子的未来发愁了。如果孩子选错了,难免会失望,还是让孩子三番五次地重新抓周,直到抓到大人喜欢的物品为止。

一周岁孩子“抓周”,这种选择长辈不满意:不算重来,方向没放对

孩子抓周,长辈说:不算,方向没放对

社交平台上一个朋友分享了自己孩子抓周的故事。

孩子过周岁生日,全家都很重视。她从网上买了一套抓周的工具,准备让孩子当着大家的面抓周。

一周岁孩子“抓周”,这种选择长辈不满意:不算重来,方向没放对

时间到了,她把抓周的物品一一摆在红布上,有拨浪鼓、钱、毛笔、砚台、扇子、字画、笛子、剪刀、锤子、叉子、刀剑、称等等,花样很多。

把孩子放地上,让孩子爬过去抓周,结果孩子第一次抓了一个“拨浪鼓”。长辈们对这个结果不满意,说“不算不算,方向都没放对,重新抓一次!”

一周岁孩子“抓周”,这种选择长辈不满意:不算重来,方向没放对

于是,又重新按照长辈的意思摆好物品,让孩子再爬过去抓周,孩子这次抓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拨浪鼓,一个是秤。

还看到过一个视频,孙女抓周开始也是抓了拨浪鼓,结果爷爷不满意,让孙女抓了4次,直到抓到了毛笔才放过她。

一周岁孩子“抓周”,这种选择长辈不满意:不算重来,方向没放对

二宝抓周的时候,大宝给他放了钳子、扳手、锤子、电脑、毛笔、字典,二宝去抓毛笔,大宝不同意,非引导他去抓那些工具,直到二宝抓起了工具,大宝才宣布抓周仪式结束。

一周岁孩子“抓周”,这种选择长辈不满意:不算重来,方向没放对

看来这抓周根本不是一周岁孩子的仪式,而是大人们的游戏而已,大人们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使,取悦了自己才算是抓周成功,否则不算,重来!

高兴了大人,弄懵了周岁孩子。

抓周的由来

抓周,又称“试周”、“试儿”、“周晬”等,这种习俗最早在江南一带流传,是类似于抓阄的一种占卜形式,相传最早来自三国时期。

孙权当上皇帝不久,太子孙登病逝,孙权发愁到底该立哪个儿子为太子。一个叫景养的平民献计说:除了皇子,还要看皇孙们的品德才学。

于是孙权选了一个吉日,让皇孙们在一个盛满珠贝、象牙、犀角、翡翠、简册、绶带等物品的盘子里随意抓取,看谁能抓到竹简、绶带就立谁为太子。孙和的儿子孙皓一手抓过竹简与绶带,孙权就立孙和为太子。最后,经过一些坎坷之后,孙皓最终当上了皇帝。

所以,很多人为从抓周能看到孩子的未来,所以就效仿这种方法来判断孩子以后是否有出息。 到了唐宋,这个风俗全国流行,到了清代,“抓周”一词进入大众视野,流传到现在。

一周岁孩子“抓周”,这种选择长辈不满意:不算重来,方向没放对

一些物品也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说来也很有意思:

毛笔:将来是文人才子

书:学识渊博,前途无量

算盘:善于理财,必成大器

木尺:有创作天赋,长于设计

铜秤:秤心如意,善于交易

墨盒:学术才子,才华横溢

竹笛:有音乐天赋,能歌善舞

木槌:一锤定音

拨浪鼓:一生无忧,万事如意

剪刀:善于料理家务,持家有方

木刀:爱军尚武、文武双全

苹果:平平安安,事事顺心

包子:有口福,衣食无忧。

其实抓到哪个物品,都有很好的寓意,所以就更加不需要计较孩子抓到什么物品了。

一周岁孩子“抓周”,这种选择长辈不满意:不算重来,方向没放对

抓周真的能代表孩子一生吗

李白抓周抓到了诗经,以后成为了大诗人;钱钟书抓到了书,以后成为大作家;贾宝玉抓周抓到了脂粉钗环,喜欢和姐妹们玩在一起。

看了这些例子,好像抓周真的能代表孩子一生一样,其实这并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因为父母比较看中这个抓周结果,影响了对孩子的判断,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从而改变了孩子一生。

李白的父亲认为李白可能会成为有名的诗人,钱钟书的父亲认为钱钟书会钟情于书籍,他们都对孩子寄予了美好的期望,也在这方面给予影响和支持,最终成就了他们的未来。

而贾宝玉抓周以后,父亲贾政对他非常失望,下结论说:“将来酒色之徒耳!”父亲一直对儿子有很深的成见,认为他就是一个不成器的家伙,难堪大用,所以也无心重点培养他。

一周岁孩子“抓周”,这种选择长辈不满意:不算重来,方向没放对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证明了”抓周“背后的心理学基础:

罗森塔尔到了一个乡间小学,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完之后他完全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选出20%的学生,再煞有介事地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

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主要是因为老师对这些孩子有了好感,寄予了期望。老师对这些“好学生”投入了更多的资源、给予了更多的鼓励、赋予了更多的能量,孩子们有了学习动力,成绩才变得很好。

“抓周”抓到一个好的物品,家长会对孩子有更好的期望,会尽力培养孩子。如果抓到不好的物品,家长会对孩子有负面评价,不想在孩子身上白费力气。家长的心态决定了以后的育儿方向,也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一周岁孩子“抓周”,这种选择长辈不满意:不算重来,方向没放对

别太把抓周当回事

抓周如同抓阄,是非常随机的行为,用抓周来决定孩子的未来走向,是太不科学了。现在来说,抓周实际就是烘托气氛的游戏,在庆祝周岁的宴席上,让大家感到开心快乐。不要太看重抓周的结果,孩子的未来有诸多不确定性。要想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关键还是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尽心尽力的培养孩子。

  • 关注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也是猫一阵儿狗一阵儿,并没有长性。孩子很小的时候喜欢图书,长大一些可能喜欢工程机械,再大一些又喜欢电子产品了。所以家长一定站在孩子身后,随时观察孩子的动向,关注孩子的兴趣点,积极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比如孩子喜欢读书看报、喜欢玩积木,这些都是好兴趣,但是孩子迷恋手机游戏,这样的兴趣就该及时制止了。

一周岁孩子“抓周”,这种选择长辈不满意:不算重来,方向没放对

  • 给孩子提供资源支持

如果让孩子变得更好,就要不断给孩子提供资源支持,让孩子在兴趣之路上越走越远。有的孩子特别喜欢读书,就给孩子多买一些书,不想买书也可以,可以去书店、图书馆看书,或者看电子书,获取方式还是非常多的。孩子喜欢积木,就给孩子多准备一些积木以及配套的书籍,甚至是提升能力的兴趣班,让孩子的兴趣深入发展,对孩子的未来都是积极的影响。

  • 给孩子提供正向鼓励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离不开水。孩子成长过程中离不开鼓励,我们总会鼓励孩子好的行为,孩子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孩子很喜欢读书,我们鼓励他“真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孩子学习成绩很好,我们鼓励他“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让孩子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人都喜欢听好话,孩子听到这些鼓励后,为了取得更多鼓励,会更加努力向好的一面发展。

抓周只是一种形式,我们不要太在意结果,大家一笑而过吧。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努力观察孩子的兴趣,及时给孩子提供资源支持,鼓励孩子,让孩子成为真正强大的自己。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