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985畢業,會選擇到體制內工作嗎,為什麼?

體制知事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吧。題主問985畢業,其實就是想說能力資質都很好的畢業生如何選擇吧。

先說說如今體制內外的主要區別吧。

在體制內工作,最大的優點是穩定,只要你不犯極其嚴重的錯誤或者是違法,都能幹到退休。國家規定的法定假日一天都不少,年假,過節慰問品等一樣不落。加班情況比較少。家裡有事請個假啥的都很方便,一般不會扣工資。總體工作強度較低(也有少數較忙的)。上升渠道比較少,要論資排輩,短時間很難快速提升。收入在城鎮裡算中上,在全國範圍看算高收入。

在體制外工作,低收入的行業和崗位就不提了。收入較可觀的工作,通常是非常忙的,每週工作時間常常大於60小時。請假費勁,動不動就扣工資。上升渠道相對較為開發,特別是能力出眾的,短時間就能得到晉升。但是最大的問題是,小公司容易突然死亡,大公司35或者40歲以後,也特別容易失業。對這批失業的人,這種情況在我國才開始逐步出現,相關的政策法規也不完善,以後到底何去何從還給不出答案。

再來說下收入對比。從工作到退休,算上各種風險,一份名義年稅前10萬收入的體制內工作總共能拿到的錢 和名義年稅前18萬的工作大致相當。但是體制外工作強度更高,並且退休後的收入體制內普遍要比體制外高。這只是算收入,還有些隱性的東西體制內就要強太多了。

結論,如果能選擇,體制外名義收入不達到體制內兩倍的話,是沒有太大的競爭力的。個人能力不是特別出眾的話,能選擇還是體制內好。但是體制外收入能有3倍體制內的話,年輕人還是可以選擇的。

記住,選擇體制內和體制外工作,就是選擇完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方法,一定要問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怎樣的生活方式。


讓你學會學習


我是985畢業的,我沒有選擇體制內工作,但我有同學選擇了體制內工作。其實選擇與否,是看人而不是看學歷。說說我跟這位選擇體制內的同學吧。

真實經歷:985畢業後,他選擇了體制內

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因為我們是計算機專業。其實很多人都不願意選擇體制內,包括我也是如此,因為我討厭一成不變的生活,我更想要去挑戰以及獲得更高的薪水。但我這位同學並非如此,他考了老家的公務員。

至今三年過去了,我混的還行,他混的也很好。我做到了月薪2萬以上,在上海有戶口有房。他做到了基層小幹部,前途更是遠大。當然他能升得這麼快,也是因為他學歷能力確實不錯,走了人才通道。所以讓人欣喜的事,我們都選擇了自己想要的,也做到了自己想要的。

我作為程序員,加班很多,但喜歡的就是這樣的充實生活,讓我感覺每一天都在進步。他作為公務員,工作非常穩定,偶爾有點枯燥,但他熬得住做得到,他想要的就是這份穩定。年底了我們相互微信拜年,知道彼此近況都很好。

有時我也會做這樣的假設,如果我跟他的工作換一換,他來做程序員,我去做公務員,會怎樣?

如果我跟他換一換工作會怎樣?

光是想想我都覺得自己接受不了那種每天能看到頭的日子,我不喜歡一天到晚做的重複工作,哪怕是編程我都愛做不同的項目。所以在穩定我都不喜歡。而他也是如此,他是晚上要回家自己做飯的男生,所以讓他加班他也會很難受。

因此,我們之間的工作無法更換,因為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的選擇。因此,我們現在不會選擇更換工作,那麼以後也不會。

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工作和未來有要求,選擇體制內也能過得很好,相反不選體制內也很精彩。所有工作都有利弊,權看你想要怎樣的生活。

那我想說,985畢業,只是讓你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限定你要在體制內外。做自己想做的工作,永遠最快樂。

以上,祝好。

歡迎關注緩緩,500強程序媛,關注職場,一起成長。


緩緩在上海


985的畢業生,在智商情商能力上,基本上就是同齡人裡的佼佼者。對他們來說,選擇並考入體制內,應該不是難事。

然而,“圍城”都知道它的含義吧。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城裡的人想衝出去。體制內就類似這樣。

我大學畢業一直在學校裡工作,中學,參照公務員,類圍城。有很多人羨慕這個職業,穩定,一年倆個假期;也有不少我的同行詬病這個職業,清貧(參公,比照公務員待遇差出不止一倍,還沒有體制內的人脈資源),壓力大,事多……還有少數的年輕的同行毅然離崗,去辦各種教育機構。

我們也羨慕佩服那些體制外的創業者,奮鬥,自由,為自己的目標,用自己的能力給自己創造財富自由,也許打拼過後,餘生皆假期……

其實,是否選擇到體制內工作,關鍵在於對自身的清楚認識。

1自己的生活理想,追求的是平淡的日子,還是不平凡的生活。是一成不變的按部就班,還是充滿挑戰的機遇。

2自己的能力,是否具備體制以外的奮鬥場上的敏銳的洞察力,果斷的判斷決策能力,執行合一行動力,以及對失敗的承受能力。

3自己的家庭的財力,自己對家庭的責任,家庭對穩定工作的需求以及對可能的創業失敗的支撐力。

4最後,是現實社會必不可少的人脈,社會關係,及自己的性格與去開拓去維護這些關係是否兼容,善交否善飲否?善察言觀色否?善口是心非否?善唯利是圖否?善心狠手辣否?

熊掌與魚不可兼得。在正確判斷的基礎上,就會明瞭自己是否應該選擇體制內:要麼安於穩定,要麼奮鬥趁年輕。


三人行有我為師


擱當時,年輕氣盛,一定不會進入體制內。

十幾年打拼,事業風平浪靜,當初創業當老闆的雄心壯志被消磨的所剩無幾。

放現在,老氣橫秋,堅決選擇這個鐵飯碗。

說明一下,我就是和教師職業插肩而過的,老爸當了幾十年的人民教師,嚴厲反對我從事其他行業,只有教師最合適。

一切都過去了,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啊!

自己選擇的路,就努力把它走好吧。


Qi哥66


我是211畢業,選擇了體制內,現在體制內並沒有什麼不好,主力都是80,90後,我們單位基本都是985,211的碩士,並且工作熱情,工作效率,工作方法都是一流的,改變了過去對公務員“一張報紙,一杯茶”的整體印象。國家需要發展,需要高效率的運轉,當然需要頂尖的人才加入公務員隊伍。


navy0006


個人觀點:選擇是否在體制內工作和畢業學校無關,而是和自己實際需要緊密結合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說實話,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工作都是多元化的,在什麼地方工作、在哪裡工作、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並不能一一概括。進入體制內工作的人,不管是普通高校,還是現在稱呼的雙一流大學,都是大有人在的。特別是現在還有很多海外大學畢業的學生,也有一部分選擇進入體制工作,這都是很常見的工作選擇。

當然了,有人選擇體制內工作,也有人選擇體制外的工作,無論是在企業工作,還是自主創業,這樣的人都很多。對於畢業生於優秀大學的畢業生來說,可能在體制外工作有更多的經驗和實踐,起點更高,待遇更好,這也是優秀大學畢業生選擇工作的一個方向。比如我現在工作單位,211、985大學的好幾個,研究生畢業的一大堆,這都是很常見的工作選擇。

總的來說,選擇在哪裡工作有以下幾點考慮。

一、儘量選擇和專業相關的工作

畢竟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樣做事情效率才會更高。無論是什麼樣學校畢業的學生,都希望選擇和專業相關的工作,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專業優勢,提高辦事效率。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好多會選擇進入大型國企、科研院所等單位,人工智能、機械製造、生物製藥等領域都是很熱門的就業方向。

二、薪酬待遇是工作選擇的重點考慮因素

大家都知道體制內工作待遇並不是很高,而且受制於體制內工作各種約束,不見得每個人都適應這樣的工作。對於雙一流大學的畢業生來說,由於其起點本身就高,對薪酬待遇的要求自然更高,體制內這點工資待遇不一定能夠滿足得了他的要求,對於進入國企、科研院所等機構可能更感興趣。當然了,我們還是有一部分雙一流學校畢業生進入體制工作,選擇體制內這份安穩的工作。

三、家庭因素也是工作選擇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無論是什麼學校畢業的學生,在工作地點選擇上家庭因素不可忽視。有的人就喜歡去大城市闖蕩,尋找更多的工作機會,對體制內工作看不上,而有的人希望離家近一些,選擇在家鄉或者家鄉附近工作。

總結:無論是什麼學校畢業的人,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都是個人的自由。不管是追求薪酬待遇,還是追求體制內安穩工作,都是可以理解的。選擇體制內工作和體制外工作各有利弊,只有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


谷西者


985畢業的優秀畢業生,看專業。

如果是現在發展好的主流行業,比如:人工智能、電子商務、金融投行等等,可以在學校裡努力提高領域內的專業技能,考到含金量高的證書傍身,可以在30歲之前拼一下,儘早實現財務自由,後半輩子可以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如果一般專業,喜歡讀書的可以繼續深造,出國也可,鍍金回來留在高校,口舌厲害的做金牌講師,一般的搞搞科研也不錯。

如果一般專業,不喜歡讀書的,趁年輕考入體制內也是上上選,但也應儘可能選擇經濟發達一些的城市,這些城市相對沒那麼老派作風、論資排輩,公開公正相對做的好一點。


理財理生活


去企業工作,比如外企,國企,民企的都有,很多985的成績較低的學生畢業後就選擇去企業上班了,而且這些企業還都是些不錯的企業,規模都不小,這些畢業生在企業乾的還算不錯,有的還很受領導的賞識。有的才工作機年年薪都能拿幾十萬了,現在這些985學生髮展特別差的倒是沒聽說幾個。所以985院校還是要比本科院校強很多的,即便在校的差生的發展狀況都挺不錯的,也許他們的差生放我們這裡都是很優秀的。


守你如初21


看自己的實力與家境吧,如果有實力,家境好,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可以去大城市看看,肯定比體制內好,如果是普通家庭出生,家裡幫不上什麼忙,還是近體制好,穩定,在一個三四線小城市,也很體面,雙職工,房貸車貸基本都可以解決。


橘子的味道790


會。

感覺體質內真的很好。有這樣的機會趕緊去吧

感覺企業競爭太激烈了,有編制沒有過錯誰敢動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