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筋骨力”最早是中醫裡的概念,《黃帝內經》就曾提到“筋為剛,骨為幹”,中國傳統武術裡筋骨力訓練也是一個核心內容,形成了區別西方肌肉訓練的獨特體系。


1

筋骨鍛鍊延緩人的衰老


筋骨鍛鍊對一個人的健身康體有非常大的好處,《象形拳法真詮》鍛鍊筋骨雲:欲求身體之健康,首要鍛鍊筋骨,骨者,生於精氣,而與筋連,筋之伸縮,則增力。骨之正者,則髓滿。筋之伸縮,骨之靈活,全系鍛鍊,頭為五陽之首,尾閭為督脈之門,頭宜上頂,尾閭中正則精氣透三關入泥丸,背胸圓開,氣自沉下歸丹田。兩肱抱撐,肩窩吐氣,開合伸縮,力達指心,象其形,龍蹲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搖首怒目,胯坐挺膝腰,腰似車輪轉,身有平準線,兩足心含虛,抓地如鑽鑽,兩股形似弓,進退要連環,骨靈河車轉,筋絡伸縮如弓弦,身勁動發若弦滿,出手如放箭,運動如抽絲,兩手如撕綿,手足挺勁力,扣齒骨自堅,形其意,搖首攪尾閭,動如飛龍昇天,翦似猛虎出林,縱跳靈空象猿猴,步法輕妙如貓行,得此要素神乎其技矣。


從武學上,筋骨訓練是科學的,有效的,從更深層的角度找到了增長功力的方法,而且還很適合東方人天生肌肉不發達的體質。但筋骨力訓練的本質也只是一種身體素質訓練,和肌肉訓練一樣,是一種增長力量的訓練方法,只是訓練的著眼點不一樣,也有很好的養生效果。但正如你力量大不一定會打一樣,筋骨力再強也只是具備了一種身體素質,還是必須有相應的技術訓練和實戰訓練,能把這種素質在實戰中發揮出來才有價值。


因為人體運動是以關節活動為基礎的,關節無法實現應有功能的話身體必然出現代償,運動容易受限和出現疼痛問題。所以運動、健身應當以恢復關節功能為先決條件,這樣才能越練越強,而不會因為傷痛最終遠離運動。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現代人的健康問題種類繁多,舉不勝舉,但普遍都有一個硬字,硬化就是衰老的表現,所以現代人都早衰,因為他們比古人坐得更多,躺得更多,不動時間更多。


記得《許三觀》賣血記裡頭有一句經典的話 “年輕的時候除了一個地方是硬的其他的都是軟的,老了以後除了那個地方是軟的其他都是硬的。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硬化就是新陳代謝的減緩,那麼局部組織就得不到營養供給,而且不容易排除廢棄物,其實就是筋骨的萎縮和退化,為什麼一個人1米8的大個子,老了以後就會縮成1米7,就是這個道理。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所以我們練拳要先柔身,柔身就是要靠放鬆,讓肌肉放鬆,血管舒張,組織供血充分,讓筋有韌性,肌肉有彈性。待這些靠外邊的組織很放鬆了,骨骼也就在一個均勻受力得環境中通過新陳代謝慢慢得正形,漸而使骨髓飽滿。


因此筋骨的鍛鍊必是一個長期得過程,有句俗語叫“傷筋動骨一百天”,就是說筋骨傷了以後,想慢慢糾正就要很長得時間,就是要有這麼個新陳代謝得過程。


按照醫學上統計,人體骨骼肌佔體重的40-50%,也是人體85%疼痛的根源。對於運動愛好者來講,大多數的慢性疼痛與肌筯膜有關。這並不奇怪,因為運動愛好者要比普通人使用肌肉和肌腱的強度更要頻繁。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2

打開“筋結”


令人奇怪的是,當運動愛好者因為揮之不去的疼痛而去醫院時,這些疼痛通常被歸結為某種類型的“炎”,肌腱炎、滑囊炎、關節炎或其它什麼。這裡我想告訴大家,你疼痛的直接原因,就是一個概念——激痛點,中醫上叫做“筋結”。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它屬於局部肌肉組織痙攣,筋膜攣縮導致的,也 就是中醫上所講的“筋縮”現象。引發的原因主要是:直接的受傷、過度負重、反覆持久的肌肉收縮。這較常見於日常不正確的生活習慣,以及一些體力勞動者、運動愛好者。舉例,人坐久了,會感覺到腰痠背痛。這就是不正確的坐姿,帶給腰背脊柱過多的負荷壓力導致的。再舉例,運動愛好者,長期高強度過負荷使用肌肉,運動完會感覺肌肉痠痛。其實這些都可以歸咎於激痛點。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像這種痙攣通常是不會影響我們身體整體工作的,但會妨礙部分的肌肉纖維。你觸摸時能感覺到你身體上的硬塊、結節、或者局部緊張。如果只是一般強度的痠痛,人體血液循環會自動修復。但過重過負荷的強度,人體自愈就跟不上了,持續這樣下去。只會使得身體各項機能不斷下降。甚至會引起:麻木、局部怕冷、少汗或多汗、胸悶、失眠、便秘、小便淋漓不盡等症狀,不少臨床上的疑難雜症都因於激痛點。


那該如何解決呢?其實找準“激痛點”,也就是“筋結”是事半功倍的關鍵。筋膜拉伸裡,常常會使用按摩球、泡沫軸等按摩拉伸器具,放置於疼痛部位。然後通過反覆滾動刺激,尋找到一個最強烈的壓痛點。這裡就是我們的激痛點,筋結所在。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然後持續按摩滾動激痛點,促進周圍血液循環,使得痙攣的筋膜得到放鬆,這一過程,就是病症緩解直至痊癒的過程。


其實筋骨練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消除筋結的過程。而且效率高上不少。因為“筋結”的存在,往往都是成對出現。通過一個個去尋找,然後消除,方法雖好,但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往往很難快速解決。而筋骨訓練體系則不一樣,它的訓練針對的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大的範圍。因為人體是互相關聯的,在訓練的過程中,通過一個關節的訓練,可以影響到這個關節附近的“肌筋膜”,使得原本需要一個個尋找的激痛點,一同消除。可以說,筋骨練習非常適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能隨時隨地,永久長效,簡單方便的健康我們的身體!


3

怎樣鍛鍊筋骨,才能使身體更健康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鍛鍊筋骨的方法很多,中國傳統健身基本上都是圍繞著筋骨來鍛鍊的。在眾多的鍛鍊方法中,我認為站樁是最好的鍛鍊筋骨的方法,因為它符合人的生理結構,並且具有養生和康復的功效。


1. 站樁的原理站樁的時候,通過特定的姿勢,以最小的身體消耗換取最大的收穫,強度雖然小,但卻可以通過長時間的保持一個姿勢,使筋得到充分的鍛鍊,肌肉跟筋相比容易疲勞,當肌肉疲勞後,無力承擔保持固定姿勢所需的力量時,筋就開始承擔起保持姿勢的重任。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這也就是為什麼站樁的人,站著也可以鍛鍊身體,而且可以一動不動站1個多小時的原因。因為肌肉是很容易疲勞的,而筋是比較耐疲勞,只有在肌肉疲勞無力時,筋才能被迫承擔起做功的重任,此時才能鍛鍊到筋骨。站樁就是基於這種原理,通過最省力的姿勢,持續的消耗肌肉的力量,直到將肌肉的力量消耗的,無法維持身體正常的站立狀態,為了維持能夠正常的站立,身體必然會啟動大筋來維持站立不倒。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真正鍛鍊到筋。

這也就是為什麼現代健身運動,無法很好的鍛鍊到筋的原因。只要是採用抗阻訓練,肌肉必然會首先疲勞,而此時大筋剛進入到活躍狀態,肌肉就已經疲勞的根本無法進行鍛鍊了,必須要休息一下才能進行第二組的鍛鍊。


一次做多少組,每組做多少次,這樣反反覆覆的循環,筋剛要進入狀態,肌肉就要休息了,因此這樣的訓練,對筋是沒有太大鍛鍊效果的。就像是兩個人將期中一條腿綁在一塊奔跑一樣,跑得快慢是取決於弱的那個人,即便你是世界跑步冠軍,如果跟你合作的人實力太差,兩個人腿綁在一塊的時候,也是發揮不出潛力的。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在古代的戰場上,很多武將打仗的時候,可以從早打到晚,比如張飛大戰馬超的時候,白天打了一天,晚上挑燈夜戰,靠的就是筋骨的力量,筋肉疲勞了筋骨跟上。如果沒有強健的筋骨,根本做不到這樣。


再看現在競技比賽,3分鐘一局,中間就得休息,即使這樣,有些選手到最後還會出現體力不支的現象,這就是肌肉訓練和筋骨訓練的區別。水滸傳中記載:眾好漢白天下山殺富濟貧,晚上回來打熬筋骨。可見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了筋骨的重要性。


李小龍也曾經說過:搏擊是一項非常激烈的運動,比任何體育項目都要殘酷,因此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錘鍊出強健的體魄,才不至於輕易敗北。所以說,想要鍛煉出一個好身體,就不要太注重於形式,跳出健身的範疇看健身,你就會發現另一番景象。


2. 站樁跟蹲馬步是有區別的對於站樁有些朋友不太瞭解,有些朋友認為站樁就是蹲馬步,在這裡我要向大家解釋的是,站樁跟蹲馬步是不一樣的,站樁是膝蓋微曲160度左右,如同坐著一根高凳子一樣的高樁,而蹲馬步一般是蹲的姿勢比較低,膝蓋彎曲比較大,由於蹲馬步蹲的姿勢比較低,為了維持住這樣的姿勢,大腿上的肌肉都處於繃緊狀態,肌肉過多的參與而限制了筋的鍛鍊,因此,蹲馬步主要練習的是肌肉的耐力而不是大筋。而站樁不同,站樁姿勢比較高,肌肉處於放鬆的狀態,鍛鍊的是筋骨。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3. 站樁跟瑜伽的區別站樁比瑜伽更簡單,健身養生的效果更好,這種不像瑜伽那樣有成百上千個動作,它只需要一個動作,就可以將全身由內到外全方位的鍛鍊。因此更簡單、更方便。


瑜伽靠的是動作體式的變化,來鍛鍊全身的,通過各種各樣的體式,可以將身體的柔韌性鍛鍊的非常好,但美中不足的是練習瑜伽雖然可以使身體柔軟,肌肉的拉伸和關節的活動範圍增大,但是在肌肉和筋骨的彈力方面有欠缺。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站樁跟瑜伽相比,不僅可以拉伸大筋,而且還可以拉伸細小的筋膜,可以使全身上下的肌肉跟筋膜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當受到外界阻力或壓迫的時候,整個身體可以像弓一樣形成反彈,就像彈簧似的,受到壓力可以向外反彈,除非這個壓力過大,超過了自己身體的承受範圍。


4. 站樁的具體要領知道了筋骨的鍛鍊原理,接下來說一下站樁的具體要領,只有掌握了動作要領,姿勢做的到位,才能取得比較好的鍛鍊效果。站樁極簡單、深追究頭萬緒,說明了站樁看似簡單,實際不簡單。


要領:雙腳開立與肩同寬,膝蓋委屈160度左右,臀部下坐,如同坐著一根高凳子,尾閭前收,命門微靠,將我們平時腰部的S型彎曲拉直,使督脈暢通,氣血運行加快,然後雙手環抱在胸前,肩撐肘橫,不可聳肩,雙手之間的距離是兩拳,雙手與胸之間的距離是3拳,10指微曲如在胸前抱著氣球,不能讓氣球掉到地上,也不能讓氣球破,保持這種似松非松,似緊非緊的狀態,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這就是站樁的要領。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想要真正的做好,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打開“筋結”,不做“硬”漢


站樁的時候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一會兒手會自動降低,拉遠,靠近,肩膀痠痛,身上有蟻行感,發熱,出汗,疼痛,抖動,打嗝,放屁,僵住動不了等多種現象,這些都是正常的,不需要擔心,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選擇站的時間長短。


身體素質好可以多站一會兒,身體素質差可以少幹一會兒,總之,站的時候感覺舒適得力,站完了感到身體比較舒服就行,鍛鍊身體不是一天兩天能鍛鍊好的,所以不用急於求成,欲速則不達。尤其是筋骨鍛鍊,見效不像增肌那樣明顯,所以更需要耐心。


聲明:資料來自網絡,由編輯整理,本公眾號以及其中的任何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設計、標誌、配色方案、圖形樣式、文本、圖片和視頻(統稱“版權作品”)僅供交流學習之用,實際病證以醫生診斷為準。如果您是合法的版權所有人,並認為“本公眾號”所提供的內容或服務以任何方式對您的權利造成了侵害,請通過以下聯繫方式通知我們:電話13261319339(微信同號)。我們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認真處理您的投訴,並適時給予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