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六十歲以上的老農民每月農保提高到五百元,他們還會種糧嗎?

手機用戶老糊塗


如果給60歲以上的老農民每月農保提高到500元,他們還會種糧嗎?

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是60歲,所謂的退休,就是工人不再上班,農民不再種地。可是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只要沒有病趴下,只要還有能力,很少完全不種地的。既便大面積的旱田不種了,也會種幾畝田的水稻,維持一家老小和豬雞鴨鵝的日常所需。就算沒有力氣種水稻了,也會把房前屋後的一畝三分自留地侍弄得鬱鬱蔥蔥,種點玉米餵豬雞鴨,種點蔬菜佐一日三餐,種點甘蔗瓜果以肋日常磨磨牙齒。

農村有句俗話:80歲的老砍黃蒿,一日不死要柴燒。所以在農村很少有完全閒散的老人,只要能動,只要能吃飯,基本都是自食其力。哪怕每月有500元的進帳,衣食無憂,可是他們還是該幹嘛就幹嘛。農村人的勤勞無關金錢,是本性,就象他們經常自嘲似的說的:我就是個勞碌命,太閒了就渾身不舒服!

在農村經常可以看見一些80歲左右的遲暮老人,走路都步履蹣跚了,卻拄著柺杖搬個小凳,坐在田邊一步一挪,把菜園裡的雜草扯得乾乾淨淨,壟溝也理得順順溜溜。沒有力氣挑大糞了,就用小糞勺舀著一棵棵淋,種出來的蔬菜都長得青枝綠葉,一年四季不斷茬。

本村組有對70多歲的老夫妻,一生養育了7個孩子,5個男孩2個女孩。5男2女,在農村是個吉數,是命好的象徵。2個女兒都體面出嫁,5個兒子也都各自成家了,兩老口在一邊種了許多年田,種糧食、種棉花、種甘蔗,還養了幾條牛,那個老爹特有精氣神,走起路來虎虎生風,一點也不象70多歲的老人

後來他老婆生病去世了,孩子們便不再讓他種地,牛也不讓餵養了,想讓他享幾年福。老爹的幾個孩子都很孝順,他不會做飯,幾個孩子就輪流送飯送菜,晚上怕他一個人寂寞,幾個兒子替換著陪他。他身上還有不少積蓄,不差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這樣的晚年算是很幸福了。

可自從老爹居家落屋後,那個整天步履勿忙精神飽滿的老爹就不見了,他行動緩慢、反應遲鈍,不愛出門。他原來有說有笑很開朗的人,後來也變得鬱鬱寡歡,半年不到就顯得老態龍鍾,不到2年就去世了。

所以,老一輩農村人對土地的依戀不捨,是現在的年青人難於理解的。土地即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他們的精神寄託。種地肯定是為了賺錢,但他們決不會因為有錢了就放棄土地,只有到了無能為力的時候,他們才會無奈的放棄那片熱土。

我是村婦瓊姑,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更多的瞭解農村,瞭解農民,以及他們腳下的這片熱土。如有不同見解,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村婦瓊姑


大家最不應該忘記的工業剪刀差政策,什麼是工業剪刀差,在計劃經濟時期,國家為了工業發展快速積累資金,利用行政手段,壓低農業產品價格,提高工業產品價格,而實行的政策。農民沒有職工的養老保險待遇,其實就是這個政策的繼續,年輕人不瞭解這個歷史情有可原,年齡大的人有選擇性的失憶才是最痛心的。

職工出賣勞動,農民也出賣勞動,但是生產資料都不是自己的,說職工買糧花錢,農民當年也是,現在還是,而且農民當年是要上繳農業稅的,同工人賣產品要繳稅是一樣的,當年職工退休是財政兜底,農民上繳公糧其實也是一種稅,農民不能把多餘的糧食自由買賣,只能變成工分。通過工分這個分配體制,就完成了工業剪刀差。實質上是國家通過行政手段,變相把農業積累投入到工業裡面,是農業入股工業的原始股份,於資本主義國家積累工業原始資金是有很大區別的,在當時歷史時期,是符合國情的,也是發展工業的主要辦法,但是當時國家沒有在財政上給農民兜底。現在,國家進步了,富裕了,給農民與職工相同的待遇是符合情理的,也符合現在國情,讓全體人民共同分享改革的紅利是每一個善良勤勞智慧中國人的心願。


手機用戶5570809127


農村60歲以上的的農民,每月能領到500元的養老金,一天近17元的養老生活費。對於向來花錢摳門,老了掙不來錢,經濟一向不寬泛的每一個老農民來說,肯定高興得合不攏嘴。即使這樣,想讓老農民不種地,他們肯定一臉的愁雲。

老農民每月領500元,是遙不可及的

養老金對於農民來說,那就是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這個保險只有農民繳費基數高了,到了60歲以上才能領到更多的養老金。以我們當地農民來說,前些年每人每年繳費100元,從去年增加到了200元。眼下,已經達到60週歲以上的農民才領到105元。如果養老金要提高到每月500元,那農民每人每年參保費用將會是眼下繳費的幾倍。這對種地收糧基本不賺錢,收入渠道很窄的農民來說,是怎麼也承擔不起的!也就是說,要達到500元的養老金更是不現實的。那麼問題來了,這500元由誰來發呢?這就是一個疑問。


就算農民領到了500元的養老金,也不一定能保障他們的生活

對於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發500元養老金的話,基本能保障他們的生活開支。畢竟農村人還有那“一畝三分地”,這些地靠種植,能夠提供糧食蔬菜等其他基本的食品,接濟自己的開支。但是對於身體狀況不好,家庭條件不容樂觀的人來說,即使有了這500元,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比如說,得了病得用藥。所以,只有在老人身體健康比較良好的情況下,才能夠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的開支。


即使有錢了,老農民還是會種地收糧的

從小到大再到老,一直生活在農村。一輩子與土地打交道,一輩子在種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幾十年來,老農民養成了種地的習慣,與土地也有了很深的感情。

農民非嚴格意義上講,可以稱之為一種職業,種地是農民的一份“工作”。對於老農民來說,土地是他們的“命根子”。如果幾天不去地裡倒騰倒騰,還悶得慌,胳膊、腿還不舒服,還總覺得生活缺少點什麼了!種地已成為農民骨子裡的一種信仰。

老農民都是經歷過上世紀60年大饑荒的人。他們體會到了沒有糧食,連樹皮都是香的。即使現在不愁吃穿,老人們被餓怕了,怕萬一再沒糧食吃。有了糧食裝在囤裡存著,心裡熱乎,也舒坦,這才叫生活安全。對種地老農民還是第一選擇。

如今,國家的政策對農村老人帶來了福利,讓老人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適感。不過,一提起不種地,老農們還是割捨不了。而且他們種地跟自己有錢沒錢,錢多錢少沒有一點關係。哪怕經濟條件再好,哪怕自己年事再高,只要身體不垮。種地必將陪伴老農民一生。

【#為生活而提神】


為生活而提神


肯定還種,而且會種的更好。為什麼呢?我是一個六十歲的農民,種十五畝地,還承包了別人的五畝,一共我種二十畝地,其中種十三畝地的樹苗,七畝地的莊稼,在集鎮上還幹個個體。一天呀忙的,地裡的活我一個人承攬了,老伴在幹她的個體生意。按理說,我應該到休息的年齡了,領領孫子,享享清福,輕鬆輕鬆,可是,自己總想把家裡的日孑過得好些,苦些累些都不怕,身子骨還健壯的很呢?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好日子誰都向往,不要說給我五百元,就是給我一千元我照樣,增加了收入,鍛練了身體,何樂而不為呢?


用戶董永華


對於說60歲以上農民每月發5OO塊錢還種不種地,對於這個問題應全面認識,以上有些人的回答我覚得太片面,太絕對。任何問題都是不斷變化的,俗話說的好,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各人有各人的具體情況,有身體好的,六七十歲還能下地幹活,那麼到了八十歲以後你還能不能幹活。還有身體差的,可能六十多歲就幹不了活了。現在讓大家討識論這個問題,就是為農業改革做調查,你們單從你個人的情況,也只片面的從眼前情況發表意見,那到八十多歲了你還能幹的了活嗎?到那個時候你的生活咋辦?當然農村六七十歲的人大部分都還在下地幹活。一方面農村人幹活幹貫了,閒不住。但另一方面,農村各方面條件差,缺錢。農民又沒養老金,只要能勉強能幹的動,就得下地幹活,這也是迫於無奈。所以國家應以長遠打算,給農民每月發幾百塊錢養老金,穩定農民思想,一方面鼓勵農民有一份熱發一份光,能幹活的儘量把地種上。一方面彌補養老金不足的問題,一方面確保農業糧食穩定。所以我認為這才是解決農村根本問題的唯一正確的發展方向!


用戶8540280548082


其實不管提高到多少錢,只要每年都在不斷地改變,農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是高興地!

如果說,他六十了,就不讓他去種地或者幹活,他就跟你急,讓他天天閒著,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對於現在的物價,一個月五百可以保證基本的生活,但是老人都在不斷地吃藥,身體也不斷地變差,五百可以說真的也都是九牛一毛。

我爺爺奶奶今年七十多了,有時候還出去給別人打工呢,自己的生活自己照顧,孩子給錢,就是不要。還說,自己可以養活自己。就這樣,怎麼能讓他閒下來,不去幹活。

農村老人的一生和城裡的老人不一樣,城裡的老人五十多,六十退休了,有退休金拿,日子過得也算舒服,但是農村的老人,他們忙碌了一輩子,你讓突然閒下來,他還會多想,是不是自己身體出了大問題。所以,在農村,讓老人多少乾點活,比讓他閒著強!


農村的小孩兒


工人幹部退休金每個月最低2000以上,農民每個月發100多塊錢,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一直有這個聲音說給500塊錢,可除了呼籲以外還有

啥實際的意義呢?

畫大餅也給畫個大的好嗎?1000塊錢以上,兩千塊錢以上。為什麼不能和工人平等對待?整個500塊錢每個月還要問:有了退休金以後還種不種地?

已經退休了,就是生命的最後了,為什麼農民就不能有善待餘生的美麗人生?為什麼農民就要勞動到臨死前?

我生活在農村,我知道農民的貧苦,每年的七八月份就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也是農民兜裡沒錢的時候,如果不去打點工,這日子可咋過啊。一年又一年的勞碌換來的也就是溫飽,奮鬥了一生的到頭來就剩下一個骨灰盒。

孩子上學是一關,這一關一過就是16年。城裡買樓安家是第二關,結婚彩禮錢第三關,生孩子第四關,生完孩子,媳婦不工作帶孩子,養老的養小的第五關,關關都要錢,關關都要苦苦掙扎。

不敢得病,不敢貪玩,哪裡能掙到錢哪裡就是好地方。累的精疲力盡的時候,問自己:我活著是為了什麼?第二天,天還沒亮還得掙扎著起來,繼續幹活。

退休了真的能過幾年不為了生存而打拼的生活還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現實冷冷的告訴我:你想的,太多了!


瀋水小汀


這個提問,用假設′如果’來表達老農民,對養老金提高到每月五百的小小願望,可為用心良苦

現在許許多多的自媒體人,特別是熱愛三農的創作者,都在用各種形式,無論是拍視頻,還是作問答,始終以反映農民的真實生活壯況為中心,呼籲全社會共同關注農民的養老問題。能夠為農民代言,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五百元,在這個高消費的時期,在有錢人面前,也不算什麼,買不來多少東西。可在老農民的眼裡,已經不少了,可以豐衣足食,淳樸善良的農民,從來就沒有向國家有過分的要求,只要能實現這一願望,就知足了。

如果真的有這一天,老農民自然開心,基本生活有保障。要是讓他們坐在家中,享福的話,他們說啥也不會閒著。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飽經風霜,在田間奮戰了一輩子,累彎了脊背,只要還能行動,就停止不了種糧的腳步。這是農民的本色,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在農村,還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仍在田間幹活,自食其力。滿頭白髮,步履蹣跚,看著讓人心疼。比起這些人,六十歲以上的人,還算年輕,就是提高了養老金,他們認為也不能坐吃山空,靠國家來養活,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的財富,享受起來,才心安理得。家財萬貫,不如日進分文,增加收入,細水長流,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老農民為什麼要這樣辛苦,不惜勞累,老了老了還在勞動,關鍵是在田間習慣了,勤勞的性格無法改變,自己的勞動成果,吃起來舒心。不想給兒女們增加負擔,一生都在為兒女們操心,把畢生的精力,無私的奉獻給後輩。

但願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綜合國力不斷提升,養老體制進一步完善,讓農民享受改革的成果。老有所養,老有所靠,讓億萬農民,晚年更加幸福!


千里鄉村


我都八十了,能動就乾點唄!500也不夠用,要給我5000我肯定啥也不幹了,趁著能走路也上北京看看天安門。沒錢別說旅遊,上小賣部買袋鹽也不敢帶著孫子,到小賣部他不是想吃這就是想吃那,吃不了幾次我一百養老金就沒了。


春風熙照


會的,老一輩的觀念很難改變!

我老家對面有一位60多歲的老頭,我叫二爺爺,其實我覺得他是一個怪老頭,很瘦,背部彎曲,但眼睛卻很有神。他有1個兒子和2個女兒,都已經成家,子女都已經在城裡安了家。二爺爺年紀越來越大,他兒女們想要接他去城裡,但是他不願意啊,他說城裡不安逸,好多人都不認識,也不會坐電梯,去買個菜也不方便,他說還是村裡舒坦些。他的兒子女兒每月給他的生活費將近2000元,新農保100多,他全部拿來存起來了,一分沒用。真是一個對自己摳門兒的老頭。

二爺爺,現在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還養2頭豬,1條狗和幾隻雞鴨,除此外還種著很寬的土地,用他的話說“他現在都半截身子入黃土的啦,能自己動就自己動,能減輕子女的一些負擔就減一些。等到是在不能動了,在找兒女他們”。“並且種地種了大半輩子了,閒不下來,總覺得閒下來容易生病,現在活動活動對自己身子骨也好”。真的是一個勤勞的老頭兒。

從二爺爺的話語當中不難看出,農村這個年齡階段的老人,勞作的意識已經根深蒂固,即使把農保的錢增加,或者每個月多給一些其他的費用,他們也同樣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該存起來還是就純起來,剩下的該種地還是種地的。真的是一個可愛的老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