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的選手提前會被告訴題庫嗎?還是真的就是詩歌儲備足?

誰沒有得不到的夢


你以為呢?記得有個節目(大節目哦),當時是網上選擇選手的。看答題正確率和答題量。我信心十足的去試試,連續答對30多題,結果看看前幾名我差點暈了,正確率連續5000道題,連續答題是幾萬了,記不住了。我就不明白了,能連續正確5000的選手,上了節目怎麼就連生活常識都答不出啦。一道題30秒,幾萬是多少時間,2題一分鐘,一小時120題,10小時1200道,100小時12000道,連著幾天幾夜不停的答題,這是要死啊。所以娛樂節目看看就算了,別當真,所有的娛樂節目有幾個是真實的?沒有對人的管控,真上了直播瞎說,你想過後果嗎?


火居道士不可說


謝謝題主的提問。《中國詩詞大會》選手提前會被告知題庫嗎?還是真的就是詩詞儲備充足?本人的一位朋友曾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選拔,不過沒有入圍百人團。首先,根據他的描述,《中國詩詞大會》是有題庫的,但只是節目組給定一個背誦詩詞的範圍,也就是說這個“題庫”與很多朋友想象的題庫不太一樣。

其次,實際上《中國詩詞大會》的出題範圍並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麼大,而是小學、中學必備詩詞,加上《詩經》、《唐詩三百首》、經典宋詞以及近現代一些比較優秀的詩詞作品。至於飛花令、超級飛花令環節,出於節目觀賞性和完整性的需要,事先也會給出出題範圍,以便於參賽選手做好有針對性的準備。

第三,《中國詩詞大會》在正式錄製之前,所有參賽選手都會在賽前參加節目組組織的集訓,細心的觀眾通過百人團選手之間的聊天內容就會感覺到這一點了。選手們集訓的時間雖不長,但集訓的內容就是背誦有針對性的題庫或者叫做出題範圍。

當然,愛好與興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和基礎。對於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選手來說,由於對詩詞的摯愛,背誦詩詞已然成為他們共同的學習甚至生活習慣,能夠儲備較為豐富的詩詞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以上個人觀點難免膚淺偏頗,歡迎各位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原創和碼字不易,若有所啟發敬請點贊或轉發。我是漫步世界遺產,喜歡獨立思考,遠離人云亦云,專注文化領域,探究傳統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圖。斧正更多拙作,歡迎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謝謝。







漫步世界遺產


詩詞的儲備源於長期的堅持與修為


《中國詩詞大會》上,16歲少女武亦姝口吐蓮花:“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驚豔了億萬觀眾。

武亦姝嫻熟與優雅,被網友感嘆“滿足了自己對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 人們不禁質疑,選手真的就是詩歌儲備那麼足?還是提前被告訴了題庫。


01《中國詩詞大會》題庫古詩幾乎全部出自中小學課本

《中國詩詞大會》是一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參加過詩詞大會的選手曾說過,選手提前被告知題庫,所謂的庫,只是給了一個背詩範圍。入選題庫的詩詞幾乎全部出自中小學課本,涵蓋各個類別:豪放、婉約、田園、邊塞、詠物、詠懷、詠史等,聚焦忠孝、仁義、愛國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

題庫裡面的詩都寫在九十多頁的A4紙上,在詩詞大會開始前三五天,寫有九十多頁詩歌的紙,會交到參賽者的手中,選手幾乎把所有的詩都記在腦海中,才有可能過五關斬六將。

人的腦容量是有限的,在短時間內記住的東西非常有限,特別是三五天內要背出那麼多古詩,倘若沒有很厚的詩詞功底和詩歌儲備,想要勝出等同天方夜譚。



02、詩詞的累積不是一兩天能夠“速成”的,關鍵在於從小的學習和堅持。

《中國詩詞大會》,是從全國5萬多名詩詞愛好者中,選出106位詩詞達人,從他們與古詩詞的情節與感人故事,便知他們的詩歌儲備非一朝一夕,他們對傳統詩詞的熱愛由來已久,靠日積月累的堅持達成的。讓我們來看看這幾位詩詞達人的學詩經歷:


1、 來自上海名校復旦大學附中總冠軍武亦姝:詩詞儲備量大,能熟練背誦2000多首古詩詞,“飛花令”出口成章。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熟讀《詩經》,是武亦姝的童子功。

幼兒園起,父母就為她制定了“武氏家教方針”。每天放學回家,武亦姝都會跟爸媽學識字、背古詩、繪畫,家裡頻率出現最高的遊戲是“詩詞接龍”。

長大後,她對各種唐詩宋詞爛熟於心,陸游、蘇軾、李白成為她的“三大偶像”。

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的真善美是滲透到她心裡去的,武亦姝的謙遜不是裝出來的,而是有詩意在她心中。

2、河北邢臺南和縣農民詩詞達人白茹雲:淋巴癌患者,先後經歷過7次化療、1次放療。

為了哄生病的弟弟,8歲開始背古詩,後來患上了淋巴癌,治療期間看完一本《詩詞名句鑑賞辭典》。背詩成了她生活中的樂趣和精神寄託,無論種田還是做家務,都沒有停止背詩的腳步,一本本古詩詞手抄本成了她手裡的寶。

她說:雖然生活很清苦,但我可以在詩詞裡面品嚐到喜怒哀樂


3、北京大學理工科博士陳更:能文能武,滿腹文采。

從小喜歡閱讀,長大後更加珍惜閱讀這個習慣。休息或不開心的時候,都會選擇讀書。

背詩張口就來,飛花令詩詞接龍樣樣精通。

陳更說: “一個人一直在讀書,就會遇到詩詞,尤其是在生命青澀與成熟的交叉路口,當你心裡已經開始積累一些灰暗的、沉重的東西,詩詞就會給你救贖,成為不可替代的讀物。”


4、 六旬詩詞達人王海軍:內蒙古農民,小學文化。

非常熱愛古詩詞,平時靠擺攤修理自行車補貼家用。寫古體詩是他一直努力堅持的業餘愛好。

他利用修車間隙寫詩。三年時間寫了千餘首古體詩。為提高自己的寫詩水平,與詩友交流不恥下問。生活雖艱難,卻從作詩中找到了快樂。


5、上海閔行區初中學生侯尤雯:詩詞大會年齡最小選手,詩詞儲備量達近千首。

侯尤雯酷愛古詩文,2歲開始學習《唐詩三百首》,小學時開始學《宋詞三百首》。

她不僅讀詩、背詩,還熱愛寫詩。她從小到大語文成績優異,進入初中以來,多次獲得語文年級組第一。


03、讀詩書使人靈秀

古詩詞是中華古典文化的精華,學習古詩詞,可以豐富語言,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

詩詞大會的作用,是發現古詩詞的美,引導更多的人關注古詩詞,喜歡古詩詞。

學習古詩詞不僅能使人靈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脫離庸俗和低級趣味,更加文明和高雅。

願我們從古詩詞中,重新認識生活,去除浮躁,恪守一份寧靜,讓內心更加快樂豐盈。


媽媽們愛讀書


中國詩詞,博大精深,浩瀚無窮。

央視舉辦《中國詩詞次大會》,不可能沒有任何要求和範圍的進行。

即便是選手的儲備量再大,也不可能將中國詩詞全部攬入腦海。

2017年,我們縣有一個賣蒸饃的農民工有幸參加了《中國詩詞大會》,只不過他是在後臺觀看,沒有入選上場。

他參加回來之後,立刻就成為我們縣的名人就,在我們縣各中小學巡迴給孩子們做報告。

據他講,《中國詩詞大會》參賽選手是有準備範圍的,不可能無邊界,無範圍的考察選手的儲備量。

這個範圍基本上就確定在中小學必備的詩詞,經典的唐詩、宋詞、元散曲,《詩經》以及明、清優秀詩詞,毛澤東詩詞等。而題目中所涉獵的詩詞,一般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是廣為流傳的。陌聲的,生僻的,流傳範圍不廣的,一般不會涉獵。

飛花令考察內容有一個明確的出題範圍,這個考察範圍會提前告知選手,讓選手提前做好充分準備。



《中國詩詞大會》不僅僅只是一個比賽,它的重要意義在於引領性,推廣性和帶動性。

節目是需要一定的觀賞性,藝術性和感染力的。

所以,中國詩詞大會舉辦之前海選出來的參賽選手,都要集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而所訓練的內容和題目就是詩詞大會所比賽的內容。因此上說,《中國詩詞大會》比賽內容是有固定範圍的,是有題庫的,而這個題庫就是參賽內容和範圍。



雖然《中國詩詞大會》參賽的內容有一定的範圍和指向性,但是仍然考察的是選手的實力和儲備量,如果沒有很強的實力和海量的儲備,那也不可能在這麼大的賽事中有很好的表現和突出的成績,另外,也會嚴重的影響節目的觀賞性,感染性引領性,帶動性和趣味性。


教育探微


這樣說吧,這檔節目是中國文化的倒退。。最早看的時候覺得可能會重拾傳統文化。

直到有一期,一個阿姨,說她文言都看不懂就去通篇背誦離騷。。離騷啊,兄弟們。不求甚解背離騷。。

我們的教育一直在反對八股,反對古代私塾那種不求甚解的背古人詞句。。最後幾千年下來,很多經典都已經被曲解了。。

如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斷句只要稍微變下意思可能就是天差地別,但孔子到底想表達什麼誰能說得清楚,更別說離騷這種更晦澀難懂的了。

看完那期,我再沒看過類似節目,要知道之前我每一期都看了,我把家裡的大部分古書丟進了垃圾桶,現代社會的進步在於與時俱進,死抱著古籍,背兩首生僻的古詩只能顯得你像孔乙己 。



一壺萍水


昨天晚上看了第四場,一點都不好,不想再繼續看了。第一支持人換了,沒有董卿知性,龍洋適合主持娛樂節目,服裝沒有特點,主持不流暢,點評不到位。第二,節目沒有主次,所謂詩詞大會成了煽情大會,這個不是娛樂節目啊,一些選手比賽過程快進太快,我還以為我手機出問題了。不該在這個節目出現的鏡頭出現太多。影響進程。第三選手是怎麼選拔出來的,準備了兩三年就可以參加,那我們都可以去參加,怎麼沒人通知我們。第四節目花樣多,淨搞些沒用的,拖泥帶水


雲中挽月


近幾年《中國詩詞大會》比較火爆,算是一檔優秀的文化類節目。節目中的問題大都是一些很常規的問題,只要有些詩詞基礎都會做。根本就不存在漏題的可能性。




其實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拍攝之初,還沒有放映的時候,我就曾看到過報道,稱節目拍攝遇到了困難,原因就是一些題目過於刁鑽,題目偏難,後來才降低了題目的難度繼續拍攝。所以後來我們看到的題目大都是一些常規題型。不過還是有極個別題目是真正考驗答題者的水平的。比如下面的這道題

很多人都選擇了楚國美女的腰,但正確答案則是楚國大臣的腰,讓人跌破眼鏡。原來,楚靈王喜歡讀書人有纖細的腰身,因此朝中的大臣害怕自己身體肥胖而失去楚靈王的寵信,每天節食來控制自己的身材。很多人之所以選錯大都是被杜牧《遣懷》中“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一句把節奏帶跑偏了。像這樣的問題雖然考驗答題者的水平,但是如果過多的話會影響節目的趣味性。

此外提到《中國詩詞大會》我就想到了之前河北衛視有一檔文化類欄目《中華好詩詞》。嚴格來說前者有很多地方都搬用了後者,而後者的題目難度要比前者大的多,更能考驗答題者的水平。上面的選手相對於《中國詩詞大會》來說總體實力更強。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總之,百人團是經過了重重選拔的,再不濟他們的實力回答這些簡單的問題還是很有把握的。這裡很多題都只是中學水平,並不需要很大的詩詞儲備。如果這都需要透題那百人團就太水了。


潮打的空城


關於題庫的問題

節目組是肯定有題庫的。之前看《中華好詩詞》,明星關主都會拿到題庫,被稱為“詩詞女神”的左巖就是因為背的熟。,

至於會不會給到參賽選手,這個問題恐怕要問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的人,百人團或者參賽過的選手,他們是親歷者。就我個人來看,節目組是有給題庫的。而且不止選手,從主持人到現場嘉賓到後臺工作人員,都人手一份。這樣大家心理都有底,節目組也好以此為依據出題,制定相應的遊戲規則。

對選手而言,有題庫從心理上就能增加參賽的底氣,緩解部分焦慮,就好像學生知道了考試範圍,而且,也好避免一上去就下來的尷尬,甚至使節目根本錄不下去。以中國古典詩詞的浩如煙海,加之現代人對詩詞的疏離,再加上錄製時的緊張,沒有適當的題庫送分開路,或者就勢引導一些,錄製效率與效果是無法想像的。

主持人、嘉賓更不用說了。主持人是節目流程的導引者與讀題者。嘉賓擔任解析的任務,這些都是要提前準備的。有一方出錯,都要笑掉大牙,畢竟是文化節目。

關於詩歌儲備

能夠上去的,基本都有一定儲備。能夠走到冠軍的,儲備量千首以上。無論是《中國詩詞大會》上的外賣小歌雷海為(很像掃地僧),中學生武亦姝,還是年紀輕輕的博士生陳更,詩詞儲量都很大。其中陳更更是連續參賽四屆,不到冠軍不罷休。還在熱度中的詩詞大會成為了走紅的新方式。

如果看過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對王悅笛和李四維、梁道萍、暢欣應該會有印象。飛花令玩得很溜。

可惜的是好詩詞沒火,詩詞大會爆紅,兩個節目的觀賞性和知識水平,詩詞大會更像是初級版,不知為何突然就成了全民節目。


詩詞桃花源


我個人認為題庫是沒有的,全憑選手自我的詩歌儲備。

《中國詩詞大會》的創辦宗旨:以詩詞節目為引導,讓全民喜歡詩詞、愛上詩詞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中國詩詞大會》的創辦宗旨,就是為了通過這類詩詞節目,讓大家瞭解詩詞背後的故事,瞭解我們的文化之美,讓我們能由衷的愛上詩詞,能夠做到在詩詞中吸取屬於自己的養分,讓詩詞帶給我們精神上的富足。

《中國詩詞大會》未播放之前,中國的國學、文化氣息可謂低到了極點,很多人提筆忘字,對中華文化不以為然,對西方文化反而推崇至極;而詩詞在人們眼中也不過是讀書時必須要完成的背誦任務罷了,真正能多年愛詩詞如一日的人少之又少。

《中國詩詞大會》的創辦就是為了改變這一現象,為了讓大家瞭解更多詩詞背後的故事,或許是李白力士脫靴、貴妃研墨的放誕不羈,也或許是杜甫多年不得志卻依舊憂國憂民,也或許是張若虛對月興嘆的古今之感。

《中國詩詞大會》更是邀請王立群、康震、蒙曼等文化歷史學者坐鎮,為大家講解詩詞背後的故事,以及作者身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事情,讓詩詞不再是冰冷冷的字,而是作者心血的凝結,是歷史事件的見證。

《中國詩詞大會》比賽形式:個人爭奪賽、擂主爭霸賽,臺上一刻光芒都是臺下萬千努力

《中國詩詞大會》的比賽形式大致來說就是個人爭奪擂主、百人團攻擂

從個人爭奪賽的題目來看,大多說的詩詞都是學生時代所學習、背誦過的詩詞,一般來說不算太偏,大多數人都可以答上來,但是這類題也比較考驗答題人的反應力和對詩句的熟悉程度,一般每道題中都會出現一句干擾詩句,所以每道題都不是“雞肋”。

作為一個節目觀眾,最吸引我的環節還是百人團選手攻擂了,一般都屬於本場節目的高手對決。

這一環節就十分考驗選手的詩詞積累了,不管是畫圖搶答、聽選項搶答還是後面的飛花令,都十分考驗選手平時的積累,而我們從選手的答案也可以看出,大賽題目的答案都是我們熟知的詩句和名人。

我們可以關注到《中國詩詞大會》中較為令人印象深刻的幾位選手,一位是陳更,北大博士,是教育的優等生,一位是武亦姝,從小對詩詞興趣濃厚,一位是第三季的冠軍雷海為,每天趁送外賣的空餘時間來讀詩、背詩。

所有選手在場上的“高光時刻”都是他們在臺下無數個與詩詞相伴的夜晚,他們在詩詞上付出的時間,在文化裡吸取的養分,比我們一般人多得多!

《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形式:導師專業積累深厚、文史典籍瞭然於心

《中國詩詞大會》的點評嘉賓有幾位,這裡我只以康震老師為例說明。

作為點評嘉賓,康老師事先應該是知道本場比賽的大致範圍的,但說要知道題目應該也是不可能的,畢竟個人爭奪賽中,選手是從題庫中隨機抽題。

康老師作為點評嘉賓,在中國古代文學方面有著深厚的才學,但是為了保證節目的權威性,康老師事先也是要準備點評內容的,所以比賽的大致內容也應該是知道的,而且我們可以看見,節目中涉及的詩人、詩篇大多是名家、名作,大致方向便是如此,實在是稱不上提前知曉題目。

《中國詩詞大會》引起了全民學習詩詞的熱潮,對於文化的傳承來說,實在是福音。文化於我們而言,不僅僅是幾句遠古的詩詞,不僅僅是博物館裡被藏著的名畫,而是我們的精神支柱。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脈,只有瞭解我們的文化,我們才能知來處,明歸處,這樣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何在抗日時期,我們的學者們,面對生命危險,也要將故宮的文物南遷,無論如何也要為我們留住歷史的過往了。

願你我都能在詩詞中找尋自我,構建屬於自己的家園!


林憶南


老師引進門,修行靠個人。

這是我在上學的時候,老師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中國詩詞大會》明面上看起來是一個綜藝,其實嚴格來說,也像是一場考試,突破重重大關,最後考上大學,拿到文憑,再優秀一點的,還能考研究生、博士什麼的。

既然考試有範圍,那麼《中國詩詞大會》怎麼會沒有題庫呢?中國上下五千年,古詩拿出來,繞地球怎麼著也能三圈吧?誰能完整的背下來,更何況還有一些背過,但是很久沒有溫習過忘記的詩呢?

如果,《中國詩詞大會》上的選手都是磕磕巴巴,斷斷續續的答題,豈不是失去了很多的趣味性?也有落選的選手分享過關於題庫這件事,有一位選手提及過,臨錄製前三五天會給題庫,九十多頁的A4紙,只有詩,並沒有關於詩的典故、由來或者是相關的故事。要想三五天背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那些平時積累的多的人,才能夠過關斬將,橫掃千軍。

這也是為什麼大學裡面,明明老師給了複習的範圍,有的人考60分,有的人考100分的原因了。

有的人或許會想到,給了題庫是不是人人都會,人人都可以參加。但其實不然,就像剛剛開頭那句話所說“老師引進門,修行靠個人。”,而在這個節目中來說,就是“題庫引進門,晉級靠個人。”

而且我想《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最大的作用,

就是引導更多的人去關注古詩詞,發現古詩詞中間的美,讓更多的人喜歡上古詩詞!並非是希望人人都進入選手的角色,喜歡不一定要當冠軍,就像是喜歡唱歌不一定要當歌唱家,喜歡畫畫不一定要當畫家。《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綜藝,本身就是帶著大家發現古詩詞中的美,喜歡你就去看,去參與這一段飯後睡前的美好時光,何必深究節目背後的事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