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天津1人看病致973人隔離,醫院封控!杭州發熱門診解答看病流程,還有互聯網問診

疫情防控這根弦必須時刻繃緊,稍一鬆懈就會產生問題!

近日,天津男子因發熱咳嗽一週,上醫院就診。醫院判斷為普通發熱,在呼吸內科住院治療,4天后才被確診新冠肺炎,973人被隔離,醫院封控。

危險藏於忽微上醫院就診,4天后被確診



2月1日上午,天津一患者到武清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醫院綜合判定為普通發熱患者,在呼吸內科住院治療。

2月3日晚,武清區疾控中心對該患者檢測成顯示弱陽性,複核結果也顯示為弱陽性。2月4日,再次採樣檢測結果為陰性。2月5日,市疾控中心第三次取樣檢測,檢測結果為陽性後將該患者轉至海河醫院救治,成為第70例確診病例。

此後,該患者就診的醫院被封控武清區人民醫院梳理需管控隔離人員973人。

該案例的3點教訓

這樣的診治療程,表面看不出什麼問題,實質上卻在操作過程中存在著問題。

■ 一是對發熱門診病人的鑑診要極為慎重,特別是需要收治到普通住院病房進一步治療的病人,必須通過專家組會診研判後,謹慎決策,這個病例沒有經過專家會診和病例討論。

■ 二是這個田某的病例,住院以後實際上是跟他的哥哥收治在同一個病房,這樣就形成一個交叉感染風險,他的哥哥現在已經經過三次核酸檢驗,目前結果都顯示為陰性,他也作為田某的密切接觸者正在隔離治療。這種治療方式也暴露出醫院在診治過程中警惕性不強,操作也不規範。

■ 三是發熱病人的鑑診,如需進行進一步檢查,比如CT、B超等方式,一定要與普通門診和病區隔離,堅決不能離開發熱門診的防護範圍。

教訓!天津1人看病致973人隔離,醫院封控!杭州發熱門診解答看病流程,還有互聯網問診


天津這起事件是個慘痛的教訓,疫情下,杭州的醫院是如何加強發熱病人管理的?

對此,記者採訪了浙大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金潔、杭師大附屬醫院(市二醫院)信息部主任吳雲蘭,兩家醫院都分別在制度上和科學信息化手段上,對此嚴控管理。

杭州市一醫院專人帶發熱病人走專屬路線,間隔半徑一米

面對疫情,人們對自己的體溫尤為敏感,感覺到自己有“發燒”會去醫院看看,及時診治求放心。近段時間以來,市一醫院的“發熱門診”壓力陡增。

市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金潔說:我們對此制定了嚴格的工作準則,形成閉環,減少可能出現的紕漏。

■ 這個問題每個人都該問自己一遍

一進大門起,市一醫院的醫務人員會對每位進入門診大廳的病人詢問,問題是:“2周內有無到湖北、溫州、台州及周邊城市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及居住史,是否和上述地區的人員有接觸;有無和新冠病毒感染者有接觸;周邊有無聚集性發病史。”

■ 看病流程

問完後,如果有上述情況伴腹瀉、發熱和/或呼吸道等症狀的患者,市一的醫務人員會做以下幾步:

1、為病人發放口罩。

2、做好登記。

3、敲流行病學章。

4、專人送病人至腸道(發熱)門診。

5、送前電話聯繫內線6505,有專人接聽。

6、護送的醫務人員,要求與病人保持一米以上距離。

7、專屬路線:從門診大廳外圍通道走。

此外,對保安所測體溫有疑問或自覺有發熱感的病人,分診護士會重新為病人測量體溫,做到不漏一個。

記者瞭解到,在市一醫院三號樓一樓大廳,醫院安排的預檢工作人員會每30分鐘提醒呼吸科候診病人一次,提醒的話是:“若三天之內體溫曾大於37.5度,或發熱門診看過來複診的病人呼吸科不接診,需到發熱門診就診,請提前告知醫護人員。”

杭州市二醫院信息化技術手段優化流程,提供互聯網問診

在杭師大附屬醫院(市二醫院),醫務人員每天要對到醫院就診的每位病人進行生命體徵測量,合理分級分區。如果是發熱等急病、重病的患者,最重要的是要把危重病人識別出來進行早期救治,同時要對所有候診病人進行嚴密觀察,以防候診過程中出現意外。

市二醫院在加強疫情期間日常工作保障的同時,運用智慧信息技術,將流程的每一步優化。

首先,

新增發熱叫號,設置二次排隊功能。簡單的說,就是為了減少醫患間或患者間交叉接觸的機會。

其次,配置了二臺自助機分別用於白天門診和夜間急診。

另外,單獨設置發熱檢驗和發熱檢查,通過一系列的改進措施,儘量減少患者跑動,省力省心。

杭師大附屬醫院信息部主任吳雲蘭說,杭師大附屬醫院還開啟了定時互聯網問診的服務。在這裡,醫院的專家輪番上線,視頻連接患者,一鍵掛號。

教訓!天津1人看病致973人隔離,醫院封控!杭州發熱門診解答看病流程,還有互聯網問診

如果你覺得體溫高,身體不舒服,可以互聯網諮詢。大家在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的微信公眾號和支付寶生活號中的“新冠諮詢”專欄中,可以進行線上諮詢問診。

群眾到藥店買發熱退燒藥為什麼要身份證?

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徐潤龍:冬春季節,感冒發熱病人比較多。

從2月1日起,全省開始實施購買退熱、止咳等藥品的身份證登記制度。現在購買有四個步驟,先測體溫,在詢問旅居,再做身份登記,最後由異常情況要報告。我們主要是為了找到有重點地點旅居、有症狀的人。另一種是篩選在家隔離,但出來買藥的人。這雖然不是專業篩查,但是為我們提供了防控的線索。

從2月1日到6日,全省兩萬餘家零售藥店,有44萬多人次購買上述要,篩選出47人有重點地區旅居,初步判斷比較可疑的有10個人,目前都已向當地有關部門通報並調查。希望廣大市民可以理解和配合。

我們提醒市民,如果有重點地區旅居或者目前出現發熱症狀的,應該第一時間去醫院檢查,而非去藥店買藥。

針對這一段時間檢測的情況,我們會分析評估,到下一階段,可能還會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