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與大人,有很大的關係嗎?

狂砍一條街


  • 當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相信很多父母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而我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也堅定地認為,孩子的成長和自己的父母有著很大的關係,甚至是決定性的關係。

在這裡我先說說,哪些父母會覺得孩子的成長和自己關係不大。

  • 現實有部分的父母,總覺得孩子的教育是學校的問題,學校的責任,把孩子放到學校,那麼一切都交給學校了,總是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發展,孩子的情感交流。在這部分家長眼裡,自己的責任在將孩子生出來的那一刻就已經結束了,或者說只是讓孩子吃飽穿好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學校、社會的事情了。
  • 其實在我看來這樣的家長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孩子在成年之前,特別是在上學之前,陪伴在孩子身邊最多時間的卻是父母。

父母會影響孩子的品性

  1. 其實用心陪伴過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經常當著孩子面吵架,孩子的脾氣都會不太好,性格暴躁,在大眾面前顯得不夠自信甚至自卑。而當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和諧溫馨,這些孩子都會性格溫和,面對眾人特別自信開朗。
  2. 因為我家裡的親戚朋友都有做教師的,在和這些教師聊天的時候,老師反映最多的就是不服管教的孩子問題。而這些不服管教的孩子大都一個共性,父母很少在身邊,父母極少和他們交流溝通,這部分孩子調皮搗蛋,不服從老師的指揮。當老師嘗試耐心和他們交流的時候發現,這些孩子只是通過調皮搗蛋懂得方式來引起老師或者身邊人的注意,獲得更多的關注和關心,雖然他們的方式錯誤。因為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陪伴的缺失,讓他們非常想獲得父母以外的關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我一直認為中國之所以有這麼多書香門第,都是因為在這些書香門第中,作為長輩的父母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在他們看來,教育好下一代是家族能夠長久不衰的秘訣。

  • 我們也會發現,父母喜歡讀書的,孩子也喜歡讀書;父母喜歡唱歌的,孩子的音樂天賦也不會差,甚至父母從事一個行業,很多子女也會子隨父業。所以很多是否,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曾有人這樣說過,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所以在我看來,很多父母每當寒暑假就拼命幫孩子報這個班那個班,如果不這樣做,自己的孩子就輸在起跑線上了。當然這是中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所致,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覺得這是倒置本末,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影響的,如果孩子沒有培養起學習興趣,硬是將孩子送去各種補習班,反而讓孩子的身心都不能健康成長。

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夠走多遠

  • 在現代社會中,社會競爭越來越大,孩子由一出生就面臨著各種競爭,各種競爭驅使著父母不斷壓著孩子往前走,但是很多時候父母往往將孩子面臨的競爭專注到父母的財富競爭,孩子的學習競爭上面去,這個時候,父母就會將一切精力放在賺錢上面,然後完全將孩子交給學校,再不行就送去各種培訓班。

  • 在我看來,孩子所面臨的的競爭不僅僅是父母的財富競爭,孩子的學習競爭,這樣的競爭是非常片面的。孩子需要競爭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格局、思維還有遠見。可以說父母的思維格局決定著孩子未來一生的發展。有著大格局的父母,更多關心的是孩子有什麼樣的思維,不會一味地強求孩子各種成績,更加註重孩子的身心發展,孩子的品性,孩子的膽量等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土豪和貴族的區別。土豪只注重外表的光鮮亮麗,而貴族則注重內心的發展。作為有大格局的父母,他們會教育孩子要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不能急功近利,用自己有大格局的心來對孩子潛移默化,指引孩子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 上面幾點便是我自己在成為父母后思考最多的,也是很多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其中有很多遺憾,但還好能夠及時地反省過來,不至於讓孩子迷失在錯誤的方向之中。希望能夠幫助到你解惑。

兩北鼻爸比


大家好,我是川妹子彭彩竺,很高興受回答這個問題:孩子的成長與大人,有很大關係嗎?回答是肯定的!大人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尤其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下面我就說說我的觀點:

1.性格

大人的性格直接影響孩子,比如孩子小時候如果是爺爺奶奶帶的,那麼他的性格脾氣像爺爺奶奶多一點,像我家大寶從一歲到六歲這幾年是在鄉下爺爺奶奶那裡生活的,他現在說話的語氣很像他爺爺,儘管在他七歲時我帶回我身邊自己帶了,在我的影響下他要所改變,但有些性格還是改變不了。比如我家二寶三寶從出生就是我帶的,現在就很開朗,說話語氣都很好的。還有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特別大的。

2.行動

做事這方面也是,受性格的影響孩子的行動力也是一樣的,其實行動力這方面就是從小要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像有些大人說的,長大了就會了,試問一下孩子從小都沒有一個好習慣,長大了好習慣從何而來?所以做大人的不僅自己要養成好習慣還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千萬不能溺愛孩子。

3.思想

孩子小的時候他的行為和思想自己不能掌控,這個時候大人就要從思想上去正確引導孩子。

比如,給孩子分析哪些事我們不能去做,哪些事我們可以去做,一定要給他們做好引導,然後尊重孩子的選擇。

這是我的一些見解,希望給你一點點幫助,謝謝!


川妹子彭彩竺


我覺得這個是有,就我個人經驗來講,我很小的時候我爸爸就生病了,做不了重活只能做一點手上活,就沒有收入,然後就是跟我媽老是吵架,又沒有錢,比如說別的小朋友的爸爸身體好可以做工,有錢買零食吃,我們都很少買 ,雖然我爸爸媽媽對我們也很盡力了,從來沒有餓著我們,還送我們讀書,我沒有怪過他們,就是說影響的話確實有影響的,沒有別人開朗還有沒有別人自信,比如說看到別人有錢一點的總感覺我們不是一個檔次的,其實別人或許沒有這麼認為,但是我自己確實沒有別人有自信,你想想爸爸一直有病,哪裡會開朗得起來,所以說家庭教育是跟家長有很大的影響的,所以我現在自己也是個寶媽了,我盡力不會讓他們受我們的影響。





三寶的成長日記


有的

孩子的成長跟遺傳基因,生活的環境,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要注意凡事都應該多講道理,多溝通,一定要告訴他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我親自看見一個長輩,教育自己的孩子,他的孩子已經有40歲了,在我們的眼力他已經是我們這一輩的長輩了,可在他父親的眼力卻還是個孩子一樣,40歲的男人要喝酒,而且喝多了,因為開心還是因為不捨,也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可他的父親來了,當著很多人的面,很兇的罵他,他沒有回話,因為這個人特別的孝順,後來走了,可是很多人在再看不起這個男人。   因為不管在任何時候,你的孩子有多大,他都有自己的面子和朋友,哪怕只是一個孩子,他身邊也有朋友,他需要在朋友面前立足,所以這會兒為什麼不能好好的說,等回到家了在給他講道理呢?這樣的結果只有一種,就是長大了做什麼事都會唯唯諾諾的,覺得沒有父母指點那有都幹不了。      

有時候因為錯誤的指導,卻決定了孩子的一生,教育好,就要耐心的教導,家庭和睦才是王道,願天下家庭都和睦


曉曉手繪畫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的。所以,孩子的成長、性格的形成都離不開他的家庭背景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影響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性格的形成;
2、正確的三觀;
3、人格是否健全。

一、孩子的性格形成源自先天遺傳與後天培養,這些都是父母給予的

孩子的性格形成通常分為兩大塊,一、先天遺傳;二、後天培養。

對於先天遺傳,心理學把人的性格分為四種物質,即多血質、膽汁質、抑鬱質與粘液質,孩子在性格的特質方面通常受父母的遺傳影響。

而後天培養就要看孩子所處的環境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了。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有些家長對孩子簡單粗暴,總以體罰的方式教育,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變得性格暴戾、粗暴並容易走極端;而更多的父母則是控制慾極強,為孩子做太多的決定,最終把孩子養成“巨嬰”。

但不管是先天還是後天,這些都跟父母有著離不開的關係。

二、孩子的三觀是否端正取決於父母的思想教育

所謂三觀是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三觀不正的人看待世界是消極的、負面的,同樣的事情,不一樣的三觀會得到不一樣的看法,從而產生不同的行為結果,即三觀決定行為,行為導致結果。

三觀不正的父母他們經常會有以下表現:1、見不得人好,經常對人和事心生怨恨;2、發生問題時,即認定是別人的錯,自已沒問題,缺乏換位思考的能力;3、愛佔小便宜,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對人和事有絕對的看法,沒有中肯的評價;4、性格怪戾,人際關係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存在障礙等等。

一旦父母的三觀不正,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基於在自己的看法上進行,比如,愛貪小便宜,那麼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儘可能唯利是圖,沒有互助互利的精神,從而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父母一旦向孩子傳遞這種錯誤的信息,久而久之,孩子便養成跟父母一樣的三觀,對事情持一樣的看法與處理方式,從而養成三觀不正的思想。

三、家庭環境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決定孩子人格是否健全的關鍵

人格不健全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1、反社會性人格缺陷。即不守規則,與標準的行為背道而馳,漠視法律法規,致自己與他人陷入危險境地。

2、迴避性人格缺陷。性格孤避,不願與人保持密切的關係,害怕在相處過程中朝羞辱與嘲笑,把自己禁錮在自己的世界裡。

3、邊緣性人格缺陷。害怕被拋棄,嚴重缺乏安全感,與人相處過程中要麼把別人理想化,要麼就是詆譭別人,自我意識不穩定等等。

一般情況下,父母感情不合諧,經常吵架,或父母的教育方式極端、自身人格不健全,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多半也有著同樣的問題。因為環境對於人格的塑造非常重要,而在一個家庭中為孩子創造成長環境的就是父母,所以,孩子的性格形成與人格的養成與父母息息相關,只有良好的成長環境才能夠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

【總結】馬克思曾說:“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孩子出生就像一張白紙,父母在上面畫什麼他就是什麼。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個思想健康並且積極向上的父母,如果你想讓孩子優秀,那麼父母必須得先讓自己優秀起來,因為父母是孩子成長最直接的影響者,沒有之一。

我是熊媽,兩男娃的媽,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關於“孩子成長與大人的關係”你的看法又是怎樣?留言一起探討探討。


熊媽碎碎念


孩子的成長與家人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之前閱讀過冊書《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所著。裡面例舉的很多心理疾病,其實是與小時候的家庭/成長環境密不可分的。舉個例子:一個小孩她的母親從小對她管教頗嚴,但是她只是在表面上是乖孩子,在心裡極力想要逃離。可是她花了很多時間,還是不能從這個被管束的影響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家人/大人的影響力佔據孩子成長的大部分,可以說是90%。俗語有: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而且孩子在對這個世界還沒有充分的是非觀的時候,他們最常見的行為就是模仿。如果家長不能給孩子做好的榜樣,那麼孩子模仿的行為也是惡劣行為。反之,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表現的是正面行為,那麼孩子所學習的也是好的行為。




滷蛋蛋媽媽


孩子的成長與大人有很大的關係,但不是完全取決於大人。

有很大關係的原因,也就是最近很熱的話題“原生家庭”。

作為成人,我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認知,對自己也會有個相對客觀的評價。但是孩子對這個世界是初來乍到,孩子是感知力很強但表達力很弱的存在。他們最開始對自己的認知幾乎都來自於外在,而作為孩子,這個所謂的外在評價基本來自於父母。所以父母無論是直接表達還是間接表達,都能讓孩子通過評價感受到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比如父母總拿別人家孩子和自家孩子比,總說自家孩子不如人,孩子就真的會覺得不如人,逐漸形成自卑心理;比如父母對孩子過分嚴厲,遇到問題總是指責孩子從來不反思自己,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形成不敢擔當的人格,總擔心自己需要為問題買單,有可能形成膽小缺乏擔當的人格。而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的較大的也是較為持久的。很可能人窮其一生都在修復來自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陰影。所以大人與孩子相處時需要更多關照孩子敏感的心,並且把孩子當成獨立生命體給予尊重和理解。

按照上述所言,可能很多家長會說我們再學習再努力也不可能做到完美父母,那孩子有任何問題都需要我們來買單嗎?那我們的壓力豈不是很大?誰還敢做父母啊?

這裡想表達的是,誠然父母對孩子都影響很大,但是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或完美的社會角色,那我們就需要利用好其他工具賴幫助我們。比如讀書、學習、思考、社群交流等等。如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遇到想不明白的問題時可以從書中探索找到答案。大人的努力加上有益的工具,相信孩子會成長為擁有健全人格都孩子。

祝福大人和孩子都能在親子互動中共同成長,相互勉勵。


Knice寶媽成長社群


孩子的成長與大人有不可分隔的關係,因為身教勝於言辭,你所做的你所想的孩子門清著呢,如果想培養一位各方面都優秀的寶寶,那麼作為父母,自然不能缺位,沒聽過哪個保姆,阿姨老人帶孩子能帶出來學霸的,孩子主要還是要靠自己的父母。

以下我覺得有幾種能力需要父母從小主要的

第一,閱讀習慣能力

這點毋庸置疑,排在首位,因為閱讀習慣的養成可以讓孩子終生受益,一個喜歡看書的孩子,她的未來通常都不會太差,因為不讀書你就會成為一個野蠻的人,如果你想變的有智慧那麼就需要閱讀,不讀書你只能過一種人生,讀書你可以過一千種人生。

第二,時間管理能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正確的廢話經久不衰,我們能做到就是凡事有計劃且自律執行,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情,能讓父母省去一大半的精力,我覺得這個習慣需要從小培養,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情,這不是死板,而是要做有準備的人生,孩子一天天長大,同時本領也要一項項養成,這樣走到社會才不至於處境尷尬。

第三,好奇心

個人認為這點對一個人很重要,因為好奇心是一個人的靈魂,因為好奇心,驅動你會做好多事情,你有動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內驅力的人,才會不斷去精進屬於自己的地盤,這是一個人向內生長的結果,現在看待一個孩子的發展不僅僅是她的學習成績,相反會看她好多其他方面的因素,情商,團隊協作力,與人溝通能力,共情能力,這都屬於是軟實力。

所以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你要怎樣做,這點在任何地方都成立。



江然兜媽成長營


家庭教育會對孩子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父母的所作所為對孩子的影響更為深刻。老一輩革命家惲代英就曾指出:“‘潛移默化’四字在教育中為最高法門,家庭教育尤應以此為主要手段。”但是,當父母把滿腔熱情、全部的愛都給了子女,整天為子女操碎了心,會讓孩子認為父母只知做這些瑣屑小事,沒有奮發向上的進取心,沒有做大事的雄心,這就容易讓孩子瞧不起,因而不願接受父母的教導。因此,父母應該走出這一誤區,奮發向上,勇於拼搏,打造自己的事業天地。當父母不再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時,一方面可以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給孩子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鍊。另一方面,孩子在父母的信任與帶動下,在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會奮發向上,積極進取,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當然,我們不是提倡父母都忙於自己的工作、學習,對孩子不管不問,任其自然發展:而是建議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發展的時間和空間,“注意”他們,而不是全天候地“盯住”他們,不是以他們為中心,為他們包辦一切。


小蕊早教育兒


我認為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環境,教育環境,社會環境,而家庭環境又為原生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如果原生家庭幸福指數比較高,則孩子會在這樣的環境中表現的更加積極,樂觀,開朗,也會對他以後的價值觀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家庭環境不和睦,或者幸福指數低,這樣的孩子會不自覺的的形成自卑,膽小的性格,甚至會提前出現叛逆。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就像是一面鏡子,孩子身上所有的行為表現,實際上都是自己教養方式的一種投射。

當然,隨著孩子的長大成人,他會踏入學校,踏入社會,學校教育他知識,社會教育他做人做事,可能經過歲月的磨練,職場的拼殺,很多由於原生家庭而養成的某些習慣會被社會環境淡化,甚至會出現小時候引以為傲的行為習慣,在長大後卻被生活給推翻了。

是的,孩子終究會展翅高飛,會有自己的歸宿,會有自己的一片藍天,無論他飛得多高,多遠,都有一樣東西,會一直深深的紮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上,那是根,是我們最初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