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獨生子女,晚年生活質量令人擔憂,養老院是唯一出路嗎?

行V者


《民生大問題之養老》

一、老齡問題三方面:

(一)老齡比例高。

(二)獨生子女多。

(三)子女生存成本高。

二、目前養老四模式:

(一)居家養老——最傳統,自願接受率最高,估計在50%左右。

這樣的養老方式,親情維繫是基礎,親人們會很放心,但都會很累。因血緣關係,老人的安全感最高,所以,最受歡迎。

但要注意協調好子女間的關係,反對愚孝,更反對圖財。

(二)敬老院養老——比較傳統,自願接受率一般,估計在30%左右。

(三)抱團養老——比較新興,但自願接受率很一般,估計在10%左右。適合特色群體,如老同學、老戰友、老玩伴,重情義的延續效應。

(四)機構化社區養老——新興,自願接受率會很高,如果發展得好,估計會達到60%以上(動態)。

三、建議,大力發展機構化社區養老。





伊水緣


首先我認為,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家庭沒有什麼區別!

如果你擔心獨生女父母養老是個問題,多子女就能保證有人給你養老嗎?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

我在我家姊妹中是老小,除了我以外其他姊妹都是多子女。在我看來,到目前我還沒發現其他姊妹的養老優勢。我家大點的姊妹都70幾歲了,還整天為子女們操勞。與他們相反,我是獨生子女,我反而感覺很輕鬆和自由。

至於養老院是不是唯一的養老出路?我是這樣認為的:

第一,獨生子女父母相對比較輕鬆,我們可以儘量搞好自己的身體,儘量居家養老自己照顧自己,必竟現在養老院的條件與服務都還不完善。

第二,等哪天我們照顧不了自己了,一是可以去養老院,二是可以“自生自滅”,我們這代人都有這個心理準備。在這方面我們要多學習外國老人,八九十歲都是一個人獨居,最好不就是一死嗎?

第三,我們這代老人很清楚地知道,現在即使多子女誰能保證他們都能養老?所以現在的老人都懂得自強自立。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討論補充!


user摩羯大叔


年老了,要學會一個人也能好好過,只要有固定的經濟來源,生活能夠自理,有自己的住房,上午買菜做飯,下午午睡一會,然後出門晃晃找人聊天等,晚上吃過飯看一會電視就睡覺了!真的很快樂的晚年生活,我很想擁有……


衝破黑暗


僅代表個人意見

我認為養老院並不是獨生子女父母晚年的唯一出路。

前兩天看了白巖松的一則視頻,視頻裡有句話戳中了我:

想要養兒防老幾乎不可能,不是兒子不孝順,而是一對小年輕上面四個,上面這四個頂上還剩兩三個呢,請問他養得起嗎?

一個人的老後生活,可以是冬天,可以是夏天,關鍵的選擇權在自己手中。所以我認為,老人的第一位是攢健康,第二位是有錢,第三位是有閒。這樣不僅減輕了孩子的壓力,也讓自己的晚年更加體面,確切的說是更有尊嚴地晚年生活。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的晚年生活只能依靠養老院,我還可以選擇居家養老,就在這間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屋子裡,享受我的晚年生活,不需要晚年需要照顧的時候迫於現狀而選擇去養老院,去重新熟悉環境。

大多數人認為家庭養老和居家養老是大同小異,然而事實卻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家庭養老,主要依靠家庭的力量實現養老,簡單說就是子女、親屬照顧老人,老人居住在自己活著親友家中。當然照護老人中出現的問題也是此起彼伏。

最近刷抖音看到這樣的視頻,百歲奶奶躺在床上,顫抖的手吃力的夾起放在床上盤子裡的餃子,慢吞吞的往下吞嚥。屏幕上的網友不淡定了,隔著屏幕就開始著急忙慌的“幫忙喂一下啊”,其實細心的網友會發現,視頻屏幕上赫然寫著,百歲奶奶堅持自己吃飯。

對於這個現象,網友的想法很簡單,給老人餵飯,簡單粗暴。但細心的網友會發現,老人內心的語言,老人想要獨立地靠自己吃完一頓飯,甚至做好一件我們認為不起眼的小事情,對她而言都是莫大的精神支撐。這就是被我們常常忽略的“老人尊嚴”問題。

我們總是放大“人老必衰”和“人老萬事休”的觀點,卻忘了“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的豁然心態。照護老人固然艱難,但事實證明我們也是對養老知識的極其缺乏。迴歸上述案例,老人手抖,吃飯夾不起來,我們卻不知道如今市場上有進食輔助防滑防抖這樣的餐具,可以解決老人手抖吃飯難的問題。

除此之外,市場上針對老人的適配輔具產品數不勝數,也許你會嘆息,這麼先進的技術產品價格肯定十分昂貴,經濟吃不消,但互聯網時代,很多產品都可以直接租賃,為家庭減負,讓老人樂享晚年。

如果您的父母是家庭養老,那就讓自己的知識豐富起來,人的一輩子,倉促的來,舒服的走,沒毛病,作為子女多費點心,修來的緣分不虧。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村(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服務。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是破解我國日趨尖銳的養老服務難題,切實提供老年人生命、生活質量。


樂齡家


雖然我現在不到40歲,但因為我是獨生子女同時也是獨生子女的媽媽,這方面的現實問題我也會經常深思,所以針對這個問題也有一些自己的淺見:

首先我認為生育子女不能抱著養老的想法,這是有目的而為之,不管你生一個,兩個還是更多,都是因愛而生,父母子女之間是因愛為紐帶,樊勝美類的還債式關係是一種悲哀。

搞清楚這點就會非常明朗了,不管身為父母還是子女,都必須為自己負責,都說老了之後最需要的是老本老伴好身體,我挺認同的,不管是誰都需要強大的自我管理能力,以不麻煩人為最終準則,這其中好身體是最重要的,沒有好身體,請相信我再多的子女再多的錢也不能抵消你吃喝拉撒事事都得依賴別人的無力感,所以保養自己保持健康是第一要務,這直接關係到年老後的生活質量,上醫治未病,大家都忽視了最好的上醫就是自己,平時多學習學習健康知識沒有壞處,自從我學了營養學,我和孩兒他爸心肝脾肺腎胃腸子都好的槓槓的,我覺得這就是愛,對自己對他人負責,我們做父母的身體好了也是為子女好。

當然在管控好自己能管的方方面面後對於突發的基因突變啊、意外呀什麼的,那這就是命啦,坦然接受,不必過度醫療增加痛苦,自己怎麼舒服怎麼來,臨了能捐的器官都捐啦,也算是為後人積德積福啦。

OK!就算身體健康終有老到腿腳不便的那一天,這時候我認為去養老院也是個選擇,現在社會發展這麼迅速,AI智能養老我覺得就挺好的,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深圳現在就有一家機器人公立養老院,沒有人有精力不間斷提供貼身照顧,身為母親我也不希望子女24小時貼身端尿擦屎的(話糙理不糙哈),機器人挺好,它也不會累,也不需要進行任何情感上的交流,強烈建議大力推行AI養老,全面覆蓋,甚至後面技術迭代都會誕生老百姓能負擔的家庭型養老機器人。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凡事想通想透啦也就不會那麼焦慮啦,最後祝大家健康平安快樂!


文文腔


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問題,是許多人擔憂的一個問題,也是需要社會來關注的一個問題。

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孩子,父母老了之後,養老問題自然而然就會落到這個孩子身上。如果孩子的對象也是獨生子女,那麼兩個人就得負擔雙方一共四位老人的養老問題,再加上孩子還要扶養自己的下一代,還要工作,那麼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許多這樣的父母晚年之後為了不給孩子增加負擔而選擇去養老院,但是去養老院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因為去養老院必須具備一個條件,就是經濟上有能力承擔,尤其是需要找保姆伺候的那種,更得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有的老人不具備這個條件,沒有退休金,孩子可能條件也比較差,去養老院這個辦法就很難實施。

總之,獨生子女的父母年老之後,養老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在這裡淺顯得發表一下我的意見,和一點建議。

1、子女與父母家離得比較近的

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如果自己的家離父母的家比較近,父母身體尚可,能自己照顧自己,那麼子女就沒必要把父母搬去自己家裡照顧,而是選擇經常去照看,生活起居一應事務安排好。

2、子女離父母家比較遠

這樣的情況是不太好解決的,父母離自己比較遠,在他們年老之後無法照顧,把他們留在老家又不放心,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解決的辦法有三個:

01、如果自己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可以送老人去老年公寓或者醫養結合中心。現在的老年公寓更偏重於醫養結合,不僅解決的老人吃喝拉撒的日常生活,還有一定的醫護人員,在這裡老人的生活質量可以得到保證,精神生活也很豐富,因為一般的老年公寓或者醫養結合中心都會有老年娛樂中心,給老人提供娛樂散心的場所。

02、如果沒有這個經濟能力,只能是把父母接去與自己同住,以方便照顧,這會給自己的生活帶去很多麻煩。尤其是對自己的另一半來說,因為你的另一半也有父母,怎麼解決?真是個讓人頭痛的問題。當然如果覺得不方便,也可以在附近給老人租一處房子,以放便去照顧。

3、抱團養老

這是當下被許多人推崇的一種新興的養老辦法。

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無論你是有錢還是沒錢。都可以以兩家或者三家為一個單位,抱團養老。老人之間互相照顧。

當然這裡面也會出現很多矛盾,不是一開始就很完美的。需要老人們有好的素養和好的心態。

這種抱團養老的方式,組合對象很關鍵,要找興趣相投的,脾氣性格合得來的,也就是說要找能融洽相處的人來組合。

這種組合一般是鄰居之間,親戚之間,或者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之間。各自的孩子都在外地,老人又不願意給孩子增添負擔或者自己不喜歡去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就會選擇這樣的方式,一起生活,相互照顧。

曾看過這樣的一個新聞,姑姑一家,舅舅一家和自己的父母,在農村共同出資建了一棟三層別墅,六位老人共同生活,互相照顧,解決了三個都在外地的孩子的後顧之憂,十分明智和科學。值得人們效仿。

總之,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對待,見仁見智。國家也應該多關注,多設置一些這樣的福利機構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END—


於六小姐


我是60後,國家政策堅定捍衛者,一個孩子已過兒立之年,一個孫子聰明靈利,五口之家,溫馨滿滿!對養老的話題我在二十年前就論述過:身為60後,上養父母,下養兒女,還要養活自己,最後不能奢望子女養自己老。養兒防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很多人都一直沉浸在這種“幸福”之中。我非常懷疑這種複製的可持續性。所以我從來沒有打算被養老,努力活在當下,不虛度活著的日子,所有的苦和難都心平氣和的面對,善待子女,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不圖回報。對風燭殘年的將來做好工課,儲蓄健康,儘可能無疾而終。為此我在忙中偷閒學習中醫文化,積累經驗,追求“上工治未病”的最高境界,不留遺憾!


孟令柏


進入老年的我們,要明智,從心裡懂得,老了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同時要自尊自愛自強,兒女孝順是我們的福氣,但不要忘了,他有自己的小家,有孩子需要培養,有老婆需要疼愛,我們要理解兒女,所以靠誰都不如靠自己,老了要有自己的老本,老屋,靠的是老伴相依相伴,自己能料理自己的生活時,在家養老,要耐得住寂寞,習慣孤獨,平靜淡然的生活,不要什麼事都要兒女為你解決,過不去的坎時,在尋求兒女的幫助,心裡要豁達,不要以為養兒防老,他們也很忙,孝順是他們的職責,但理解是我們老年人的心態,養老的問題不要太糾結兒女,你就不會煩惱你,不會傷心難過,要往前看,不要翻舊賬,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上,自己的存款不要再有生之年都贈予兒女,要放在自己養老的生活上,因為來日並不方長,餘下的可寫入遺囑,自己的生活和財產自己做主,不要讓兒女用養老來綁架你,對於不孝的兒女,心中有數,不靠他們,你自己的財產,你可以有尊嚴的活著,誰對你好,遺囑裡就給誰,死前還是放在你自己身上。再不能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就住養老院,以自己的條件選擇好一點的養老院,在自己完全不能自理了,不拖累兒女,不拖累別人,不讓自己生活毫無意義的拖累他人延長毫無意義無尊嚴的活著,不就醫不治療,坦然的平靜的離開這個世界,人固有一死,活著努力讓自己過的好一些,不要活著就散盡錢財,無錢無力,你怎麼能有尊嚴的活著。



美麗草原石平


我看老人子女多的,或者獨生子女的,都差不多吧。

其實老人有固定的收入,有自己的房子,還是和老伴一塊生活比較好,或者一個人獨居也行。和子女住一起,有諸多不便,去養老院的話,那裡的環境可能會讓人有點不適應。

有些子女孝順的,可是家裡負擔重,心有餘,而力不足。年老的父母,只是增加了他們的負擔。有些女婿、媳婦的能夠接受和伴侶的父母一起生活,而有些人卻是接受不了的。到時候,大家住一起了,就會不斷的吵架什麼,鬧得很不愉快。

最主要,年青的時候,要為自己年老時的生活多做打算。可以買點居民養老保險,社保局有賣的,也可以基金定投,以後老的時候,再取出來用。

多教育孩子,孩子長大後是一個正能量的人,也有能力賺錢養家餬口,也能孝順自己的父母。


萍姐說情感1


現在養老問題仍是採取多種渠道來解決的,家庭式養老是主體,有著幾千年“養兒防老”傳統養老方式!是值得肯定和發揚的!父母養我們小我們就得養父母老的道理,傳承著做人道理…

就目前說法,獨生子女成家立業,生活壓力大,無力照顧父母…什麼多少對老人壓在一對年輕身上…人哪!直接利益就三代人,孝敬父母,把自已的子女扶養成人,把自已工作生活過好…這就是一代人的責任和義務!

至於老年人上不上養老院,要符合老人的意志和心願…不要用各種各樣借囗說詞…人間自有真情在,父母無論在何種情況,不顧一切,用青春年華扶養自已的子女成人…怎麼父母老了,就得送養老院,獨生子女怎麼了?他們也是父母生!父母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