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說說孫曉雲的字好在哪裡嗎?

情棋書畫


孫曉雲書《蘇軾論書詩六首》賞析:

此書法作品汲取了米芾《蜀素帖》和王羲之《聖教序》的一些特徵,結字奇正相生,氣象萬千,揮灑淋漓,剛健中含婀娜,古樸雅緻,書卷氣濃。(如下圖)。

孫曉雲談意臨《聖教序》:

學書意臨,也可稱創造的臨寫。第一種是建立在實臨的基礎上,多次實臨令臨習者對碑帖的結構安排以及特點了如指掌,滾瓜爛熟後,脫開帖而自己去寫,實際上是背臨。

第二種是長期對王字有所侵浸,王字的筆法、結構、章法己爛熟於心,呼之欲出。以自己對王字的理解、體會.主觀地去臨寫。

第三種是以王字以外定了型的書風主觀地意臨,雖自然距王字風格較遠,卻具有本身獨到的特徵,又在意臨中或多或少地注意加入王字的某些東西,這可謂是真正創造的意臨″。

她說的以上三種意臨方法,對我們學習其他字帖也實用,具有指導意義,但要注意準確臨摹熟練後再作意臨,才能學到字帖的精髓。

孫曉雲習書有60餘年,2015年12月8曰,她當選全國書協副主席,中國書協培訓中心特聘書法教授,江蘇省書協主席。

(下圖是孫曉雲所書行書《蘇軾論書詩六首,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孫曉雲,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當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最近幾年書協被有些人玩壞了,很多書協的“書法家們”都被人嗤之以鼻,但我要說的是,孫曉雲確實是實至名歸。

學習書法的師承

我們說一個人的書法的時候,一般都要去了解她的書法師承。孫曉雲出生在書香門第,從小在父母的薰陶下開始學習書畫,稍成年之後就頻頻在各種書展中拿獎,也從此漸漸走入大眾的視野中。

孫曉雲的書風比較純正,走的一直都是“二王”一脈的帖學,而且她最擅長的也是行草書,在她的書法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二王”、米芾、董其昌的痕跡最濃。

她對書法的理論性方面也很有建樹,出版的《書法有法》這本書,成了當時銷售量最高的書法理論書籍。她追根究底,找到了古人寫字“運指轉筆”的筆法根據。“以右手‘經典’執筆法有規律地來回轉動毛筆,令筆畫縱橫自如的方法,即是‘筆法’;運用這種筆法,即是‘用筆’。嚴格地說,用筆法寫成的字才是‘書法’”。

當然這種“轉筆”的筆法,具備多少普遍的價值我們不是主要的,而她對書法之“法”的這種探討,能夠在實踐中提出自己獨立的思考,這是難能可貴的。

書法的風格

孫曉雲在“二王”、米芾、董其昌身上下的功夫最多,因此她的行草書結字靈活,筆法清剛,沒有女子書法的軟弱,筆勢迅疾,章法方面有濃郁的書卷氣,天真爛漫,典雅精緻。因為受米芾的影響,她的字筆法跳躍,書寫感很強。

孫曉雲一直把書法生活化,她從小就與筆墨為朋,這些都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她主張儘量從工具、書寫狀態等靠近古人。因此她的很多手札都是對生活的描述和感悟,就像古人的手札一樣,如侍奉父母、小女成婚、感嘆年華等,雖只是寥寥數語,卻讓人覺得自然樸實。因此看她的書法,一種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讓人倍加親切。

這是我對孫曉雲書法的一些瞭解和認識,不知各位書友你是怎麼看待孫曉雲女士的書法的呢?不妨說說你的看法。

我是翰墨今香,希望你能支持和關注我哦。


翰墨今香


孫曉雲的字好在哪裡?

孫曉雲的字,飄逸,中規中矩不逾矩,其前期,楷書,行書,有美,特別是小楷字,行雲流水。筆墨有致有韻,習熟的點畫運用,達及生輝生色。晉韻味道,有著黃庭經之筆意。

行書,也是崇尚法,後有自己面貌,法外之法追求,形成了綜合眾家,成自己風格。

秀麗的形象,是孫曉雲的特點。達及文化性與藝術性的合一。

從他的筆墨裡,有著一股中國古典美的意味,屬於大眾欣賞之習慣,也正是傳統書法的縮影。

有部分人追求氣宕拙美,但還是依然不夠味,為何?,因為傳統的東西不是輕易學來了掌的。孫曉雲從一開始就是端坐得住,堅守中國書墨神韻。


始終在典雅之中體驗博大精深的書墨境界。

這次書寫黨校幹部學院門牌,體現了文字的正統,依然還是書法的識讀實用性與書法筆法藝術性。充分提現了書法藝術依舊是追求美妙韻之。

並非是那些不具共性的奇異書,甚而有的牌匾寫的字,群眾不能夠識讀,且有笑話百出,以草字書之,草書符號只有放在作品句讀中才能識讀連貫的屬性,否則單列而出,容易混淆。

孫曉雲中年以後的字糅雜了碑學味道,其字有了溫潤之中,見灑脫挺拔的陽剛之氣,尤其是行書,草書境,更加雄強與柔美找到了結合點,寓墨剛柔相濟之筆畫境。


總之其書墨,法度合矩,又有法外之法,凸現。即,融古而出心意,成為當前群眾口碑好的書法家。

故,書呈現了不激不厲,達道法自然。老百姓的話,好看,漂亮,能看懂。


狂喜淡墨a


首先拋開孫曉雲的所取得各種榮譽和社會地位不說,單從她的書法藝術角度來看。孫曉雲在當代書壇上算是一個佼佼者,不光是在女性書法家群體裡,就是和所有的男性書法家相比較,也是出類拔萃的書法藝術家。

孫曉雲有很好的童子功,受家庭的影響,有過紮實、良好的基本功訓練,同時得到名家指點。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她很早就在書壇上樹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特別是她對筆法的研究,用功頗深,體味也多。她所撰寫出版的《書法有法》一書,一版再版,是書壇幾十年來為數不多的暢銷書之一。可見大家對她的理論研究還是比較肯定,同時也進一步說明她並非只是一個花瓶或浪得虛名,而是有真才實學,有兩把刷子。

孫曉雲的作品章法自然多變,筆法嫻熟、精到,結字錯落、雅緻。作品整體呈現出來的韻味,既痛快淋漓、筆翰墨暢,同時有古樸雅緻、俊美靈巧。在時尚與現代中透露出濃郁的魏晉風流。

不過近幾年的作品藝術水平好像有所下滑,作品變得過於熟練甚至有點油滑,創新動力不足,單調乏味。也許是因為擔任的社會職位太多,以至於根本沒有時間看書、寫字。所以就有可能出現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現象。





無心齋手稿研究


喜歡她的作品,看過她的展覽。追過她的教學視頻,也讀過她寫的書籍和不少文章。

孫曉雲,是我國當代有影響的著名女書法家之一。在《書法有法》的序言裡,孫曉雲深情地寫下這樣一段文字:“60年的書寫生涯,我實際上只做了一件還沒有做好的事——傳統經典書法的傳承。我力圖用微不足道的嚴肅態度,以畢生的實踐和溯本求源的精神,來說服、感召別人。讓書法重新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家庭,走進每一個人的心裡。”

應該說,孫曉雲是一位執著於傳統書法的古典主義藝術家。多年來,她在傳統二王書法的體系中,堅持不懈地學習、探索和研究。看到過她原大臨寫的王羲之小幅行書作品,能夠體會到她對中華傳統藝術經典的尊重和敬畏。孫曉雲說過,這些年來,她寫書法用過的紙,可能要用火車來裝。看到《與古為新》展覽上,那些被她寫爛的毛筆時,真心震撼。

在南京的一間畫廊裡,老闆曾經指著孫曉雲的作品對我說,孫老師為人開朗,作品風格也顯得大氣。看得出來,孫曉雲的書法,繼承了二王書法一脈,她在《集王羲之聖教序》這部經典上,下足了功夫。她的行書和小楷作品更加精彩,更加容易讓人喜愛和接受,也更加值得學習參考和借鑑。近年來,孫曉雲書寫出版了一系列的古代經典,小楷,但是透著一股陽剛和大氣。


寒硯堂


孫是當今書壇用筆少有的骨法用筆者,指堅力定,有錐畫沙之妙。

近幾年她身處高位,忙於應酬,在字的神彩上有所退步。貌合神離,好多作品有滑熟的浮燥氣質。總之,字韻大不如以前。

小字明顯優於大字。以小字習性寫大字,總覺力不從心。

私見:當今書壇,孫絕對還是超一流選手。


1357986420cyj


從百度上搜索了孫老師的作品,細細地研判了好久。孫老師的字好在以下方面:


一:基本功非常紮實。筆法異常精湛,每一點畫都精準到位。


二:字結體脫俗。一看就是對古帖,消化吸收並創新的非常好。


三:孫老師行筆中的技法也非常過關,筆下的字因勢附形,變化自如,且自然天趣。


四:整體書法中的墨色也十分豐富,給讀者以鮮明的視覺衝擊。


五:書法的章法,也安排的非常合理舒服。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字體的大小,輕重,濃淡,粗細,呼應等,也十分完美。

孫老師的書法,呈現著鮮明的特色和自己獨特的精神氣質,所以說非常好!


超然草堂


“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所有書法家應該達到的境界,孫曉雲顯然是達到了這個境界的高手。


一塵堂主


其字有法,近多求變,不甚守舊,常出意表。且身居顯位,尋章摘句,多應景之作,雖為合時,難為人喜,故廣為物議,亦無可怪矣!然其求變之心,堅忍不退,亦足折殺一干鬚眉,誠可敬也! 名存字毀,今人之論;名疏法存,後世之說。


北冥有漁夫


走的是傳統路,但未得傳統精髓。細品其字筆畫結字還是欠功力,大字猶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