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血糖與靜脈血糖比哪個血糖會高些?為什麼?

用戶2084063939706


指尖血糖與靜脈血糖相比,哪個血糖水會高些?相比較而言,我們指尖血糖水平會更高一些,原因在於指尖血糖為毛細動脈,而我們動脈血糖相比靜脈血糖會更高。

所以,臨床上我們對糖尿病的診斷是以靜脈血漿血糖水平為標準,而並不是以指尖血糖水平為標準,大家要正確認識,特別是對於指尖血糖升高的人群,要明確由於糖尿病,需檢測靜脈血漿血糖。

正常情況下,我們空腹血糖應小於6.1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應小於7.8mmol/L,當空腹血糖超過7.0mmol/L或餐後兩小時血糖超過11.1mmol/L或隨機血糖超過11.1mmol/L,應警惕糖尿病可能。糖尿病作為最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一經診斷,即應進行規範化治療,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並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同時注意監測血糖水平變化和定期複查。

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作者,每日持續性更新健康知識。


銀杏葉的守望


你好,三諾講糖很高興為你解答!

首先指尖血糖與靜脈血糖用的血樣是不一樣的,指尖血糖測得是末梢的毛細血管的血糖,用的是全血,而靜脈的血糖抽的是靜脈的血漿葡萄糖,只用其中的血漿或血清做化驗。

其次用的設備也是不一樣的,指尖血糖用的是便攜血糖儀檢測,靜脈的血糖用的是生化的大機器檢測,它的檢測的準確性靜脈血糖要遠遠的大於指尖血糖。而且靜脈血糖一般是空腹和飯後兩小時,都可以用來診斷糖尿病的標準。

一般進餐後毛細血管血的血糖比同一時間的靜脈血的血要高1-2mmol/L,抽血後送檢,在室溫下,空氣中,放置一小時,血糖就會降低,0.5-1.0mmol/L。

所以,總的來說,通常靜脈血糖和指尖血糖相比,一般能夠低1-2個mmol/L,但有的指尖血糖儀,它與靜脈血進行了校對,和靜脈血糖之間相差不大,靜脈校對過的血糖儀和靜脈的血糖之間相差在1個mmol/L以內。

指尖血糖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血糖儀的質量、檢測過程的不標準性、末梢血液循受手溫的影響等,都會造成結果的不準確性,建議如果需要診斷糖尿病,患者應該到醫院抽取靜脈血糖,如果糖尿病患者在家治療監測血糖,採用指尖血糖完全就是可以的。

純手打,碼字不易。若您贊同文中觀點,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留言或邀請“三諾講糖”回答!


三諾講糖


空腹血糖:指尖血糖比靜脈血糖偏低

空腹血糖是指8-10小時未進飲食,加上一夜的消耗和代謝,全身血糖處於較低和穩定的水平。

因為靜脈血糖是測的經過離心處理後不含有紅細胞、白細胞等成分的血漿血糖;而指尖血糖,吸取的是全血,裡面既有血漿,也有紅細胞等成分,血細胞中糖分比血漿低,多數情況下,這樣測出的指尖血糖應該比靜脈血糖偏低。



餐後血糖:指尖血糖比靜脈血糖偏高

人體的血管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稱為動脈,另一種稱為靜脈,還有一種稱為毛細血管。

血糖儀取出的是指尖上的血液,屬於末梢端的血液,人吃食物之後葡萄糖先是經過靜脈然後再通過毛細血管外周代謝掉一部分,剩下的再回到靜脈,所以,吃完飯後指尖血糖要比靜脈血的餐後血糖高。


目前用於診斷糖尿病的指標是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2小時血糖,這些指標都是通過抽取靜脈血測定的。具體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如下: A1C≥6.5%。目前比較普遍檢測的是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7.0mmol/L。空腹的定義是至少8小時無熱量攝入;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2小時血糖≥11.1 mmol/L,用相當於75 g無水葡萄糖溶於水作為糖負荷。

而指尖血糖一般用於觀察血糖趨勢,評估治療效果。


歡喜殿


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經常監測血糖,還知道血糖控制的情況怎樣。由於到醫院抽靜脈血監測血糖相當不方便,很多人會買一個血糖儀,在家裡面監測指尖血糖。

指尖的血糖和靜脈抽血的血糖值有什麼區別呢?

指尖血糖採血部位是手指指尖的毛細血管,是查的是全血血糖,其中有血漿、紅細胞等成分,由於紅細胞中含有的血糖很少。

醫院檢查抽靜脈血採血部位是手臂的靜脈血管,通過一系列的分離,將紅細胞分離之後,只是測量血漿裡面的血糖值。

因此,靜脈血測量的血糖值比指尖血糖值高大約15%到20%。由於臨床上20%的誤差,不會對降血糖的治療造成干擾,指尖血糖可以作為平時監測血糖水平的參考。

診斷糖尿病是需要抽取靜脈血測量數值的標準來診斷,指尖血糖儀測量值可以作為平時血糖監測的參考。

怎樣能夠確保血糖儀測量數字的準確性?

1、開始使用一瓶新的試紙需要調整血糖以上的編碼,在測試前確定血糖儀上的編碼與試紙上的編碼一致。

2、需要妥善保管血糖儀的試紙,在適宜的溫度、環境下,如果超過有效期不能夠用,要密閉封存,不能夠受潮。

3、在測血糖前需要用溫水把手洗乾淨,局部使用75%酒精消毒,不要使用碘伏消毒。酒精要在自然乾燥之後才能夠用針刺破手指。酒精沒有完全乾進針可以導致的測量值不準確,進針也會增加疼痛感。

4、第1滴血應該丟棄不用,因為裡面含有較多的組織間液,如果血太少也不要用力去擠,這樣擠會擠出較多的組織間液影響血糖值,導致測量結果數值偏低。將手臂短暫下垂,讓血液流至指尖,要等血自然的從刺破口流出,然後滴到血糖測試儀的試紙上。

哪些因素對血糖值有影響?

1、採血前如果緊張、焦慮、擔心,會使檢測結果有偏差。由於緊張焦慮,疼痛可以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患者如果越緊張差異就越明顯。

2、在測試血糖前服用了大量的維生素c,由於它是很強的還原劑,在遇到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血糖時,會使血糖結果異常偏低。

3、膽紅素高於171umol/l、血細胞比容高於55%、正在做血液透析的病人以及高脂血症、低血壓、休克等會導致指尖血糖值明顯低於靜脈血糖值。

指尖血糖檢測需要那幾個時間段?

1、血糖的監測應該多點檢測,需要監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和餐後兩小時血糖、睡前血糖、夜間血糖,臨床上應用最多的就是測四個點的血糖,空腹血糖和餐後兩小時血糖。

2、如果是妊娠期糖尿病或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每2~4天測一次全天血糖。

3、如果對於初次調整藥物的,可以每週測量四次全天不同時間的血糖。

4、病情穩定的,可以每月監測四到七次,每次都選不同的時間點監測血糖。

5、空腹血糖禁食過夜後8小時以上的,早餐前不吃不喝所測的血糖。

6、餐後兩小時血糖指進餐第1口飯計時,餐後兩小時檢查的血糖。

當血糖以上顯示HI提示嚴重的高血糖,血糖一般都是高於33.3mmol/l,血糖顯示LO提示嚴重的低血糖,血糖低於0.6mmol/l。

糖尿病診斷標準

1、正常的血糖是空腹血糖2.9-5.6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

2、糖耐量異常空腹血糖6.1-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7.8-11.0mmol/l。

3、糖尿病是連續兩次空腹血糖大於7.0mmol/l或者是餐後兩小時血糖大約11.1mmol/l或者是隨機任何時候測量血糖大於11.1mmol/l。

4、正常人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稱為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濃度低於3.9mmol/l稱為低血糖。

總結:

指尖血糖測的是全血的血糖,靜脈血測量的血糖值比指尖血糖高15%到20%左右。指尖血糖可以作為在家裡血糖監測,但是糖尿病的診斷需要抽取靜脈血的血糖值作為診斷標準。

作者寄語:每天都會更新健康知識,喜歡作者的創作內容,那就關注@楊爽醫生 吧,而且我的粉絲均可以免費解答健康疑惑哦,謝謝大家。


楊爽醫生


今年7月3日體檢,測的空腹血糖值是6.22,我隨後就測了一下指尖血糖,想標定一下血糖儀精度。結果顯示6.1,差了0.12,血糖儀精度等級是10%,與血糖儀測量誤差在2%之內,血糖儀是合格的,測量結果是可信的。究竟靜脈血糖值高,還是指尖血糖高呢?在這裡是分辨不出來的。從能量消耗的角度來說應該靜脈低一些,但是差別不大,比儀器的精度誤差還小,可以忽略不計。


糖友友


我是醫者良言,是一名住院醫師,專為普及醫學知識造福人類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有疑問可留言,必回應!

目前來說,國內有很多的糖尿病病人,它的發病率更是超過了10%,可能大家覺得10%不算多,但是需要注意我國有十幾億人口,乘起來的話,這個數量是很大的。大家可能也知道目前糖尿病是無法治癒的,因此需要終生服藥,這個對一個人和他的家庭來說負擔是沉重的。

現在醫學上最推崇的就是糖尿病的五架馬車,即控制飲食、堅持運動、監測血糖、按時服藥、糖尿病教育,很明顯監測血糖是比較重要的一環,因為我們只有知道了血糖的變化情況,才能更好地根據血糖變化去調整用藥。可能會有很多人有疑問,指尖血糖和靜脈血糖哪個更準確?哪個更高呢?今天我來解答一下相關的問題。

1.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血液循環:

很通俗地說,人體的血液流動是從動脈流經毛血血管,最後才到靜脈。這裡面毛細血管是最複雜的,因為它是動靜脈血液混雜的交界處,它也可以進行能量交換。

動脈血剛開始是從心臟中被射出來,裡面含有的氧氣和營養物質最多,它會給全身的組織和器官提供氧氣和能量,然後再進入毛細血管內,這時候的血液中的氧氣和能量會明顯變少了,再進入動脈中,裡面的氧氣和能量幾乎沒有了。

2.指尖血糖是比靜脈血糖高的:

通過上面的介紹相必大家已經知道了,隨著血液的流動,裡面的營養物質是逐漸減少的。而指尖血糖其實就是毛細血管血糖,血液流動先經過動脈,然後是毛細血管,最後才是靜脈,所以指尖血糖是高於靜脈血糖的。

我們平時說的靜脈血糖其實就是指血漿中的血糖數值,它是經過一些複雜的處理以後的產物,而我們家裡用的那些血糖儀大多數是毛細血管血糖,它是沒有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處理的,因此它裡面是有很多的血液成分,相當於全血血糖。


血糖儀相對於醫院的靜脈抽血測量的血糖是不準確的,因為它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在測量指尖血糖的時候,很難避免讓組織液進入,如果再用手擠壓一下,那誤差就更大了。因此目前的指尖血糖儀器是無法替代醫學的靜脈血糖的,但是指尖血糖相對來說更方便,所以有很大的受眾群體。

3.指尖血糖比靜脈血糖高多少?

估計有不少糖尿病患者發現一天在不同時間段測量的血糖是不太一樣的,而指尖血糖和靜脈血糖的差值肯定也不是恆定的,但是一般而言它們二者的差距在2mmol/L以內。

4.測量血糖需要知道的一些常識:

空腹血糖:其實醫學上真正的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時以後沒有任何進食,也不喝任何飲料,但是不包括喝白開水的血糖,它的正常值是3.9~6.1mmol/L。要想很準確地測量空腹血糖,需要注意保持平穩的穩定,注意不要熬夜,做到至少8小時不進食。

採血部位要及時更換:這個主要是因為長期刺一個部位會容易形成瘢痕。

採血部位儘量選擇手指側邊:這個主要是因為手指側邊的神經數量相對少,痛覺自然會輕一些。

待酒精幹燥以後再採血:一般來說在採集血液的時候,肯定得消毒,在消毒液乾燥以後再採血這樣測量的更準確。

最後小結:我們的血液流動是從動脈到毛細血管再到靜脈,隨著血液流動,血液裡的營養物質會減少,而指尖主要是毛細血管,所以治療血糖明顯高於靜脈血糖。

純屬手打,實屬不易,若覺得寫的還可以就賞個贊、點個關注唄,如有疑問可在下方留言……


醫者良言


先直接提供答案,在同樣時間內一個人採取的指尖血糖和靜脈血糖相比,基本上是指尖的血糖要更高一些。

這裡的原因是由於指尖的血糖,採的是指端的末梢血,這種血液實際上是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混合。而是靜脈血糖,採的是靜脈內的血液。

這裡的區別就是,靜脈血的話,實際上是血糖和血液當中的氧被器官組織消耗之後的,所以葡萄糖和氧的含量都要比末梢血要少一些。

所以,很多的血糖儀顯示的血糖值,相對來說,要比靜脈血的血糖指標,要高出1到2個數值。


醫家故事


我國糖尿病患者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據估計超過一億人。而測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避不開的話題,因為血糖監測的好壞對於指導用藥和疾病預後有很大的影響。目前測血糖主要有測指尖血糖和靜脈血糖兩種,那麼哪種更好呢?



指尖血糖和靜脈血糖比哪個血糖會偏高一些?為什麼?

從理論上來看,指尖血糖屬於毛細血管血糖,而毛細血管是動靜脈的交匯處,營養物質(主要是葡萄糖)從毛細血管到組織細胞處利用,缺乏能量的血液再回到靜脈運到心臟重新補給,這就是血液循環的過程。



因此,毛細血糖的血糖值是要高於靜脈血糖的,但臨床上診斷糖尿病主要基於靜脈血糖值,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靜脈血糖值相對比較穩定,也就是比較準確。指尖血糖在扎針後常需要擠壓手指,不可避免有組織液混入影響檢測結果。當指尖血糖和靜脈血糖的結果差異一般在10%以內。考慮到指尖血糖更方便,普通老百姓更容易操作,在家中還是測指尖血糖的比較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目前這個社會,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尤其是老年人,是環糖尿病的主要人群,很多老年人剛剛才確診糖尿病,因此也不清楚指尖血糖和靜脈血糖的區別,同時也不知道如何去測量這兩類血糖,或者是測量血糖時老害怕自己測量血糖測量得不夠準確,甚至不敢相信自己測出來的血糖數值。在這裡,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指尖血糖和靜脈血糖的區別和測量方法吧。

指尖血糖和靜脈血糖採集血液樣本的部位不同,而且二者檢驗所使用的儀器也不同。指尖血糖一般是採集手指間的血液進行檢測,而靜脈血糖一般是抽取靜脈血液進行檢測。

在吃完東西之後的指尖血糖要比同一個時間段的靜脈血糖高上1~3,這也是為什麼常常自己在家測血糖的數值和在醫院測量血糖的數值不一樣的原因。靜脈血糖測量數值的大小和送去醫院檢查的時間也有關係,越及時送去醫院檢查越是準確。同時,血糖在室溫下靜置的話,由於葡萄糖酵解的作用,血糖值會隨著時間降低,一般都是每隔一個小時降低一左右。

血糖過高,一般飯後常會出現4個表現

表現1:犯困

吃飽了就犯困,這可是不能忽視的危險信號,這是血糖指數偏高了,身體潛伏糖尿病的前兆。

因為血糖高的時候,會抑制“食慾素”的分泌,“食慾素”水平低時,人就會覺得昏昏欲睡和不想運動。

表現2:乏力

疲乏無力是糖尿病初期的典型症狀,2/3的糖尿病患者有乏力的症狀,如果出現乏力,不要不當回事,這已經在提醒你,要好好注意血糖了。

因為身體不能很好地利用糖分,所以只得動用肌肉和脂肪,造成肌肉消耗、異常疲憊乏力。

表現3:餓的快

很多高血糖的人,都餓的很快,似乎怎麼吃都吃不飽似的。

因為血糖高的人,實質上是血糖沒有被身體吸收利用,人體沒有充足的能量,就會一直處於飢餓狀態。

表現4:異常渴

飯後覺得異常口渴,總想喝水,也可能是血糖過高的表現。

血糖太高,會造成血液的滲透壓高,導致身體缺水,人就會經常口渴,想要喝水。

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併發症,謹記“3懂4忌”

長期高血糖狀態,不僅會誘發併發症,還會伴隨高血壓、血脂紊亂、高尿酸血癥等疾病。

“3懂”:懂得喝水、懂得吃水果、懂得監測

1,懂得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懂得喝水,利於身體血糖、血脂、血壓等控制,還有助於促進身體內毒素排出。

喝水時,可放些小植物,有不錯的養生、降糖作用。

白谷丁桑葉茶:降糖、延緩併發症發生和發展

將白谷丁葉、桑葉 二者搭配在一起,製成代茶飲,每天2-5g熱水沖泡即可。

眾多研究發現,胰島素抵抗與炎症關係十分密切。白谷丁廣譜抗菌作用,廣泛應用於多系統炎症相關疾病。

且,白谷丁多糖有降糖作用,對餐後血糖控制有一定幫助。

桑葉,據《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將其稱為“神仙葉””,有補滋陰補血,疏散風熱,益肝通氣,降壓利尿之功效。

中醫上,將桑葉常用於治療消渴症,也就是現代醫學的糖尿病。

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桑葉有降低血糖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鹼能抑制糖代謝過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進β細胞分析胰島素,從而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達到降血糖的作用。

喝水,最好喝茶,能補充水分,還有降糖作用。切記,不要喝含糖飲料,避免引起血糖驟升。

2,懂得吃水果

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糖尿病併發症有一定預防作用,但,一定要懂得如何補充。

水果,對糖友來說,一般是加餐食物,如,上午10點、下午3點、睡前1小時可食用。

切記,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的水果,且要控制好食用量,每天大約200g水果,同時減少25g左右的主食,避免熱量攝入過高。

3,懂得監測

控制好血糖,要監測血糖水平,同時要定期檢查胰島功能、血壓、血脂、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等。

①空腹血糖不超過7.0毫摩爾/升,

②餐後血糖不超過10.0毫摩爾/升,

③糖化血紅蛋白不超過7%。

“4忌”:忌白酒、忌太鹹、忌過飽、忌懶惰

1,忌白酒

白酒會讓血糖升高,導致加重糖尿病。

同時,糖尿病患者在服藥,白酒能夠影響到降糖藥的代謝,影響到糖尿病的治療。

所以,對糖友來說,最好不要喝酒了。

2,忌太鹹

太鹹的食物,鹽分攝入會超標,增加腎臟負擔,易誘發糖尿病腎病。

所以,飲食上最好控制鹽分攝入,清淡飲食為宜。

3,忌過飽

糖友飲食上,宜少食多餐,避免吃得過飽,否則會增加胰島素的負擔,導致胰島素分泌功能障礙,不利於血糖控制。

4,忌懶惰

“懶”是一種病,會使糖尿病併發症提前發生。

適量的運動,不要太懶,這樣能有效控制體重,從而利於控制血糖。

提醒糖友,餐前運動為宜,不要餐後立即坐下,影響消化,易使血糖水平升高。

研究表明:餐前的一段時間的運動對控制血糖的作用,比一天內的運動更有效。


健康養生課堂


指尖是莫端肯定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