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景公:歷史上掉進糞坑溺亡的君主,也曾終結春秋霸主的一代雄主

晉景公:歷史上掉進糞坑溺亡的君主,也曾終結春秋霸主的一代雄主

對於歷史,人們嘴上的態度是“銘記歷史,以史為鑑”。但落到實際上,大多數人,甚至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有些刻薄的,戲謔地,嘲弄的。比如春秋時代威名赫赫的晉景公,一生成就斐然,手段,智慧,胸懷樣樣不落下風。即使比起他那偉大的先祖——晉文公重耳,也不遑多讓。但是,對於後世一些整天興味索然,四處找樂子的吃瓜群眾來說,這些輝煌的成就,遠不如他病中墜入糞坑溺死的悲劇結局來的刺激,並將之作為茶餘飯後的笑談,加以嘲笑。人心涼薄,一代明君就因這樣一個汙點被嘲弄了兩千餘年。

01

景公是文公重耳的孫子,但並不是嫡系血脈,本沒有繼位的機會。他的繼位完全是出於宗室內部的鬥爭。文公死後,由襄公繼位,襄公之後是靈公。靈公荒淫無道,被趙氏權臣殺死。靈公的叔叔黑臀被擁立為晉成公,再往後,才到景公即位。此一過程中發生的種種事件,與中國歷史上一出有名的復仇故事“趙氏孤兒”密切相關,我們權且按下不提。

公元前600年,成公去世,景公登位。和歷史上許多英明的君主的經歷相似,

即位之初,景公的日子並不好過。經歷宗室內亂,權力爭奪後晉國已經在走下坡路,不復晉文公時的霸主地位。在南面,雲夢澤的周圍,由另一位春秋霸主楚莊王領導的楚國,正在日益強大起來,並且野心勃勃,垂涎於北方的鄭、宋等小而富庶的國家。而對這些國家下手,就必然威脅到晉國的利益和地位,因此兩國之間摩擦不斷,隨時有爆發大戰的可能。在東西兩面,崤山以西的秦國,盤踞東方的齊國,都對晉國虎視眈眈,隨時可能撲上來撕咬一口。即使在無甚強國的北面,晉國也對長期作亂的戎狄部族感到頭疼不已,需要時刻戒備。在此等情況下,景公姬獳肩負的擔子分量,可想而知。希望有所作為,重現先祖榮耀的景公,他的一生都將在大戰中度過。

姬獳的第一個敵人,就是“五霸”之一的楚莊王。

晉楚矛盾的爆發點和交火點在鄭國。雙方在此都互有勝負。

晉景公:歷史上掉進糞坑溺亡的君主,也曾終結春秋霸主的一代雄主

02

公元前600年,楚莊王率軍討伐鄭國,鄭襄公向晉國求救。鄭國與晉國是唇與齒的關係,一旦鄭國被攻破,晉國的南面大門將向強楚洞開。對於鄭國的安危,景公決不能坐視不管,他派遣老成持重的上卿郤缺率軍前往救援,與鄭襄公合兵擊敗了楚莊王的王師。《左傳》中記載“楚子為厲之役故,伐鄭。晉郤缺救鄭,鄭伯敗楚師於柳棼。”一年之後,楚莊王捲土重來,雙方在潁水北岸交戰,結果又是以楚軍敗退告終。後世史學家將這兩次戰爭合稱為“柳棼穎北”之戰,是晉楚爭霸中以晉國勝出為結局的經典戰役,也是楚莊王戎馬一生中為數不多的敗績。而他的對手,景公姬獳,登位才不到兩年。

楚莊王是否感到挫敗,我們並不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雖然取得勝利,景公姬獳的內心卻絕對不會輕鬆起來。因為他還需要時刻提防著西方秦國的威脅。自晉文公“崤之戰”以來,秦晉兩國就已經交惡,昔年的“秦晉之好”,此時已經是無影無蹤。雖說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但是很明顯,現在的秦晉兩國,正是敵人的關係。

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沒有誰能總是取得勝利,勝利女神和戰爭之神從來不會對某一方有特別的垂青。楚莊王已經失敗了兩次,公元前598年,他第三次捲土重來,這一次,他直接讓大軍包圍了鄭國。

景公姬獳這次也鄭重對待,以荀林父為中軍主將,派遣上中下三軍奔赴黃河,馳援鄭國。然而楚軍行動迅速,沒等晉軍渡河,就已經逼迫鄭伯投降,使鄭國背叛晉國,轉頭依附楚國。

晉景公:歷史上掉進糞坑溺亡的君主,也曾終結春秋霸主的一代雄主

03

事情到這裡,本就可以結束,楚莊王也並不是要和晉國就此開戰,只是想飲馬黃河,炫耀威權。因此,在鄭伯袒露臂膊投降後不久,就要班師回朝。可就在此時,晉軍內部出現了分歧。主將荀林父認為戰爭已經結束,應當率軍返回,但將軍先谷卻認為半途而反會使將帥離心離德。一番商議過後,晉軍決定渡過黃河。——來都來了,也不能啥也不幹就這麼回去,權當溜達一圈了。

可是沒等晉軍看見鄭國的城池,情況就發生了變化。本該班師回朝的楚軍突然出現在黃河南岸,對剛剛渡河,疲憊不堪的晉軍展開衝殺,晉軍一時陣腳大亂。而使得糟糕的局面雪上加霜的是,已經依附楚國的鄭國,畏於楚國的威勢,居然倒戈相向,向昔日的盟友晉軍展開攻擊。黃河岸邊一時血流成河,晉軍急忙登船向北撤退,擁擠之中,許多士兵的手指都被砍下,等到了北岸,已經是元氣大傷。這場戰爭,就是歷史上春秋時期著名的“邲之戰”,以楚軍大勝,晉軍大敗而告終,通過此戰,楚莊王徹底坐穩了霸主的位子。

經歷這樣的大敗,按照常理,應當對主將問罪,荀林父也主動向晉景公請求處死自己。晉景公猶豫不已,因為此戰失敗的責任並不能全歸咎於荀林父,但不殺他,又難以向國人交代。在一番思索之後,景公最終還是聽取了賢人隨會的建議,赦免了荀林父的罪過。

一國之君,生殺大權在握,處死一個人,本算不得什麼,歷史上有太多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例子,如戰國名將白起、李牧等,立下赫赫戰功卻仍被冤殺。對待功臣尚且如此,何況是一名敗軍之將?但晉景公卻並沒有處死荀林父,這樣的胸懷,或許只有在曾多次寬容百里奚的秦穆公(另一位春秋霸主)身上才能看到了。

晉景公:歷史上掉進糞坑溺亡的君主,也曾終結春秋霸主的一代雄主

04

公元前593年,晉景公七年,由於北方各族中最強大的赤狄部落長期作亂,侵擾晉北防線,又曾多次進攻其他小諸侯國,晉景公決定開展對赤狄部落的平定戰爭。北面不靖,晉國就無法集中力量對抗來自楚國的壓力,更何況還有齊國和秦國這兩頭東西猛虎。據《史記·晉世家》記載:七年,晉使隨會滅赤狄。到公元前588年左右,赤狄部族的殘餘勢力基本被消滅。

公元前591年,楚莊王逝世,與此同時,楚國的霸主地位也宣告終結。天下又陷入了爭奪霸權的角逐中。

景公決定先對齊國開刀,派兵征伐齊國,齊國無奈,只得將太子送到晉國作為人質,方才暫停了晉軍的腳步。

兩年之後,齊國攻打魯國和衛國,兩小國都向晉國求助。對景公姬獳來說,這是與齊國正面交鋒的絕好機會,於是派遣兵車近千乘,與齊頃公交戰。史稱“鞌之戰”。在這場戰爭中,晉國幾乎是以壓倒性的優勢取得勝利。齊頃公受傷被困,與護衛交換裝扮,趁夜狼狽逃回了齊國。晉軍繼續揮師東進,一直打到齊國都城之下,齊頃公獻寶求和,加之齊國欲死戰護國,晉軍最終才退去。

晉齊之戰過後,天下震動。以楚齊為首的大小共十一國組成會盟,準備聯合對抗正中興再起的晉國,但最終在晉景公的政治手腕,以及會盟內部的各懷心思下,戰爭並未打響。此事過後,在晉國強大的武力威脅下,齊頃公甚至親自到達晉國,表示願意尊景公姬獳為王。雖然取得一連串的勝利,但景公並沒有被衝昏頭腦,他深知齊頃公的鬼心思:一旦稱王,立刻就成了眾矢之的,到那時,晉國面臨的就將是來自整個天下的挑戰。顯然,現在的晉國還沒有那樣的實力。他依舊選擇韜光養晦。至少,先要把南面的楚國搞垮掉。

晉景公:歷史上掉進糞坑溺亡的君主,也曾終結春秋霸主的一代雄主

05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晉楚之間仍然是摩擦不斷,也時常有大戰發生,多數以晉國勝利告終。公元前583年,是景公執政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晉國同時發動了討伐蔡國,進攻楚國,大破沈國的戰爭,大獲全勝。楚國大夫申驪和沈國國君揖初被俘。

除了正面交鋒之外,景公還為進一步打擊楚國留下了後手。他聽取巫臣的“聯吳疲楚”之計,扶持東方的吳國,向其輸送戰車兵器,幫助吳國訓練新軍,以作為楚國在東方的強敵。果不其然,在此後七十年左右,吳楚大戰爆發,楚國戰敗,險些亡國。對此,雖然要歸功於伍子胥、孫武等人的努力,但也不得不佩服晉景公在數十年前的先見之明。

如果上天願意給予部分人多一些時間和壽命的話,歷史則將會完全是另一幅面貌。如同許多人都想象,假使亞歷山大大帝活到七十歲,歐亞大陸會有多少被納入他龐大帝國的版圖中;秦始皇帝如果沒有暴死沙丘,秦帝國的統治是否就不會那麼快就完全崩潰?齊景公姬獳或許無法與前兩位相提並論,但他的宏圖大志也是不可小覷的,然而天不假年,在他的志向還沒有實現之時,他的生命歷程卻突然宣告到頭了。

景公十九年夏天,景公姬獳病入膏肓,為了避免再出現先代宗室中那樣血流成河的場景,他提前退位,把國君之位交給了太子壽曼。一個月之後,這位中興之主就溘然長逝了。對於他不堪的死因,後人總拿來當作嘲諷譏笑的談資,然而,他生前的偉大成就,才是更值得後世回憶的。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