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語充分說明國家間的交往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這個成語充分說明國家間的交往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成語經典故事

春秋時期,遠在南方的楚莊王派大臣申舟率團訪問北方的齊國,從楚國的地界來到齊國,中途必須要經過宋國的邊境。

按國家外交道理來說,楚國派使臣經過宋國境屬於借道,應事先告知宋國的安全部門和外交事務機構,然而楚莊王自恃楚國為大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完全不把小小的宋國放在眼裡,就事先沒有去通知宋國相關部門。

就這樣,使臣申舟一行大搖大擺的進入了宋國境內,朝著齊國方向前行。宋國國君知道了事情後,覺得楚國太過狂妄完全不把宋國放在眼裡,十分氣憤,於是下令士兵將申舟一行扣留下來,不放出境。

這個成語充分說明國家間的交往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這時候,宋國一位名叫華元的大臣義憤填膺的對國君宋文公說:“楚國事先沒有外交辭令,也沒有通知我國相關部門,狂妄的胡亂進入我國境,這分明是挑釁,完全是把我國當作不存在,好像我國已經滅亡而領土已歸屬於他們楚國似的。我們必須努力維護國家獨立主權的尊嚴,不能受這種侮辱!就算楚國仗著大國實力作威作福要發兵進攻,我們宋國全國軍民一心也會拼死抵抗,大不了就亡國。但我們寧可戰敗而死,也絕不屈服,我們應該要雪恥!”

這個成語充分說明國家間的交往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宋國國君本就在氣頭上,聽了大臣的話後,馬上下令士兵處死了申舟一行,並下令全國進入戒嚴狀態,做好戰爭準備,隨時迎接楚國的軍事進攻。(土耳其貌似沒有和俄羅斯作戰的能力吧)

楚莊王得知使臣被害消息後,果然下令派軍隊進攻宋國,楚國大軍浩浩蕩蕩直奔宋國都城睢陽,把城牆圍困的水洩不通。

可宋國上下一心,這場戰爭變成了拉鋸戰,眼看都城最後即將被攻破,國君宋文公趕緊派大夫樂嬰向盟國晉國求助援軍。

這個成語充分說明國家間的交往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晉景公作為宋國的盟國,擔心不出兵會遭到天下諸侯的恥笑,於是下令準備出兵援助宋國。

晉大夫伯宗知道此事後認為出兵援救宋國將會對晉國非常不利,就極力前去勸阻晉景公,並說到:“‘雖鞭長,不及馬腹(即使鞭子再長,也打不到馬屁的肚子)’,如今,老天爺要讓楚國逞強,怎麼能和它相爭呢?遇事要心中有數啊!河水可以容納汙濁的東西,山林之中可以隱藏毒蟲,美玉也難免含有瑕疵啊。現在楚國的國力正盛,兵強馬壯,楚莊王問鼎中原的野心世所皆知,強楚要稱霸主。我們應該要避其鋒芒,容忍一時的屈辱,不要因為不救宋國就感到羞恥,這是普天下的人都知道的道理。我們必須要考慮到我們晉國的利益啊!”

這個成語充分說明國家間的交往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於是,晉國就沒有出兵援助宋國,只派了一位大夫叫解揚的,到宋國去安慰一番。


呵呵,說白了國家間的交往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縱觀今日之世界格局,美帝到處橫行也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啊,哪怕當年俄土有可能戰爭的話,美國也不會輕易出手援助的,先要考慮到自己利益最大化,才能打起算盤!

成語“鞭長莫及”就出於此。

這個成語充分說明國家間的交往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成語典故出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

楚子伐宋。宋人使樂嬰齊告急於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sǒu)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

成語釋義

原意是雖然鞭子長,但是打不到馬肚子上,後來借指力量達不到。

比喻因為距離太遠而無能為力。


成語小思???

撇開政治,迴歸生活!

這個成語充分說明國家間的交往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很多時候,譬如面對異地戀人、異地工作或者老家父母。。。熱情褪去後,我們就會把此句當成了距離的藉口。

一句[鞭長莫及]涵蓋的是無奈,也是我們對事情的迴避,有敷衍的成分,沒有全力以赴的努力,只會說盡力而為的話語!

想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