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是什麼心理?

手機用戶7012634701


有些人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是什麼心理?

說明這些人掙錢不容易,他得有點積蓄,青黃不接可以補貼。寧願苦了自已也不讓兒女受苦遭罪,唉,天下父母心,就是這個道理。還有一種人是把錢財看得比命還重,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一元湊十元,十元湊百元,壓死了錢。他不懂得花錢也不會賺大錢,也不懂得人生基本生活享受,刻薄自已活受罪,一身寒酸吝嗇小氣,純碎是一個看錢比命重,是個大庫巴(傻瓜),刻薄自活受苦,他可不知道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死四肢伸直,什麼都沒有。那這樣的人是傻瓜心理。

綜上所述,有些人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大概有兩種不同心理,一種節吃減穿是掙辛苦錢,是為了持家,為了兒女不受苦,積攢買房,給孩子娶媳婦,女人賠嫁作墊補,所以自已含辛茹苦。另一種是頭腦不開竅,刻薄自已活受罪,視錢財如命重,是傻瓜心理。


14說4


看到這個話題讓我想到了婆婆,她今年80歲了,,一輩子在家務農,照顧老人孩子,是我們大家庭裡最省吃儉用的人,她們曾經的年代缺吃少用,甚至都有些人因為飢餓不能活下來,我的爺爺就是營養不良水腫去世的。現在生活好了,家裡經常會有些兒女們買來的營養品和好吃的,很有意思,老人喜歡存,東西放的要壞了才捨得吃,為什麼,怕瞎了,我們當兒女的又好氣又心酸,現在的物質生活已經極大的豐富了,可她的內心還生活在匱乏的年代。

同樣和婆婆生活在一個年代的公公,是鐵路退休的工人,在這方面就好很多,雖然也節儉,穿不講究,暖和舒服就好了,吃的方面從不委屈自己,而且喜歡多買,圖個樂呵。可見年代的影響是有限的,能掙錢有安全感,就敢花錢。

我屬於工薪階層,基本小康,自己在吃穿上的支出很有限,我有一個基本的標準,除非特別必要,營養足夠,打扮得體不落伍就可以。但在我喜愛的方面,比如學習、買書、裝飾家等,我可能更大方一些。像我這類人群不捨得吃穿一方面受制於經濟條件,更多的是價值取向。

我的兒子今年六歲,衣食無憂的長大,每當需要什麼的時候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媽媽,你去給我買啊。我說:媽媽現在沒有錢。“用手機可以支付啊,” “哈哈😃” 他也有捨不得吃的時候,比如他喜歡吃火腿腸,平時不贊成他吃,蛋炒飯的時候放一點,他總是把火腿腸留到最後,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不捨得啊,我最後吃。說起來兒子並不是嚴格的不捨得吃,而是選擇在什麼時候吃,但可以說明一點,不捨的通常是因為不能經常滿足,物以稀為貴。

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也經常看到一些人,出生於官宦之家,一輩子撲在工作上,為祖國為行業做出很大貢獻,卻是省吃儉用一輩子,我想這和所受的傳統文化和家風家訓有很大關係吧。

所有“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可能只是旁觀者的感覺,而對當事人來說可能是一種保護,一種策略、一種情懷。大多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尊重而已。

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論:人的需求從低層向高層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會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透徹了這個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更多的人和事。





伊琳幸福心理


看到這個話題真的說一個真實故事,而且剛上月發生的我親生經歷的。主人公我不說身份了就叫非常熟的老人吧!我說的這對老人其中一人剛發生了人間悲劇,離我們而去了。這對老人就是捨不得吃,啥不得穿,典型代表,我接觸他們幾十年了,一輩子啥不得吃穿。退休金老兩口子加一起八千多點,應該是在工薪階層很不錯了,可以說夠吃夠喝還有富裕了。可這老兩口不然在這種生活條件下,開始了他們的奮鬥,撿拾破爛廢品,從早上拾到晚。這老兩口子的目標就是省就行,花錢門都沒有。

上個月初老兩口子和往常一樣,繼續他們的省錢的事業,拾破爛去。撿了一天的東西老兩口子真走累了,就在路邊休息了一下,完事繼續走,此時到下午六點多鐘了。老伴說咱別走了,做公交車回去吧!咱又有老年人乘車證不花錢的,於是就上了公交車,因為年歲大了腦子也差勁了,稀裡糊塗把公交車做反了。

等下了車一看那也不認識了,立刻傻了眼,就在馬路上亂轉,越轉越糊塗,轉到晚上10點多,老伴說算了別轉了打出租車回家,老伴攔了輛出租車,一談價要40塊錢他心又疼了,死活不做出租車了,走吧,這樣一走老兩口子真迷糊了。這時和老伴說方便一下去,等半天沒見回來,等老伴到方便地方找他沒人了,不知道去那裡。老伴這才想起來帶著了手機,忙電話告家裡人,等家裡人趕來在找,怎麼也找不見了,整整找一晚上也沒有找到他。第二天發現他死在前面一個工地的草叢中了,看看一輩子啥不得吃,啥不得穿,為了省40元出租錢,把命搭進去了。今不知道是什麼心裡?有知道的嗎?


成樹明


認識一個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卻總是嘲笑別人的女人。自己的一件衣服穿得都看不清什麼顏色了還捨不得處理。別人剛剛買的衣服,她卻總是問人家得十多年了吧。真的很無語。後來同事跟她總結了她的口頭禪:你這個衣服得十來年了吧




花非花99068706


這個我也解釋不了,也許各自有各自的苦衷吧,只能說理解萬歲了。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同事,話很少,三十多了還是光棍,也從來沒交過女友,一個月工資到手六七千吧,不抽菸不喝酒,住公司免費宿舍,平時買瓶水都很少見,話費套餐是最低的那種,套餐流量少的嚇人,每天按時開啟流量,看一下誰給他發了微信,回覆一下,然後又把流量關了,平時聚會只要是a的,從不參加,我也不懂他為啥這樣活著。。。。


laughing劉


我是80後,我也是這樣的人,也是捨不得,因為我有兩個小孩,老公又沒技術也賺不了什麼錢,因為房子不好一層平房還漏水,要什沒啥,賺錢不容易,如果賺點全部花了,那小孩讀書,萬一有小毛病,還有老人,反正都需要錢,所以能省一點是一點,我也很想努力去掙錢,在家忙務農也要資金,出去打工,小孩老人管不下,賺錢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容易的,所以我很省,什麼也捨不得,因為種種原因,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毛病,為了孩子生活自己卻什麼都不捨,別人說不管怎樣女人應該對自己好點,可是我就是做不到,我也不知道途什麼,感覺自真有毛病。


農村人紅紅


我就是太捨得吃捨得穿捨得耍了,以至於40歲的人了還沒一點存款,特別佩服那些有錢也很能節約捨不得花的人,能剋制自己的慾望,所以捨不得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雖然目前我也沒存款,但我一點不後悔以前的那個灑脫的我,年輕的時候就該如此,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買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很值得,現在錢不好賺了沒錢了,自己也收斂了那個用錢撒手的我,安安靜靜的過日子,但內心是滿足的,至少我年輕的時候瀟灑灑脫過


諾拉斯家居定製錢朵朵


我從小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我外婆以及我媽媽身邊的親戚都差不多,或許是因為他們小時候的環境,是真的窮怕了的心理;除了窮的經歷,還有一方面是因為缺乏機會和社會關係資源;同時也是對自己沒有更多技能的擔心。

但是我爸爸這邊的親戚則是相反,因為很早的時候就出去打工或自己開小店,由於在外面早,觀念也改變的早,小的時候對我們也是最大方的。


梓麻大叔


明明兜裡有錢,卻不捨得吃不捨得買的人什麼心理?

明明兜裡有錢,有多少錢?這是我們無法瞭解的,不要僅僅看表面上,也許你看到的是兜裡有錢不捨得花,或許並不清楚人家家裡用錢的地方也很多。但也有例外,比如說,我認識一個月薪過萬元的人每天只抽10元的煙,而且他還是某大型國企的高管,抽菸就是喜歡那個10元的“紅旗渠”,其他一概不要。他自己說的是習慣了。

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王思聰那樣有錢任性啊?

不過對於這種“有錢不花”的現象,我認為千萬不要以摳門等來簡單粗暴地理解,往大了說是一種勤儉持家的美德和艱苦樸素的傳統,往小了說是一種“窮怕”了的有備無患。同時也有個人風格的問題,甚至家庭教育及自身修養等等都可能會影響到花錢習慣。

另外,有些過去艱苦的日子過久了,懂得生活中的不易和艱難,更加學會了珍惜與節儉習慣,相比之下,現在很多人還沒有賺到錢呢就開始大手大腳花錢,這反而是應該反省的。

歸根結底,大多數有錢不捨得花的往往都是吃過苦的,或者說並沒有太多的錢,時刻都要為突發事件應急而備用著。


你有過相似的感受嗎?


心理視界


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我們就要從“價值感”角度去思考。

很多人會抱有“不配得”的思想,他們的表現是肯花好幾千給爸媽或者孩子、老公買衣服,但是卻不肯給自己花錢。

之前我有個求助者,因為花2000塊錢買了一件風衣,好幾天都心神不寧,想了6天,趕在最後期限把衣服退了回去。

她很窮嗎?其實不是的。

她是一家外企的主管,老公有自己的工廠,但是她心裡有“不配得”的念頭。

她是家裡的老二,總是撿姐姐的衣服穿,而她的弟弟因為是男孩,也因為家裡有些重男輕女,總是有求必應。

所以,她慢慢就習慣了做那個被忽視的人,和朋友相處也是,她總是先去照顧別人的需要,當然,她內心裡也是有很多不滿和委屈的。

正因為這樣,如果一個人不捨得吃穿,他最應該做的是學會看見自己,去愛自己。

首先,多跟自己進行內在對話,比如“我爸爸允許我做自己,我媽媽允許我做自己,我值得被愛。”

其次,要從小事做起,比如先去滿足自己一點點,然後問自己“這種被滿足的感覺好嗎?”用這樣的方式學會一點點提升“配得感”。

一個人只有學會了愛自己,這個世界來愛我們,否則,人的慣性會讓我們始終成為最好說話的那一個。

微奢糖,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應用心理學碩士,心理專欄作者,讓我們一起學會愛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