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風物誌——送神難(全)

《送神難》全

西漢的第十個皇帝,是漢宣帝劉洵

有一年他帶隊去上郡(榆林)巡狩(秋遊),半路上閒極無聊,身邊有好事的內官就告訴他當地出了個大案,說是有幾個遊俠兒無意間在山裡掘出了上古寶物卻分贓不均打死了人,但當地官員收了好處枉顧人命。

宣帝一聽,還有這好玩,不是,還有這等枉法之事! 本天子我登基之後海內晏然天下太平!怎可讓這種奸邪之輩毀我大漢根基!

那個誰趕緊的,把地方官都喊來! 本皇帝我既然撞上了就要御駕親,親,額……親審此案!

皇帝金口一開,就是聖旨。

聖旨一下,那地方官沒多久就屁滾尿流的跑來了,

三跪九叩三呼萬歲一應禮儀都過一遍,再喊了幾遍惶恐,終於才撅著腚哆哆索索把這案子給原原本本的講了一遍。

原來,當地有個姓石的獵戶專愛用石彈打鳥。

前兩天早上,發現了一隻特別俊的大鳥,遠看吧像只錦雞五彩燦然近看又有點像只雄鷹威風凜凜傲然四顧。

嚯!這隻鳥真是神了!這要是打下來他能吹一輩子!

於是這獵戶就一直跟著,想尋機來個一發入魂。

沒想到這鳥呢非常的雞賊,也不飛太快,就這麼一直吊著他一路進了老林子。

獵戶因為心起貪念加上又自信從小熟知山路,心存僥倖之下就被這怪鳥帶到了一處山崖的上面。

這鳥飛上了這崖壁上孤懸的一株老槐樹之上,

獵戶只覺眼前彩影一晃,鳥就不見了蹤跡。 這時一陣山風颳來把滿身大汗的獵戶被吹的打了個寒戰, 低頭一看差點驚掉了半條命,自己半隻腳掌已經踏在崖邊上了。 嚇得他磴、磴、磴,連退數步。

忽然腳下一鬆,地面轟然塌陷,自己掉進了一個黑咕隆咚的石洞下面, 好在這洞不深,約摸兩人來高, 他雖然一屁股墩在了土堆上麻了半邊身子好半晌才能起身,總算胳膊腿腳無事。

站起來拍打了下灰土,拿出隨身火折吹著了一照, 發現洞壁邊緣有幾處突起的石頭正好夠他攀出洞來,他正要攀石而上,卻在石壁上隱約摸出了些似文似字的花紋。

他拿火折仔細照了照,這些石紋非篆非隸甚是古奧,以他讀了幾年蒙學的水平那完全就是天書。

不過這倒是他讓的心思活絡了起來,這莫非是處古墓?

心裡正瞎想著能不能淘換點好物件,誰知原本寂靜的石洞中突然傳來陰惻惻的呻吟如在耳邊!

只嚇得他寒毛直立,彈身而起三五下緣著洞壁竄出了石洞來。

到了洞外見了日光,他鬆了口氣也不敢再待,頭也不回的下山去了。

回了村裡與親朋好友聊起了這事大家全都嘖嘖稱奇無不驚異。

把獵戶他得意的不行,打定主意明天就叫齊親友再去那山洞裡捯飭捯飭。

可沒到想太陽還沒下山呢,鄰村的范家一口氣來了十多號人,把他家門給堵了。

一問之下,原來是范家十幾歲的小兒子昨天裡也是進了這山至今未歸, 正惶急間聽人提及獵戶遭遇,就猜測莫非也是落入山洞裡了? 所以連路趕來央求獵戶給指個路,不論是也否也總好過在家裡乾等吧!

俗話說救人如救火,這獵戶推脫不過,只好帶著范家七八個壯丁持了草叉木弓舉著火把再入山去。

只說這一幫子人隨著獵戶指引終於下了石洞,用火把一照,發現這確是一處人造石室。 這石室四方,挺大的,除了四壁有些似圖似文的石刻花紋,還有一些碎石草根再沒其它東西。

正不知如何是好,忽然不知哪裡傳來幾聲呻吟聲。 嚇的幾個膽小的手中火把差點沒抓穩,但四下裡照了又並不見有人!

過不一會又是這怪聲傳來,有膽大耳力精明的人聽出這聲音是石室西北角傳出來的。

原來那角落深處有條暗道,因為設計巧妙而且又偏又暗所以初時沒人發現。走進暗道沒兩步就發現這暗道被一堵牆給封死了,不過封牆上有一條裂口,剛才那嚇人的聲音便是這縫裡傳出來的。

只是這道裂口蠻小的成年人想擠過去不容易。於是有個力氣大的范家人便撿起地上大石塊猛砸石牆裂口處,沒想這牆年深日久已然酥的很了,只聽轟的一聲便砸出個大窟窿來。

一群人破牆而入,發現竟是一條上坡的石道,石道不長沒幾步便到了盡頭。 出來一看發現這石道竟是通到了山腹另一端的崖壁上,這崖壁約伸出了一躍之地是一處天然的石臺。 石臺頂上生了一棵叫不出名的大樹,冠如穹頂,把這石臺盡掩其中,難怪平日裡沒人發現。

火光恍惚,這石臺上好像躺著的人影,大家正想上前探查,這人影又發出幾聲呻吟來,加上這裡鬼氣森森嚇的眾人不禁心裡一陣哆嗦。

等有人鼓足膽氣用火把一照,不是范家小兒子是誰!

此時他已然面色灰敗,進氣多出氣少了,只是手裡偏偏還死死緊握著的一塊造形古怪的青玉玦不放。

范家人一陣慌亂連忙把他家小兒子抬出了石室,只可惜已經晚了,范家小兒子出來沒一會兩腿一蹬一命嗚呼。

混亂之中,范家有人眼尖見到石獵戶好像在用衣角遮掩什麼東西。

一番撕扯之下,從人發現原來石獵戶遮掩之物竟然也是一塊青玉玦還和范家小兒子手中抱的恰好一對!

這下獵戶就百口莫辯了,被范家人揪到官府告了他個謀財害命!

宣帝聽完便說道,這麼說來是獵戶貪財殺人羅?

那縣官道,啟稟陛下,這獵戶說他只是一時貪心,沒把自己拾到玉玦的事說出來,不曾想卻成了殺人奪寶的罪證。微臣亦覺得這獵戶若真殺人奪寶,沒道理回村大肆宣揚,更不可能引著范家人前去現場探查。故而以證據不足為由將獵戶先行關押,容查明案情後再做審理。

豈料這范家人仗著是當地大族蠻橫非常,竟聲稱本縣偏袒那獵戶,四處宣揚鬧的全縣盡知,不想還驚動了聖駕,微臣萬分惶恐。

宣帝又問道,仵作可曾驗屍?

縣官回道,驗過了,確係高處摔下而亡,並無其它傷痕。

宣帝聽罷突然猛的一拍大腿,唉呀,那還不趕緊帶上人馬上進山查探一番?!

也不等那縣官回答,站起身來手中馬鞭一指,“眾兒郎,起駕入山!”

眾大臣面面相覷未及阻攔,宣帝已經翻身上馬帶著親衛隊絕塵而去。

等眾大臣氣喘吁吁的趕到到了那處石室,問明洞口守衛,得知宣帝已經帶著親衛進去多時。

眾臣無法只得都硬著頭皮進了那處石室,那石室內裡甚大,百十人進去都不覺擁擠,也不悶氣顯然有風通入。

宣帝進入後命人四下插好火把,照的石室內通明有如白晝並無半點鬼氣,讓眾大臣放心不少。

那處被砸開的裂壁如今已被宣帝帶人拓開一個兩人並行的大洞,眾大臣魚貫而入,走不多遠,便見到了宣帝及護衛一行人。

宣帝正在與御前護衛商討,眾人不敢驚擾,便都圍在周圍靜下來側耳靜聽。

原來宣帝一行之前已探查現場,並無打鬥痕跡,這范家小兒子應該是攀爬崖臺上的古樹取寶不慎跌下摔死的。

只是這青玉玦怎麼會在樹上呢?

眾人抬頭往上看去,只見葉密樹高黑影叢叢,似有一點火光向上攀緣,應該是宣帝之前派待衛上樹查看去了。

正在這時石室那個方向傳來一陣急促腳步聲,幾個御前待衛手擎火把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宣帝回頭看了一眼道,那個姓石的獵戶提來了嗎?

為首的御前待衛搖了搖頭,陛下臣去晚了,人沒能提到。

宣帝不滿的看了一眼自己的親信待衛問道,怎麼回事?

待衛走前在宣帝身邊低聲耳語了幾句。

宣帝面有不豫道,什麼!那獵戶竟然死了!何人所為?!

待衛卻支支吾吾躊躇不語,宣帝大聲道,有什麼可遮遮掩掩的,快說!

那待衛無法乾嚥了下口水清清了嗓嗓道,陛,陛下,那獵戶是忽然發瘋,自己一頭撞死了!而,而,而且……

宣帝斥責道,而且什麼!

待衛無奈只得如實稟告道,而且不光是他,與獵戶同入了這石室的范家村民中也有兩人無故慘死,剩下的人也多顯癲狂之象只怕,只怕,全都命不久矣!

宣帝和在場眾臣聞言不約而同倒吸了口涼氣。

正在這時,攀上古樹上那個待衛突然發出一聲驚叫,眾人以為是那待衛也失了足,心頭一揪閉目不敢去看。

不過熬過了幾呼吸卻並沒有預想中的慘事發生。

卻聽樹上那待衛大聲向下喊道,陛下,這樹頂上還吊著兩個人!

宣帝聞言急道,再上去兩個人幫他!

話音剛落又是兩員驍將帶了繩索攀樹而上。

過了約有半柱香的時間,樹上繩索垂落,吊了來兩個“人”下來。

眾人打著火把定睛一看,這哪還是人,說是“乾屍”才更妥當。

這兩具“乾屍”顯然都受盡折磨,不光身上傷痕累累片縷不著,那行兇之人還將他們自己的頭髮反綁他們雙手和左腳,讓他們反弓身體不得伸直,而後又用老藤纏了他們右腳將其活活倒吊在樹上等死。

只是這兩具“乾屍”經受了如此折磨,竟然腹部都微有鼓動,居然還有生氣!

這在場諸人俱是一時人傑,也是見過大世面的,現在個個驚的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

宣帝心中亦是驚懼非常,玩鬧之心盡去,乾嚥了下口水道,諸位愛卿有,有,有何見解?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盡皆默然無語。

忽有人言道,啟稟皇上,劉向劉大人最是廣聞博學,不如請劉大人……咦?劉大人呢?

正在大家四下張望尋找之時,不遠處那石室入口有人舉著火把走了進來道,啟稟陛下微臣在此。

眾看望去那人正是諫大夫劉向。

劉向行了一禮道,陛下,微臣方才四下查探了一番。發現那石室裡除了一些古奧文字,還有幾幅壁畫。畫的確是上古之事,微臣原以為這都是古籍中之神話,未想今日卻一一見證。

如果微臣所料不差,地上這兩位被反縛手腳吊於樹上的正是兩位上古神靈“貳負”以及他的臣子“危”。

夕時天帝命窫窳(音亞宇)司掌弱水,是為弱水水神。未想此獠非但不思保境安民,反而恃寵而驕長年興風作浪淹沒村莊吞食人民,百姓求告無門苦之久矣。

幸有神靈貳負與危,可憐天下蒼生,不惜觸動天帝逆鱗,設計截殺了這個以人為食的惡神窫窳。

天帝震怒之下,封了二神神力,又將二神反縛雙手左足,以神藤倒吊右足於疏屬山頂的一棵大樹之上。並且喂以不死之藥,讓他們受盡風雨寒暑蟲噬鳥啄而不死。

至今已不知幾萬千年矣!

諸位請看!樹下石臺之所刻古字,臣雖學識淺陋不能全解,但這行最大的字臣勉強識得,乃是“龍血破印”之意。

合當吾皇乃真龍天子,今日到此必是天意要為此二神解此囚困!

說著劉尚便朝宣帝跪倒行三跪九叩大禮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斗膽求乞陛下龍血三滴為此二神破印解封,不使上古保境安民之神靈永囚此地也!

旁邊禮部官員一聽馬上站出來反對說,皇上乃是我大漢天子,豈有無故行此巫蠱之事的道理?若出了半點差池我等為臣子的萬死難贖!

劉向卻不反駁,只肅容望向了宣帝。

宣帝看出劉尚雖然表面上從容不迫,實則眼神中卻透出萬分焦急,心知這其中必定另有隱情,只是已然來不及細說了。他是經歷過生死的人,對於危險直覺遠超常人。當那兩具乾屍甫一落地,他心中就升起了一種十分不祥的警兆令沒來由的發慌心悸。

可是說來也怪,偏是這劉尚雖然話說的含糊,舉止也十分出格,但不知為何卻讓宣帝莫名的心安了不少。

宣帝略一沉吟,迅速的掃了眾臣一眼,發現人人惶然不知所措,心下嘆道看來已經別無選擇了。

於是宣帝擺擺了手讓禮官退了下去說道,誒!劉大人乃國之重臣豈會魯莽行事?再說此事因朕而起與他人無關,既然劉大人成竹在胸,那便照他說的辦,不妨事的。

劉尚一聽連忙拜謝道,吾皇英明!

由於此事太奇眾臣全都無計可施,如今見宣帝都首肯了,自然也就無話可說了便與劉向一齊跪倒在地三呼萬歲!

宣帝說,眾位愛卿平身,既然如劉大人所言這兩位皆是救黎民於水火的善神,天意使朕到此焉能不救?待解得他們脫困,朕還要下旨為他們修廟造像,永世受天下百姓香火供貢。

劉尚與眾臣聞言再呼萬歲!

事起倉促一時之間備不齊香案火燭五穀三牲,禮官說要遣人回縣中置辦。

劉尚卻搶上去將禮官攔住說,這上古神靈性情樸拙,不識後世繁文縟節,此等事宜快不宜遲久拖不得!

說罷絲毫不顧眾人訝異的眼神,便自顧自在樹下那石臺上搓土為爐,點草為香。

又命待衛將二具殭屍抬至上位,再命縣官將兩塊青玉玦也一併取來。

轉身跪請宣帝龍血三滴,滴於玉玦之上。

隨後將雙玉置於石臺上後,手掐訣印唸唸有詞道:

天地蒼蒼,八極八張。

有夫日月,是為晦明。

鐘山之子,聽吾真言!

南極果,北不成,去痓果!

而後咬破舌尖,一口純陽血猛噴在那滴有宣帝指血的雙玉之上,暴喝一聲

“開!”

只見那雙青玉玦“嗡”的一震,頓時射出道道青光,頃刻間光氣綿綿,如水如油將在場眾人統統罩住。

又聽得“叮!”“叮!”兩聲脆響,兩塊玉玦斷成四截。

緊接著兩道青焰從斷玉中沖天而起穿透樹冠又忽然折而向下一左一右分別撞進石臺邊那兩具“乾屍”中去,兩具乾屍頓時被青色火焰籠罩,只一呼吸間便燒了個乾乾淨化為灰灰。

更為詭異的是這些青焰雖然猛烈異常,左近之人卻感覺不到半點溫度。

那兩道青焰燒盡“乾屍”並未就此引滅,而且是漸漸化成一大一小兩個青焰骷髏頭。

那個大骷髏面中僅有一目,目中一團青焰如人眼球,

這目中焰光有如實質,在場之人被這目光所攝只覺如臨深淵萬念俱灰。

劉向此時也已是混身大汗衣衫盡透,但卻沒被這青焰骷髏的目光攝服,凝眉嗔目鬚髮如戟又是暴喝一聲,“呔”!

口吐真言道:

崑崙已離此界,

燭陰北入黃泉。

龍降於天,

道里修遠,

請神北行,

毋驚毋恐!

請神北行!

神!北!行!

也不知道是不是劉向的咒訣起了作用,原本將眾人籠罩,並且繼續四處漫延擴散的青光忽然停頓了下,而後分成粗細兩股,緩緩的向半空中那兩隻一大一小青色的骷髏頭匯流而去,青光附體兩位鬼神也由此漸漸幻化出真形來。

那個小些的骷髏很快便顯化成形,他外表看上幾乎常人無異,只是頭上生角目有雙瞳披頭散髮面目猙獰。

而那個獨眼骷髏則顯化成了一個人面蛇身的獨眼神怪,他身形巨大異常,甫一顯形當即就散發出了一道強大的無形威壓,在場眾人皆是凡人經受不住,眼前一黑便全都昏了過去。

等到宣帝劉徇醒轉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然身在洞外。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方才洞外守衛的御林軍猛然間感到山體巨震,石室四壁頓時崩裂開始坍塌,於是眾將士冒死衝進山洞救人。天幸所有人都被營救出來後那個石室才完全塌毀,不過那個石洞是再也進不去了。

夜裡,灰頭土臉的宣帝一行,終於從上郡山中的那個神秘的山中石室返了巡狩大營。

剛回大營宣帝便下旨命令所有人對今日之事要三緘其口,誰敢洩漏半分定不輕饒!

群臣諾諾領命緩緩退出了宣帝的大帳,而後各自歸營去了,唯獨劉向大人被宣帝單獨留下來問話。

待到眾臣全都散去,未等宣帝開口劉向便立刻跪地請罪說,微臣今日妄行不端險釀大禍乞請陛下責罰!

宣帝卻連忙扶起劉向安撫道,劉卿何出此言,朕早就說過,今日之事皆因朕起,豈能諉過於人?實話說自從貿然進入石室之後異相頻發,不單群臣驚懼,朕亦悔之不及。當時若非劉卿你鎮定自惹侃侃而談穩住了軍心,又勇於任事果斷處置,否則的話後果定然不堪設想。至於禮官參你擅行巫事,朕知其中必然另有隱情自然不會怪罪於你。不過現在風波已然過去,如今帳中也只有你我君臣二人,卿可要如實相告,可不能再繼續把朕矇在鼓裡了!

劉向聞言額頭見汗慌忙答道,啟稟陛下,不是微臣想要隱瞞,故意不將實情和盤托出,實在是一來當時形勢危急不及細稟;二來臣之所言其實也只是藉助石室中的殘文斷畫倉促得出的些許推斷,除此之外根本無從驗證,故而不敢妄下結論把話說滿,還望陛下明察!

宣帝擺了擺手道,事急從權嘛,朕信得過卿!所以現在可就要有勞劉卿將朕心中的諸般疑問詳加分說了。

劉向忙道,微臣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宣帝笑道,如此甚好!那咱們就先給從那石室是何人所建開始說起吧。

劉向低頭打了打腹稿,略一沉吟反問道,陛下可知“巫祝”之源起?

宣帝輕蔑道,巫祝者,無非假鬼神之名蠱惑世人的邪門歪道而已,其源起何時何處朕實不知。

劉向卻肅容道,啟稟陛下,其實若真要追根溯源,說起來天下三教九流各行百業無不脫胎於上古之巫祝。

宣帝聞言頗覺驚奇,微微坐直了身子道,哦?!劉卿,你這說法朕倒是平生第一次聽說。朕早就聽說劉卿家學淵源博聞廣記,今天你就給朕好好說說這其中的道理罷!

劉向於是抖擻精神道,既然如此那微臣就獻醜了。

傳說泰古之時,這世間到處皆是荒蠻無人之地,莽林之中妖獸逞兇,荒原之上鷙鳥食人,毒蟲邪蠱遮天蔽日不計其數。

故而古之聖人又將彼時彼世謂之“大荒”。

大荒之時三界未分宇內混一,神、人、鬼雜居並處於世,並不像後世這樣涇渭分明。

當時天地之間“炁煞”充盈,故而鬼怪精靈多如牛毛,山君河伯不計其數,他們或盤踞於高山大嶽,或稱霸於江河湖澤,是故大荒之中處處皆是鬼國神域。

鬼神皆長生不死法力無邊,俯仰天地遙蕩恣睢,動輒興風作浪肆虐世間。

而先民們矇昧卑微在他們眼中恰如螻蟻,又因體毛稀疏異於萬獸,故而為鬼神所鄙蔑稱為“裸蟲”,恣意啖噬驅役視之如牛羊豬狗一般。

幸有天皇伏羲降臨人間,將“先天八卦”授與先民中那些“聰能聽徹、精爽不攜”天生通靈之人,使他們擁有了洞察天地冥悟自然之力,是為“巫”之始祖;

伏羲之後地皇女媧降世接替兄長庇護先民,女媧深感其兄伏羲所創的“先天八卦”雖然包含大道至理,但失之於艱深困厄難以普及。便結合先民心靈手巧擅制工器的天性,創下以器物祝咒為媒介的“降神之法”遺饋先民。

“降神”者,實為向鬼神溝通借力的便宜法門。為區別於“巫”,先民便將修習降神之法的術士稱之為“祝”。

是故上古之巫祝曉陰陽,通神靈;窮理盡性法術高強。

正是他們驅鬼魅,闢兇邪,藥死扶傷,領袖群倫,匡扶萬民,這才有了方今世界的人道昌盛的氣象!

宣帝點頭讚道,原來如此,難怪朕嘗聞上古之君常以巫、祝自居,此前一直頗感疑惑不解,經卿家這麼一解釋朕才算明白其中緣由了!

劉向連忙附和,誠如陛下所言,古時之共工、祝融就是絕好的例子,他們即是巫祝又是部族酋首,只可惜後世巫祝之流忘卻初衷荒淫驕縱,一味只知蠱惑愚民巧取豪奪,終為天下英傑所不齒爾。

宣帝說,原來如此!那照這麼說來,山中那個神秘的石室,莫非就是上古的巫祝所建?

劉向點頭道,吾皇聖明,那個山中石室正是上古巫祝燔祭鬼神之所。

宣帝恍然道,朕曾聽說燔祭乃是以活物血肉為祭!難怪那個地方如此鬼氣森森,令人不寒而慄。

劉向道,陛下可還記得微臣當時曾提到過的兩位古神嗎?

宣帝點頭道,朕記得,可是“貳負”與“危”這二神?。

劉向嘆道,正是,其實那兩具倒懸於樹頂殭屍並非二神本體,只不過是兩具凡人之軀。當年天帝以此為容器,將貳負與危的元神抽離法體之後強行注入其中。那雙青玉玦則是用來封印二神法力的法器,如同鐐銬枷鎖為得是讓二神無力抵抗更增受刑之苦。

被禁錮於凡人肉身當中的二神飽受摧殘折磨,年深日久其怨毒憤恨之念無處渲瀉,在這兩具殭屍體內鬱積嬗變,最終化作了無形咒煞蔓延而出荼毒四方。

無論人獸只要被這種咒煞之氣沾染就會神機逆亂變得癲悖暴亢,一日之內必死無疑,而且死狀千奇百怪異常慘烈。

按照石室壁畫中的描述,當年咒煞之災在此地愈演愈烈,一度將方圓數百里之山河變成了幽冥鬼域。

後有五位德高望重的大巫以自身血肉燔祭,設下'骸獄鎮煞大陣’召喚來四方鬼神合力將此咒煞之源封印,咒煞之災才終於得解。

那'骸獄鎮煞大陣’的陣眼就位於那個石室中心,而這個石室則是得救的先民們後來為了祭祀這五位捨身取義的大巫興建起來的,後來先民們還將他們事績畫在石壁之上藉以警示後人。

時光荏苒蒼海桑田,這座石室被後人遺忘漸漸塵封於地下再也無人知曉了。直到前幾天那個范家的小子無意之中闖入,才讓這個石室重現人間。若臣所所料未差的話,范家小子定是起了貪心,想拿走那對青玉玦,結果因為沾染了咒煞最終暴走而亡。

宣帝聞言不禁臉色大變聲音微顫道,什,什麼?!若真如劉卿所言,那朕皆非已然中了那,那,那咒……

劉向道,陛下毋驚,微臣猜測或許是那咒煞歷經千百年的封印已然消散的差不多了,所以不再像壁畫中描述的那樣猛毒霸道,正因如此那個同樣誤入了石室的獵戶才有命活著逃回了村裡。而且因為陛下那三滴真龍之血破解了青玉玦的封印,使得“貳負”和“危”二位古神重獲法力焚燬了那兩具殭屍,如今咒煞根源已除自然再也不能為害人間了!

宣帝長舒了一口氣:呼……,原來是這樣,那就好!那就好!幸好當時有卿家隨待在側。哎,對了!說起來劉卿你入朝多年從未遠行,卻是在何處學的道法竟然能施法念咒,當時真是叫朕大開眼界啊!

劉向苦笑道,啟稟陛下,此咒名喚“北行咒”,據說乃是黃帝所創。

當年蚩尤之臣風伯和雨師大作風雨黃帝不能敵之,於是請下天帝女魃助陣。天帝女魃乃是旱母,所過之處赤地千里,雙方鬥法,風伯雨師大敗,於是風雨乃止。然而女魃亦因此大傷元氣無法重歸天界只能留在凡間。只是但凡女魃所居之地無不大旱連年江河斷流,鬧得百姓顆粒無收遍地饑荒。

黃帝不得已乃作“北行咒”逐女魃於赤水以北千里流沙的無人之地,是故後人又謂此咒為“送神咒”。

俗語云:“請神容易,送神難。“

這“貳負”和“危”兩位古神雖是仗義除惡的善神,然而他們在此受難不知幾萬千年,微臣只恐其早已性情大變,萬一出個閃失誰也承受不住。所以當時微臣不敢冒險等他們顯身就唸了此咒以免悔之莫及。微臣不敢欺瞞陛下,其實微臣平生也是頭一回念這“送神咒”。能否成功臣當時亦無把握心中無比忐忑,幸賴陛下洪福齊天總算是將這二位神靈送走了。

宣帝聽到這裡連連點頭,確實如此,朕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形都背脊生寒,此二神甫一現身就將山腹都震塌了,還好劉卿你考慮的周全有所防範,不然再拖延片刻只怕危害更大,那時候咱們君臣只怕就真的出不來了!劉卿,你今日可是立了大功了!

劉向連忙躬身道,陛下乃真龍天子洪福齊天兇邪辟易,此是天佑,非微臣之功。

宣帝笑道,愛卿不必過謙,朕心中自有定論。倒是說起來那位“天帝”是何方神聖,竟能將如此強橫兩位神靈禁錮千年隨意揉搓,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

劉向則反問道,陛下可知崑崙之山?

宣帝道,崑崙之山?劉卿說的可是傳說中那個西去三萬五千裡,當年周穆王曾與西王母把酒言歡之地?

劉向笑道,吾皇聖明,正是此地。傳說大荒之西有大山方圓八百里高萬仭乃天下百川之源龍脈之祖庭。山巔有城號曰'崑崙虛’,昆者,眾也;侖者,神靈也;虛者,墟市也。是故“崑崙虛”即謂——眾神匯聚之市也,崑崙之山便由此城得名。而這'崑崙虛’更是天帝在下界之都。

傳說崑崙虛中有天梯名喚“八隅之巖”,天梯之上的虛空之中又有懸圃三層,天帝乃居於絕頂,其法力廣大無邊冠絕諸神,號令鬼神無敢不從。

而“貳負”與“危”二神,無非河伯山神之流自然遠不是天帝的敵手。

宣帝恍然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劉卿果然是廣聞博記無所不知啊!不過朕很好奇,卿家乃我皇室宗親卻為何對這些上古神怪之事這般瞭如指掌的呢?

劉向道:啟稟陛下,臣的祖上曾是東方朔的好友。

那東方朔有個怪癖一年便要換一個媳婦,所以家財盡散常常無錢可用。唯有家祖時常接濟於他,從來不曾要求他的報答。多年以後,某天東方朔忽然半夜裡帶了一大堆書簡和一軸古怪的圖捲到來。

他說這乃是大禹之臣豎亥所作的《山海經》,現在他要走了沒什麼別的牽掛,唯獨記得家祖的好處,所以要把這些東西全都贈給家祖。

家祖說朋友之間接濟點黃白俗物哪當得下如此重寶,於是堅持推辭不受。

可東方朔笑而不答,一眨眼便不見了蹤影。

家祖一著急就醒過來了,這才發原來卻是他剛才伏案夜讀睡著了,不過是做了個夢而已。

但接著家祖就驚訝的發現,他的書案上已經堆滿了睡夢中東方朔送來的那些簡冊與圖卷,從此之後我家祖上就再也沒有見到過東方朔了。

這些簡圖之中不但記錄了無數上古的鬼神異聞,山川地理,禽鳥怪獸,奇花異草,間或還載有許多祭祀天下鬼神的巫術和咒語,臣今日所頌咒祝便是從這些書簡中學來的。

宣帝聽完之後撫掌大笑道,哈哈哈,朕久聞曼倩先生(東方塑字曼倩)當年大隱於朝,後來得道兵解飛昇成仙了,沒想到竟然是真的!只可惜朕出生的太晚,沒有機會見到這位傳說中的異人啊!劉卿,請問曼倩先生遺贈圖冊現在何處,可否借朕一觀那?

劉向道,啟稟陛下,簡圖俱在家中,回京之後便可以呈上。

宣帝聞言大喜,如引甚好!不過卿請放心,這些圖冊乃是你家傳至寶,朕必不會白借這一回的。

劉向忙道不敢。

這一夜,宣帝與劉向君臣秉燭夜話相談甚歡,一直聊到翌日東方發白仍然意猶未盡。

回京之後,劉向將《山海經》全套圖冊全都獻給了宣帝,宣帝讀罷之後對書中記錄和描述的奇聞異志風物傳奇大為傾倒著迷。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於是宣帝又下令抄錄了多份賜給親信重臣,京城之人爭相傳閱風靡一時,從此《山海經》始為世人所熟知。

此後劉向備受宣帝器重,曾歷任散騎、宗正給事中等職。到了漢成帝時官至光祿大夫(副國級),受命修輯整校冊府(皇室藏書)中的五經秘書、諸子、詩賦以及失散亡佚於世的各種圖書古卷,一生著作等身,成為了西漢最著名的大學者之一。

這個故事改編自清人郝懿行在《山海經敘錄》中記載的一則小故事。袁珂校注版的《山海經》裡也有收錄。

原文如下:

孝宣帝時,擊磻石於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縛盜械人。

時臣秀父向為諫議大夫,言此貳負之臣也。

詔問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經對。

其文曰:「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

上大驚。

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經者,文學大儒皆讀學,以為奇可以考禎祥變怪之物,見遠國異人之謠俗。

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亂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

臣秀昧死謹上。

注:

時臣秀父向為諫議大夫——當時微臣劉秀(劉歆)的父親劉向是諫議大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