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风物志——送神难(全)

《送神难》全

西汉的第十个皇帝,是汉宣帝刘洵

有一年他带队去上郡(榆林)巡狩(秋游),半路上闲极无聊,身边有好事的内官就告诉他当地出了个大案,说是有几个游侠儿无意间在山里掘出了上古宝物却分赃不均打死了人,但当地官员收了好处枉顾人命。

宣帝一听,还有这好玩,不是,还有这等枉法之事! 本天子我登基之后海内晏然天下太平!怎可让这种奸邪之辈毁我大汉根基!

那个谁赶紧的,把地方官都喊来! 本皇帝我既然撞上了就要御驾亲,亲,额……亲审此案!

皇帝金口一开,就是圣旨。

圣旨一下,那地方官没多久就屁滚尿流的跑来了,

三跪九叩三呼万岁一应礼仪都过一遍,再喊了几遍惶恐,终于才撅着腚哆哆索索把这案子给原原本本的讲了一遍。

原来,当地有个姓石的猎户专爱用石弹打鸟。

前两天早上,发现了一只特别俊的大鸟,远看吧像只锦鸡五彩灿然近看又有点像只雄鹰威风凛凛傲然四顾。

嚯!这只鸟真是神了!这要是打下来他能吹一辈子!

于是这猎户就一直跟着,想寻机来个一发入魂。

没想到这鸟呢非常的鸡贼,也不飞太快,就这么一直吊着他一路进了老林子。

猎户因为心起贪念加上又自信从小熟知山路,心存侥幸之下就被这怪鸟带到了一处山崖的上面。

这鸟飞上了这崖壁上孤悬的一株老槐树之上,

猎户只觉眼前彩影一晃,鸟就不见了踪迹。 这时一阵山风刮来把满身大汗的猎户被吹的打了个寒战, 低头一看差点惊掉了半条命,自己半只脚掌已经踏在崖边上了。 吓得他磴、磴、磴,连退数步。

忽然脚下一松,地面轰然塌陷,自己掉进了一个黑咕隆咚的石洞下面, 好在这洞不深,约摸两人来高, 他虽然一屁股墩在了土堆上麻了半边身子好半晌才能起身,总算胳膊腿脚无事。

站起来拍打了下灰土,拿出随身火折吹着了一照, 发现洞壁边缘有几处突起的石头正好够他攀出洞来,他正要攀石而上,却在石壁上隐约摸出了些似文似字的花纹。

他拿火折仔细照了照,这些石纹非篆非隶甚是古奥,以他读了几年蒙学的水平那完全就是天书。

不过这倒是他让的心思活络了起来,这莫非是处古墓?

心里正瞎想着能不能淘换点好物件,谁知原本寂静的石洞中突然传来阴恻恻的呻吟如在耳边!

只吓得他寒毛直立,弹身而起三五下缘着洞壁窜出了石洞来。

到了洞外见了日光,他松了口气也不敢再待,头也不回的下山去了。

回了村里与亲朋好友聊起了这事大家全都啧啧称奇无不惊异。

把猎户他得意的不行,打定主意明天就叫齐亲友再去那山洞里捯饬捯饬。

可没到想太阳还没下山呢,邻村的范家一口气来了十多号人,把他家门给堵了。

一问之下,原来是范家十几岁的小儿子昨天里也是进了这山至今未归, 正惶急间听人提及猎户遭遇,就猜测莫非也是落入山洞里了? 所以连路赶来央求猎户给指个路,不论是也否也总好过在家里干等吧!

俗话说救人如救火,这猎户推脱不过,只好带着范家七八个壮丁持了草叉木弓举着火把再入山去。

只说这一帮子人随着猎户指引终于下了石洞,用火把一照,发现这确是一处人造石室。 这石室四方,挺大的,除了四壁有些似图似文的石刻花纹,还有一些碎石草根再没其它东西。

正不知如何是好,忽然不知哪里传来几声呻吟声。 吓的几个胆小的手中火把差点没抓稳,但四下里照了又并不见有人!

过不一会又是这怪声传来,有胆大耳力精明的人听出这声音是石室西北角传出来的。

原来那角落深处有条暗道,因为设计巧妙而且又偏又暗所以初时没人发现。走进暗道没两步就发现这暗道被一堵墙给封死了,不过封墙上有一条裂口,刚才那吓人的声音便是这缝里传出来的。

只是这道裂口蛮小的成年人想挤过去不容易。于是有个力气大的范家人便捡起地上大石块猛砸石墙裂口处,没想这墙年深日久已然酥的很了,只听轰的一声便砸出个大窟窿来。

一群人破墙而入,发现竟是一条上坡的石道,石道不长没几步便到了尽头。 出来一看发现这石道竟是通到了山腹另一端的崖壁上,这崖壁约伸出了一跃之地是一处天然的石台。 石台顶上生了一棵叫不出名的大树,冠如穹顶,把这石台尽掩其中,难怪平日里没人发现。

火光恍惚,这石台上好像躺着的人影,大家正想上前探查,这人影又发出几声呻吟来,加上这里鬼气森森吓的众人不禁心里一阵哆嗦。

等有人鼓足胆气用火把一照,不是范家小儿子是谁!

此时他已然面色灰败,进气多出气少了,只是手里偏偏还死死紧握着的一块造形古怪的青玉玦不放。

范家人一阵慌乱连忙把他家小儿子抬出了石室,只可惜已经晚了,范家小儿子出来没一会两腿一蹬一命呜呼。

混乱之中,范家有人眼尖见到石猎户好像在用衣角遮掩什么东西。

一番撕扯之下,从人发现原来石猎户遮掩之物竟然也是一块青玉玦还和范家小儿子手中抱的恰好一对!

这下猎户就百口莫辩了,被范家人揪到官府告了他个谋财害命!

宣帝听完便说道,这么说来是猎户贪财杀人罗?

那县官道,启禀陛下,这猎户说他只是一时贪心,没把自己拾到玉玦的事说出来,不曾想却成了杀人夺宝的罪证。微臣亦觉得这猎户若真杀人夺宝,没道理回村大肆宣扬,更不可能引着范家人前去现场探查。故而以证据不足为由将猎户先行关押,容查明案情后再做审理。

岂料这范家人仗着是当地大族蛮横非常,竟声称本县偏袒那猎户,四处宣扬闹的全县尽知,不想还惊动了圣驾,微臣万分惶恐。

宣帝又问道,仵作可曾验尸?

县官回道,验过了,确系高处摔下而亡,并无其它伤痕。

宣帝听罢突然猛的一拍大腿,唉呀,那还不赶紧带上人马上进山查探一番?!

也不等那县官回答,站起身来手中马鞭一指,“众儿郎,起驾入山!”

众大臣面面相觑未及阻拦,宣帝已经翻身上马带着亲卫队绝尘而去。

等众大臣气喘吁吁的赶到到了那处石室,问明洞口守卫,得知宣帝已经带着亲卫进去多时。

众臣无法只得都硬着头皮进了那处石室,那石室内里甚大,百十人进去都不觉拥挤,也不闷气显然有风通入。

宣帝进入后命人四下插好火把,照的石室内通明有如白昼并无半点鬼气,让众大臣放心不少。

那处被砸开的裂壁如今已被宣帝带人拓开一个两人并行的大洞,众大臣鱼贯而入,走不多远,便见到了宣帝及护卫一行人。

宣帝正在与御前护卫商讨,众人不敢惊扰,便都围在周围静下来侧耳静听。

原来宣帝一行之前已探查现场,并无打斗痕迹,这范家小儿子应该是攀爬崖台上的古树取宝不慎跌下摔死的。

只是这青玉玦怎么会在树上呢?

众人抬头往上看去,只见叶密树高黑影丛丛,似有一点火光向上攀缘,应该是宣帝之前派待卫上树查看去了。

正在这时石室那个方向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几个御前待卫手擎火把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宣帝回头看了一眼道,那个姓石的猎户提来了吗?

为首的御前待卫摇了摇头,陛下臣去晚了,人没能提到。

宣帝不满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亲信待卫问道,怎么回事?

待卫走前在宣帝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宣帝面有不豫道,什么!那猎户竟然死了!何人所为?!

待卫却支支吾吾踌躇不语,宣帝大声道,有什么可遮遮掩掩的,快说!

那待卫无法干咽了下口水清清了嗓嗓道,陛,陛下,那猎户是忽然发疯,自己一头撞死了!而,而,而且……

宣帝斥责道,而且什么!

待卫无奈只得如实禀告道,而且不光是他,与猎户同入了这石室的范家村民中也有两人无故惨死,剩下的人也多显癫狂之象只怕,只怕,全都命不久矣!

宣帝和在场众臣闻言不约而同倒吸了口凉气。

正在这时,攀上古树上那个待卫突然发出一声惊叫,众人以为是那待卫也失了足,心头一揪闭目不敢去看。

不过熬过了几呼吸却并没有预想中的惨事发生。

却听树上那待卫大声向下喊道,陛下,这树顶上还吊着两个人!

宣帝闻言急道,再上去两个人帮他!

话音刚落又是两员骁将带了绳索攀树而上。

过了约有半柱香的时间,树上绳索垂落,吊了来两个“人”下来。

众人打着火把定睛一看,这哪还是人,说是“干尸”才更妥当。

这两具“干尸”显然都受尽折磨,不光身上伤痕累累片缕不着,那行凶之人还将他们自己的头发反绑他们双手和左脚,让他们反弓身体不得伸直,而后又用老藤缠了他们右脚将其活活倒吊在树上等死。

只是这两具“干尸”经受了如此折磨,竟然腹部都微有鼓动,居然还有生气!

这在场诸人俱是一时人杰,也是见过大世面的,现在个个惊的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

宣帝心中亦是惊惧非常,玩闹之心尽去,干咽了下口水道,诸位爱卿有,有,有何见解?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尽皆默然无语。

忽有人言道,启禀皇上,刘向刘大人最是广闻博学,不如请刘大人……咦?刘大人呢?

正在大家四下张望寻找之时,不远处那石室入口有人举着火把走了进来道,启禀陛下微臣在此。

众看望去那人正是谏大夫刘向。

刘向行了一礼道,陛下,微臣方才四下查探了一番。发现那石室里除了一些古奥文字,还有几幅壁画。画的确是上古之事,微臣原以为这都是古籍中之神话,未想今日却一一见证。

如果微臣所料不差,地上这两位被反缚手脚吊于树上的正是两位上古神灵“贰负”以及他的臣子“危”。

夕时天帝命窫窳(音亚宇)司掌弱水,是为弱水水神。未想此獠非但不思保境安民,反而恃宠而骄长年兴风作浪淹没村庄吞食人民,百姓求告无门苦之久矣。

幸有神灵贰负与危,可怜天下苍生,不惜触动天帝逆鳞,设计截杀了这个以人为食的恶神窫窳。

天帝震怒之下,封了二神神力,又将二神反缚双手左足,以神藤倒吊右足于疏属山顶的一棵大树之上。并且喂以不死之药,让他们受尽风雨寒暑虫噬鸟啄而不死。

至今已不知几万千年矣!

诸位请看!树下石台之所刻古字,臣虽学识浅陋不能全解,但这行最大的字臣勉强识得,乃是“龙血破印”之意。

合当吾皇乃真龙天子,今日到此必是天意要为此二神解此囚困!

说着刘尚便朝宣帝跪倒行三跪九叩大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斗胆求乞陛下龙血三滴为此二神破印解封,不使上古保境安民之神灵永囚此地也!

旁边礼部官员一听马上站出来反对说,皇上乃是我大汉天子,岂有无故行此巫蛊之事的道理?若出了半点差池我等为臣子的万死难赎!

刘向却不反驳,只肃容望向了宣帝。

宣帝看出刘尚虽然表面上从容不迫,实则眼神中却透出万分焦急,心知这其中必定另有隐情,只是已然来不及细说了。他是经历过生死的人,对于危险直觉远超常人。当那两具干尸甫一落地,他心中就升起了一种十分不祥的警兆令没来由的发慌心悸。

可是说来也怪,偏是这刘尚虽然话说的含糊,举止也十分出格,但不知为何却让宣帝莫名的心安了不少。

宣帝略一沉吟,迅速的扫了众臣一眼,发现人人惶然不知所措,心下叹道看来已经别无选择了。

于是宣帝摆摆了手让礼官退了下去说道,诶!刘大人乃国之重臣岂会鲁莽行事?再说此事因朕而起与他人无关,既然刘大人成竹在胸,那便照他说的办,不妨事的。

刘尚一听连忙拜谢道,吾皇英明!

由于此事太奇众臣全都无计可施,如今见宣帝都首肯了,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便与刘向一齐跪倒在地三呼万岁!

宣帝说,众位爱卿平身,既然如刘大人所言这两位皆是救黎民于水火的善神,天意使朕到此焉能不救?待解得他们脱困,朕还要下旨为他们修庙造像,永世受天下百姓香火供贡。

刘尚与众臣闻言再呼万岁!

事起仓促一时之间备不齐香案火烛五谷三牲,礼官说要遣人回县中置办。

刘尚却抢上去将礼官拦住说,这上古神灵性情朴拙,不识后世繁文缛节,此等事宜快不宜迟久拖不得!

说罢丝毫不顾众人讶异的眼神,便自顾自在树下那石台上搓土为炉,点草为香。

又命待卫将二具僵尸抬至上位,再命县官将两块青玉玦也一并取来。

转身跪请宣帝龙血三滴,滴于玉玦之上。

随后将双玉置于石台上后,手掐诀印念念有词道:

天地苍苍,八极八张。

有夫日月,是为晦明。

钟山之子,听吾真言!

南极果,北不成,去痓果!

而后咬破舌尖,一口纯阳血猛喷在那滴有宣帝指血的双玉之上,暴喝一声

“开!”

只见那双青玉玦“嗡”的一震,顿时射出道道青光,顷刻间光气绵绵,如水如油将在场众人统统罩住。

又听得“叮!”“叮!”两声脆响,两块玉玦断成四截。

紧接着两道青焰从断玉中冲天而起穿透树冠又忽然折而向下一左一右分别撞进石台边那两具“干尸”中去,两具干尸顿时被青色火焰笼罩,只一呼吸间便烧了个干干净化为灰灰。

更为诡异的是这些青焰虽然猛烈异常,左近之人却感觉不到半点温度。

那两道青焰烧尽“干尸”并未就此引灭,而且是渐渐化成一大一小两个青焰骷髅头。

那个大骷髅面中仅有一目,目中一团青焰如人眼球,

这目中焰光有如实质,在场之人被这目光所摄只觉如临深渊万念俱灰。

刘向此时也已是混身大汗衣衫尽透,但却没被这青焰骷髅的目光摄服,凝眉嗔目须发如戟又是暴喝一声,“呔”!

口吐真言道:

昆仑已离此界,

烛阴北入黄泉。

龙降于天,

道里修远,

请神北行,

毋惊毋恐!

请神北行!

神!北!行!

也不知道是不是刘向的咒诀起了作用,原本将众人笼罩,并且继续四处漫延扩散的青光忽然停顿了下,而后分成粗细两股,缓缓的向半空中那两只一大一小青色的骷髅头汇流而去,青光附体两位鬼神也由此渐渐幻化出真形来。

那个小些的骷髅很快便显化成形,他外表看上几乎常人无异,只是头上生角目有双瞳披头散发面目狰狞。

而那个独眼骷髅则显化成了一个人面蛇身的独眼神怪,他身形巨大异常,甫一显形当即就散发出了一道强大的无形威压,在场众人皆是凡人经受不住,眼前一黑便全都昏了过去。

等到宣帝刘徇醒转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然身在洞外。

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方才洞外守卫的御林军猛然间感到山体巨震,石室四壁顿时崩裂开始坍塌,于是众将士冒死冲进山洞救人。天幸所有人都被营救出来后那个石室才完全塌毁,不过那个石洞是再也进不去了。

夜里,灰头土脸的宣帝一行,终于从上郡山中的那个神秘的山中石室返了巡狩大营。

刚回大营宣帝便下旨命令所有人对今日之事要三缄其口,谁敢泄漏半分定不轻饶!

群臣诺诺领命缓缓退出了宣帝的大帐,而后各自归营去了,唯独刘向大人被宣帝单独留下来问话。

待到众臣全都散去,未等宣帝开口刘向便立刻跪地请罪说,微臣今日妄行不端险酿大祸乞请陛下责罚!

宣帝却连忙扶起刘向安抚道,刘卿何出此言,朕早就说过,今日之事皆因朕起,岂能诿过于人?实话说自从贸然进入石室之后异相频发,不单群臣惊惧,朕亦悔之不及。当时若非刘卿你镇定自惹侃侃而谈稳住了军心,又勇于任事果断处置,否则的话后果定然不堪设想。至于礼官参你擅行巫事,朕知其中必然另有隐情自然不会怪罪于你。不过现在风波已然过去,如今帐中也只有你我君臣二人,卿可要如实相告,可不能再继续把朕蒙在鼓里了!

刘向闻言额头见汗慌忙答道,启禀陛下,不是微臣想要隐瞒,故意不将实情和盘托出,实在是一来当时形势危急不及细禀;二来臣之所言其实也只是借助石室中的残文断画仓促得出的些许推断,除此之外根本无从验证,故而不敢妄下结论把话说满,还望陛下明察!

宣帝摆了摆手道,事急从权嘛,朕信得过卿!所以现在可就要有劳刘卿将朕心中的诸般疑问详加分说了。

刘向忙道,微臣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宣帝笑道,如此甚好!那咱们就先给从那石室是何人所建开始说起吧。

刘向低头打了打腹稿,略一沉吟反问道,陛下可知“巫祝”之源起?

宣帝轻蔑道,巫祝者,无非假鬼神之名蛊惑世人的邪门歪道而已,其源起何时何处朕实不知。

刘向却肃容道,启禀陛下,其实若真要追根溯源,说起来天下三教九流各行百业无不脱胎于上古之巫祝。

宣帝闻言颇觉惊奇,微微坐直了身子道,哦?!刘卿,你这说法朕倒是平生第一次听说。朕早就听说刘卿家学渊源博闻广记,今天你就给朕好好说说这其中的道理罢!

刘向于是抖擞精神道,既然如此那微臣就献丑了。

传说泰古之时,这世间到处皆是荒蛮无人之地,莽林之中妖兽逞凶,荒原之上鸷鸟食人,毒虫邪蛊遮天蔽日不计其数。

故而古之圣人又将彼时彼世谓之“大荒”。

大荒之时三界未分宇内混一,神、人、鬼杂居并处于世,并不像后世这样泾渭分明。

当时天地之间“炁煞”充盈,故而鬼怪精灵多如牛毛,山君河伯不计其数,他们或盘踞于高山大岳,或称霸于江河湖泽,是故大荒之中处处皆是鬼国神域。

鬼神皆长生不死法力无边,俯仰天地遥荡恣睢,动辄兴风作浪肆虐世间。

而先民们蒙昧卑微在他们眼中恰如蝼蚁,又因体毛稀疏异于万兽,故而为鬼神所鄙蔑称为“裸虫”,恣意啖噬驱役视之如牛羊猪狗一般。

幸有天皇伏羲降临人间,将“先天八卦”授与先民中那些“聪能听徹、精爽不携”天生通灵之人,使他们拥有了洞察天地冥悟自然之力,是为“巫”之始祖;

伏羲之后地皇女娲降世接替兄长庇护先民,女娲深感其兄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虽然包含大道至理,但失之于艰深困厄难以普及。便结合先民心灵手巧擅制工器的天性,创下以器物祝咒为媒介的“降神之法”遗馈先民。

“降神”者,实为向鬼神沟通借力的便宜法门。为区别于“巫”,先民便将修习降神之法的术士称之为“祝”。

是故上古之巫祝晓阴阳,通神灵;穷理尽性法术高强。

正是他们驱鬼魅,辟凶邪,药死扶伤,领袖群伦,匡扶万民,这才有了方今世界的人道昌盛的气象!

宣帝点头赞道,原来如此,难怪朕尝闻上古之君常以巫、祝自居,此前一直颇感疑惑不解,经卿家这么一解释朕才算明白其中缘由了!

刘向连忙附和,诚如陛下所言,古时之共工、祝融就是绝好的例子,他们即是巫祝又是部族酋首,只可惜后世巫祝之流忘却初衷荒淫骄纵,一味只知蛊惑愚民巧取豪夺,终为天下英杰所不齿尔。

宣帝说,原来如此!那照这么说来,山中那个神秘的石室,莫非就是上古的巫祝所建?

刘向点头道,吾皇圣明,那个山中石室正是上古巫祝燔祭鬼神之所。

宣帝恍然道,朕曾听说燔祭乃是以活物血肉为祭!难怪那个地方如此鬼气森森,令人不寒而栗。

刘向道,陛下可还记得微臣当时曾提到过的两位古神吗?

宣帝点头道,朕记得,可是“贰负”与“危”这二神?。

刘向叹道,正是,其实那两具倒悬于树顶僵尸并非二神本体,只不过是两具凡人之躯。当年天帝以此为容器,将贰负与危的元神抽离法体之后强行注入其中。那双青玉玦则是用来封印二神法力的法器,如同镣铐枷锁为得是让二神无力抵抗更增受刑之苦。

被禁锢于凡人肉身当中的二神饱受摧残折磨,年深日久其怨毒愤恨之念无处渲泻,在这两具僵尸体内郁积嬗变,最终化作了无形咒煞蔓延而出荼毒四方。

无论人兽只要被这种咒煞之气沾染就会神机逆乱变得癫悖暴亢,一日之内必死无疑,而且死状千奇百怪异常惨烈。

按照石室壁画中的描述,当年咒煞之灾在此地愈演愈烈,一度将方圆数百里之山河变成了幽冥鬼域。

后有五位德高望重的大巫以自身血肉燔祭,设下'骸狱镇煞大阵’召唤来四方鬼神合力将此咒煞之源封印,咒煞之灾才终于得解。

那'骸狱镇煞大阵’的阵眼就位于那个石室中心,而这个石室则是得救的先民们后来为了祭祀这五位舍身取义的大巫兴建起来的,后来先民们还将他们事绩画在石壁之上借以警示后人。

时光荏苒苍海桑田,这座石室被后人遗忘渐渐尘封于地下再也无人知晓了。直到前几天那个范家的小子无意之中闯入,才让这个石室重现人间。若臣所所料未差的话,范家小子定是起了贪心,想拿走那对青玉玦,结果因为沾染了咒煞最终暴走而亡。

宣帝闻言不禁脸色大变声音微颤道,什,什么?!若真如刘卿所言,那朕皆非已然中了那,那,那咒……

刘向道,陛下毋惊,微臣猜测或许是那咒煞历经千百年的封印已然消散的差不多了,所以不再像壁画中描述的那样猛毒霸道,正因如此那个同样误入了石室的猎户才有命活着逃回了村里。而且因为陛下那三滴真龙之血破解了青玉玦的封印,使得“贰负”和“危”二位古神重获法力焚毁了那两具僵尸,如今咒煞根源已除自然再也不能为害人间了!

宣帝长舒了一口气:呼……,原来是这样,那就好!那就好!幸好当时有卿家随待在侧。哎,对了!说起来刘卿你入朝多年从未远行,却是在何处学的道法竟然能施法念咒,当时真是叫朕大开眼界啊!

刘向苦笑道,启禀陛下,此咒名唤“北行咒”,据说乃是黄帝所创。

当年蚩尤之臣风伯和雨师大作风雨黄帝不能敌之,于是请下天帝女魃助阵。天帝女魃乃是旱母,所过之处赤地千里,双方斗法,风伯雨师大败,于是风雨乃止。然而女魃亦因此大伤元气无法重归天界只能留在凡间。只是但凡女魃所居之地无不大旱连年江河断流,闹得百姓颗粒无收遍地饥荒。

黄帝不得已乃作“北行咒”逐女魃于赤水以北千里流沙的无人之地,是故后人又谓此咒为“送神咒”。

俗语云:“请神容易,送神难。“

这“贰负”和“危”两位古神虽是仗义除恶的善神,然而他们在此受难不知几万千年,微臣只恐其早已性情大变,万一出个闪失谁也承受不住。所以当时微臣不敢冒险等他们显身就念了此咒以免悔之莫及。微臣不敢欺瞒陛下,其实微臣平生也是头一回念这“送神咒”。能否成功臣当时亦无把握心中无比忐忑,幸赖陛下洪福齐天总算是将这二位神灵送走了。

宣帝听到这里连连点头,确实如此,朕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都背脊生寒,此二神甫一现身就将山腹都震塌了,还好刘卿你考虑的周全有所防范,不然再拖延片刻只怕危害更大,那时候咱们君臣只怕就真的出不来了!刘卿,你今日可是立了大功了!

刘向连忙躬身道,陛下乃真龙天子洪福齐天凶邪辟易,此是天佑,非微臣之功。

宣帝笑道,爱卿不必过谦,朕心中自有定论。倒是说起来那位“天帝”是何方神圣,竟能将如此强横两位神灵禁锢千年随意揉搓,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刘向则反问道,陛下可知昆仑之山?

宣帝道,昆仑之山?刘卿说的可是传说中那个西去三万五千里,当年周穆王曾与西王母把酒言欢之地?

刘向笑道,吾皇圣明,正是此地。传说大荒之西有大山方圆八百里高万仭乃天下百川之源龙脉之祖庭。山巅有城号曰'昆仑虚’,昆者,众也;仑者,神灵也;虚者,墟市也。是故“昆仑虚”即谓——众神汇聚之市也,昆仑之山便由此城得名。而这'昆仑虚’更是天帝在下界之都。

传说昆仑虚中有天梯名唤“八隅之岩”,天梯之上的虚空之中又有悬圃三层,天帝乃居于绝顶,其法力广大无边冠绝诸神,号令鬼神无敢不从。

而“贰负”与“危”二神,无非河伯山神之流自然远不是天帝的敌手。

宣帝恍然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刘卿果然是广闻博记无所不知啊!不过朕很好奇,卿家乃我皇室宗亲却为何对这些上古神怪之事这般了如指掌的呢?

刘向道:启禀陛下,臣的祖上曾是东方朔的好友。

那东方朔有个怪癖一年便要换一个媳妇,所以家财尽散常常无钱可用。唯有家祖时常接济于他,从来不曾要求他的报答。多年以后,某天东方朔忽然半夜里带了一大堆书简和一轴古怪的图卷到来。

他说这乃是大禹之臣竖亥所作的《山海经》,现在他要走了没什么别的牵挂,唯独记得家祖的好处,所以要把这些东西全都赠给家祖。

家祖说朋友之间接济点黄白俗物哪当得下如此重宝,于是坚持推辞不受。

可东方朔笑而不答,一眨眼便不见了踪影。

家祖一着急就醒过来了,这才发原来却是他刚才伏案夜读睡着了,不过是做了个梦而已。

但接着家祖就惊讶的发现,他的书案上已经堆满了睡梦中东方朔送来的那些简册与图卷,从此之后我家祖上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东方朔了。

这些简图之中不但记录了无数上古的鬼神异闻,山川地理,禽鸟怪兽,奇花异草,间或还载有许多祭祀天下鬼神的巫术和咒语,臣今日所颂咒祝便是从这些书简中学来的。

宣帝听完之后抚掌大笑道,哈哈哈,朕久闻曼倩先生(东方塑字曼倩)当年大隐于朝,后来得道兵解飞升成仙了,没想到竟然是真的!只可惜朕出生的太晚,没有机会见到这位传说中的异人啊!刘卿,请问曼倩先生遗赠图册现在何处,可否借朕一观那?

刘向道,启禀陛下,简图俱在家中,回京之后便可以呈上。

宣帝闻言大喜,如引甚好!不过卿请放心,这些图册乃是你家传至宝,朕必不会白借这一回的。

刘向忙道不敢。

这一夜,宣帝与刘向君臣秉烛夜话相谈甚欢,一直聊到翌日东方发白仍然意犹未尽。

回京之后,刘向将《山海经》全套图册全都献给了宣帝,宣帝读罢之后对书中记录和描述的奇闻异志风物传奇大为倾倒着迷。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宣帝又下令抄录了多份赐给亲信重臣,京城之人争相传阅风靡一时,从此《山海经》始为世人所熟知。

此后刘向备受宣帝器重,曾历任散骑、宗正给事中等职。到了汉成帝时官至光禄大夫(副国级),受命修辑整校册府(皇室藏书)中的五经秘书、诸子、诗赋以及失散亡佚于世的各种图书古卷,一生著作等身,成为了西汉最著名的大学者之一。

这个故事改编自清人郝懿行在《山海經敘錄》中记载的一则小故事。袁珂校注版的《山海经》里也有收录。

原文如下:

孝宣帝時,擊磻石於上郡,陷得石室,其中有反縛盜械人。

時臣秀父向為諫議大夫,言此貳負之臣也。

詔問何以知之,亦以山海經對。

其文曰:「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

上大驚。

朝士由是多奇山海經者,文學大儒皆讀學,以為奇可以考禎祥變怪之物,見遠國異人之謠俗。

故易曰:「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亂也。」博物之君子,其可不惑焉。

臣秀昧死謹上。

注:

時臣秀父向為諫議大夫——当时微臣刘秀(刘歆)的父亲刘向是諫議大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