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醫生才權獨家講述“方艙”故事


“方艙醫院可以被看作是【諾亞方舟】上的一個【艙位】,是用最小的社會資源,最簡單的場所的改動,能夠最快地達到擴大收治容量的目的。這裡對輕症患者主要進行簡單的診療和照顧,一旦發現病情加重的情況,可以隨時送到醫療條件更好的醫院及時得到救治,形成一個有序的層級。”

——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 王辰


急診科醫生才權獨家講述“方艙”故事 | ②上崗第一天:是還不是

每一天,我們都在關注數字。全國、湖北、遼寧;新增、確診、疑似以及治癒。在武漢,新增的數字不斷攀升,而定點醫院的容量,也就是床位有限。


急診科醫生才權獨家講述“方艙”故事 | ②上崗第一天:是還不是

由武漢洪山體育館改造的有800張床位的方艙醫院,於2月5號深夜11點30分開始收治輕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急診科醫生才權獨家講述“方艙”故事 | ②上崗第一天:是還不是

急診科醫生才權獨家講述“方艙”故事 | ②上崗第一天:是還不是

才權醫生 侯剛教授 張延鵬護士 董贏護士


來自遼寧救援隊的第一治療組,由侯剛醫生帶領才權、張延鵬、董贏,今天凌晨5點左右,開始準備,6點在方艙醫院分診處接班進行第一次診療。他們今天要做的工作是篩查、把關,通過社區統一送過來的患者,要經過他們專業謹慎的判斷:疑似的不能收,怕被傳染;病重的不能收,怕被耽誤。


急診科醫生才權獨家講述“方艙”故事 | ②上崗第一天:是還不是

急診科醫生才權獨家講述“方艙”故事 | ②上崗第一天:是還不是


急診科醫生才權獨家講述“方艙”故事 | ②上崗第一天:是還不是


凌晨6點,武漢的室外氣溫只有零上4、5度。四名醫生,四個小時,在體育館外搭建的帳篷,也就是分診處裡診療110名患者,篩查出90餘名適合入住洪山體育館的患者。才權說,幾乎所有的患者都不太說話,幾乎都只問兩個問題:第一,我能住進來嗎?第二,我的病嚴重嗎?才權他們會憑藉患者之前的肺部CT、驗血結果和生命體徵,給出儘可能準確的答案。


急診科醫生才權獨家講述“方艙”故事 | ②上崗第一天:是還不是

在給一個阿姨診療的時候,才權問她發燒幾天了,家裡人怎麼樣,那個阿姨平靜地說,我老公大年初三走了,才權問他去哪了,是出城了嗎?阿姨說,去了天堂,然後就哭了。


急診科醫生才權獨家講述“方艙”故事 | ②上崗第一天:是還不是

交班的時候,才權他們囑咐隊友,一定一定要多穿衣服,因為真的真的很冷,他們只穿著內衣和單薄的防護服,四個小時下來基本凍透了。消殺結束,回到距離方艙醫院只有500米的駐地,才權說只想趕緊睡覺,補足精力,睡醒再戰,迎接新的任務部署。


才權和弟兄們一起互相把頭剃成了板寸


在等待方艙車隊抵達前的十幾個小時裡,身為協調官的才權需要幫助團隊辦理入住等等一些瑣事,而前線的49人都身兼數職,他們是醫生也是搬運工,他們是護士也是物資管理員,他們是檢驗員也是隨隊記者,他們是院感控制員也是防護培訓師。面對和解決那些已知和未知的困難,所有人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抽空,才權還和弟兄們一起互相把頭剃成了板寸,三個人拍了張合影。


急診科醫生才權獨家講述“方艙”故事 | ②上崗第一天:是還不是

今天凌晨零點過一分,才權發了一個朋友圈:“確認了出院的消息,替她高興,替我們治療組高興。明早6點新的崗位,同樣的職責,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洪山體育館,遼寧隊全力以赴地來了!”


急診科醫生才權獨家講述“方艙”故事 | ②上崗第一天:是還不是

這個她,就是瀋陽市第一名新冠肺炎治癒出院的患者,才權是她的管床醫生。


記者:郭點點 才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