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本書籍,東方人的審美日常,遙想於流放之地賞玩月色

日常風景,你或者熟視無睹,或者看到也沒有太大感觸,但若設想自己被放逐到荒涼之地,那麼最尋常的月色也格外動人。生活,原本就是一門藝術,需要你詩意的觀照。

1、浮生六記(汪涵推薦)

8本書籍,東方人的審美日常,遙想於流放之地賞玩月色


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於姑蘇城南滄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十八歲娶舅女陳芸為妻。婚後夫妻倆舉案齊眉、相愛甚篤,然命途多舛,常常事與願違;幸而二人不落世俗,善苦中作樂,耳鬢廝磨二十三年,至芸積病身故,仍情深如舊。後,沈復離家漫遊,著《浮生六記》六卷。成書後並未刊行出版,而在民間多有傳抄,引以為珍。道光年間,由江南士人楊引傳於街市書攤購得,轉妹婿王韜於申報館付梓出版。因其中以真言述真情,從不刻意造作,深為後世文人所推崇,流傳至今,已成經典。其中《中山記歷》《養生記道》兩記,楊引傳購得版本已佚。民國時期有稱找到足本,並付梓出版,收錄佚失兩記,然實為時人拼湊杜撰。後常有傳言佚記真本現身,或有相關、或片段,但至今仍無被證實可靠完整的,故本版只收底本所錄《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四記。

俞平伯:“《浮生六記》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然而我自信這種說法不至於是溢美。想讀這書的,必有能辨別的罷。”

林語堂:“我相信淳樸恬適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生活,是宇宙間最美麗的東西。在我翻閱重讀這本小冊之時,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這安樂的問題——讀了沈復的書每使我感到這安樂的奧妙,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痛苦。”

2、秋燈瑣憶(外兩篇)

8本書籍,東方人的審美日常,遙想於流放之地賞玩月色


本書收錄了《影梅庵憶語》《香畹樓憶語》《秋燈瑣憶》等三篇廣為流傳、極具人氣的清代言情小品。

冒襄的《影梅庵憶語》是為悼念亡妾、原江南名妓董小宛而作,文筆能放能收,哀感頑豔,形成了獨特的“憶語體”,影響後世出現了諸多類似佳作。

《香畹樓憶語》是清代詩人陳裴之為悼念其亡妾王子蘭而作,亦為憶語體作品中的佼佼者。

《秋燈瑣憶》是清代文人蔣坦所作散文集,記述了他與愛妻秋芙的日常生活瑣事。文字清麗風雅,感情深厚質樸,尤其動人。秋芙與陳芸一起,被林語堂視為“ZUI可愛的女人”。

本版除原文、譯文外,更收入初版序、考證、相關人物短傳等文字,儘量多地為讀者提供參照,幫助大家深入理解原文。

3、徒然草·方丈記

8本書籍,東方人的審美日常,遙想於流放之地賞玩月色


《方丈記》即是鴨長明隱匿日野山時,回憶生平際遇、敘述天地鉅變、感慨人世無常的隨筆集。其成書於1212年,被譽為日本隱士文學之“白眉”(最高峰)!全書共十三節,以簡潔嚴整的和漢混合文體寫成,筆意生動而富有感情。前半部分從感慨世事多艱、人生虛幻出發,通過作者的耳聞目睹,生動寫實地描述了平安末期悲慘的“五大災厄”,借社會的苦難揭示出人世無常、生存不易的道理。後半部分筆鋒一轉,由社會現實轉向了隱居生活和內心世界。先是自敘身世,接著書寫隱遁大原山,後又遷移日野山築庵,以清雅的筆墨,記述了方丈之庵中閒寂的生活,同時表達自己內心的矛盾與煩惱。到最後直率地坦露心扉,為能否安於清貧而自我深省。全書措辭佳美、渾然天成,結構巧妙、格調高逸,奠定了鴨長明“日本中世隱士文學鼻祖”的崇高地位。

作為一部流傳千古的名作,《方丈記》對日本的文學、歷史、思想等各方面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之所以如此,主因在於其貫穿始終的無常思想,與大和民族纖細感性的內心世界高度契合,故而能引發日本人民長久的共鳴,並視之為萬代不易的文化瑰寶。

4、枕草子

8本書籍,東方人的審美日常,遙想於流放之地賞玩月色


這部書的內容如同家常日子,家常的東西都是好的。作者所記得的總是平常日子中細微的紋理,用明淨、嫵媚的文字表達出來。它最適合被放在枕邊,閒閒地一段一段看下去,用平和的心態度這些文字,便會覺得平實生活中的讓人頭疼的壓力和煩擾悄然而散…

5、陶庵夢憶

8本書籍,東方人的審美日常,遙想於流放之地賞玩月色


《陶庵夢憶》是記述關於明末散文家張岱所親身經歷過的雜事的著作,它詳細描述了明代江浙地區的社會生活,如茶樓酒肆、說書演戲、鬥雞養鳥、放燈迎神以及山水風景、工藝書畫等等。其中不乏有對貴族子弟的閒情逸致、浪漫生活的描寫,但更多的是對社會生活和風俗人情的反映。同時本書中含有大量關於明代日常生活、娛樂、戲曲、古董等方面的紀錄,因此它也是研究明代物質文化的重要參考文獻。

6、小窗幽記

8本書籍,東方人的審美日常,遙想於流放之地賞玩月色


《小窗幽記》,十二卷,是明人陳繼儒撰。陳繼儒(1558-1639),字仲醇,號眉公,又號麋公,松江華亭人。諸生,隱居崑山之陽,後築室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能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名重一時。屢奉詔徵用,皆以疾辭。其所作“或刺取瑣言僻事,詮次成書,遠近競相購寫”。今存著,除《小窗幽記》外,尚有《見聞錄》、《六合同春》、《陳眉公詩餘》、《虎薈》、《眉公雜著》等。

全書始於“醒”,終於“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一再為讀者所關注,其蘊藏的文化魅力,正越來越為廣大讀者所認識。

7、幽夢影

8本書籍,東方人的審美日常,遙想於流放之地賞玩月色


《幽夢影》是一部“才子之書,亦大思想家之書也”(章衣萍語);《幽夢影》是“那樣的舊,又是那樣的新”(周作人語)。這樣概括《幽夢影》,雖有失偏頗,但不乏一語中的。

《幽夢影》是一部絕妙的奇書,是一部清新可愛的隨筆。

以風流為道學,寓教化於詼諧,幽人夢境,為色為空,不是不說是《幽夢影》最獨家的特色。它盡篇格言妙論,言人之所以不能言,道人之所未經道,一行一句,片玉碎金,非名言即韻語,讀起來讓人手不釋卷,箇中滋味的心得皆從胸次體驗而出。

《幽夢影》一書的絕妙和可愛之處表現在:

涉獵範圍廣博。它論花與美人,論閒與友,論書與讀書,論一般生活,日月星辰,山川景物,飛禽走獸,花鳥魚蟲,倫理道德,做人處世,大千世界一切有生命、無生命的事物,無不作為一種思想上的傳達和轉述。

8、閒情偶寄

8本書籍,東方人的審美日常,遙想於流放之地賞玩月色


《閒情偶寄》共分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等八部,論及戲曲理論,妝飾打扮、園林建築、器玩古董、飲食烹調、竹木花卉、養生醫療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內容相當豐富,觸及到中國古代生活的許多領域,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和實用價值。其中的戲曲理論集中國古代曲論之大成,有些見解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如果這篇文章看完,您覺得不錯的,那就請點個贊吧。

這樣下次你可以在瀏覽記錄裡,直接搜到這篇文章。

也歡迎關注我職場達人煉成記,你們的贊會鼓勵我,繼續更新更多更厲害的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