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拜谒官员遭冷眼,遂写下一首诗,霸气回应,差点把人家气晕


李白拜谒官员遭冷眼,遂写下一首诗,霸气回应,差点把人家气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李白的才华响彻云霄,他是屹立在盛唐诗坛最顶峰的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在当时的大唐,一提及诗仙李白,文人骚客无不仰头瞩目,诗词歌者更是顶礼膜拜,所到之处,粉丝与追随者成群结队,目不暇接。

正因为受到如此高规格的待遇,促使李白在青年时期就过分的自恋,这种自恋继而发展成一种自信,但凡有谁敢冷眼相待,必定会刺伤诗仙那根“自信”神经,不写诗怼你个体无完肤,不肯罢休!

李白拜谒官员遭冷眼,遂写下一首诗,霸气回应,差点把人家气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千年之前的大唐,渝州刺史的府邸中,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厅堂上一位白衣青年放声高论,占据了整场谈话的主动,如此年少轻狂的谈吐风格,引起对面一位老者的不满,而白衣青年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老者不屑的神情。一盏茶过后,老者终于下了逐客令,此时少年才恍如初醒,飘然而去,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这个青年正是李白,而那位老者便是渝州刺史李邕,一位大唐官员,也是一位饱学之士。

李白拜谒官员遭冷眼,遂写下一首诗,霸气回应,差点把人家气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显然,作为官员的李邕,对这个不拘礼节,放言高论,自信满满的青年李白,表现出极度地不友好。而李白此行的初衷,却是想来拜谒李邕,期望得到赏识,没料到竟遭遇了冷眼相待。自信,自恋,甚至有些自负惯了的李白,哪里肯就此甘心?于是,几天后一首豪情万丈的诗,便摆在李邕面前。看了这首诗,差点把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气晕,所以说,惹恼了诗仙,后果很严重哦。

李白拜谒官员遭冷眼,遂写下一首诗,霸气回应,差点把人家气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是李白霸气回应李邕的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

前二句,李白以大鹏自此,豪情万丈,自信爆棚:总有一天,大鹏(李白)会凭风而起,青云直上到直至九霄云外。“风”,指外力,比喻受到某人的赏识,而得到提拔。

李白拜谒官员遭冷眼,遂写下一首诗,霸气回应,差点把人家气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接下来的两句,李白给自己留下余地,即便得不到提携,那也没关系:就算是风停下来,大鹏(李白)的力量依然可以簸却沧溟之水。言外之意,就算你李邕不赏识提携,凭我李白的才华,依然能在政坛上有所影响。比起开头,这两句看起来似乎略显委婉,实则不然,其中隐含的傲气,足以证明李白的自信!

自信的李白,自然没料到李邕会轻视年轻人,所以诗后四句,李白便用教训的口气回敬李邕:时下的人(暗指李邕),听了我的豪言壮语,认为是大言不惭,都在暗自冷笑。我来告诉你,孔子还曾说过后生可畏,作为大丈夫可不要轻人年少啊!

试想,看到这里,李邕会作何感想?

李白拜谒官员遭冷眼,遂写下一首诗,霸气回应,差点把人家气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一首《上李邕》流传了千年,每次读起此诗,都不免为李白敢于直斥封建官员,彰显豪情壮志的本色而折服。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年轻人在长者面前表现的桀骜不驯,锐气十足,是否正是李白的失误呢?其实,翻阅历史文献,李邕亦是一个慧眼识才,心胸开阔的官员,他提携的晚辈不可胜数。假如在这样一位善于识才的伯乐面前,李白要能谦逊一点,是不是更妥当一些呢?事情的结果会不会更圆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