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对大宗商品影响几何?

自 2020年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已进入公众视野 20余天,疫情发展与防控情况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乃至全球人民的心,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笔者剔除主观情绪波动,仅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作出简析。

一、疫情发展与防控情况

1.1 疫情防控态势平稳

笔者仅从统计角度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疫情确诊病例与新增疑似病例增幅有所放缓,总体态势已进入平稳期。首例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于湖北省武汉市,截至 2020年1月31日24 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1791例,累计死亡病例25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 243例,共有疑似病例17988例。确诊病例方面,近3天新增确诊病例虽有小幅增加,但环比增速逐渐趋缓,已从 27 日的 64.5%下降至31日 的 21.66%,且近5日绝对新增确诊数量呈现起落波动,并非持续增加。新增疑似病例方面,近6日新增疑似绝对数量呈现起落式波动,且增幅较初期出现明显下降,已从峰值期的100%以上下降至近5日均值 25.56%,31日环比增速已下降至18.05%。

图 1&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疑似病例情况

新冠病毒疫情对大宗商品影响几何?

新冠病毒疫情对大宗商品影响几何?

1.2 与非典时期对比

SARS 自 2002年11月持续至次年7月,确诊病例7429人,死亡685例,死亡率 9.2%。截至2020年1月31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人数在短期内超过非典,但目前为止死亡率 2.2%,数据表现上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高于非典,致死率低于非典,但我们需要考虑当前医疗水平以及交通效率对比于2003年的显著提升。

对比于03年非典,首先,我国政府响应更快,防控经验更为丰富。但当前经济增速较03年低,外部环境相对03年较为不稳定。其次,当前我国经济体量已达百万亿,抗风险能力与韧性更强。再有,03年我国经济更依托于外贸,当前内生驱动力明显加强,但是对于比03年第三产业占比更高,受疫情影响较大。

此外,本次疫情的重灾区在湖北武汉,湖北省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2019年GDP超过45000亿元,但其对比于03年非典的北京与广东地区,湖北省对于全国经济整体贡献的经济权重相对更小,湖北地区与全国经济的关联度相对更小。最后,就我国当前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而言,预期本次疫情的持续周期明显缩短。

二、关于 PHEIC 与 WHO

据新华社消息,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日内瓦当地时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世卫组织认为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措施,在很多方面为应对疫情提供了榜样。因此,世卫组织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

首先, WHO 即世界卫生组织全称为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中文简称世卫组织。其是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也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推动确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

其次,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当传染病疫情满足相应条件时,世卫组织总干事有权认定疫情构成突发事件,即 PHEIC,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是指“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它国家公共卫生风险,并有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的事件。”自2007年,世卫组织曾多次发布有关疫情为突发事件。此前分别为2009年的甲型 H1N1 流感、2014 年的脊髓灰质炎疫情、2014 年西非的埃博拉疫情、2015-16 年的“寨卡”疫情,2018 年开始的刚果(金)埃博拉疫情(于2019 年 7 月宣布)。

此外,此次 PHEIC 公布是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评估定性,而并不等于对我国是否为疫情区的评估定性。再有,《国际卫生条例》的“临时建议”应在公布后三个月自动失效,但是突发事件委员会可视疫情发展决定修改或延长“临时建议”,直至下一届世界卫生大会召开。

三、对大宗商品整体的影响

总体而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会在短周期上通过投资、消费和出口对我国经济产生抑制性影响,并对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产生偏空影响,但在当前时点判断,认为长期冲击不大。春节假期期间,短期利空情况也得到了佐证,国际大类资产及主要大宗商品(除避险资产外)均有不同程度下跌,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更是创下了16年5月以来的新低。

新冠病毒疫情对大宗商品影响几何?

表 1:2020 春节假期外盘运行情况


新冠病毒疫情对大宗商品影响几何?

图 3: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

投资方面,企业、施工单位放假延期,职员、工人返乡受阻,房地产、基建以及制造业在停滞期 间都会在短期内受到较大利空影响。

消费方面,居民减少非必要外出,基本杜绝大规模聚集与非必要长途流动,企业、高校等集体组织延期开工、开学,明显会对短期消费性经济活动产生抑制影响,疫情防控期内对消费端有明显利空影响,但当前的互联网消费替代会对此影响产生逆向抵消作用。

出口方面,预期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一方面部分国家和企业会因此减少自我国的大宗商品进口,另一方面我国出口产品将面临更加严格的检疫,增加贸易成本。但是对于世卫组织所作出的 PHEIC决定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必过于悲观。首先,世卫组织所提出的临时建议并不具有强制性,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和消费能力,相信大多数国家与企业会保持理性尽量与我们保持良好的贸易关系。其次,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覆盖短期三个月内,如果我们疫情得到有效控制,PHEIC 决定将自然终止。最后,个人认为真正影响我们的还是当前疫情的防控情况,即便世卫组织没有作出 PHEIC 决定,部分国家与企业也会根据他们本身对疫情的主观风险评估产生减少贸易、旅游等往来流通行为。反而言之,如果我们疫情防控工作能够快速取得成效,相关贸易流通活动自然会恢复到以往的情况。

总体而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会在短周期上对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产生偏空影响,但是我国针对防控工作采取了系列果断措施,各项防治工作有序开展,扭转了开局不利的被动局面,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届时短期对大宗商品所产生的偏空影响也将烟消云散。

四、各版块及品种具体影响

4.1 金属版块


有色金属方面,国内肺炎疫情的不断升级,加上 WHO 宣布此次疫情为 PHEIC,导致市场的悲观情绪不断升温。其次,肺炎疫情导致有色金属下游需求普遍延后甚至减少,而供给则维持相对稳定,因此一定程度利空有色金属价格。


铜:肺炎疫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冲击,消费、投资、出口都将受到影响,市场情绪因此表现悲观,伦铜自 1 月 20 日以来已经下跌超过 10%,短期来看铜价将继续承压。基本面看,疫情对供给端影响较小,但对需求端的负面影响会在节后逐渐显现,因此利空铜价。供给端,冶炼厂春节期间正常生产,2 月 3 日开始上班,而且即使延期到 2 月 9 日以后上班,冶炼厂生产停止的可能性也较小,但物流会一定程度受到疫情影响。需求端,铜材加工厂开工时间多延后至 2 月 9 日以后,而且大部分下游客户开工延迟导致拿货延后,铜材厂有缩减产量的计划。所以节后国内铜现货市场大概率呈现供大于求,这会导致国内库存回升的压力加大,铜价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不过中长期来看,疫情持续影响经济会令中央加大逆周期的调节,而且当前疫情对需求的悲观预期已经大部分反应在铜价上,一旦未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悲观情绪大概率出现修复,铜价存在反弹的需求。

铝:首先,从宏观上来看,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将使得避险情绪大幅升温,全球资本市场普遍下跌。其次,从基本面的需求端来看,目前全国下游加工的复工要到正月十五之后,比传统的情况要推迟一周左右。但是从目前疫情的发展情况来看,正月十五之后会是部分开工的情形,下游回归的时间会继续延后。供应端,疫情会影响包括云南神火、四川广元和云铝鹤庆的新增产能进度,供应增量释放也会适当延后,对铝价略微偏多影响。库存来看,我们原先预计春季累库在 50 万吨,疫情因素导致铝加工延后复工,预计累库将增加至 60-65 万吨。累库周期延长和累库增加,短期将使铝价承压。节后需密切关注复工情况及社会库存累计情况。由于伦铝的跌幅,沪铝低开无疑,第一天或将测试13700 附近的支撑。鉴于地产后周期拉动下的铝需求旺季,我们认为上半年铝价向上仍有较大空间。策略方面,建议逢低少量布局多单。

铅锌:从供应端看,疫情影响有限,精炼锌和原生铅冶炼及矿山生产相对稳定,其中再生铅炼厂则推迟复工时间至正月十五之后。下游看,铅行业下游消费的铅蓄电池企业以及锌行业下游的镀锌、压铸合金企业等目前亦推迟复工时间。此外,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预计国内出口会受影响,尤其是对于铅蓄电池及镀锌板,这也将加剧对铅锌消费端的悲观预期。目前市场对铅锌基本面持偏空态度,LME 市场已有表现,LME 铅锌在假期期间跌幅均达 7%左右,预计节后受疫情影响国内累库压力加大,本就疲弱的消费在疫情影响下对铅锌价格更是拖累,叠加当前宏观避险情绪升温,预计短期内铅锌价格承压。节后需密切关注下游复工情况以及累库情况。

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于原生镍的供应端影响有限,据SMM调研,国内产量占比较高的大中型冶炼厂春节期间多连续生产,而国外冶炼厂生产不受疫情影响;镍下游需求方面,受影响较大。不锈钢:春节期间多数按计划正常生产,个别完全停产的小型厂家,按当地规定的时间推迟开工,即2.10 日左右。电镀厂:春节期间均停产,目前尚未完全确定复工时间,预计将推迟复工。目前LME3镍价在 12700 美元左右,对应国内镍价在 10000 元左右,在节假日前镍矿价格下,高镍生铁成本约为在 95000 元/金属吨。肺炎疫情主要从需求端利空镍价,但下方 95000 元附近或面临成本支撑,下跌空间有限,震荡思路为主。

不锈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使不锈钢的供应端有所减量。一方面,据SMM,不锈钢厂春节期间多数按计划正常生产,个别完全停产的小型厂家,按当地规定的时间推迟开工,即 2.10 日左右。但春节期间本身就是不锈钢产量的淡季,在疫情影响下,预计不锈钢厂产量恢复将延后。另一方面,疫情预计使果孽不锈钢的新增产能进度会有所延后。疫情将较大抑制不锈钢的需求。不锈钢制品:春节期间普遍停产,复产时间推迟至 2.10 及以后。不锈钢流通方面:国最大的不锈钢流通市场之一东方钢材城(所在地:无锡)决定延后开业,开业时间待定。佛山就不锈钢主流市场延期至元宵后开市。且疫情使镍价下跌,降低了不锈钢的成本。总而言之,短期内疫情对不锈钢需求方面的利空大于对其供给方面的利多。但目前不锈钢绝对价格不高,或在13000元附近有所支撑。


黑色产业方面,疫情对黑色产业的冲击主要在下游终端需求,其中建筑和制造业都会受到冲击,生产环节目前受到影响不大。且节前反弹主要是基于节后建筑需求韧性以及制造业复苏,疫情会延后下游返工,造成供需错配时间较长。节前炉料补库同样持续时间长,炉料库存水平较高,节后成材库存水平偏高造成成材下行压力较大,生产利润下滑,补库动力减弱。总体来说,疫情对黑色产业短期影响较大,黑色品种下跌风险较大。


钢材:肺炎疫情发生正值春节假期,供应方面,节后长流程除了江苏钢厂受交通限制,可能会有所影响,其他钢厂均没有实质影响。短流程电炉厂复工推迟,具体时间待定,利于缓解供应端的压力。而运输困难使得后期累库压力将集中在钢厂端,山东部分钢厂已出台2月份的减产计划。供应方面总体将处于持续高位水平,预计今年钢材春季累库的时长和高点均将超过去年,短期对钢材市场形成阶段性利空。疫情对钢材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端上,由于今年春节和需求旺季时间跨度较大,加上2019年11月暖冬透支了部分需求,预计原本春节之后需求就有继续延续弱势的可能性。叠加疫情发生后,全国多省市已经发布了企业延迟复工通知,均要求企业复工时间不得早于正月十五,需求释放延后已成定局。需求的延后使得钢材累库的时间更长,春季钢材价格或将承受较大压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钢材需求延后并不等于消失,地产投资尽管下行趋势已经确立,但属于慢变量,基建在稳增长政策影响下将继续走高,所以一旦肺炎疫情影响消退,则钢材需求有望超预期恢复。因此,未来1-2个月需重点关注肺炎疫情对需求节奏的影响。

铁矿石:疫情主要影响黑色产业终端需求,对长流程钢厂生产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矿石由于节前钢厂补库力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库存水平整体偏高,因此节后集中补库意愿或将不高,叠加节后成材供需错配或将严重,库存累积风险较大,贸易商资金压力较大,造成成材价格杀跌,对炉料价格产生负反馈。结合矿石外盘的表现,节后短期矿石或将打破紧平衡状态,预计低点 80 美金左右。

煤焦:受新冠疫情影响,工地开工延迟,终端需求较差。钢厂库存累积以及原料到货受限下开始小幅限产,煤焦需求走弱。焦企生产正常,焦炭供需偏于宽松,同时运输影响下库存累积。疫情影响以及焦企利润高位下,焦价恐受打压。煤矿延迟复工,蒙煤通关正常,供应整体小幅收紧。下游原料到货不佳以及终端较差下,部分限产。整体供需持稳为主,但下游利润收窄,煤矿高利润下,煤价承压。


贵金属方面,整体利多,受避险情绪影响较大。


黄金:国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以及各地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措施,将对国内的经济增长以及资本市场造成压力。在 1 月 29 日结束的 FOMC 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现在判断冠状病毒的爆发会对美国产生何种影响还为时过早。未来需继续密切关注疫情进展,预计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会有一定的打击,但预计实质影响并不太大,对国际黄金有一定的利多,但利多影响也不是很大。国内疫情的蔓延令人民币兑美元承压,或将继续贬值,小幅利多国内黄金。此外国内很多城市采取了延期复工、限制旅游和各种公众活动的措施,或将影响到国内黄金的生产和消费,其中黄金消费比较分散,对其影响或将更大。不过金价与实物供需关系并不大。

白银:环氧乙烷是一种广谱灭菌剂,广泛用于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的生产需要白银作为催化剂。国内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将扩大对环氧乙烷及白银催化剂的需求。但环氧乙烷所用白银的量较小,国内生产经营活动受到疫情影响,白银的主要需求如珠宝、银币银条、电力及电池、光伏、焊料钎焊合金等预计下滑将较大,因此此次疫情对白银的需求将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不过白银与黄金类似,价格受供需影响不是很大,主要受市场情绪影响,国内的疫情预计对美国经济和市场影响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对白银有一定的利多,但利多影响或不是很大。此外国内疫情的蔓延令人民币兑美元承压,人民币或将继续贬值,小幅利多国内白银。

4.2 能化版块


能化整体而言,利空主导:一方面短期物流人流受限,直接利空成品油及相关交通运输耗材消费(汽柴油/燃料油/橡胶相关);另一方面春节后大部分制造、基建项目(PVC/沥青相关)以及餐饮娱乐业(PTA/聚酯/EG 相关)均延迟开工营业,短期制约大部分化工品下游消费。即使当前限制人流物流、以及塑化制医疗需求对部分能化品种(PP/甲醇相关)供需端形成相对利好,但原油成本端的崩塌短期将主导能化类大宗整体价格中枢的下移。


原油:受中国疫情的影响,国际油价自 1 月 20 日的 66 美元/桶一路急挫至 57 美元/桶附近。中国做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这两年原油需求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增长态势,而全球原油需求增量的主要贡献力也来自中国。因此,当中国遭遇疫情影响,全球市场自然会担心中国的原油需求将会受到抑制,进而影响到本就脆弱或者说刚刚从悲观中转好的市场需求。投行高盛近期预测本次疫情可能导致全球原油需求减少 26 万桶/天,如果这个预测相对客观,其实对原油市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当然,也有相关消息显示,如果此次疫情发展导致原油需求降低,欧佩克或将深化减产。所以,整体来看,如果疫情控制得当的话,不会对原油市场及价格造成大的冲击。

塑料&PP:聚烯烃上游在春节假期正常开工,而下游往年从年后至正月十五会逐步恢复开工,不过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下游生产集中地区已发出延迟企业复工的通知,工人返工大概率延后,供需错配时间相较往年更长,石化库存累库预计更为明显,在供应充裕的背景下,价格整体仍旧承压。不过 PP 方面,受益于口罩、防护服等医疗装备需求的增加,不排除节后出现短期炒作 PP 非标纤维级如无纺布专用料等的可能性,但在供应充裕背景下,涨幅应该也相对有限。

橡胶:疫情对于橡胶上游生产暂无大的影响,国内产区处于停割季,国外主要的产区泰国、印尼等地尚未有疫情大规模扩散的情况。但近几日泰国确诊病例增加,与中国的贸易也受到部分影响,泰铢出现了较大幅度贬值,自12月底的1美元兑 29.8 泰铢左右到目前1美元兑31.2泰铢,同期,人民币兑美元也有较大幅度贬值。泰国原料报价与节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因此根据汇率综合比价,进口成本整体呈小幅下降的趋势,变化不大。对于下游需求端的影响更为严重,2003年4月疫情高峰时期,全国客运量同比下滑 6.9%,客运周转量同比下滑8%,5月客运量与周转量更是同比下降41.2%与52.1%,自六月疫情控制后降速才开始放缓。疫情拐点尚未出现,各省际高速仍有许多限制出行的情况,运输带来的替换需求预期较为悲观。重卡等配套需求方面影响相对较小,03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并未有明显的放缓,第二产业在03年疫情期间想对于第三产业影响也较小,短期不必过于悲观。

轮胎厂方面,山东省要求省内各类工厂复工不早于2月9日24 时前,从与下游部分轮胎厂沟通了解,原本暂定初10复工的再次延迟,大部分厂家都将在元宵后才复工。总结来看,03年同期,橡胶价格仅在疫情初期与4月高峰期出现较大幅度回调,下半年涨幅明显,因此我们预计,节后开盘受短期开工延迟、物流停滞、市场情绪偏悲观等利空因素影响仍有继续下探的可能,但经过节前深跌价格本身已接近成本支撑,如日胶在连日大跌后有所持稳,如疫情拐点出现,也可能带动行情迅速修复,远期橡胶仍有机会,投资者需根据疫情变化控制节奏、风险。

燃料油: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控制人口流动成为防范疫情扩散的第一要务。由此,我国潜在石油消费需求在短期内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春节期间外盘原油跌幅扩大。春节期间燃料油虽有大幅下跌,但总体较原油裂解价差相对坚挺,下跌原因更多来自于原油成本价格崩塌。但参考 03及10年我国汽柴油及燃料油的消费数据,却并没有因 SRAS 及 H1N1疫情而大幅下滑:2003年我国汽油、柴油、燃料油消费较2002年分别增长 8.6%,9.7%,8.9%;2010年我国汽油、柴油、燃料油消费较2009年分别增长 11.6%,6.4%,32.9%,涨幅均有所扩大。一方面由于过往我国油品消费本身就处于扩张周期,另一方面则因为前两轮疫情持续时间不算太长。而本轮疫情扩散程度较前两轮有一定程度扩大,后期密切关注本轮疫情持续时间长短,若世卫组织能够尽快解除本轮 PHEIC 事件定义,燃料油价格或也逐渐企稳,短期看调整,参考原油跌幅,但本身目前高硫 380 供需格局依旧偏紧张。

石油沥青:石油沥青下游直接用于基建消费,短期由于工人返程推迟,大部分工地开工推后的因素影响,沥青的下游消费不会如往年般迅速恢复。而春节期间外盘原油在需求预期下滑的背景下大幅调整,预计沥青节后同样会有较大幅度的调整。但由于我国在 2020 年基建建设任务较重,而在 19年底对于基建也有较大幅度的资金政策倾斜调整,预计沥青短期下方空间有限,随着疫情逐渐得到遏制以及天气转暖,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的赶工需求将得到大规模释放。短期沥青调整后等待多单介入机会。

TA 与 EG:此次肺炎疫情对TA以及EG的影响,集中体现在需求端。对于PTA、MEG以及下游聚酯企业的生产来说,影响偏小。而终端织造和纺织服装企业,从目前情况来看,开工延后已成定局,往年的话一般正月初八后工人开始陆续返厂,江浙织机开工率缓慢回升,直至正月十五后基本恢复正常。本次为了防范肺炎疫情的扩大化,已有部分织造基地响应政府号召延后至正月十五之后复工,考虑到部分工人也有视疫情缓解情况再返城务工的意愿,相比往年纺织织造环节开工恢复至少推迟一周以上。织造开工的延后直接对涤丝的采购力度减弱,对聚酯需求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此轮疫情刚好处于春节假期期间,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多地政府直接关停餐饮、娱乐和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对于国内纺织服装内需消费造成较强的短期负面冲击,使得春节长假对商品消费的拉动作用基本消失,这无疑将是一个较大的损失,后期需重点关注一季度国内纺服零售数据。总体来说,本次肺炎疫情直接或间接利空TA及EG下游需求端,特别是目前TA和EG正处于阶段性累库阶段,整体累库压力在增大,预计节后价格将出现承压。

PVC:19年四季度PVC产能集中投放,12月产量增加至172万吨左右,1-2月预计继续维持增加趋势。此次肺炎重灾区主要位于湖北附近省份与部分沿海地区,PVC供给端影响预计有限,即使假期延长仍会保持高开工与稳定。而需求端则会受到重大影响,由于疫情带来的恐慌情绪,以及各省各地区的封道及管制政策,农民工返工能力以及意愿大幅降低,整体房地产终端需求会出现明显的推迟,预计此轮春季累库将明显超过去年的高度,且PVC当前在化工板块中利润相对较好,总体疫情对 PVC一季度供需平衡影响较大,下方空间看至6000附近。

甲醇:

甲醇短期由于伊朗限气影响,一季度进口缩量明显,国内甲醇总体维持紧平衡,维持去库态势,MTO当前在下游占比中较大,这部分需求受疫情影响不大,而传统需求更多以中小企业的模式发展,这部分需求会受到明显冲击。总体预计甲醇去库节奏大幅放缓,有累库的可能。另一方面,武汉作为甲醇运输的重要枢纽,物流预计会受到较大影响,但影响情况难以预估,总体上影响仍然偏空。

苯乙烯:苯乙烯自身供需明显过剩,定价核心以成本为主,本轮疫情使得国际油价明显下跌,纯苯与乙烯利润得到修复,苯乙烯下方的成本支撑不再牢固,有塌陷可能,预计节后苯乙烯将跟随原油大幅下跌,价格重心维持在非一体化利润-400附近。

4.3 农产品版块


农产品方面,居民减少非必要外出,基本杜绝大规模聚集与非必要长途流动,企业、高校等集体组织延期开工、开学,明显抑制农产品大类消费,对整个版块产生利空影响,其中鸡蛋、中包装油脂、苹果、红枣受消费利空影响较大,棉花受到市场情绪利空影响较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版块中部分产品对陆路运输依赖度较高,可能出现产销区及不同区域现货价格分化的情况。此外,解答诸多投资者的一个疑问,医用外科口罩为非织造布材料制造,与棉花并无直接联系。


鸡蛋:新型冠装病毒疫情对于鸡蛋影响较大,目前武汉封城,产区及销区封路、封村,交通不畅,外运受阻。给鸡蛋的出货产生了较大的压力,严重制约了消费和市场流通,导致现货积压明显。当前各地普遍延长了春节假期,学校延迟开学,事业单位、企业等食堂延迟开工,部分小型超市停业,人们集中性餐饮需求大幅降低,均造成了需求下降,抑制消费。但是鸡蛋产能并没有随着疫情深入而降低,相反供应量出现了持续增加。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产区鸡蛋价格将继续下滑。在销售端,由于疫情,目前存在一定抢购囤积情况,零售端价格有所走高,现货看产销将出现分化。鸡蛋现货基本面整体偏空,产区货源积压明显,叠加当前大宗商品氛围整体低迷,鸡蛋期货节后低开下跌的可能性较大,建议投资者维持偏空思路。

棕榈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导致春节假期延长,餐饮行业暂停营业,对油脂价格影响较为明显,由于棕榈油主要用于方便面、饼干,以及勾兑食用油,都和中低端餐饮消费有关。油脂 80%消费是在餐厅酒店,20%才是家庭消费。目前大中城市的大型餐饮企业都宣布停业、中小院校推迟开学,使得终端消费量大幅下降,这将对价格产生较大的利空影响。加上马棕油回落调整,亦拖累国内棕油价格,市场恐慌情绪较为恐慌,预计节后连棕油仍以回落为主。

豆油:肺炎疫情油厂延期开机,将使得豆油产出下降,加上节前豆油库存呈现去库存状态,截至1 月 17 日,国内豆油商业库存总量 85.09 万吨,较去年同期的 142.3 万吨降 57.21 万吨降幅 40.2%。预计节后油厂豆油库存仍处于去库存态势,提振连豆油价格。虽然疫情导致豆油产出减少,但是随着春节长假结束,油脂消费进入淡季,且加上疫情导致餐饮停业、中小院校延期开学,豆油需求也在下滑,加上当前恐慌情绪占主导,资金大量流出,预计节后开盘连豆油将延续回落态势。

菜油:由于原料趋紧所致,菜油库存亦呈现偏低水平,截止 1 月 17 日,两广及福建地区菜油库存下降至 56400 吨,较去年同期 99100 吨,降幅 43.09%。菜油持续“去库存”对其价格起到提振作用,目前中加关系尚未缓解,远月菜籽进口仍处于偏低水平,加上肺炎疫情导致油厂开机推迟,预计菜油库存仍维持低位运行。菜油相对另外两大油脂而言,价格表现较为强劲,而疫情突发令市场恐慌,资金亦流出,导致期价在节前就对此有所体现,而且疫情也使得油脂整体需求下滑,也将拖累菜油价格,预计节后菜油也将跟随另外两大油脂回落,但下降幅度相对更小。

国产大豆:节前产区国产豆价格坚挺,且余粮仅剩余约两成左右,参考抗击非典时的经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和相关防控措施,预计将造成春节后返工和终端复工的延迟,对大豆等农产品需求造成阶段性抑制。而美盘大豆和马盘棕油的持续下跌,预计也会对国内大豆价格造成一定拖累。短期盘面以偏弱运行为主,而中长期上不宜过度悲观。只要疫情得到控制,被抑制的需求预计很快得到恢复,建议豆一 05 合约关注 4000 支撑,若有效下破则前期多单适度减仓离场,或短空思路操作。

玉米:道路封堵造成畜禽养殖所需饲料难以及时补充,种畜禽无法调运等问题。疫情对玉米市场影响巨大,主要体现在物流流通环节变化,销区价格拉升,产区的运输瓶颈上。对于东北玉米大产区来说,由于市场流动性降低,华北地区都会整体性的出现供给趋紧,预计将会在节后迎来价位走高。东北产区玉米流通困难,农民玉米无法脱粒。目前东北气温偏低,但是进入 2 月份,温度升高会造成玉米霉变,受热受损,玉米变质等危险。山东产区方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山东玉米深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影响不大,对养殖企业影响最大,养殖企业玉米用量偏小,主要靠汽运,汽运瘫痪对养殖企业影响巨大。玉米的渠道库存,2019 年渠道库存本来就少,在加上疫情影响,物流瘫痪,直接造成玉米供需不平衡,销区玉米价格快速上涨,产区玉米运输不出来。

豆粕:春节假期延长,油厂开机推迟,而目前油厂豆粕库存偏低,且为防治疫情交通限运,养殖终端库存趋紧,或提振连粕价格。但美豆大幅下挫,成本支撑减弱,加上节前生猪集中出栏,节后产能尚未恢复,猪料中豆粕需求仍低迷,连粕短期将继续维持疲弱态势。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市场恐慌情绪也将缓解,豆粕回归自己的基本面,预计在库存偏低,资金再度入场等提振下,连粕或呈现弱势反弹。然而在生猪产能尚未恢复,以及美豆期价走势疲弱等压力下,预计整体反弹高度也将受限,连粕 05 半年线处或承压。

菜粕:肺炎疫情发酵,使得河南、武汉、安徽等省市全面禁售活禽,餐饮行业暂停营业,从而减少对肉类需求,引起市场担忧情绪,且水产需求处于淡季,及 DDGS 进口也有可能放开,均抑制菜粕价格。虽然 1 月 20-24 日对孟女士引渡听证会在卑诗省最高法庭召开,但是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结果,预计短期内中加关系难有缓解,且春节假期延长,油厂开机推迟,加上菜籽、菜粕库存偏低,限制菜粕下跌空间。菜粕 05 关注下方 2200 关口的支撑力度,上方关注半年处的压力。

白糖:疫情对供求两端都造成了影响。供应端:影响压榨进度,中性偏多。需求端:终端需求饮料由集中采购转移为大规模零售,中性偏多。此外,外盘表现较为强健,因此白糖整体中性偏多。

棉花: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将影响下游消费,企业节后开工延后,居民出行下降,预计一季度纺织品服装消费情况可能会相对低迷,但随着防控工作的展开对疫情形成控制且由于目前消费模式有所改变,电商线上消费的形式兴起,使得整体影响将有所减少,但经济不景气仍将压制棉花价格,关注疫情发展态势、下游需求恢复情况及后续新花播种情况。

苹果&红枣:2020 春节期间全国爆发的肺炎疫情对苹果和红枣的销售存在一定影响。从苹果来看,19/20 年度苹果产量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库存量也是创下了近 5 年来的新高,特别是陕西地区几乎是库存爆满,前期苹果的交易量并未达到预期,春节期间客商的备货热情也一般,走货量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本身春节后冷库的走货压力就非常大,而疫情的爆发使得各批发市场几乎无人问津,大家都自觉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库存苹果的走货被进一步限制,对水果的下游销售可谓是雪上加霜。春节过后价格的下跌几乎已成定局,当务之急是严格把控疫情的传播,恢复货物的流通,保障水果市场稳定健康的运行。

本文作者为南华期货咨询服务部:

赵广钰Z0013074、郑景阳 Z0014143、

袁铭 Z0012648 、顾双飞 Z0013611 、

万晓泉 Z0013257 、边舒扬 Z0012647、

章正泽 Z0014453、王清清 Z0014823、

薛 娜 Z0011417 、王泽勇 Z0014820 、

徐 明 Z0000399 、高 川 Z0014821、

张一弛 F3050096、戴一帆 F3046357 、

金翃翀 F3061467 、戴高策 F3043578 、

王仍坚 F3040559 、寿佳露 F3048836、

盛明星 F3060519、王艳茹 F3050032 、

刘冰欣 F0284181 、肖文辉 F3070797。

免责申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尽管我们相信报告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我公司所做出的意见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的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报告中的信息和所表达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所载的数据、工具及材料均不能作为您所进行期货买卖的绝对依据。由于报告在编写时融入了该分析师个人的观点和见解以及分析方法,如与南华期货公司发布的其他信息有不一致及有不同的结论,未免发生疑问,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了南华期货公司的立场,所以请谨慎参考。

我公司不承担因根据本报告所进行期货买卖操作而导致的任何形式的损失。另外,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只是反映南华期货公司在本报告所载明的日期的判断,可随时修改,毋需提前通知。未经南华期货公司允许批准,本报告内容不得以任何范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复印本予以任何其他人,或投入商业使用。如遵循原文本意的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南华期货公司”,并保留我公司的一切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