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方戰爭:納瓦爾戰役,沙皇俄國的一地雞毛

大北方戰爭可以說是一場決定歐洲命運的戰爭,戰爭過後俄羅斯取瑞典而代之成為西歐最大的威脅。不過,在大北方戰爭初期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俄國人可以說是一直進攻一直失敗,甚至被瑞典人壓著打,對於一個主動發起戰爭的大國來說,這也算是一種羞辱了。

俄國:糟糕的戰爭準備

在17世紀,俄國在軍事技術上比較落後,這導致俄國當時軍隊的武器裝備和其他歐洲國家差一大截。儘管如此,彼得大帝還是渴望通過征服瑞典波羅的海的部分省份來獲得"對波羅的海的充分開放"(an adequate opening to the Baltic)。但是:俄國的軍隊是由訓練不足的民兵和小規模的僱傭軍組成的,而瑞典則擁有有一支身經百戰的常備專業部隊,他們可以說是當時整個歐洲規模最大和紀律最嚴明的常備軍之一

彼得大帝的改革核心其實就是通過戰爭來為當時的俄國爭取到一個通向歐洲的出海口,但是1700年的俄國軍隊缺乏訓練,甚至大量士兵都沒有經歷過實戰。為了贏得戰爭,彼得大帝決定增建31個師團,其目的是就是希望通過數量優勢來壓垮瑞典人。同時,在1700年的春天,彼得大帝對所有的俄軍軍官進行了一次大規模調整。之所以要調整所有軍官,其直接原因是當時俄國內部王室和地方貴族的矛盾仍然尖銳,彼得根本就不信任那些世代戎馬的地方貴族軍人。在他眼裡,這些人都是潛在的叛軍。這樣的目的自然導致了惡劣的結果,大多數有經驗的軍官被派到後方部隊或城堡駐軍部隊中,這些人遠離前線並且還不得離開後方且需要無償服役。

這讓俄軍遭遇了災難性的指揮官短缺,連級指揮官缺員率甚至達到了70%。

大北方戰爭:納瓦爾戰役,沙皇俄國的一地雞毛

彼得大帝的辦法是,讓空缺職位由年輕的莫斯科貴族填補,這群人不僅既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甚至連在步兵部隊服役的經驗都沒有。這些親信貴族也沒有經歷過任何正規的軍事訓練——他們在擔任指揮官之前之不過是是宮廷儀仗隊和親衛隊。士兵方面也有嚴重的問題,俄國當時的民兵數量太多,而真正的職業軍人數量太少,大部分士兵都是應徵而來的民兵,僅僅經歷過幾個星期的訓練就被編入作戰部隊。

請打手充數

當然,彼得大帝也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的軍隊打根子裡就不是瑞典的對手。但是這玩意完全是可以藉助外力彌補的,他先是與丹麥-挪威國王腓特烈四世(Frederick IV)結成軍事同盟,還有強人奧古斯都(Augustus the Strong)這位不僅是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國王同時又是薩克森的選帝侯。這樣,瑞典就相當於被三個國家從不同的方向進攻。而波蘭立陶宛和丹麥負責先動手削弱牽制瑞典人,俄軍則在後方加緊訓練改編並且重新換裝武器裝備,待一切就緒後便會立即投入戰場。

不過真打起來就是另一回事了,丹麥人和波蘭立陶宛的軍隊十分執著與對要塞的佔領,而當時的要塞火力一般都十分猛烈,結果數次圍攻,波利聯邦和丹麥的軍隊都死傷慘重,且沒有取得任何戰果。據此,波蘭立陶宛聯邦(Polish-Lithuanian Commonwealth)議會拒絕支持其國王繼續作戰。這導致彼得大帝不得不放棄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雙方簽訂停戰協定,而俄國則可以將原先對土耳其作戰的軍隊拉到對瑞典的戰事中。

大北方戰爭:納瓦爾戰役,沙皇俄國的一地雞毛

當時的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則直接出動陸軍去協助荷蘭皇家海軍,直接登陸到哥本哈根北部,這無異於直接在丹麥人背後插了一刀,1700年8月,雙方達成協定,丹麥不再支持俄國對瑞典作戰。之後,查理十二世把一部分瑞典軍隊轉移愛沙尼亞,這些瑞典軍隊在當地收編了芬蘭和愛沙尼亞上千人的軍團後立即返回到了大部隊中。

萬不得已,只能硬上

因為丹麥和波蘭立陶宛的退出,俄軍不得不再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投入戰場1700年11月初,俄羅斯軍隊包圍了愛沙尼亞的納爾瓦(當時屬瑞典帝國的一部分),納爾瓦要塞中只有1800餘名瑞典守軍,不過武器彈藥和糧草均十分充足。查理十二對他們的命令是堅守要塞,絕對不和數量上有壓倒優勢的俄國人打野戰——說白了就是當鐵王八死活不出來。俄軍數次攻堅均損失慘重,但是數量優勢仍然是結結實實的,當時的俄軍指揮官查爾斯·尤金·德·克羅伊(Charles Eugène de Croÿ)下令直接在要塞周邊修建工事和壕溝,準備通過長期包圍來讓瑞典守軍投降。

大北方戰爭:納瓦爾戰役,沙皇俄國的一地雞毛

當時的傳令基本都是依賴信鴿和馬匹,速度很慢。查理十二本來以為俄國人攻不下要塞就會撤退,不會多做糾纏,當他得知俄軍準備長期包圍要塞的消息時,俄軍已經把要塞都圍困了一個星期了。因此查理十二決定立即帶領1萬餘人的精銳部隊增援納瓦爾。

瑞典:國王親征

瑞典軍隊由查理十二世親自指揮,由卡爾·古斯塔夫·倫斯基德(Carl Gustav Rehnskiöld)和奧托·韋林克(Otto Vellingk)擔任助手和替補

,以保證就算國王意外戰死後瑞典軍隊仍可繼續完成作戰任務。在1675年至1679年的斯堪尼亞戰爭期間,韋林克已經是一名上校,其負責指揮一個騎兵團。倫斯基德和韋林克都有在外國軍隊服役的經歷:韋林克在法國服役了10年,期間晉升為上校。倫斯基德參加過法荷戰爭。在北方大戰爭開始時,他曾受命指揮一支小部隊,被派去幫助被丹麥人圍困的里加(Riga)並且成功解圍。

1700年11月29日下午,查爾斯十二世來到離納爾瓦7英里的拉吉納村,對他的軍隊進行了最後一次視察。他當時不確定納瓦爾要塞是否已經失手,所以他下令火炮以固定頻率開火示意援軍到來,然後從一座堡壘得到了炮聲回應,這表示納瓦爾仍然沒有丟失。隨即,查理十二下令他的一萬餘的士兵立即展開隊形與4萬餘名正在圍城的俄軍對峙。

大北方戰爭:納瓦爾戰役,沙皇俄國的一地雞毛

瑞典人在上午10點開始進攻。在進攻前,查理十二和他的助手們帶領輕騎兵部隊偵查了俄軍陣地,他們發現俄國人為了長期包圍不僅在短時間內就修建了工事,並且還挖了很深的壕溝,這樣瑞典軍隊就沒有辦法直接進攻俄軍。查理十二的辦法也很簡單:讓精銳的擲彈兵部隊攜帶大量的乾草捆,待瑞典軍隊逼近壕溝之後立刻用乾草將壕溝填平直接衝擊俄軍。

雙方接戰、意外的暴風雪

俄軍陣地的中心是一個高地,四周都是兵營和尖樁,適合全面防禦。查理十二把他的步兵分成兩部分,在右翼是11個野戰營,由韋林克指揮。在左翼是由倫斯基德指揮的10個野戰營。同時,其又下令帶著乾草捆的擲彈兵必須要在步兵縱隊的前面行進。瑞典騎兵則負責阻止俄國人離開防禦工事和後續的追擊工作。

下午2點,正當瑞典軍隊慢慢的接近俄軍陣地時,天氣驟變,整個戰場都被突入起來的暴風雪籠罩,士兵根本看不清前方。

一些瑞典軍官要求推遲進攻,但是查裡十二則否決了推遲進攻的提議。他認為,暴風雪對進攻一方是絕佳的掩護,瑞典軍隊應該在天氣的掩護下向俄羅軍陣地繼續推進。

最先和俄軍接觸兩個密集陣型的瑞典突擊隊,因為暴風雪之故,實際上他們和俄軍的距離可能連50米都不到,所以指揮官在看到前方出現人影后就立即下令開槍,被暴風雪迷得瞎了眼的俄軍在這一波火力齊射下傷亡慘重。

隨後,瑞典的大部隊抵達,擲彈兵開始向著壕溝裡瘋狂的填乾草捆。壕溝迅速被填平,瑞典軍隊開始衝入俄軍陣地。不過俄軍總指揮德·克羅伊(Charles Eugène de Croÿ)看到了瑞典人帶著一大堆乾草,故其立即下令放火,負責第一波衝擊的瑞典士兵全部葬身火海。可是僅過了15分鐘,瑞典人又重新填平了壕溝,並且還在乾草堆上澆了水,寒冷的天氣立刻將乾草凍得死死的。這樣,一場可怕的殺戮就開始了。

大北方戰爭:納瓦爾戰役,沙皇俄國的一地雞毛

瑞典軍隊按原計劃沿著俄國人修建的防禦工事線向南、北兩邊分散移動,直接將俄軍包圍在了他們自己修建的工事內。並且一點一點的壓縮俄軍。缺乏經驗的俄國兵團根本沒有任何抵抗能力,被瑞典人一個一個吃掉。俄軍陷入混亂,士兵開始殺害軍官,克羅伊和他的手下下令投降以減少傷亡。不過為時已晚,大批驚慌失措的俄羅斯士兵衝向唯一一座橫跨納洛瓦河的坎佩爾姆橋,這座橋位於防線的北端,結果因為俄軍人數過多,橋樑坍塌大批士兵死亡。

在俄國軍右翼的是從對土戰爭中調回的近衛軍團,他們決定和瑞典人硬碰,拒絕投降,他們用馬車修建屏障,並收容逃跑的士兵令其重新進入戰鬥。儘管主帥投降,但大多數俄國指揮官並不服從投降命令他們開始慢慢的把軍隊想右翼聚集。在左翼,魏德將軍(Weide)在戰鬥一開始就受了重傷,但他的士兵們卻表現鎮定,甚至進行了成功的反擊。

有條件投降

不過瑞典人仍然頂著損失連續衝鋒,當時的俄軍並不知道瑞典軍隊還能維持攻勢多久,再三考慮下決定進行有條件投降。瑞典人也已筋疲力盡,因為人數差距太大,瑞典人也不可能將所有的俄軍全數殲滅。俄軍右翼部隊帶著武器和戰旗全數投降瑞典,左翼的魏德將軍也交出了武器和軍旗,所有的火炮都落入了瑞典人的手中。雙方簽訂協議,查理十二同意俄軍撤離但是必須扣押俄軍總指揮尤金.克羅伊作為人質以防生變。

大北方戰爭:納瓦爾戰役,沙皇俄國的一地雞毛

之後,鬧笑話的一幕就發生了,剛剛還在互相殘殺的瑞典人和俄國人竟然齊心協力一起修復了坎佩爾姆橋,俄軍成功撤離。克羅伊則一直作為人質留在瑞典,查理十二直接給這位判了個戰爭罪(因為他曾下令放火焚燒壕溝導致很多瑞典士兵死亡)之後就把他丟進了監獄。

結語

納瓦爾戰役是整個大北方戰爭中俄軍和瑞典軍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交鋒,結果可以說是不出預料的——佔據數量優勢的俄軍慘敗。

但瑞典人之所以能夠獲勝,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訓練有素的部隊和查理十二的優秀指揮。當然,俄軍水平實在太差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不過從本質上來說,納瓦爾戰役就是一個意外,俄國人不知道也沒想過查理十二竟然會親自帥主力部隊增援,查理十二也無法理解俄國人為什麼對攻佔納瓦爾這種防禦極為堅固的要塞那麼執著。

參考文獻

沙皇彼得一世在北方戰爭期間的外交策略

俄國在北方戰爭中勝利的外部因素

The Great Northern War Compendium, 1700-17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