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雞關鍵要做好哪幾點?

Anne的微笑


很多養殖戶對於冬天養雞很是苦惱,因為冬天天氣寒冷,既要起到保暖還要保持通風,一個不小心就會造成雞群生病,而一旦有一隻雞生病,就有可能會造成病倒一地雞。下面就是就是如金給大家介紹在冬季容易發生的肉雞病例。

一、低溫病

“低溫病”是秋冬低溫季節較易常發的一種疾病,特別是東北地區氣溫較低,而蛋雞在產蛋期對鈣、磷的需求較大,雞隻若採食量跟不上,加上雞隻的鈣、磷等代謝障礙,引起骨骼組織生長異常,進而形成營養性疾病。該病危害較大,直接影響到蛋雞的產蛋量,雞蛋變小,蛋殼質量變差,嚴重影響養雞養殖的收益。因此,在低溫季節裡,特別是東北地區,應搞好“低溫病”的預防和治療。

病雞發育不良,食慾減退,骨骼變軟變曲,軟肋骨和硬肋骨的接合處有圓珠樣硬節,胸平扁、向兩側突出。發病嚴重的嘴軟如軟骨,可彎曲但啄食困難,成雞多數伏臥,站立困難。

二、軟骨病

雞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尤其是冬季,若體內礦物質特別是鈣、磷的代謝遭到破壞,便會引起骨組織生長異常而形成一種營養性疾病,成年雞通常稱作軟骨病,雛雞通常叫做佝僂病。

病雞主要表現為發育不良,食慾不振,羽毛蓬亂,骨軟變曲,軟肋和硬肋骨接合處有圓珠樣硬節,胸平而扁,向兩側突出。重者嘴軟如橡皮,啄食困難,兩肢疼痛不能站立,多數伏臥。雛雞兩脛彎曲呈弧形或 X 形,脊柱彎曲,雞叫無力。蛋雞產蛋率下降。

三、預防辦法

在冬季是使用發酵床最多的季節,不止是因為環境汙染原因,還有就是發酵床可以在冬天起到保暖的作用,可以更好地避免禽畜發生疾病


如金小哥哥


環境對於雞群的生長髮育來說,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冬季氣溫較低,在養雞的過程中,我們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 做好雞舍環境的管理

冬季氣溫較低,首先要做好保溫工作,一般而言進行密閉處理,在這種情況下要注意一定的通風,定時檢查供暖設備,否則當空氣中一氧化碳,氨氣濃度過高時,會出現雞群患病甚至中毒現象。

其次還要做好雞舍的清潔消毒工作,採取飲水消毒方法較好。在冬季消毒時儘可能選擇在中午進行,中午溫度較高,能夠避免因消毒而帶來的溫度差過大,使雞群著涼。

  • 加強飼料的管理

在冬季,要保證雞群的體重處於穩定健康的範圍內。要保證飼料中營養供應充足,適當增加維生素含量,提供優質的飼料。並且要增強雞群的體質,可以給雞群打疫苗,嚴格監控雞群健康狀態,謹防疾病、寄生蟲的發生。

  • 減少應激,增強抗體

雞群容易受驚,因此要減少應激。投餵飼料、打掃雞舍時動作要輕,聲音要小。此外,可以選擇注射疫苗來增強雞群的抗體,注射疫苗時,要預溫,也是一種減小應激的方式。並且要對雞群的抗體做定期的檢測。

【雲種養APP—匯聚全國農技專家為你免費服務,點擊“瞭解更多”】


雲種養


防寒保暖

冬季氣候寒冷多變,低溫對產蛋雞的影響十分明顯。可採取適當增加飼養密度,並閉門窗,加掛草簾、飲用溫水和火爐取暖等方式進行禦寒保溫,使雞舍溫度最低維持在3~5℃之間。

補充光照

冬季夜長晝短,每天光照的總時間不應低於14h,也不能超過17h。

適度通風

小範圍通風,雞舍消毒宜用過氧乙酸消毒,以中和雞舍內氨氣。因此,要切實處理好通風與保暖的關係,及時清除雞舍內的糞便和雜物。採用在中午天氣較好時,應開窗通風,使舍內空氣清新,氧氣充足。

增加能量

雞靠吃進體內的飼料獲得熱能來維持體溫,雞作用於禦寒的熱能的消耗就越多。在冬季雞的飼料中必須保證能量充足,除保證蛋白質的一定比例外,應適當增加含澱粉和糖類較多的高能飼料,以滿足雞的生理和生產需要。

定期消毒

但冬季氣候寒冷,雞的抵抗力普遍減弱。若忽視消毒,極易導致疾病暴發流行。尤其是禽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疾病,這時應該每週用碘製劑對雞舍進行噴霧消毒,但噴霧時一定不要對準雞體,以免受涼。

增強體質

冬季雞的抵抗力下降,要特別注意搞好防疫防病工作,定期進行預防接種。

上面就是蛋哥的一些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關注蛋哥養雞(微信搜索公眾號:蛋哥養雞),讓蛋哥幫你一起解決你所遇到的問題,謝謝~


蛋哥養雞


冬春季節氣候潮溼、溫度低,晝夜溫差大,是一年中養雞條件最惡劣的時候,也是各種傳染性疾病的多發季節,雞群管理難度大。總結近幾年來技術服務的經驗,結合當前的實際,將冬春肉雞飼養管理工作的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1. 防疫

防疫是一個永遠不容忽視的話題。按時、保質、足量的備好各種疫苗、強化各項消毒措施、搞好舍內外衛生,是搞好防疫的關鍵。要做好以下工作。

1.1 按既定免疫程序要求,做好疫苗接種養殖戶應制訂適合當地疫情的免疫程序,嚴格接種好疫苗。正確接種疫苗須注意如下問題:疫苗品種應與雞群日齡相符;各種疫苗的接種方法(主要有滴眼、滴鼻、注射、刺種等)都有其嚴格規定,應按照說明去做;疫苗的稀釋一般用專用稀釋液或蒸餾水,稀釋好疫苗必須在規定時問內用完;每隻雞都應接種好疫苗;注意疫苗的存放;進行滴眼、滴鼻免疫接種前後各24 h不要進行噴霧和飲水消毒。

1.2 做好進出消毒工作,切斷疾病傳播途徑

拉運雞苗、飼料、穀殼等時,必須要求司機用彩條布等蓋好。減少不必要的串聯,飼養員不能串門,禁止外來人員隨便進入雞舍,謝絕參觀。人員出入必須更衣換鞋,車輛進出必須消毒;幫人捉雞或外出回來一定要更換衣服或沖涼。

1.3 做好雞舍內外消毒

在雞病防治工作中,要始終把消毒放在重要位置。要抓好3個環節,即雛雞人舍前、整個飼養期間、賣雞後的消毒工作。雛雞人舍前,雞舍及器具應嚴格沖洗,消毒(雞舍內應反覆消毒3次以上)。整個飼養期間要掌握3個要點:雞舍門口要設消毒池,並經常更換消毒水。餵雞前,要更換工作服並注意手和鞋的消毒。平時要堅持對雞舍內外實行定期消毒,一般冬春季每週2次,雞群發病時增加消毒次數。帶雞噴霧消毒可將雞群體外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殺滅或減少到最低程度,切斷相互間感染機會,是減少傳染病發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消毒時間的掌握上應打破過去免疫前後2 d禁止消毒的概念,改為防疫前4 h,防疫後2 h內不進行噴霧消毒。因育雛期間防疫密度大,次數多,若免疫前後幾天不消毒,消毒空白時間過長,病原微生物很快積累,在免疫2 h後抗體產生前就有可能進入組織,根本就殺滅不了,極易造成雛雞疫病發生。賣雞後要及時清除雞舍內外的雞糞,對雞舍內外器具進行徹底清掃、沖洗、消毒。<strong>

1.4 注意病雞、弱雞、殘次雞的管理

對護理不好的、較差的及軟腳或跛腳的,在45 d前要儘快淘汰掉,減少耗料,降低成本。另外,禁止放在飼料房,避免汙染。<strong>

2. 保溫

保溫是創造理想的飼養環境是保證養雞成功的關鍵。

2.1 加強墊料的使用

備足墊料,加強舍內墊料的管理和使用。要全程使用墊料,重點放在:控制墊料的厚度,一般要求墊料保持在3 cm左右。經常清除潮溼結塊的墊料,特別是對飲水器周圍的墊料更應勤清勤換,墊料有臭味後及時更換,否則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控制墊料溼度,儘量保持墊料乾爽、清潔。注意:墊料過於乾的話,灰塵大,易引起雞群肺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最好使用穀殼+木屑(鋸末)各摻一半混合起來做墊料,既吸溼又透氣。<strong>

2.2 嚴抓小雞育雛階段的保溫工作

(1)育雛舍取暖方式保溫傘取暖:保溫傘出熱源和傘部織成,它的工作原理是熱源散發的熱量通過保溫傘反射到籠底,傘內保持一定的溫度。熱源一般使用電阻絲,包埋在瓷盤上,掛於保溫傘內。傘是用鍍鋅薄鐵皮製作的。如用非鍍鋅皮應在傘內塗一層白漆,以增強熱量的反射效果。傘可以吊起或墊起,使傘保持適當的高度。傘的直徑一般是l m,也可根據房舍和雛雞群大小,有所變化。通常直徑為1 m的保溫傘,用1.6 kw電阻絲作熱源,用傘位置高低來調節溫度,可供250~300只雛雞取暖。它的優點是乾淨衛生,雛雞可以在傘下自由進出,尋找適當溫度。火爐取暖或暖氣供暖:這是北方群眾最常用的取暖方式。一般20~30 m2保溫良好的房臺用一個兩用爐就可以了,第一週溫度要求較高,爐火要旺,特別要注意夜間加煤調節好室溫。這種取暖方法較費工,且溫度不太容易控制,但是建爐材料和燃料容易解決。暖氣供暖溫度較穩定,節省能源。使用得當同樣也能取得良好的育雛效果。火坑取暖:習慣睡火炕的地區,可用火炕育雛取暖。火炕與育雛室外的爐灶相通。但是幼雛第一、二週靠做飯燒水的餘熱取暖還是不夠的,必需根據炕面溫度變化增加燒火次數,隨著雛雞逐漸長大,可以自由上炕下炕,選擇適宜的溫度。

紅外線燈取暖:紅外線燈能散發出較大的熱量。在春季溫暖的地區,或者選擇在比較溫暖的季節育雛,需要補充的熱量不是很大,可採用紅外線燈取暖,為了增強紅外線燈的取暖效果,應制作一個適官大小的保溫燈傘,它的傘部與保溫傘極為相似,它的傘部,使紅外燈散發的熱量集中反射到小雞身上。一般紅外線燈泡的懸吊高度不宜低於70 cm左右。

(2)合適溫度各生長時期雞對溫度的要求不同,但基本為1~3日齡35℃,1周齡35~32℃,2周齡32~29℃,3周齡29~32℃,4周齡27~24℃,4周齡以後為21~18℃。值得注意的是,溫度的降低是個緩慢的過程,其調整是雞群生長有舒適感為標準。給溫方式一般用地爐,這要在進雛前做好準備工作,也可用煤爐給溫,但要防止煤氣中毒。每天棚內溫度要基本穩定。

(3)看雞施溫溫度是否合適不但要看溫度計,更重要的是觀察雞群的精神狀態和活動規律。溫度適當,雛雞表現活潑好動,食慾旺盛,睡眠安靜,睡姿伸展舒適,雞群疏散,均勻俯臥。溫度過低,表現行動遲緩,頸羽收縮直立,常發出“嘰嘰”叫聲,雞群密集向熱源靠攏,甚至互相擠壓,層層扎堆,時問稍長即可造成大批壓死現象。溫度過高,雛雞張嘴喘氣,分佈遠離熱源,精神沉鬱,食慾不好,大量飲水。

2.3 處理好保溫與通風的關係

家庭式的肉雞飼養戶,對保溫與通風的關係往往處理不好。過度的強調保溫而忽視通風。第1、2周齡中可以保溫為主適當注意通風,3周齡開始則要適當增加通風量和通風時間。4周齡以後除非冬季。則應以通風為主。

3. 育肥

育肥是提高養殖效益的關鍵所在。商品肉雞的育肥期為28~56日齡,此期間飼養管理的總原則是:採取有效措施,加快生長速度,提高商品合格率。

3.1 合理分群

雞隻育雛結束,生長速度明顯加快,應隨時進行強弱、大小、公母分群。分群最好在夜間或早晨進行,並在飲水中加人多維素以防產生應激。

3.2 飼料更換

雛雞進入育肥期後,日糧將由原來的雛雞料換成中雞料和大雞料。為了減少由於飼料更換帶來的應激,必須注意飼料的過渡,不能突然改變。過渡期一般為3 d,具體方法是:第1 d日糧由過渡前料的70%和過渡後料的30%組成;第2 d由過渡前料的50%和過渡後料的50%組成;第2 d由過渡前料的30%和過渡後料的70%組成;第4 d完全改為過渡後料。出欄前7 d喂大雞料,停止用藥,杜絕藥物殘留。

3.3 防寒保暖,正確通風,降低溼度和有害氣體含量

舍頂隔熱差時要加蓋稻草或塑料薄膜,窗戶用塑料膜封嚴,調節好通風換氣口。在溫度低時要人工供溫。肉雞伏臥在潮溼的地面上會增加體熱的散發,因此要經常更換和添加墊料,確保乾燥。由於冬春季雞的維持需要增加,因此必須適當提高日糧的能量水平。在採用分次飼餵時,要儘量縮短雞群寒夜空腹的時間。要經常檢修煙道,防止煤氣和失火。3.4 日常管理用好墊料,適時清糞鋪墊料時要均勻,避免高低不平;避免飲水外溢弄溼墊料觀察雞群每天都要認真、細緻、全面地觀察雞群情況,以便發現問題並及時處理。觀察飲食情況,每天要檢查飲水是否乾淨,有無汙染,飲水器或水槽是否清潔,水流是否適宜,有無不出水或水流過大而外溢的現象,看雞的飲水量是否適當,防止不足或過量。肉雞採食量應是穩定的,逐日平衡增加的,只要給予適量的飼料,一般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採食完。正常情況下,添料時健康雞爭先搶食,病雞則呆立一旁。發現異常變化,應及時分析原因,研究應對策略。<strong>

4. 出欄

捕捉與裝運是肉雞飼養成敗的最後關鍵環節。肉雞出欄時捕捉與裝運工作應注意:

(1)清理雞場內的道路和雞場入口處的障礙,確保運輸車輛暢通出入。

(2)根據具體的屠宰時間,來計算捕捉時間和運輸時間,以保證在規定時問內到達屠宰場。

(3)開始捕捉雞隻前撤去所有的料塔及飲水器。

(4)捕捉雞隻時應將雞舍分成若干區域,防止雞隻在牆角及雞舍末端聚堆:儘量安排人員來防止因聚堆而導致窒息方面的損失。每個區域周圍的雞隻以在適當時問內捕捉完為宜。

(5)雞群一旦被圍好,捕捉人員應勤奮,謹慎的去捕捉,捕捉雞隻時應抓住雞的雙腿j捕捉體重較大的雞隻時,應雙手抓住雞的背部。以減少對雞的應激與損傷。

(6)無論白天還是晚上捕捉雞隻,都要儘量減少光照強度,避免對雞的驚嚇。

(7)負責捕捉雞隻的工作人員,應不斷檢查捕捉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儘量減少在捕捉時造成的意外損失。

(8)在往雞籠內裝雞時小心輕放,應把雞蹲放在籠內,讓雞頭部向上,每籠不要裝的太多以免被壓死。

(9)每籠裝雞的數量要根據季節,溫度、體重的大小,以及運輸時間的長短來決定,一般情況下,冬春季可以多裝1~2只,夏季少裝一點,以每隻雞在籠內都有一點活動空問為宜。

(10)整個捕捉與裝運工作全程的死亡率應控制在0.1%以下。


兩型養豬


冬季因為天氣寒冷,氣候乾燥養雞也就出現了很多的問題,舍內需要的溫度與外界氣溫相差懸殊,既要通風換氣,又要保持舍內溫度,這就是冬季應解決的主要問題。雞舍要求防寒性能好,建議使用養殖加溫鍋爐達到冬季保溫的要求。嚴防仔雞由於低溫造成扎堆擠壓致死的現象發生。

1、雞舍建築保溫性能要好,適時通風
2、防氨氣蓄積
3、合理飼餵,嚴防疾病傳播
4、加強飼養管理
5、雞場的衛生管理
總之,冬季肉雞的飼養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除以上幾點外還有雞苗的免疫、斷喙、飼料的質量、飼養人員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因此只有掌握各方面的環節要點進行綜合性考慮,才能提高冬季養肉雞的經濟效益。

村事


所有的養雞戶都知道在冬天雞容易生病,但是為什麼在冬季養雞難呢?俗話說秋收冬儲,經過秋季的高採食夏季的消耗補充的差不多了,雞體開始沉積脂肪和其他較容易消耗的營養物質,冬不藏則夏不果,任何生理生化反應都是按照一定程序進行的,這個環節出現的問題要到上一個或者前面的過程中去查找原因。如果前面的工作都做好了,就不必每天提心吊膽了。

1 防寒保暖:冬季氣候寒冷多變,給養殖帶來許多不便,特別是低溫對雞的影響十分明顯。在一般情況下,可採取適當增加飼養密度,並關閉門窗,糊好縫隙,加掛草簾,飲用溫水和火爐取暖等方式進行保溫,特別注意舍溫的穩定,注意溫差過大。由於網上溫度高於地面溫度,且網上比地面上更容易控制溫度,因此冬天以全程網上平養為宜。在育雛期間,應在網上鋪一層塑料布,並採用麥秸作墊料,這樣可以防止小雞著涼、腹瀉

2適當通風:冬季由於氣溫較低,雞舍門窗關閉較嚴,通風量減少,但雞排除的廢氣和糞便發酵產生的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卻依然存在,嚴重是還容易中毒、易誘發雞的呼吸道、腹水症等疾病。因此在保溫的同時,應該注意通風換氣。

a.在中午天氣好時通風排氣,並且在通風前先提高舍溫2~3℃,以保持通風后舍溫的穩定。

b.杜絕賊風和穿堂風

c.要防止通風中出現死角,在實際情況中常常發現同一雞舍內的某牆角的雞長勢不好,死亡率高,得腹水病的多,這是該處通風不良所致,因此必須注意不要出現通風死角。

3.減少雞舍的潮溼:冬季雞舍內通風量小、水分蒸發量減少。再加上舍內的熱空氣接觸到冰冷的屋頂和牆壁會凝結成大量水珠從而造成雞舍內潮溼過重,給細菌和寄生蟲的滋生和繁殖創造了條件。

因此,一定要加強管理,注意保持雞舍內的清潔和乾燥,及時維修壞的水槽,加水時切忌過滿,嚴禁向地面潑水等。

4.定期給雞舍消毒:消毒工作應該貫穿於整個養雞的全過程。冬季氣溫較低,細菌的活動力下降,但是冬季氣候寒冷,雞的機體抵抗力普遍減弱,如果忽視消毒,很容易引起疾病的爆發流行。

5.避免盲目用藥:盲目用藥防病也是我們自我安慰的一種做法,雞群正常的情況下,道聽途說哪裡產生疫情了就立刻投藥預防,且不說是否有針對性,單就藥物的實質來講是用來治病的,健康狀況下投藥不僅不會改善雞體健康還會製造臟器負擔、代謝失衡甚至產生毒害作用。花錢買罪遭。

6.冬季飼料問題,適當增加能量:有些預混料廠家利用高採食量做掩護做冬季配方調整,降低維生素等價格昂貴的成分添加謀取額外收益,致使冬儲必須營養物質缺乏,這也是我們不敢提倡冬季限飼的一大主要原因。雞靠吃飼料獲得能量維持體溫,外界的氣溫越低,雞對作用於禦寒的熱能的消耗就越多。因此冬季飼料中必須保持能量充足,除保證蛋白質的一定比例外,應當適當增加含澱粉和糖類較多的高能飼料,以滿足雞的生理和生產需要。

7.做好防疫接種:冬季雞的抵抗力下降,要特別注意搞好防疫防病,定期接種疫苗,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如果大家覺得有道理,請動動您發財的小手點點贊和關注,謝謝支持


養禽前沿站


其實對於長期養雞的人都知道,到了冬天氣溫變低蛋雞的產量會降低,為了使產蛋量提高保溫措施是一定要有的,一般情況下都會為雞生火爐,使室內溫度保持在五到十度左右。再就是消毒很重要,由於天氣冷,通風較少,會使室內的空氣質量下降,定期消毒就現得尤為重要。還有就是光照時間要充足,冬天天比較短一天下來光照時間沒有八個小時,為了彌補光照的時間,室內的燈光很重要,我們需要用燈光來彌補。在餵養飼料時可多添加含有蛋白質的食物,以保證能量的充足。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哭泣的撒哈拉沙漠


預防腸道呼吸道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