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年輕人都不回山區做茶了,大片茶園荒廢,未來該怎麼辦?

芒果街的小茶屋


現在有些年輕人都不回山區做茶了,大片茶園荒廢,未來該怎麼辦?

隨著社會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致使很多年輕人不得不外出發展以尋求更高的收益。於是在農村不止土地荒廢,即使是能夠獲得較高收入的茶園也被人為荒廢。許多年輕人都選擇紮根於城市,不回山區做茶。

其實這個現象歸根到底是因為做茶比不上年輕人在城市裡打拼的收入,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升單位茶園的價值,使得其能夠滿足年輕人的生活需求。

  • 加快茶葉等級升級,努力進行有機認證

茶,作為飲食的一種,分為普通級、無公害級、綠色食品(A級和AA級)、有機茶合計五個等級。而作為最高級別的有機茶,其價格自然也最高。以我們這邊的頭茶為例,鮮葉收購價格為160元/公斤,年輕人手速快,一天最多可以採摘六斤鮮葉,即為480元的純收入。

頭茶採摘後,雖然二道茶、三道茶的價格有所跌落,但能夠採摘到更多的鮮葉。總得來說手速快的年輕人在我們這邊春茶採摘後約有2萬左右的收入,遠遠高於在外面打工的平均收入。

所以如果想要留著年輕人做茶,或許提高茶葉的價值是一個必要的前提。

  • 引進機械化製茶設備,減少勞動力度

老一輩常說“撐船打鐵賣豆腐”是最苦的三件差事,然而手工製茶人知道做茶其實才是最辛苦的。他們要時時刻刻待在火爐邊,控制住鍋內的溫度,一般一站就是一天一夜或者更長的時間。高強度、高力度的工作,減少了年輕人制茶的熱情。

機械化製茶設備的引進,一方面可以減少使用的工人數,另外一方面可以減少工人工作的力度和時間。此外,機械化操作也會讓年輕人覺得在家鄉做茶似乎與在外打工沒有什麼不同。

  • 進行茶葉改造,提升茶葉的附加值

茶作為一種飲品,其不能單獨存在,還需要其他的一些東西才能被人飲入口中。如一杯好茶需要好水,需要泡茶的器具。我們可以利用自身的茶園特色,創造出一些茶葉的附生產品,提升茶葉的附加價值。

此外,還可以發展茶文化旅遊,把茶園打造成富有當地農家特色的旅遊區。如我們這邊的木耳山,就是利用其萬畝茶園打造成了全國特色的茶園風景旅遊區。

所以說如果是想要留住年輕人在農村工作,那麼一方面是要給予他們一定的發展空間,讓他們能夠在農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另一方面則是要提高他們的收入,讓他們即使在農村工作,也能夠滿足家庭的生活和精神享受。

您的評論加轉發,我的十萬加!


愛茶者九號


我家也有茶園,我妹妹和妹夫加工茶葉十幾年了,也不見賺得兩個錢,接著他們不自己加工茶葉,而是去買別人的茶葉來選,重新加工後再賣,但不懂為何做了兩年也不做了,今年乾脆跑出去打工了,還說後悔在家耗這麼多年,要早十幾年出去就好了。縣裡能做大做強茶葉產業的,就三五個而已,都是有政府資金扶持的,弄一個什麼國家地理標誌。小型茶葉加工作坊的生存空間越來越難,別說年輕人,中年人,都不想做了。





金妹6970


做茶很累,做,好茶,更累。記得80年代我還6-7歲的時候,那個時候剛剛從做大葉茶轉做茗茶,就一葉一芽的茶,那個時候炒的茗茶,都用土灶燒木材再用手工炒作的。一般早上4-5點出門上山採到傍晚5-6點,再起灶開炒,我負責燒火。一般炒完茶要晚上11—2點左右,還要把炒好的茶葉拿到小販那裡去賣了。很辛苦!如今的茶几乎都機器做的,但同樣還是要熬夜,製茶的辛酸只有茶農才知道!










千島魚漂工坊


我是個80後的製茶人,有自己的茶園,自己管理,自己生產,自己銷售,今年已經入坑七年了,說真的我很後悔進入這一行,最如樓主所說的,茶葉帶來的效益已經跟不上如今在外打工的效益了,但是樓主說的什麼官方認證,我不贊同去嘗試,因為沒有幾十百來萬投資根本弄不下來這些什麼有機認證的,中國的茶行業市場監管本來就是個病態,行業認證都只是以廠房設備為基礎,沒有這些根本過不了認證,茶葉的健康、有機本身重點是在茶園生產管理,而在中國卻變成了車間!






茶小哥詮釋


也有回來做,我身邊的朋友和我自己,都在做。

分享一下身邊朋友的現狀:

作為茶區90後,如今做茶的年輕人群體分幾種:

1、子承父業,父輩是茶商或者茶販,有一定的客戶積累,一年下來掙得夠生活。孩子在外面打拼後發現社會競爭壓力還是很大的,不如回家跟著父輩做茶葉生意。

2、擁有一顆躁動的心得年輕朋友,家裡有茶山,且位置比較好或者有潛力,通過在外面的經歷和學習,對茶行業有興趣也有自己的想法,懷揣著一腔熱血義無反顧的投入茶裡。

3、茶學專業願意返回家鄉的朋友,在上學的時候就選定茶學,通過不斷努力,在茶學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專業度和見解,拒絕一些公司和投資人的橄欖枝,會到茶鄉建設家鄉。

還有等等不同原因投身於茶鄉的朋友們。

不管大家是源於何而投身於茶的,在這裡我都很佩服大家。這是一個讓大家努力的事情,是個讓大家愉悅的事情,也是個讓大家期待的事情。

總之,共勉。











我覺得我還能再吃一碗


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不是南方的茶園,北方的山區也一樣,沒有年輕人種莊稼。

這是一個時代的現象,是由零散的生產力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一個階段產物,這種現象會讓一代人或兩代人感覺不適,但這就是社會發展。

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等經過目前的發展階段,進入批量生產階段,現在荒廢的茶園會有專業的生產團隊重新開發經營。

國家的土地永遠是寶貴的,不會讓它無限制的荒廢的。





靜慮茶堂


適者生存、堅持以品質取勝、堅持到最後的才能存活下來吧。

由於農民種植大多是跟風、總是在越是看見茶葉市場走勢好的時候、越去大量種茶,而這時種植、又要過個三、五年才能採茶青做茶(這是已經到了茶葉市場飽和期了)、因為茶葉每年的產量(在種植的第三年至第七年間),每年的產量都會不斷的增加、而消耗量的增長低於生產製作出茶葉的增長,導致市面上的有些茶葉滯消,在市場上很多茶葉賣不出去、才導致有些地方的年輕人不回山區做茶了。


這樣導致很多茶園荒廢了、沒人管理、是正常的。現在是供應大於需求的年代。

如果要茶葉銷量好、現在只有把茶葉推廣到國外,走茶葉出口這條路了。


武夷山獨行俠


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不是南方的茶園,北方的山區也一樣,沒有年輕人種莊稼。

這是一個時代的現象,是由零散的生產力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一個階段產物,這種現象會讓一代人或兩代人感覺不適,但這就是社會發展。

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等經過目前的發展階段,進入批量生產階段,現在荒廢的茶園會有專業的生產團隊重新開發經營。

國家的土地永遠是寶貴的,不會讓它無限制的荒廢的。


掌上會川


近幾年實做的都虧損,堅持不下去了。


龍品茶莊


不打農藥價更高,家生野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