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道教圖案之一的“暗八仙,是如何走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暗八仙又稱為“道家八寶”,是由道教八仙所持的八件法器,即魚鼓、寶劍、花籃、笛子、荷花、葫蘆、芭蕉扇和玉板所組成的一種傳統裝飾紋樣。由於它們組合成的圖案只採用八位仙人的法器,用其代表八仙,而不畫仙人,故稱之為“暗八仙”。

作為道教圖案之一的“暗八仙,是如何走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自明代起,暗八仙紋逐漸多見,至清代時,暗八仙紋逐漸成為了清代流行圖案之一,在民間很受歡迎,運用非常廣泛。常用於瓷器、織物、傢俱、雕刻、年畫、刺繡和民間剪紙等工藝品中,以此寄予吉祥之意。如北京市豐臺區吳氏墓出土有明代衣袁中的暗八仙紋黃緞方領坎肩。

那麼作為道教典型圖案之一和道教八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暗八仙”紋,為啥如此受到人們的喜愛呢?在探究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八仙和“暗八仙紋”的由來。

作為道教圖案之一的“暗八仙,是如何走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一、關於八仙和”暗八仙紋”

八仙的起源很早,在我國民間的傳播很廣泛,影響很大,在各種文學典籍、戲曲、繪畫、雕刻中,都有八仙的形象。通常我們現在所指的八仙是指明代學者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所定的鐵柺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和曹國舅。

但事實上,八仙這個群體的產生、演變和形成,經過了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他是在道教文化的傳播推廣過程中,經民間傳說、文學、戲曲創造的改造而逐漸形成的。

關於“八仙”一詞,在東漢年融的《理惑論》有載:“王喬、赤松八仙之篆,神書百七十卷”。就目前來看,這是有關“八仙”一詞的最早記載。但其中所言的八仙之篆,只有王喬和赤松這兩個人的名字,其餘六人就不得而知了,更無從考究。在南朝陳時的沈炯著的《林屋館記》中也有提及到八仙,指的是淮南八公。發展到唐宋時,不論是在戲曲,還是在文學作品中,都有許多關於八仙的記載。

及至到了明初,八仙人物還沒有被定格下來,如元代時,在馬致遠的《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中所寫的八仙,有徐神翁,沒有何仙姑。在嶽百川的雜劇《呂洞賓度鐵柺李》中有張四郎,仍然沒有何仙姑。又如在明代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中的八仙,有風僧壽、玄虛子,但沒有張果老、何仙姑。而明代的《列仙全傳》中的八仙,其中雖有了何仙姑,但是張果老這一人物卻叫劉海。

而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八仙”人物的正式確定是在明代吳元泰的神魔小說《八仙出處東遊記》中,如本書在第一回的開頭說:“話說八仙者,鐵柺、鍾離、洞賓、果老、藍采和、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而鐵柺先生其首也......”

作為道教圖案之一的“暗八仙,是如何走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雖然八仙人物的具體名單是在《東遊記》中被定格下來的的,但“八仙”這一名稱卻早已日漸響亮於民眾的耳畔。

大致自元明以來,這組仙人在中國社會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們還被道教徒奉為“教祖”,讓人們去頂禮膜拜。但是,這八個神仙與道教的其他神仙是不相同的。他們這組神仙都是通過修道後而成仙的凡人,如在宋《宣和年譜》卷十九中關於漢鍾離凡人的記載:“神仙鍾離先生,名權,不知何時、間出接物。自謂生於漢.......”

由於他們代表著世間芸芸眾生的各種形象:如有男有女,有富有貧,有老有少,有將軍文士,有健壯殘疾,可以說,他們能代表社會的各個階層對神仙信仰的心理。

而道教恰恰就抓住人們的這種意識,他們把民間的各種神話故事吸收到道教體系,組成了八仙這個組合,他們用一個普通人的思想感情來塑造這八個神仙,讓這八個神仙更加人格化,更加人性化,換句話說,就是把八仙人物塑造成人情味十足,沒有沒有半點神的威嚴的神仙,然後在民間進行宣揚推廣,這使得“八仙”不僅受到了人們的認可、支持和廣為流傳,而且還使得八仙成為了一組具有鮮明性格的民間俗神。例如我們都熟知的“八仙過海”、“八仙祝壽”的故事等。這些故事都帶有明顯的美好、吉祥、長壽的意願,可以說是人們心中的一種寄託和嚮往。因此,八仙在人們心中被看成是能給人增福添壽,吉祥喜慶的神仙。於是在民間建築、傢俱、剪紙、織繡、陶瓷器皿上就出現了各種以八仙為題材的裝飾紋樣,稱之為“八仙紋”或“明八仙”。

作為道教圖案之一的“暗八仙,是如何走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隨著八仙故事的發展和流傳,到了明末清初,八仙人物每個人所使用的法器,即鐵柺李的葫蘆、漢鍾離的芭蕉扇、張果老的魚鼓、藍采和的花籃、何仙姑的荷花、呂洞賓的寶劍、韓湘子的洞簫和曹國舅的玉版,這八種八仙手持的器物逐漸從八仙身上分離出來,獨立形成了一種裝飾紋樣——暗八仙紋。

作為道教圖案之一的“暗八仙,是如何走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清 雍正 五彩 暗八仙紋 盤

瞭解了暗八仙紋的由來,我們再來分析人們喜愛它的原因。

二、關於“暗八仙紋”在民間流行的原因

暗八仙紋作為獨立的紋飾圖案出現,大約是在明末清初,如在鐵源主編的《明清瓷器紋飾鑑定.圖案紋飾卷》載:“暗八仙紋飾始於康熙時,但傳世品甚罕,雍正、乾隆時期較多,並基本貫徹整個清代。”

而暗八仙圖案之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暗八仙”是八仙的一種延伸,是代表八仙的一種符號

我們知道,在民間的八仙故事裡,八仙代表的是正義、善良、長壽、無所不能。而“暗八仙紋“作為道教文化的一種傳統裝飾圖案,是由道教八仙演變而來的。它作為民間藝術中一組約定俗成的符號,人們一看到它,首先想到的就是八仙人物,即鐵柺李、漢鍾離等人,這是最直觀的一種象徵。可以說,“暗八仙”是八仙的一種延伸,或映射,更確切地說應該是代表八仙的一種符號,一種傳播道教八仙文化的符號,或者說他們就是一個整體。

其次,由於“暗八仙”紋比“明八仙”簡單的多,從作為裝飾來看,“暗八仙”紋具有另一番審美效果。再次,暗八仙是承載著道教八仙文化,融合了形象性、象徵性等多種美學特徵於一體的圖案,作為一種視覺傳播元素滲透到了民間生活中的許多細節,巧妙和諧的設計和吉祥長壽的美好寓意,象徵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滿足了民間群眾在現實生活無法得到的一種心理需求,這種象徵性不僅使得“暗八仙”圖案深受人們喜愛,而且也使得暗八仙在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中佔有重要地位。

作為道教圖案之一的“暗八仙,是如何走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2、數字崇拜

在世界上,幾乎每一個民族都存在著數字崇拜,即賦予數字以特殊的文化內涵。如在古希臘的時候,畢達哥拉斯學派就已經把人類對數字的崇拜發展到了極點,認為“萬物皆數”,即萬物都是數組成的。

中華民族也不例外。如在舊中國時,老百姓沒有什麼文化,不懂得東西有很多,並且缺乏最基本的科學知識,講究擇吉,宜什麼,忌什麼,都以曆書規定來辦,連出門朝哪個方向,也不敢違拗。連哪天理髮,哪天沐浴,哪天動土,哪天能安床,都要參照通書,方敢行事。可以說,中國人對數字的崇拜由來已久。

作為道教圖案之一的“暗八仙,是如何走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一般來說,中國人認為偶數吉祥而奇數不吉祥,如二、四、六、八、十皆如此,選擇良辰吉日講究用“雙日”,但是,中國民間又有著諧音取意的習俗,如“四”與多事的“事”和死亡的“死”諧音,十與“事”和“失”諧音,因而在有些場合也是有所避諱的。然而“六”和“八”無論怎樣衡量都沒有這樣的忌諱,可以說是絕對吉利的數字,尤其是與“發財”的發音相近的“八”,更是吉祥的象徵、好運的代名詞、財富的召喚者,因此八仙群體的組成人員選定為八位,暗八仙圖案中出現的法寶也正好是八件。

3、法寶崇拜意識

“法寶”原是佛教名詞,是指佛教使用的法物,因其極為珍貴而被認為是法寶。

道教中的道士們也各有法寶,如符籙、丹藥、佛塵等。有人在“得到成仙”之後,其法寶更是具有神奇的功能。由於在古代的傳說及戲曲等文學作品的描寫中,往往是極力誇大和渲染佛、道兩家所持法寶的作用和威力。再加上八仙的法器是古代各種典籍及文學作品中所寫到的大量神仙法寶的縮影,因此“暗八仙”對於表現大眾的法寶崇拜意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作為道教圖案之一的“暗八仙,是如何走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4、借鑑佛教的“八吉祥”圖案

“暗八仙”作為吉祥圖案的出現,可以說是借鑑了佛教的“八吉祥”圖案,其一是因為佛教八吉祥圖案出現的時間早於“暗八仙”圖案,其次,二者不僅數量一致,而且在宗教和美學意義上都有相似之處。

我們知道,“八吉祥”是傳統的佛教吉祥圖案,是民間廣泛流傳的吉祥裝飾紋樣的一種,如法螺象徵著運氣;蓮花象徵著聖潔;寶瓶象徵著成功和名利;雙魚喻為幸福、辟邪;盤長則是長壽、無窮盡的象徵等等,正是因為如此,八吉祥圖案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作為道教圖案之一的“暗八仙,是如何走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八吉祥與暗八仙對比圖


而與佛教八吉祥相對,“暗八仙”也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如“葫蘆能普濟眾生;扇子能起死回生;玉板能淨化環境;荷花能修身養性;寶劍能威震群魔;洞簫能令萬物復甦;花籃能廣通神明;魚鼓能占卜人生。此外,“暗八仙紋”還是道教的符咒之一,如道教符印中的“獅鈕八稜八卦暗八仙印”的印身的八個側面各刻有一倭角長方形,長方形內就浮雕有“暗八仙”這八件法器。當然了,暗八仙更多的是作為民間吉祥的象徵,具有各種民俗功能。

結語

“暗八仙”紋的文化涵義是建立在大眾群體認知、認同的基礎之上,這種集體的認知容易使人產生共鳴。暗八仙符號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其符號本身,而是符號所蘊藏的意義。

人們信奉這些形象符號,頌揚道教八仙的功德,祈求這些神仙能保佑自己長壽吉祥。這種行為從表象上看,好像是對符號本身的一種膜拜和信仰,而實質上這種形式是民眾把自己的精神祈願寄託在”暗八仙“符號上,以求能得以實現。

總之,暗八仙紋是中國傳統文化結構下而形成的一種具有集體認知意識的特殊文化符號,是一種民俗文化的經典產物,是人們將精神、情感附著其上的精神寄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