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春節期間怎麼過好?

老村好農


現在的生活節奏大家都很忙,平時都沒時間在一起聚聚,趁這個假期家人團聚,、走親訪友正好,在我們老家每年都是從爺爺輩、父母親輩、我們這一輩和我們下一輩孩子的一大家子一起吃年夜飯聚餐,其樂融融。


旅途驛站544


答:農村是鄉愁的濃縮,春節是美妙童年的搖籃,充滿回憶故事。春節怎麼過好?當然回農村好,我的家鄉出門能見山,門前有溪水”。福建壽寧犀溪,風景很美,是廊橋水鄉狀元故里,(大家可以搜索..)現在一到春節期間,各景點人山人海,停車場爆棚,飯店酒店爆滿,除了擁堵,全是吵雜,春節已是索然無味!我個人觀點春節自己過的好不好沒事,要讓家人和鄉親,老人小孩過得好玩才有意義。

小時候,我們老早就期盼春節到來,有新衣服穿,有壓歲錢拿,有了零錢小夥伴們結伴去鄰村買連炮然後拆開一個個燃放,那時覺得鄰村炮子會比本村響。大年三十晚,我們叔叔姑姑、伯伯嬸嬸就會來給我們分發壓歲錢,1元2元5元接到壓歲錢心裡瞬間充滿幸福感。錢可以私存也可以交大人保管。

正月初一,穿上新衣,起早開門並大聲說“開大門放大炮,大家喝一杯甜甜的冰糖茶,吃一份長壽麵,跟著大人去村裡社主神壇燒柱香給家人祈福許願求一年平安,接著挨家給本村親戚辦壽戶祝壽,還有紅包領。可以拿很多糖果回家,會跟隨舞龍舞獅隊給全村人拜年,跑半天也不覺得累,這些都是童年回憶。那時春節好玩熱鬧。

我曾在2013、14、15、16年連續四年帶頭為我們村策劃實施了多項春節全村群眾性文藝活動,有踩街、祠堂戲、龍獅拜年、猜謎語等,我家鄉是千年古鎮,被譽為閩浙邊陲明珠,我們童年開始春節就在祠堂和小夥伴練習舞獅,童年春節期間美好回憶一直沒有散去,後來我辭去公益性質的業務,專心去做我的農業,這幾年村裡也沒有什麼群眾性春節活動,大家無非是打牌、麻將、全家結隊出遊等,大吃大喝,總之,很多農村春節已失去傳統年味了。








鄉村阿蓮阿全


作為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山東人,我小時候印象中的過年就是,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雖然小時候很窮,可是每到過年父母都會給我們兄妹三個每人買件新衣服,發點壓歲錢,買上肉,雞,魚讓我們解饞,雖然不富裕但是過得很開心。大年初一約上一起玩的好的兄弟去給老年長輩磕頭,挨家挨戶去撿沒有點燃的鞭炮。初二開始跟著父母騎著自行車去走親戚。現在過年沒有年味了,雖然富裕了,不缺吃穿了,但是回家就是待個幾天就出門工作了。


山東二朋子


小時候盼過年是因為有好吃的好喝的,有壓歲錢,還有新衣服穿,現在盼望過年是可以回家和親人聚一聚。

從臘月初八就開始慢慢的有了年味兒,因為“臘八吉兆,年下來到”,臘八要吃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大米粥之類的粥,吉兆是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我們這裡叫吉兆,吃麻糖棍兒。預示來年五穀豐登,吉祥如意。

過了吉兆在最後一個鎮上的集會上要把年貨備齊,各種肉各種菜,鞭炮對聯門畫。還有走親戚用的禮物,臘月二十八左右就要貼春聯,剁餃子餡,還要蒸饅頭把一切準備妥當迎接新年的到來。

接下來就是年頭年尾了,年尾是臘月三十,叫除夕夜,年頭就是大年初一啦,除夕夜要包餃子,吃餃子,一家人邊吃邊聊邊看春晚,吃完餃子到大街上跟鄰居在東扯西扯的瞎聊一會兒,也看看各種各樣的煙花,聽聽遠處近處的鞭炮聲。等到該睡覺了差不多也就十二點了,就是新的一年了。

除夕夜睡覺前還要放關門炮,放完關門炮就不出門了,躺在床上等待新的一年。

除夕折騰到了十二點感覺剛睡一會兒老爸就叫起床了,大年初一天不亮就要起床下餃子吃,當然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預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新婚的小夫妻要親自下餃子給父母端餃子拿,然後父母給壓歲錢。

給父母敬過餃子之後還要給家裡所有的長輩送餃子,大伯,叔叔了,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的弟弟哥哥,都要送餃子。餃子送完後天大亮了,整個村子到處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聚在一起聊家常,大年初一就這樣過去了。

大年初二開始就要走親戚了,嫁出去的姑娘回孃家,親戚多的能到大年初八初九左右才算結束。


我的農業夢


小時候盼過年是因為有好吃的好喝的,有壓歲錢,還有新衣服穿,現在盼望過年是可以回家和親人聚一聚。

從臘月初八就開始慢慢的有了年味兒,因為“臘八吉兆,年下來到”,臘八要吃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大米粥之類的粥,吉兆是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我們這裡叫吉兆,吃麻糖棍兒。預示來年五穀豐登,吉祥如意。

過了吉兆在最後一個鎮上的集會上要把年貨備齊,各種肉各種菜,鞭炮對聯門畫。還有走親戚用的禮物,臘月二十八左右就要貼春聯,剁餃子餡,還要蒸饅頭把一切準備妥當迎接新年的到來。

接下來就是年頭年尾了,年尾是臘月三十,叫除夕夜,年頭就是大年初一啦,除夕夜要包餃子,吃餃子,一家人邊吃邊聊邊看春晚,吃完餃子到大街上跟鄰居在東扯西扯的瞎聊一會兒,也看看各種各樣的煙花,聽聽遠處近處的鞭炮聲。等到該睡覺了差不多也就十二點了,就是新的一年了。

除夕夜睡覺前還要放關門炮,放完關門炮就不出門了,躺在床上等待新的一年。

除夕折騰到了十二點感覺剛睡一會兒老爸就叫起床了,大年初一天不亮就要起床下餃子吃,當然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預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新婚的小夫妻要親自下餃子給父母端餃子拿,然後父母給壓歲錢。

給父母敬過餃子之後還要給家裡所有的長輩送餃子,大伯,叔叔了,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的弟弟哥哥,都要送餃子。餃子送完後天大亮了,整個村子到處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聚在一起聊家常,大年初一就這樣過去了。

大年初二開始就要走親戚了,嫁出去的姑娘回孃家,親戚多的能到大年初八初九左右才算結束。


渝湘小麗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還是懷念以前的過年。

每逢過年家家戶戶在外務工上學的都回來了,開始準備年貨,大包小包買拜年的禮物,鞭炮,菜等,過年的氣氛俞漸俞濃。

年前炸丸子,魚塊,酥肉,做年糕忙裡忙外,大人們忙裡偷閒串串門,聊天,喝茶烤火,嘮嘮家常,小孩子到別人家喊一聲都跑出去集合,買火柴炮到處亂竄,逢別人家炸東西還能“蹭吃蹭喝”家家如此,歡聲笑語

大年三十一家人圍坐吃年飯,因為我們是早上的年飯,吃完飯收拾好那些妯娌們又聚在一起嘮嗑曬太陽嗑瓜子,中午在爐子上面煮一大鍋粥,熬著鹹菜豬皮一大家人擠在爐子邊有站著有坐著喝粥,小孩子也玩餓了匆匆忙忙吃幾口立馬跑出去和小夥伴兒玩,大概一年到頭這個時候是最放鬆最快樂最溫暖的~

初一穿上新衣服家家戶戶出門村裡面拜年,小孩子拿著袋子去裝鄉親們給的零食糖果,一上午下來收穫滿滿~

到了晚上還要聚在一起玩火柴炮,煙花,不亦樂乎

小時候也會去河裡面炸魚🐠,偶爾會掉水裡面一身溼不敢回家,去小夥伴家裡面捂幹再回去,奇怪的是也不會感冒……

初二之後就是拿著禮物去親戚家拜年

十五上山送燈

整個春節忙裡忙外,熱鬧非凡,更多的是歡聲笑語








娟子h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不管在城市還是農村,大家都不急不慢的等待春節的到來。

過年的時候,農村顯得比城裡熱鬧了許多。一方面是因為過年了,在外的遊子都回家過年了。二是因為農村的傳統習俗比較多,所以,過年的時候會顯得更加的熱鬧。

那麼,在農村,春節這段時間怎麼過好呢?

1. 一家團圓吃年夜飯

記得有一年,那時大學剛畢業沒多久,那年過年的時候,就想著這麼多年一直在家裡過年,今年,就在廣州過年吧。

但是,過了大年30晚上後,突然,很想很想家。於是,初一的時候,還是買了火車票回家了。

感覺中,過年了沒有和家人團聚,沒有吃年夜飯,心裡總是空落落的。所以,過年了,最有意義的事情還是跟家裡人吃團圓飯。

<strong>

2. 到親戚朋友家裡拜年

雖然,現在有微信了,發個短信很方便。不過呢,在我們農村這裡,大年初一的時候,大家還是會到親戚、鄰居家裡拜年。大家也都住得不遠。

有的騎個摩托車,有的走路過去就到了。大家見了面高高興興的,互相祝福,很有過年的氣氛。

而且,因為農村有些地方比較空曠,還可以放鞭炮。有的還組織了打鑼鼓、舞獅子,到各家各戶門口拜年,很是熱鬧。

以前呢,我是比較喜歡清淨,覺得這些吵吵鬧鬧的,但是,好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且,因為打鑼鼓,舞獅成了一種文化習俗。現在,好像挺喜歡看這些東西了。

3. 找個野外安靜的地方,呼吸新鮮空氣

過年放假回到鄉下了,鄉下有著大都市裡沒有的天然氧吧。乘著休息這幾天,到郊外,田間裡走一走,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間。淨化自己的內心。

最好找人比較少的,有山有水的地方,聽一聽水流的聲音,還有大自然中鳥叫的聲音,看一看青山綠水,呼吸清新的空氣。

以上,這些都是過年可以做的有意義的事情


韓文茶語


我們家是甘肅天水農村的,80後。現在過年似乎已經沒有小時候那種氣氛了。因為新媒體,網絡的興起,人們已經習慣於躺在炕上,或者圍著爐子看電視,玩手機了。沒有人像我們小時候那樣走出去玩耍了。

現在回味一下小時候過年,還是那時候年味濃。雖然物質上沒有現在富裕,但精神上是現在沒有辦法比擬的,那種過年的幸福感只有我們這些80後能體會。談到過年那不僅僅是正月的事情了,臘月大夥已經就忙起來了,在我們農村臘月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宰🐷了。平時粗茶淡飯的豬豬經過冬天幾個月的精糧餵養已經臀肥大耳的,進入臘月天已經冷了,就可以宰它了,那時候宰豬都是鄰居各家互相幫忙,燒水,燙豬,拔毛,老輩們都有經驗一氣呵成。我們這些小孩樂此不疲的一件事情就是撿豬膀胱,我們叫豬尿泡,那東西還得眼疾手快,不然就被別的小孩搶走了,搶過來就是最吃力的一件事情了,揉尿泡,一邊揉,一邊在口子上戳個竹竿吹,這時候肺活量決定你的尿泡大小,肺活量小最後就是在拿著你小小的尿泡玩的時候被夥伴嘲笑了。

宰完豬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最好的肉和新鮮壓的土豆粉條炒好分享給附近鄰居了,尤其那些孤寡老人(那時候人情味比現在濃)。然後就是炒肉醃肉,那個肉香真的飄半里路。

臘月快結束,年貨也備好了,到了年三十這天就是家家戶戶貼對年,接故去先人牌位的時候,那時候家裡長輩們都很隆重嚴肅,小孩們當然還是湊熱鬧。

到了晚上一家人都要湊在一起陪故去的先人度過一個晚上,大人們就喝酒,聊天。小孩們就跑出跑進,嬉鬧玩耍,偶爾回屋看見桌上的香火快少了,插棵香,給先人磕個頭。到了晚上十二點,有些人就去上廟上香祈福去了,有時候為了燒個頭香,早早就過去排隊。

到了正月初一陪家人,初二去丈母孃家,初三就開始送先人。到了初四就開始起社會,村裡鑼鼓震天,家家戶戶都出來串門走親戚聊天 。社火練好以後就是各村互相表演,然後到了十五十六就是本村一種類似趕瘟疫一樣的儀式了。總之那個年代雖然窮,過年真的都很期盼,如今生活好了,反而好多人怕過年。








老廟梁


小時候盼過年是因為有好吃的好喝的,有壓歲錢,還有新衣服穿,現在盼望過年是可以回家和親人聚一聚,因為家是遊子的港灣。現在長大了,都要開始準備年貨,接下來就是我們這邊湖南永州的習俗,分享一下我們這邊過年人人都會喝的名句。

農曆12月21日就要打主意,22日上街克(去),把家裡要備的年貨準備好,該買的都買好,23日送灶飯,意思就要進貢家裡的先輩,24日家裡開始大掃除,把家裡的灰塵都掃乾淨,25日磨豆腐,26日殺擼擼(豬),27日殺現雞(閹雞),28日打粑粑,29日釀幹酒,過年好有酒喝,30日夜晚,過大年。大年初一去拜年,我們這邊的拜年是男人都到家家戶戶去拜年,手裡拿著鞭炮,女人們就在家裡接待來家裡拜年的男人們,桌上擺好糖果,煙,茶,大年初二開始就要走親戚了,嫁出去的姑娘回孃家,親戚多的能到大年初八初九左右才算結束

春節期間農村是走門串戶的最旺季節,去親戚家不能空著手,要帶禮物等等東西去,這樣才顯得有禮貌,尊重,孝敬長輩。

基本上我們這邊過年期間就是這樣啦






毓秀楊大雲


-08-16

這個 ,據我所知,會在一起吃團圓飯,只要是有較近親戚關係的初一前後便開始一家一家的吃飯,小孩子就會跟著大人各處串門,農村一般有一些代表性的山,上面有寺廟,春節會搭臺唱戲,這也是小孩子比較喜歡的,因為很熱鬧,有很多賣吃食的小商販在山上,所以春節時就會看見一群一群的人帶著小孩去爬山,邊走邊吃瓜子,因為在農村大人們春節都要去寺廟上香的,小孩要麼跟著大人,要麼就和朋友玩,晚上放放鞭炮什麼的,雖然沒什麼特別,但小孩們也自得其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