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病毒更可怕,傳播更快更廣的,是恐慌情緒

這場肆虐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經持續快兩個月了,截止到今天11點,全國共有確診病例28060人,疑似病例24702人,死亡病例564人,治癒人數1166人。

比病毒更可怕,傳播更快更廣的,是恐慌情緒

隨著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不斷增加,很多城市都開展了限制出行,私家車限行等等減少人流流動,減少接觸機會,減少感染可能的緊急政策。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說一定會受到一些明顯的影響,所以很多人都出現了明顯的恐慌情緒,超市搶購米麵糧油,囤積物資,菜市場的青菜不管多少錢都被搶購一空,街上人煙稀少,但每個人都帶著口罩,拎著滿滿的購物袋。可以看出,一種叫做“恐慌”的情緒,正以比病毒傳播更快,更廣的方式逐漸的蔓延開來。

比病毒更可怕,傳播更快更廣的,是恐慌情緒


以我所在的城市為例,原本一直都是3例確診,但最近三天陸續發現有隱瞞病情且頻繁參加家庭聚會,以及隱瞞病情到醫院就診,陪護的患者,所以短短3天時間,確診病例從3例激增到了24例,並且涉及多個小區,市場,醫院,陸續進行隔離觀察的人更是上百人,本地微信群裡都是在談論第二天會不會又出現爆發增長,談論自己的小區有沒有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例,談論家人是如何的恐慌。

其實恐慌是可以理解的,緊張和恐懼本身就是人最容易出現的負面情緒,而且本次疫情國家的動作之大,管制措施之嚴可以說是前所未見的,所以,大眾無處宣洩的情感,以恐慌的形式表現出來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但恐慌不會對我們的防疫工作,對個人防護有任何的幫助,相反,恐慌會加重我們的不安,放大負面情緒,讓我們原本受限的日常生活更加的雪上加霜。

比病毒更可怕,傳播更快更廣的,是恐慌情緒


當然,這種恐慌的來源也很多,不單單是因為疫情的嚴重,更多的是對新型肺炎的瞭解有限,以及很多流傳甚廣的謠言造成的。比如之前專家說,病毒在適宜的環境裡可以存活很長時間,例如在溫度20℃,溼度40%~50%的環境中,病毒最多可以存活5天,病毒已知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飛沫傳播。所以有人說,會不會感染病毒的人在一個地方打了個噴嚏,這個人走後的一段時間裡,正好另一個人經過那段路,所以後來的人也會染病?這樣的說辭其實就是說病毒通過空氣傳播,但其實新型冠狀病毒的已知傳播方式裡並沒有空氣傳播,飛沫傳播也不等於空氣傳播。感染者打個噴嚏後,飛沫會迅速傳播到空氣中,但同樣的飛沫叫飛沫但一定是不會飛的,所以會迅速的下沉,落在地上,或是附著於物體的表明。所以,一個人打了噴嚏離開後的一段時間,另一個人也來到了同樣的地方是不會感染到病毒的。也就是說我們帶好帽子口罩,在外面不隨意用手觸摸把手,電梯按鈕等物品,不用手揉眼睛,碰觸鼻粘膜等身體部位,回家第一件事脫外衣,勤消毒,多洗手,如無必須,儘量不外出,是一定可以人為的將感染的幾率降低到最低的。

比病毒更可怕,傳播更快更廣的,是恐慌情緒


比病毒更可怕,傳播更快更廣的,是恐慌情緒


比病毒更可怕,傳播更快更廣的,是恐慌情緒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也是人類社會交往的準則,但困難面前,我們也看到了誰是敵人,誰是朋友。以美國為首的一眾國家,率先對中國公民甚至是入境前14天內來過中國的外國公民提出了限令。這樣的做法遠超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級別,無異於鼓動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的恐慌和排斥。所以,狼子野心的美國人,其實也是在散播謠言,鼓動全世界對於中國,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恐慌情緒。

比病毒更可怕,傳播更快更廣的,是恐慌情緒


其實我們每個人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危險是差別巨大的。

  • 最安全的是聽國家的話,老老實實在家,如非必須堅決不出門的;
  • 其次是偶爾因為購買生活必需品和生活需要外出的;
  • 再次是所以仍然需要堅持上班,奮戰在工作崗位上的;
  • 最危險的還是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公職人員。.

所以,與其一味恐慌,不如踏踏實實在家裡做一個最安全的人,不造謠,不傳謠,相信國家,相信醫學,疫情總會過去,生活當然會恢復。做好自我防護,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加油!!!


比病毒更可怕,傳播更快更廣的,是恐慌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