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毒所搶注美抗病毒藥物專利 專家不看好

美國公司在研藥物被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搶注”專利的消息引發廣泛質疑。日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官網發佈消息稱,已將尚未在中國上市的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抗新型冠狀病毒用途申報中國發明專利。專家認為,此次申報成功可能性不大。

武漢病毒所搶注美抗病毒藥物專利 專家不看好

據《新京報》2月5日報道,雖然此次武漢病毒所申報的專利是瑞德西韋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新用途,但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認為,武漢病毒所申報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他解釋說,美國藥企吉利德公司已將瑞德西韋治療冠狀病毒的用途申請專利,雖然新型冠狀病毒作為新出現的病毒,並未明確寫入,但已經包含在冠狀病毒的概念中。

同時,按中國《專利法》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武漢病毒所申請的抗新型冠狀病毒新用途與吉利德公司已申請的抗冠狀病毒用途具有接近性,也不可能申請成功。

更重要的是,吉利德公司擁有瑞德西韋的化合物結構專利,這也是一款藥物最核心的專利。丁勝指出,即便武漢病毒所申請成功,也不握有瑞德西韋的結構專利,而無法應用,“就好比用鏟子挖地,你手中沒有鏟子,怎麼挖呢?”

在他看來,科研人員認為自己有新的發現去申請專利,本身沒有錯,但能不能得到專利授權是另一個問題。而且此時在中美兩國科研臨床團隊合作的背景下,又提出其它的訴求也有些不合時宜。

不過,也有專業人士指出,藥物的專利分為產品發明和方法發明兩大類。產品專利包括物質(化合物、晶體、鹽、溶劑合物、異構體等)、製劑、合成中間體、包裝等。方法專利可以大體分為兩類,即適應症專利和邊緣方法專利。適應症專利,此類專利的創新點在於針對一種新的適應症,本質上是藥物的使用方法,故歸入方法專利的類別。武漢病毒研究所申請的恰恰是藥品的適用症專利。

據悉,武漢病毒研究所2月4日在其官網發佈消息稱,該所研究表明,瑞德西韋、磷酸氯喹(Chloroquine)兩種藥物在細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2019-nCoV的感染,並已於1月21日申請了中國發明專利,用瑞德西韋抗2019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病毒所還強調,為了抗擊疫情,“暫不要求實施專利所主張的權利,希望和國外製藥公司共同協作為疫情防控盡綿薄之力。”

據瞭解,瑞德西韋是美國製藥企業吉利德公司尚在研發中的抗埃博拉病毒藥物,用於治療埃博拉出血熱,目前正在進行Ⅱ和Ⅲ期臨床研究。

此前,吉利德科學全球首席醫療官Merdad Parsey博士曾代表公司發表聲明稱,瑞得西韋尚未在任何國家獲得批准上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未被證實。在此次疫情中,瑞德西韋作為試驗性藥物,用於少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急症治療。吉利德正在配合中國的衛生部門開展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以確定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是否安全和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在2月4日透露,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將在4日下午抵達中國國內,期待臨床試驗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