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行業“失寵”?年輕農民工難留


1. 工人老齡化,工資上漲

  “現在工人越來越少,處於青黃不接的時期。我們這一代老了以後慢慢退出這一行,但是年輕的力量補不上來。”王崇明說。據《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農民工總量為28836萬人,但增速僅為0.6%,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8.6%,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而其中對農民工較具吸引力的京津冀地區其數量減少了27萬。 

建築行業“失寵”?年輕農民工難留


2.招工難,用工成本高
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工地上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在王崇明的公司,工人的主力軍是70後和80後。而在王建水的工地上,幾乎沒有年輕人願意來幹活,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90後。 這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建築產業升級以及農民工代際轉換過程中產生的正常現象,新生代農民工不再把工資收入作為職業選擇的唯一標準,“更追求體面勞動、自身價值實現和生活品質提升。”

建築行業“失寵”?年輕農民工難留


3.又苦又累,找不到媳婦,90後不願選擇工地

  在北京三里屯某酒吧裡來自河南項城的小杰正在熟練地調酒,來北京的4年多,他嘗試過不同行業,美髮、西餐廳、工地、酒吧。“每天起早貪黑,天還沒亮就開始幹活了,揹著大電鑽,從樓頂一點一點往下打眼,真的很累,剛開始的時候胳膊都抬不起來。”小杰回憶起工地經歷,他表示工地留不住年輕人是因為太累了,同時在工地幹活“會比較沒面兒”。“畢竟我還年輕,也不能一直幹工地,雖然掙錢很多,但也不是長久之計。”他說。

  對於需求不斷增長和文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新生代農民工來說,建築業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危險、簡陋,權益的保障有待提高,其吸引力逐漸降低。而互聯網經濟迅猛發展,第三產業的工資待遇、工作環境、勞動條件等方面的綜合優勢不斷提升,對90後農民工更有吸引力。

建築行業“失寵”?年輕農民工難留


  4.未來,建築工地會受到青睞麼?

  北京豐臺西四環一工地,來自雲南昭通的架子工申大偉帶著他19歲的兒子一起下工,兒子無法忍受工廠加班時間長的流水線工作,且父親認為送外賣的工作既辛苦又不正式,“建築工還是有一定技術性的,在工地可以學門能吃飯的手藝。”

  這樣的年輕人如今在工地上是少數,但也反映出他們對技能培訓、職業發展等方面的需求,像小輝一樣的外賣員也表示送外賣只是一個過渡工作,對於未來做什麼仍然很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